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和谐建设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2-08-15 05:19:00
导语: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和谐建设会上的讲话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研究构建和谐重庆的若干重大问题,努力推进和谐重庆建设。这次全委会对于动员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建和谐重庆,推进富民兴渝,开创全市科学发展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三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坚定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纲领。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总揽全局,思想深刻,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和品质,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驾驭全局的非凡能力。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是要深化对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进一步拓展理论视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社会和谐内在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更加自觉、更加深刻、更加系统的新高度、新境界。这一重大判断,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构建和谐社会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必须同时实现社会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判断,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和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而社会和谐把协调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作为其基本内容和重要特性,反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上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在要求,和谐社会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围绕这一重大判断,六中全会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基本特征、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二是要深化对和谐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紧迫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抓紧抓好。全会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二者相互衔接,有机统一。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的,这种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一定是更加和谐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只有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才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影响社会和谐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多,如果我们不重视、不抓紧应对这些挑战,社会不可能和谐稳定,就会干扰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始终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才能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深化对构建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的认识,进一步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来抓,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把握更加深透、更加科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开辟了通往高度和谐的未来社会的现实道路,六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也会让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但要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漫长过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更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努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不懈奋斗。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性,是因为急于求成反而会破坏社会和谐,提出不切实际的阶段目标,也容易让部分群众对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产生过高的预期,不但会加重和谐社会建设的难度,而且一旦达不到目标,还容易导致干部群众悲观、失望,丧失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动力,“速胜论”就变成了“失败论”。我们必须遵循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特点,既追求和谐社会的崇高目标,又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是要深化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的认识,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六个必须”的原则是一个整体,全面揭示了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联系和相互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集中体现,使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在发展目标、路径和效果上实现了有机统一。结合重庆的实际,我们更要深刻的认识到,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而且必须是科学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发展,才能破解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为社会和谐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统筹协调,才能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应,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统一的高度,深刻领会和整体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六条重要原则,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创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加快重庆发展,努力走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五是要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地位、执政能力和水平所决定的,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宝贵经验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党的领导下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考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更新执政理念,始终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必须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真正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二、紧密结合改革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和谐重庆建设
这次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和确定构建和谐重庆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和具体措施。各级各部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按照中央的精神和市委的要求,精心部署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确保中央的精神和市委的要求真正落实到具体政策中,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反映到发展成果上,体现到群众满意上,确保和谐重庆建设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一)坚持思想领先、观念引路,切实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市委的要求上来,高度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克服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曲解为“唯中心”、忽视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尤其是社会建设的倾向,克服一味注重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倾向,克服只“见物”不“见人”、忽视改善人民生活的倾向,避免出现把和谐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落不到实处的现象。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不留意社情民意,不注意化解社会矛盾,不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问题,不能够让群众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虽然一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上去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却不断出现,最终会因为社会的不和谐减缓发展的速度,影响到发展的可持续性。
要有效地克服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诸多思想认识和工作中的问题,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认真学习六中全会的《决定》和同志的讲话精神,真正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应该看到,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先后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执政方略、执政理念的进一步升华。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这一点,从观念上真正转变了过来,谁就能更好地解决诸如就业、教育、医疗等困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谁就能真正抓住战略机遇期。大家都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变之后,各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的差距,最终变成了发展上的差距。我们一定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坚持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把握大局,不断强化和谐思想、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切实把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贯穿于富民兴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贯穿于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全过程,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尤其是要用追求和谐的执着精神、促进和谐的工作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研究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进一步巩固全市上下“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力争和谐重庆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坚持着眼长远、狠抓当前,有规划分步骤地持续推进和谐重庆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着眼长远,从长计议。同时,和谐社会建设又是一大现实课题,必须立足现实,狠抓当前。
为什么要强调抓好当前?其一,中央已经勾画了和谐社会建设的远景蓝图,作出了长远规划,明确要求各地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当前需要着重加以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上。其二,当前我市仍然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牵扯了我们抓发展的精力,制约着工作的顺利推进,认真化解眼前这些矛盾和问题,才能为改革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其三,和谐重庆建设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前进,对和谐社会建设规律和特点的把握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从当前做起,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其四,只有从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起,尽快让人民群众见到好处、得到实惠,才能进一步调动他们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为构建和谐重庆贡献智慧和力量。因此,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当前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上,尽快迈出和谐重庆建设的实质性步伐。
这次全委会确定了构建和谐重庆分阶段的目标任务,包含了“十一五”时期的目标和到2020年的远景目标,“十一五”时期的目标是当前就需要完成的,比如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零转移家庭”,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和城市特困医疗救助制度,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时间已经十分紧迫,需要加倍努力。2020年的远景目标是需要逐步去努力完成的,比如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市民素质更加提高、社会风气更加良好,经济结构、城镇布局、国民收入分配趋于合理等。这些目标的实现还有较长时间,但任务更为艰巨,同样不可懈怠。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握好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相互关系和有机联系,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狠抓当前、狠抓落实,做到年年有新的作为,年年有新的成效,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惠、看到社会和谐的希望。
(三)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取得实效
在推进和谐重庆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突出重点,把功夫下在缓解影响和谐的最主要矛盾上,把力气用在解决影响和谐的最关键问题上。认真解决好就业、住房、看病、上学、打官司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鸿举同志在对《决定》的说明中,强调了构建和谐重庆的若干重点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针对我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区建设滞后、企业离退休职工工资偏低、农民工管理薄弱、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原则要求,作出了相关部署,各区县、各部门要尽快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扎实做好落实工作。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很高。中央和市委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部署后,群众提出与个人和群体利益有关的意见增多是正常的,一些矛盾甚至有些冲突增加也是可以理解的。这需要我们加强教育、正确引导,加大工作力度,着力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努力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和谐。我们不能机械而片面地理解和谐,以“和谐”为由而畏手畏脚,不敢触及矛盾和问题,不敢积极作为、大胆开展工作,错失解决问题的时机,将小矛盾拖成大矛盾,将可以调解的问题拖成激烈的群体性事件。
我这里要突出强调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方面,尤其要高度关注民生,更加重视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是和谐之基。就业问题是和谐重庆建设的“症结点”和关键环节,是推动和谐重庆建设工作的“牛鼻子”。今年我市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比如万州区,1—9月新增城镇就业人员比去年同期增长40.8%,为解决群众生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区县动作不大,办法不多、效果不好,个别劳务输出大县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甚至还大幅减少。大量适龄人口下岗失业或无事可做,不仅危及其自身及家庭的生存与和谐,也给我市社会和谐稳定带来巨大隐患。我们一定要把积极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把向外地转移城乡劳动力作为解决就业的重要措施,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要通过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就业岗位。
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培训是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今年1—10月,我市就业再就业培训9.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6.2%。通过培训实现就业的效果比较明显,如永川通过职业教育基地培训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要继续搞好“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帮助“低保户家庭”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确保他们能够找到工作,基本生活有保障。要细化目标、明确措施,确保在“十一五”时期基本消除城市“零就业家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零转移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要通过努力,使主城区成为全国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城市之一,使重庆成为全国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好的省份之一。
(四)坚持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着力在完善促进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完善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只有不断创新制度,不断完善体制和机制,把和谐建设提升为制度性行为,形成社会关系中不同人们遵循的共同规则,使之长期发挥作用,才能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
“十一五”时期,重庆总体上仍然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阶段,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发生着深刻调整和变化,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尤为必要、更为紧迫。我们既要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认真解决好那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要把着力点放在制度建设这一带根本性的举措上,从制度建设入手,推进改革和创新,建立健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关乎民生的体制和机制,努力在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相协调、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以及推进社区建设、健全利益诉求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比如,新形势下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如何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服务和管理,如何让一部分农民工通过正式的、规范的渠道逐步成为合法的城市居民,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工业化、城市化的成果。比如,如何建立就业与低保相结合的制度,鼓励低保人员积极就业。比如,针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社会救助,如何总结推广巴南区“稻草援助基金”等经验,探索城市社区及农村社区社会救助的新模式,向困难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救助。比如,针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如何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如何用制度保证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调整,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比如,针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实践和新工作,如何相应建立构建和谐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机制和考核办法等等,这些都需要大胆实践,开展制度创新。为了进一步激励探索、鼓励创新,每年都要认真总结、交流和推广那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坚持不懈地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重大问题,真正使和谐重庆建设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
(五)坚持抓好基层、打牢基础,持之以恒地夯实社会和谐的根基
构建和谐重庆,重心在基层,力量在基层。只有社区、村庄、单位、家庭等社会细胞实现了和谐,全市和谐才具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只有全体市民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和谐文化建设得到了加强,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在全社会得到了强化,和谐重庆建设才具有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也只有突出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和谐社会建设者和享有者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真正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因此,和谐重庆建设一定要从基层基础抓起,切实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基层,把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夯实社会和谐的根基。从重庆的实际出发,当前要着力在加强社区建设与和谐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打牢基础。
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础工程,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市城镇有1992个社区,大约1/3的人生活在社区中,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已基本全部纳入社区管理,企业退休人员中也有33%纳入社区管理。全市城区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过15%,老龄化阶段的到来给社区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从一而终”的“单位人”变成了不断流动的“社会人”,社区管理的对象、范围不断拓展,社区管理任务非常繁重。但是,有一半左右的社区物质基础较弱,不具备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条件;社区职责缺乏规范,成了执行政府职能的“万金油”;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变化的社会结构,造成了民政、工商、建设等部门都在管,但事实上谁也不能真正管起来的局面;社区工作的经费和干部的报酬、责任、权力没有相统一。要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逐步建立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社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权责利相一致的工作机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要加强社区工作力量,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建设社区工作设施,改善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成为巩固和谐、促进和谐、保障和谐的重要力量和坚强后盾。
和谐文化是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要立足构建和谐重庆的丰富实践,与时俱进地发展与构建和谐重庆要求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在全市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着力培育以“自强不息、开拓开放”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和谐文化并不是与世无争的文化,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激情也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涵。重庆人民具有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但由于区位局限和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造成了某些人缺乏主动创业、奋发进取的意识,缺乏抢抓机遇、参与竞争的勇气。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破除那些束缚我们前进的思想障碍和观念桎梏,大力倡导自主创业、艰苦创业,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宽容创新失败,使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激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社会环境。要创新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学习湖南等地文化体制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做法,强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凡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先进文化发展的事,就敢于坚持、敢于试验,努力把创业创新创造的文化因子化为重庆人的精气神,构成和谐重庆的软实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广泛开展创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单位、和谐家庭等和谐创建活动,促进人人自身和谐、家庭和谐,推动社区和谐和城市和谐,为促进社会大团结、大和谐贡献力量,打牢和谐重庆建设良好的社会和思想道德基础。
三、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开局之年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扎扎实实做好最后一个多月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对于确保“十一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非常重要。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市委的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力争各项工作取得好的成绩。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实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1—10月,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6%,其他经济指标也普遍向好。但从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各区县的发展很不平衡。据统计,前三季度渝北区和沙坪坝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5%和16.8%,而最慢的两个区仅增长4.7%和7.1%;万盛区和合川市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49.8%和80.9%,而有两个县却分别下降12.4%和10.2%;巫溪县和渝北区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45.7%和67.2%,而有两个区县仅增长4.4%和11.7%。虽然这里面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但也反映出一些工作上的问题,迫切需要认真分析,做好工作。二是少数重大建设项目进展缓慢,特别是在用地、资金供给上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南涪铁路一直不能按计划开工,江北城城市道路及综合管网一期工程年底难以如期完工,影响到投资的强度和进度。三是安全生产形势严峻,1—10月我市已发生安全事故1632起,死亡1967人,虽然较去年同期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有所增加,不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损失,也给社会和谐带来消极影响。另外,从全年来看,预计农业增加值指标难以完成,实现节能降耗指标的压力很大。各区县、各部门要认真分析原因,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狠抓关键领域,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经济工作主要目标,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要拿出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措施和工作方案,切实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二,着力抓好灾后生产自救和恢复发展工作,努力弥补灾害损失和保障群众生活。今年我市遭受的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初步预测,今年粮食总产量将减产18%左右,农业增加值下降7%以上。前段时间,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发动广大受灾群众抓紧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取得了初步效果,但目前看来灾后恢复的工作任务还很重。各地要根据自身受灾的实际情况,着力抓好重点环节,弥补特大旱灾造成的损失和保障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搞好今冬明春的农业生产,抓紧制定春耕生产计划,提前做好各种生产资料调剂,以晚秋生产、畜禽生产和明年小春的丰收来弥补灾害损失,确保农业增效。要认真反思特大旱灾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教训,牢记切肤之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特别是要搞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对在旱灾中坝体严重受损的368座水库、5万口山坪塘进行维修和整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要抓好灾区外出务工和劳动力转移,确保农民增收。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了9.6%,在大灾之年还能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增加了。特别是10万农村劳动力赴新疆采棉务工,成为弥补受灾损失的重要举措。因此,一定要继续把灾区劳动力转移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救济工作。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深入搞好统计核实,准确掌握哪些地方可能出现冬荒、春荒,有多少灾民过冬会缺衣少被,受灾群众到底最需要什么等情况,筹备好救济物质,统筹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冬令期间不挨饿、不受冻,学生不辍学、不失学。
第三,深入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努力在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学习整改活动正逐步深入,效果比较明显。按照计划安排,目前查找问题阶段的工作已基本结束,马上就要转入整改提高阶段。全委会结束后,市委、市政府将召开学习整改第三阶段转段动员大会,奇帆同志将对下一步的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整改提高阶段是学习整改活动的关键阶段,务必扎实有效地深入推进。一是要把查找问题阶段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相互交叉进行,对查找问题阶段搞得不扎实的要补课。尤其是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岗位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要进行深层次剖析,立说立行,进行整改。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上巩固和发展学改活动的成效。要下决心把审批项目砍掉一批,把收费项目裁减一批,把行政检查减少一批,对保留的审批、收费、检查项目也要改进方式,真正服务发展、促进发展。要进一步解决好党政机关同中介机构、协会组织脱钩的问题,进一步简政放权,搞好部门职能调整、职责划分等。同时,要着力建立起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让服务对象和人民群众参与对一些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评价和考核,促使公务员真正成为纳税人的“服务员”,成为人民的公仆。三是要切实解决各部门、各单位活动开展不平衡的问题,整体推进学习整改活动。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总体上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确保这次学习整改活动不走过场,但还存在着有的部门和单位查找问题不够深入,有的工作开展不够认真,有的人触及思想观念仍不深刻等问题。从巡查和群众反映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搞得不错,如市质监局、市规划局、市交委等单位学习整改活动的开展很有特色,但确有少数单位工作薄弱。必须进一步突破薄弱环节,突出针对性,使活动的成效真正体现在具体部门、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工作人员身上。四是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优化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的工作。这次学习整改活动将按时结束,但是以“执政为民、服务发展”为核心要求的行政效能建设却是经常的和长期的。市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学习整改活动搞得好不好,是否真正收到了实效,在实践中会得到检验。如果哪个部门和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又出现“办事难”方面的问题,就要严查严处,追究责任,并要继续“补课”。在学习整改活动结束后,要认真学习昆山、义乌等地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做法,把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经常化,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常抓不懈,切实把“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要求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第四,毫不动摇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努力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和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中央严肃查处陈良宇同志严重违纪问题,表明了我们党正视和解决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的巨大勇气和坚定信心。今年以来,我市查处的涉及区县和部门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也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要继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制度和完善机制,从源头上打牢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进一步加大纠风专项治理和执法监察力度,认真研究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当前要在继续抓好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治理企业违法排污等重点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解决好库区产业发展和移民就业、农资销售、药品制售、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严厉查处各种“吃、拿、卡、要”行为。要加强对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工作的监督,进一步规范津补贴,要关后门、开前门,宁可财政拿钱补贴,也不能给乱收费留下“口子”,为财政的规范运行创造条件,为廉政建设打下基础。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证。要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结合起来,与“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结合起来,认真查找和解决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党员干部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第五,认真搞好区县和乡镇换届,努力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坚强领导班子。我市区县和乡镇换届工作,正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市委的安排健康有序开展,总体情况比较好。这次换届考察的办法科学,民主程度提高,推荐人选比较集中,涉及干部的信访量大为下降,主要领导基本能够从各种人情和关系中解脱出来抓工作。目前,对40个区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已基本结束,正在汇总分析考察情况和研究换届人事安排方案,大部分区县的干部人心安定,工作也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方案还没有正式实施,在思想和工作上我们仍然不能大意。换届是最考验干部的时候,各区县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率先垂范,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对人对事要一身正气,选人用人要公道正派,镇歪压邪要义正词严,真正在特殊的时期经受住特殊的考验。随着换届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同志患得患失的情绪可能会更加严重,思想波动会更加明显,出现对工作用心不够的问题;有的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托人情、打招呼,跑官要官。必须进一步严肃换届纪律,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换届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决不心慈手软,决不姑息放纵,尤其是对那些不干事、干不成事,想通过歪门邪道谋取职位的人,不但坚决不用,还要严肃处理。这次换届,对区县班子的主要领导人将按照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原则把握,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下一步,要认真组织好方案的实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换届工作继续有序推进。市委将派出换届工作督查组,对各地换届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为区县换届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综合考虑、妥善安排好因政策变化和工作需要等原因而调整的干部,切实保护和调动好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要通过这次换届,努力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这次区县换届过程中,不仅要选出本地新一届领导班子,还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推荐我市出席党的十七大代表人选,选举产生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市委将在12月份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门的部署。
第六,提早谋划和安排好明年工作,努力以崭新的发展局面迎接直辖十周年。明年,我们将迎来重庆直辖十周年和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全市各方面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各级各部门要提前安排和部署好各项工作,确保进展顺利、扎实有效。一是要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提早思考和谋划经济工作的“总盘子”。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取向,分析“十一五”开局之年各地竞相发展态势,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做到未雨绸缪、有备而为。二是要找准明年工作的突破口,明确工作的着力点。一年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各区县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多方征求意见,认真研究确定几件对本地区有较大影响和带动力的事情,开年就迅速组织实施。三是要在争取大项目、建设大项目上有所突破,切实增强发展的后劲。大项目对一个地区发展带动作用很大,特别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与其他省市相比,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比较大。在抓大项目上,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四是要纳各方之策、举全市之力打好“直辖牌”,为迎接直辖十周年和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做好扎实准备。我们打“直辖牌”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战略定位,确立历史责任;强化直辖意识,提高直辖效应;争取政策支持,促进科学发展。围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核心打好“直辖牌”,对内能够凝聚人心、强化直辖意识,对外能够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对上能够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我们要结合筹备开好第三次党代会打好“直辖牌”,以此作为做好明年工作的重要动力,推动全市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目前,市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正紧锣密鼓进行研究和谋划,并已组织召开了“打好直辖牌,实现科学发展”系列研讨活动第一次研讨会,同时也邀请了中央有关部委参与这方面的专题研究,取得了一批初步成果。我们要把打“直辖牌”的研究成果与第三次党代会准备工作结合起来,适时启动市第三次党代会的筹备工作。各区县、各部门要进一步按照市里的总体部署和安排,继续深入思考和研究打好“直辖牌”的问题,积极参与和配合市里已经启动的各项工作,落实好各项任务,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抓住迎接直辖十周年和市第三次党代会召开的契机,全面推进打好“直辖牌”、实现科学发展的各项工作,奋力拓展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新境界,努力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力争在中西部地区率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和谐进步的新路子。
- 上一篇: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下一篇: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精品范文
1贯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