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及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8-15 04:46:00
导语:对于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及贫困状况调查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是我省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第二年,根据省统计局、省扶贫办、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县统计局、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从*年12月开始到*年3月通过开展抽样调查和布置监测报表的方式,对我县33个欠发达乡镇*年度的生产条件、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农民收入、经济发展,以及贫困状况、扶贫资金落实与投向、扶贫成效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年度乡镇上报的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统计监测报表及农民收入抽样调查资料分析,这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取得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较大进步,农村的生产、生活等基础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农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呈现大幅减少,贫困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扶贫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同时也看到,欠发达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基础条件还比较差,各项社会事业仍然很落后,低收入农户的生产、生活还比较困难,贫困人口数量还比较多,要实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目标,任务还很艰巨。
一、*年33个欠发达乡镇的基本情况
(一)、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现状
1、区域与人力资源*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的行政区域总面积为1501平方公里,占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的87.1%;共有行政村241个,占全县行政村个数的81.7%;自然村2467个,占全县自然村个数的82.2%;村民小组3740个,占全县村民小组个数的83.1%。当年共有7.2万户住户、24.7万人口,分别占全县总户数的76.4%、总人口的74.4%,平均每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面积上居住着165个人;乡镇从业人数为13.9万人,其中外出从业的为6.1万人,分别是全县从业人数的73.9%、外出从业人数的91.6%,乡镇从业人员外出从业率为43.9%。在当年乡镇从业人数中,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为6.9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49.6%;工业和建设业从业人数为2.1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15.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4.9万人,占乡镇从业人员数的35.3%;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的比例是10:3:7.1。
2、工农业生产条件*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耕地面积11.7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是3.7万亩,占全县有效灌溉面积的81.5%;农业机械总动力5万千瓦,占乡镇农机总动力的71.7%;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20560万元,占乡镇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75.6%。在生产性固定资产中,农村集体经济拥有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为6207万元,占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30.2%。
*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乡镇工业企业369个,工业工程技术人员190人;农业技术服务单位104个,农业技术人员344人。
3、经济发展总量据初步推算,*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约为8.5亿元,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47.9%。当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3.4亿元、乡镇工业总产值4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0.1亿元,其中出售产品收入5.1亿元;劳务输出总收入2.9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500万元。
全年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25.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7.3万亩;共实现粮食总产量4.7万吨,蔬菜产量5.2万吨,茶叶产量1170吨,水果产量4140吨,肉产品产量5920吨。
4、社区环境、文教与卫生事业*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12个自来水供应站,19个银行、信用社分支机构,13个农村集贸市场,实现通车公路里程971公里,有92.5%的行政村已通公路。
年末,共有各类学校99个,专任教师1600人,在校学生26630人,其中:中学教师和中学生分别为550人和8370人;有乡镇图书馆、文化站26个,幼儿园、托儿所32个,体育场1个。
年末,共有乡镇卫生机构8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42个;卫生技术人员342人,其中:医生147人;病床床位157张。
5、居民生活及社会福利事业到*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所有的行政村已实现通电和电话,有93.7%的行政村用上自来水,有85.8%的行政村通上有线电视。固定电话装机数量28581部;移动电话拥有数量达54319部;敬老院、福利院32个,拥有床位398床,现共收养368人。全年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1123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和养老保险人数分别为3390人和3540人。自来水普及率、生活用燃气普及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80.5%、75.4%和68.8%。
(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1、扶贫资金落实与使用*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有各种扶贫资金总计2351.1万元,其中:当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为1925.7万元。在当年得到的扶贫资金中,财政扶贫资金为684.7万元,占全部当年得到资金的35.6%;帮扶单位扶贫资金为1164.8万元,占全部当年得到资金的60.5%。
一年来,共投入使用的各种扶贫资金总计1858.9万元,其中:投入开发农业的扶贫资金304.7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16.4%;投入下山移民建设的扶贫资金529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28.5%;投入农民培训的扶贫资金49.2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2.6%;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贫资金567.6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30.5%;投入农村公益事业的扶贫资金282.7万元,占全部资金使用额的15.2%。
2、扶贫工作成效这一年,33个欠发达乡镇共新实施扶贫项目147个,有182个行政村受益,将近1.5万户农户直接受益。在直接受益的农户中有9700户是种养业受益户,占直接受益农户的62.8%。当年得到扶贫资金、物资的农户有6460户,得到扶贫贷款的农户有1420户。实施下山移民的农户有520户,共计1880人;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包括自然村)有7个,共有150户,1100人。新建或改扩建乡村道路297公里,新增基本农田317亩,新增经济林面积889亩,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76亩。新建或修建各类学校18所,新增教育用房面积5558平方米。解决了1.2万人的饮水困难。举办各类农技和职业培训班240多期,有2万人次参加培训,其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有5900多人次,解决了近3200人的就业问题。
同时,据对33个欠发达乡镇的农民收入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年,贫困户比上年减少了6600户,贫困人口减少了22940人,是近几年来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一年。
欠发达乡镇区位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乡镇政府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产业选择与发展空间相对狭窄,自身发展能力弱,贫困面仍然较广,扶贫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是很难实现奔小康目标。
1、区位条件较差。欠发达乡镇基本上是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乡镇到最近县城通车的平均距离达40多公里左右,各行政村到最近乡镇政府的平均距离也在9公里左右。到*年末,仍有18个行政村未能通公路,15个行政村未能用上自来水,34个行政村未能看上有线电视。欠发达乡镇的通乡、通村公路的路面铺装率也不到18%。
2、经济基础薄弱。*年,33个欠发达乡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7.9%,人均生产总值3440元,是全县人均水平的63.7%。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共230万元,占全县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的42.2%,行政村数占全县行政村数的81.7%;且平均每个行政村还不到1万元。同时,绝大部分欠发达乡镇的财政均存在收不抵支,出现不同程度负债的情况。据欠发达乡镇上报的监测数据推算,平均每个欠发达乡镇政府年财政收入为170万元左右,而支出达180万元左右,年末累计负债数额在16万元左右。
3、社会事业落后。*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共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有3300多人,仅占应保人数的1.4%;参加社养老保险的人数有3550人,仅占应保人数的2.1%。每万人平均拥有的卫生机构数不到4个,医生不到6名,病床数不到7床,图书馆、文化站也仅1.1个。
4、生产生活条件差。*年末,33个欠发达乡镇仍有近1.25万户、4.41万人居住在高山深山上,仍有900多户农户处于缺粮状况,有近1700多户居住在危房或简易住房中,有19900多人的饮水困难未得到解决,有160多名中小学生辍学。当年遭受各种灾害的住户也有9900多户,返贫的人数达2500多人。
5、贫困面依然较广。据对33个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调查资料推算,*年末,仍约有12400户贫困户和33790人的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低于1500元以下的村还有30个。
6、扶贫资金使用效果并不很理想。从目前的扶贫工作来看,还比较重视扶贫资金来源、投入与项目开发工作,而对资金的使用效果关注的力度不大,缺乏有效监管,使扶贫工作仍然是一种“输血”的形式,而缺乏真正能形成提高农民发展能力、形成“造血”的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欠发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或想法
1、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来抓。外出务工收入是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为此要充分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把发达地区对劳务的需求和解决欠发达乡镇剩余劳动力出路及农民增收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信息引导、牵线搭桥等手段,大力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不断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使劳务输出成为我县欠发达乡镇的一大产业。同时,积极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的稳步发展,使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劳务经济,成为我县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但在目前,我县欠发达乡镇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劳动就业技能欠缺,部分农民还存在“小钱不赚、大钱又赚不来”的怕吃苦心态。因此就必须做好“农民知识化”工作,做好与当前劳务市场相适应的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民落后思想观念的更新、劳动技能的提高,推进欠发达乡镇劳动力档次的提升,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及智力支持,为劳务输出提供更符合劳务市场需求的劳动力,不断推进欠发达乡镇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在欠发达乡镇中还是有一些区位相对较好的乡镇、好的项目和丰富的资源。如何开发这些项目、利用这些资源,对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现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而开发这些项目、资源,如果仅靠自身的努力和投入,是比较难以实现的,或者说是要经历更长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借助于外资或外力来支撑、来推动。为此,要推动欠发达乡镇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做好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必须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来抓。
3、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把生态产业作为欠发达乡镇经济发展的支撑来抓。抓住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这一契机,大力培育生态型产业,促进欠发达乡镇经济总量的增长。一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总得来说,欠发达乡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发展生态旅游是这些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只要合理规划、良好包装那些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内涵、有旅游前景的项目推向市场,通过有序开发,就能形成旅游产业,推动第三产的发展。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绿色消费是时代的潮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是消费市场的要求。通过培育和扶持一批生态型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品牌,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同时,加强对生产农业的技术服务和农产品的监管,保证农产品质量,使欠发达乡镇成为以绿色为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三要大力发展生态型工业。把农产品加工、矿产资源开发、水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和承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作为欠发达乡镇的生态型工业来抓,努力形成资源型工业和劳务型工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工业格局。四要大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4、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把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作为实现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来抓。加强欠发达乡镇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欠发达乡镇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是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一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交通道路建设,拉近欠发达乡镇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为产业转移打开通道,为招商引资、劳务输出、下山脱贫创造条件,为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供方便。同时要加强水利、电力、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农村科学文化基础建设,加大农村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消除农民因灾、因病返贫的现象;加快农村养老院、敬老院建设,进一步拓宽养老院基金来源渠道;不断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建设,提高参保比率,促进人的不断发展。
5、加强规划、夯实基础,区别对待,继续做好下山移民工作。针对当前下山移民中存在规划不合理、土地指标紧,缺资金等情况。一是要将下山移民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行政区划调整及实施的各项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移民总体规划,制定依城建区、依镇设点、分层次分批次的移民规划。二是要引导和鼓励对下山移民户原有房屋和宅基地实行退宅还林还耕,折抵移民用地指标。三是要根据资金,做到量力而为、区别对待,明确下山移民范围、对象,把扶贫资金的重点用于解决小区规划和配套基础建设以及贫困移民户的补助上,而对于经济相对富裕的移民户则更多是采用政策扶持。同时,要积极引导移民户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确保下山移民户能迁得下、安得住、富得起。
6、拓宽扶贫资金渠道,筹好、用好、管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要积极鼓励当地金融机构开展扶贫信贷支持,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强“造血”能力。二要大力引导和支持各种经济类型的企业或者个人利用扶贫优惠政策开展扶贫济困,形成人人参与、全社会参与的氛围。三要加强对扶贫项目的论证、规划工作,把扶贫济困与扶持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扶贫既注重社会效益又注重经济效益。四要加强对基层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监管。建立健全基层扶贫成效评价机制,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同时进一步改进扶贫方式,可以利用以奖代补的形式,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 上一篇:关于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状况调查分析
- 下一篇:关于建设生态旅游集散中心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