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的思考
时间:2022-08-15 04:09:00
导语:关于实施“错位发展”战略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地区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就*而言,周边县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正处在大发展时期,在资金、项目、招商等的竞争关系凸现,对*经济构成了挤压态势。因此,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环境下,*应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把实施“错位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缩小与外地差距,避免“边缘化”的现实选择。
一、“错位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概念。所谓错位,是指竞争主体各寻其位,错落有致,顺利前行。从地区经济发展来看,错位发展就是要扬长避短,下大力培育各自的比较优势,认准某些产业和领域,做大做强,从而形成自己的经济特色,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错位,其实质是要摆正位置、找准优势、发挥优势。
(二)基本内涵。一是实现宏观上的错位,避开周边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的强势。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群体;二是实现与其他县区的错位,避免产业结构趋同与重构。欠发达地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增长点之一,欠发达地区的特色各有千秋,经济各有侧重。*要突出自己特色,整合地区优势,形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鲜明特色的经济格局。三是实现区域内部的错位,构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新框架。按经济地理及层次性的原理,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人口、土地等因素,按照错位发展的理念,统一规划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构筑资源效益最大化的产业结构新框架。
二、实施错位发展的现实条件
(一)机遇。一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趋势。但一体化并不意味着一同化,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区域间建立起更加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把区域合作上升到产业协同调整的高度,实现区域间的分工与协作。实施错位发展,旨在加强优势整合。从地区间的经济竞争力看,竞争力的关键不在于大而全,而在于特而强,有所为,有所不为。没有错位经营的理念,就不可能有特而强的产业形成。二是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大局。从2006年以来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根本着眼点,不是为了限制发展,而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平稳向前发展。国家限制的只是某些过热的领域,而不是全行业限制,实行的是既有压,又有保,既有退,又有进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不是“急刹车”,也不是“一刀切”。三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错位发展中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就是要使全县经济社会更加全面地发展。
(二)基础。*地处浙闽边缘,具备特殊的区位优势,境内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和优质劳动力培育基地,具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创业诱惑力。同时,*作为发达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产业转移基地、人才和劳务输出基地以及度假、休闲、旅游基地,为发达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这些为*实施错位发展奠定了先决条件。
三、实施错位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一)发展目标
以特色兴优势,以优势促发展。进一步突出生态休闲经济主线,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充分利用*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抓重点,促全面,科学合理布局,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四大战略,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生态旅游主业化、生态工业循环化和生态农村城镇化的目标,把*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生态工业产业发展基地、生态高效农业基地、优质劳务培育基地。
(二)发展重点
1.围绕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理念,突出“廊桥文化”和“生态山水”主题,有序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形象策划和市场营销投入,提高旅游管理服务水平,建成浙南闽东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县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今后在三方面做好文章。一是发展红色、绿色、古色的“三色游”。在红色旅游方面,挖掘整合红色旅游资源,重点建设开发好九峰红军路旅游区,突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中共浙闽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等资源,开辟“走红军路知革命情”红色之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主题活动。在绿色旅游方面,利用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自然风光游、乡村游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重点开发氡泉旅游度假区、飞云湖休闲度假区、乌岩岭森林游览区等功能区。在古色旅游方面,利用丰富的*古建筑资源,深入挖掘古廊桥、古村落和木偶戏等民间民俗文化。重点开展马灯、布袋戏、百家宴、八宝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保护和开发。二是发展“农”牌旅游产品。在发展农家乐方面上。要注重以浙南乡野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当地的田园,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开展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导的旅游活动。在发展庄园经济方面。把发展果、药、菜、畜主导产业与培育庄园经济大户有机结合,将扶贫重点村建设与庄园经济相结合,使每一个庄园经济户都成为一个经济增长点,若干个大户连成为一个基地,形成一项产业,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光。在开发经营绿色产品方面。要打响绿色品牌战略,提高山区绿色产品知名度,积极申报绿色产品基地证书,使绿色食品走出大山,走向大市场。当前重点突破三方面:一是旅游景点、设施等建设要有新突破;二是旅游市场拓展、对外宣传要有所突破;三是旅游业对各产业的融合要有新突破。
2.围绕转移产业发展基地,发展生态工业。依托新58省道交通优势,根据乡镇分布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谋划新58省道产业布局总体架构是“一轴二圈三带六区”产业布局。一轴:新58省道交通轴绿色经济走廊。通过新58省道沿线乡镇、两侧区片的空间规划、产业培育,把新58省道两侧建成全县创业聚富绿色经济发展轴;通过新58省道的连接线、“葡萄串”式空间布局,带动周边乡镇、产业互动效应,把新58省道培育成具有强大拉动力的辐射发展轴;二圈:以县城为中心的综合产业经济圈,重点突出综合服务业、轻型加工业、边界商贸业;以泗溪为中心的生态休闲经济圈,重点突出旅游渡假、生态休闲、商贸集散等功能,含盖泗溪、松洋、雅阳等区域。三带:以氡泉、廊桥、古民居为基点,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安排莲筱线(雅阳-泗溪-筱村-新浦)生态旅游发展带;以叶蜡石、花岗岩等为基点,以石材资源有序开发精细加工为依托,安排仕阳溪流域(泗溪-仕阳-龟湖)资源型产业带,以绿色、有机农产品为基点,以特色农业基地培育及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依托,安排文泰线(下洪-筱村-新浦、联云)生态农业发展带;六区:以彭溪、月湖等地块为中心,发展轻型转移产业为重点,部署彭月轻型工业转移发展区;以氡泉省级保护区为中心,氡泉泉眼开发、户外浴场、旅游文化休闲中心等旅游渡假区建设为重点,部署雅阳氡泉旅游发展区;以廊桥文化为中心,廊桥文化园、融合周边乡村、发展旅游商贸、生态农家乐等为重点,部署泗溪廊桥文化(旅游商贸)发展区;以旅游集聚、生态休闲渡假为中心,松洋上仁洋旅游集散中心、地方旅游产品展销与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环亚生态休闲居建设等为重点,部署松洋旅游集散(秀涧生态休闲居)发展区;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中心,绿色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旅游产品加工等为重点,部署战州(三魁—大安)农副产品加工发展区;以司前竹木深加工、循环发展为中心,罗阳竹木标准厂房建设、司前周边乡镇竹笋两用林发展为重点,部署司前竹木制品产业发展区。
3.围绕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以优势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为重点,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大县。树立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的特长和优势,是*的特色经济的意识;重点解决好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选择上,要做到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以特扬优;在农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以特扬名;在农业区域布局上,不求均衡,但求其特,以特扬长等的关系;在工作目标上,就是实实在在地把生态农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产业抓好、抓出规模。今后的任务:一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资金扶持政策,加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扶持力度,培育和推广一批特色优良品种,做大做强茶叶、高山蔬菜、竹笋两用林和食草动物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积极培育中药材、花卉苗木和观光农业等新的增长点,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农户为基础、农民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为纽带,龙头企业带动,产供销有机衔接的服务体系。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购销大户,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购销网点,健全“公司+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继续推进种子种苗工程,加快新品种的培育、开发和推广进程。加快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农业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建立有害生物与外来生物监控、预警和防治体系,提高重大病虫害和动植物疫情防控能力。
4.围绕优质劳务培育基地,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收入增长,健全劳务输出人员返乡创业机制,促进劳务经济与县域经济良性互动。今后重点注意:一是加强就业培训,加快劳务输出,转移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扩大定点、订单、定向培训。变“苦力型”为“技能型”输出,增强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能力,做强“在外*人经济”品牌。二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实现有序转移,引导农民有目的、有效益地输出劳务。三是加强农民外出就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企业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路。以推进农民知识化为重点,采取“组织起来搞劳务、调动起来兴产业”的“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民在增收中的自动作用。四是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把发展来料加工业作为“铺天盖地”百姓经济来抓,工作中坚持“推动而不包揽”的原则,为来料加工做好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信息交流等各项工作;加大扶持力度,提供保障,出台扶持政策;遵循规则,讲究诚信,加强经纪人和加工队伍建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培育特色块状经济;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多路并进,拓展渠道,多层次树立来料加工“要我干”、“不可干”向“我要干”、“找着干”转变的意识,努力促进来料加工发展的强劲势头。
5.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基础,发展本土经济。着力提升本土优势工业,培育*特色突出的本土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是提升本土优势工业。以竹木制品加工、矿产加工、绿色食品加工、小水电和橡胶制品业等本土产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增强产品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竹木制品加工业。着重是优化产品结构,着重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重点扶持竹炭、竹制餐具、木制小家具、新型木塑复合板以及竹木工艺品等;在矿产加工业。着重是整顿和规范矿产品开发秩序,建立矿产储备制度,有序、适度开发仕阳、龟湖、南院、仙稔等乡镇的辉绿岩、花岗岩和叶腊石资源,建设矿产精深加工基地。加大技改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矿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积极构筑矿产加工循环产业链,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注重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并举,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扶优扶强,实现矿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在绿色食品加工业。着重是积极开发生物资源和农业特产资源,重点发展名优茶、食用菌、野生珍品、脱水蔬菜、果汁、果酒等食品加工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应用生物技术和新型包装技术,实现特色食品的方便化、功能化和多样化。在水电工业。按照“统一规划、梯度推进、分层开发、加强管理”的思路,加快水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建设龟湖、洋溪、甲家渡等水电站。继续做好温州(*)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二是重点扶持橡胶制品业。重点扶持*白云橡胶厂做大做强,加强与国家级橡胶制品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不断完善载重车用耐高温胶管系列产品,积极开发市场容量较大的轿车用耐高温胶管等新产品。巩固国内销售网络,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三是壮大建筑业。重点是整合和培育3-5家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建筑企业,加强与外部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的合作,积极开拓外部市场,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建筑劳务经济发展。
四、实施错位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树立错位发展的理念。接轨周边发达地区,要树立起“层次错位”的理念,善于乘他人之船出海,借外力发展。同时,要立足自身,分析自己的情况,比较利弊,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构筑平台,积极打通生态通道,建好载体,加快发展,接受辐射,接纳转移,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二)制定错位发展的规划。当接轨周边发达地区和“错位发展”成为一种共识,如何将其从无形转为有形,就需要谋篇布局,切实制定相应规划。就大系统来说,应当制定的规划包括与发达地区相适应的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信息资源共享规划、区域环境和生态建设保护规划、基地规划以及人才、技术、资金规划等,推进与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与交流。
(三)培育错位发展的主体。企业是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如果没有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作为支撑,那么所有关于发展的思路都是苍白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特色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等通病。因此,要在现有特色产业中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规划的基地建设,对新兴的具有发展前途的区域块状经济给予扶植,坚持重点区域优先,继续加快招商选资和技术改造中的新建、在建、续建项目的建设进度,突出抓好具有结构调整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促进他们做大做强,努力培育经济增长点。从而切实增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四)搭建错位发展的平台。承接转移和加速自身发展是我们接轨发达地区经济合作和交流的现实目的,因此搭建好平台具有关键性意义。从当前情况来看,要着重构筑好园区、交通、信息和政策四大平台。一是要从辐射经济的角度,强化转移基地建设,筑巢引凤,建好外资投资兴业的平台;二是要从构筑大交通入手,根据城乡一体化的要求,集中力量建好交通平台,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承载能力,为招商引资做好基础性工作;三是要把握趋势,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数字*”,构筑好信息平台;四是要按照发展有利、变通无罪的原则,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要求出发,完善各种政策,努力构筑良好的政策平台,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五)构筑错位发展的项目。重大项目投资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重点在交通改善、清洁能源、产业升级、旅游配套、基础改善、社会事业等方面。按近远期构架重大项目规划,重点突出以高速公路、新58省道连接线、沿溪公路以及通景公路网络连接为主的交通项目;以交溪流域水电开发、抽水蓄能利用及水电整理、扩容、提升和电网完善为主的能源和电网完善项目;以氡泉、廊桥、乌岩岭、飞云湖开发利用为主的旅游项目;以产业转移基地建设、企业技改升级为主的工业项目;以县城新城扩容、重点乡镇治理整合、基础完善为主的城镇化项目;以水电路设施改造为主的新农村项目;以文教卫体相兼顾、增加公共产品服务为主的社会事业项目。
(六)创新错位发展的机制。积极推行“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努力塑造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在完善硬环境的同时,优化软环境,促进政策环境、人居环境、经营环境、服务环境等整体水平的提升。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把培养本地人才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选派相关干部到周边发达城市挂职锻炼,深造学习,汲取经验。
- 上一篇:关于经济如何发展的研究
- 下一篇:关于如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