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是什么

时间:2022-08-12 11:00:00

导语: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是什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形势下村级组织建设的有益探索是什么

*镇并村工作的几点做法

*镇针对村多、村干部多、人浮于事、农民群众负担重、农民增收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镇情出发,把全镇25个村一举合并为现有的14个村,减少村两委基层组织22个,村干部由原来的93人减少到现在的54人,村民组长由102人减少到33人,仅村组干部工资一项每年节约12万余元,大幅度的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集体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并村的原因

我镇原有2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最大的村为*村,有3500余人,最小的村为街子孙村,有520人。合村前共有村干部(包括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计生专干)93人,组长102人。

税费改革推行之后,全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问题。一是农民增收难。*镇属于典型农业乡镇,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较窄,村辖面积小,不利于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村干部工资筹集难。该镇村干部工资主要来源于农业税附加,由于村小人口少,农业税附加数量相应较少,既使正常到位,也入不敷出。如原街子孙村,该村每年要负担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会计、计生专干四人工资,共计约7200元,该村2003年的农业税附加足额到位后为6600元,与保障村干部工资的正常发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正常的办公经费更无从谈起。据调查,过去18个面积较小的村中有80%存在拖欠村干部工资现象,有的村拖欠干部工资长达3—5年,严重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公益事业举办难。村干部工资尚不能保证,更无力搞一些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建村级道路、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在连续5年的大旱中,原两滩、王化等村一直处在“水中旱”状态。四是合适的村干部推选难。由于目前农村干部工资待遇低,事务繁杂,党员年龄偏大,再加上许多有组织能力和经济头脑的农村青年外出务工,造成能够适应农村工作需要的“双强”干部(即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也强的干部)难找。五是管理协调难。我镇原有的25个村,分散了乡镇工作的精力,管理协调不便。镇党委、镇政府积极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断决策,全力开展并村工作。

二、具体做法

1、理清思路,确定原则。

在并村前,镇党委、政府按照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的方式,组织镇干部深入各村,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重点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宗族关系、家族关系、干部素质、债务构成等情况,吃透下情。通过调查研究,明确了下一步并村应坚持的“四项原则”,一是人口在千人以下的村可以考虑合并;二是具有一定历史渊源,过去曾属一个大队管辖,群众之间具有一定感情基础、思想基础的可以考虑合并;三是经济基础相当,群众收入差距不大的村可以考虑合并;四是本村无合适干部人选或人选少,但相邻村具有合适人选的村可以考虑合并。

2、发动群众,统一认识。

镇党委、政府认真抓了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并村工作从2002年冬季正式开始,到2004年1月结束,历时15个月,用于做群众思想发动工作的时间长达10个月。镇干部到各村先后组织召开了两委班子成员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会议,认真听取他们对并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和他们面对面对比算帐,采取出黑板报、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逐村宣传等形式,强化正面宣传,努力使全镇干部群众从思想上达成“并村比不并好、早并比晚并好”的一致共识。

3、试点先行,投石问路。

2003年8月,我镇首先在原西贾、新民、庙王、三桥、两滩、东尧、滩李、张二册等八个村(这八个村可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将其作为试点,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典型性)进行并村试点,为全面并村探索经验。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受利益驱动,部分离任干部移交的资料不全、印鉴不移交、做假帐等。针对存在的问题,镇党委迅速召开会议,研究改进措施,决定由镇农经站具体负责,对拟合并村的帐务、印章和其它相关资料一律封存保管,暂时停止村务运转,待新的村支部和村委员班子选出后,再理顺关系。实践也证明了这一应对措施是积极有效的,堵塞了漏洞,弥补了不足。

4、突出重点,选好干部。

选好干部是并村的关键。我镇着力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先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村党支部,然后由支部牵头,组建选委会,筹备村委会选举工作。选委会成员主要由村支部成员担任。在选举中,他们及时向支部并通过支部向镇党委反馈选举情况,加强对选举工作的指导,为村委会选举工作能够体现党委意图打下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严格按照“两推一选”程序进行选举。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并将其落实到干部推选程序上,做到了拟任职务的条件和资格公开、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公开、具体操作办法公开、推荐结果公开。由于整个选举过程透明度高,从而赢得了群众的支持,18个合并村的选举过程未发生一起“闹选“现象。

三、取得的成效

1、有利于农民减负增收。

并村后,我镇干部职数大幅度缩减,农民负担明显减轻,村干部由93名减少到54名,村民组长由102人减少到33人(村干部实行交叉任职,同时兼任组长),每年可减少村组干部工资支出12万元。合并后的村除了保障村干部工资外,把剩余的一定数量资金投入到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上,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如南李村合并后,先后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资金8万元,修路6条2000余米,增设变压器一台,架杆架线1000米,修U型渠500余米。同时,大力宣传推广养殖大户的经验,使该村养猪专业养殖户从1户发展到现在的20余户近千头。

2、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

合村后,村干部的工资得到了有效保证。如原街子孙村和渠家村合并为渠家村后,两个村的农业税附加2万元,改变了以前入不敷出的现象(该村以前的农业税附加为6600元,村干部工资负担为7200元),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村后,14个村没有出现一例村干部“撂挑子”现象。行政村的合并进一步扩大了村干部的选拔范围,优化了村干部资源配置,使过去出现的合适村干部难推选现象得到了缓解。如张二册村与东尧、滩李合并后,顺利选出了党委满意、群众称心的村委会班子,维护了农村稳定,使各项工作步入了正轨。

3、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合村后各村的土地面积相对扩大,使过去小村的“块块田、片片田”多现象得到了改观,适应了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对土地提出的规模经营要求,也为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原南李村、清凉寺村、佛张村三个村合并后,村干部摈弃过去的“村子小举办蔬菜协会不合算”的思想,积极筹划建立村蔬菜协会,引导、扶持更多的菜农发展蔬菜产业。

四、几点启示

1、领导重视是保证。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把合并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能集体研究讨论,尊重群众意愿,正确决策,在实施合并村过程中始终把握工作主动权,加强工作的协调指导,保证了镇党委、政府意图的贯彻落实,使合并村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保持稳定是前提。

在合并村工作中,我镇没有发生一起因合并村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这与镇党委、政府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所合的大多数村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同属一个老大队,原本是“一家人”,群众在思想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感情,加之所合并村经济条件相当,差别不大,成为合村的有利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在合并村的每个环节上,注重做好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发动工作,使合并村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支持拥护。合并村后,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对于落选的原任村干部,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在各个方面予以照顾,在去年春节前对“下台”的村干部逐一上门拜访,暖了人心,稳了人心,保证了合并村工作中干部的平稳过渡。

3、选好村“两委会”班子是核心。

合并村的目的不仅在于减少干部的职数,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合村工作,真正把哪些思想品质好,能够带领群众致富,有闯劲、敢作为、年富力强的“能人”推选到村级领导岗位。在合并村前镇党委、政府深入分析原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现状,十分注意选强配硬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对于合村后可能没有挑大梁干部的村子不合,对于村中硬帮干部多的村子不合。实践证明我镇充分尊重民意,按照有关规定程序选出的村“两委会”班子是比较过硬的,特别在今年的农业税征收工作中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镇党委、镇政府和群众的认可,更进一步证明了合并村后的村“两委”班子具有处理复杂局面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4、妥善处理村上遗留问题是关键。

镇党委、镇政府充分考虑到在合村工作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妥善处理村上的遗留问题,如果处理不恰当,就可能产生不稳定因素。针对合并村前部分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债务这一情况,在合并村时,根据所合村人数的多少,在村民代表中推选出不同人数组成的民主理财小组,要求各村制定《村务公开细则》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明确理财、清土和处理遗留问题的职责要求,对债务双方以及群众是否认可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统一群众的思想,达成共识,消除误解,使债务双方消除后顾之忧。在合并村前夕对所合村的帐务及时查封,进行审计,并向群众公布债务情况。合村后,及时清理农民关心的财务、土地等问题,逐村解决一些多年来棘手的遗留问题,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并承诺解决问题的内容时间,让群众放心满意,使合村工作取得的成果得到不断巩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