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创新教育发展的现实因素

时间:2022-08-11 05:29:00

导语:制约创新教育发展的现实因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制约创新教育发展的现实因素

建设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创新与和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我们的先祖老子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唯有这种创新精神灌注到我们的教育肌体中,成为教育的血肉乃至灵魂,教育之花方可是新鲜而又灿烂的,且永远不会凋谢。然而,中国创新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国人一直期盼教育能科学和谐的发展,教育者们也在漫漫之路上,上下求索,他们献出了青春,献出了健康,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而教育仍充斥太多的不和谐的音符,如教育的高收费、教育的公平性、教育的地区差异性、教育的应试性、教育缺少创新性等,其中教育缺少创新性是中国教育制约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唯有打破这一瓶颈,中国社会的发展才不可限量。那么,影响中国创新教育的因素有哪一些呢?如何去改变这一状况呢?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为创新教育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的师生都能进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教育一定会“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应试教育的体制和形式是束缚师生创造精神的绳索。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大多数的师生确失了自由的思想,缺失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能围绕考试的目标、考试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大多数的学生也只能依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这种形式下的教与学,往往多机械,多模仿,少灵活,少创新。在我们就年义务教育阶段和三年高中阶段,这二十年的黄金时光里,莘莘学子们的大量的自主学习、自由思想的时间、空间,被大量的题海训练所侵占,大多数的学生在机械的模仿中去解决问题,学生们既不会质疑或很少去质疑,懒于发现,不善于提出问题。“造就”了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失去了质疑、探究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也就无从谈起,他们只会“人云亦云”或人不云己不云的思维习惯。我们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陷入了机械的读写算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失去了很多游戏玩耍的时间,缺少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失去了许多必要的阅读时间,再捆绑、束缚中,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就难以迸发。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晚上八点钟的时候,仍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室里做习题或听课,或者在家庭教师的辅导下,或者在家长的陪伴下,去读写算。到初中、高中阶段,学生晚上和周末两天都去要应对未来的中考、高考,就连洗澡的时间都少得可怜。学生完全失去了玩耍、游戏、想象、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他们单薄的肩膀上已承载了极其沉重的担子,他们的心灵因为要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而为习题与知识所充塞至“饱满”。他们的童真过早的消逝或残存不多,他们原有的创新精神、新鲜的思想因应试的学习生活而丧失殆尽,青年人活泼好奇的天性再也年已寻觅,因为,他们必须依照成人给他们划定的框子去生活,而成人们也多是一些失去原创精神、缺少质疑精神、失去了超脱羁绊能力的一群成年人。试想,这样的应试体制,这样体制下的教师、学生,形成的应试“场”,怎么能产生创造性的“电磁效应”?而我们整个社会都笼罩在这个应试“场”之中!

二、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教科研体制滞后于教育的发展,未能充分的激发师生的创造精神,使广大师生戴着“手铐脚镣”在跳舞。1、我们的教育管理总体上是一种行政干预的体制,教育局选拔任命学校的主管领导校长,实行校长责任制,学校再实行中层干部及教师的聘任制。这在形式上似乎体现了自主的管理,能充分的调动教师员工积极性,其实,由于这种上下级的管理体制,或多或少的制约了校长的创造性地发挥,校长往往在上级主管领导的指令下工作,常常拘于上级部门的管理标准进行工作,从事教育教学,围绕上级的任务去展开系列活动,应对各种检查、评比,疲于奔命,留给校长、教师的自主创新的空间已经极其狭小。因此,上级部门有必要放权给校长,有必要给教师松绑,有必要给学生减负,给学校、校长、教师、学生以自由宽松,他们拥有了极大的空间,放飞了思想。。唯有充分发挥学校物质的资源优势和人力的资源优势,尤其是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创造性的才能,创造教育的鲜花必将绽放。学校将是创造的学校,教师将是创造性的教师,学生必将是的充满活力的祖国之花。2、教研是最近极为时髦的话题,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各县区大都配备了科研机构,省市教研机构也发文立项,各级学校纷纷行动,一时校校有课题,人人有参与,号称“教科研兴校”。这是好事,本无可厚非。然而,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实效性的东西太少。似乎教研就是写文章,见诸报端,或者经过主管部门的首肯、验收,几位大人和陪同者依酒相贺。至于实效性,与教学与学生有多大的联系,都不显得重要。其实,对教与学的研究,对人的思维心里的研究,西方人已走在我们的前面。美国教授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我们所要做的是借鉴并落实到行动中,其实教育就是“基于行动的研究”。而现实是怎样的呢?由于应试和评估的因素,大家都倾注全力去追逐分数,只是在语言数理逻辑方面加以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的足球难冲出亚洲的原因,我们的球员少的是其他的东西,如文化思想、空间的想象力,假如我们的球员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极好的文化熏陶,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注重整体配合,以我们中国人的灵活和智慧,冲出亚洲应不成问题。创造性的思维多在整体发展、自由发展中诞生。从现实出发,学校教研就应该“解决以何种理论去怎样做的问题”,应该“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脚踏实地的走下去”,决不是如一场“沙尘暴”无序的扬起。近几年,开展的新课标的试验,是借鉴和吸收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进行的一场教育教学的改革,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自主学习、科学建构、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参与和帮助下,实现对学习内容意义的建构。,从而形成学习能力。这种课改的方向是正确的,可以以极高的效率获得学习成果。可是在课改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个瓶颈,这就是学生家庭的教育的千差万别形成的能力、习惯、意志品质、心理个性等等差异,加上教者的认识的差异,应试环境下的考评的钳制,由于这种因素,自主建构、合作交流的新课改理念很难得以全面展开,或者流于形式,从而变得虎头蛇尾。学生缺少了自主精神,教育也就是缺失了创新精神的教育。

三、教育创新性缺失的因素还有学生社会实践、亲近、探索自然的生活太少,自由阅读、深层次的阅读太少。我们知道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有两种实践(对社会自然的研究探索)、理论(阅读书籍、阅读人生),从而获得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应试教育和人们认识的传统差异,致使我们的孩子很少有时间去亲近自然、认识自然,至于探索研究自然就不必说了。而大自然对我们来说是一本充满神奇奥秘的教科书,山川海天,花鸟虫鱼,春夏秋冬……她会给予我们五彩斑斓的画卷,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奇思妙想,给予我们无限的欢乐和神往。然而,我们的孩子由于种种的原因被禁锢钢筋水泥的盒子里,不敢迈出校园一步,天怎样的湛蓝,海怎样的浩瀚,水怎样的清澈……他们难有真切的感知,他们只知道太阳永远是红红的圆圆的,因为老师经常如是说。可见了社会实践、自然实践对孩子的创造精神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啊!如果说实践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一支翅膀的话,那么阅读就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另一支彩翼。教育的现实告诉我们,这支翅膀也折断了。据《上海教育*、5》刊登了《失落的阅读》(《*南上海中小学生书面阅读调查报告》)一文,文中调查问卷15956人,仅“8%的班级大部分学生能坚持课外阅读”、“仅1%的学生通过书本了解信息”、"仅5%的高中购买名著”、“95%高三学生从来不上图书馆”、“每天读书超过一小时的8人(167人)”、“从不借书的133人(总人数167人)”。上海市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极为发达的大城市,其学子们的阅读状况尚且如此,我国其他地市就可想而知了。一味的应付考试,一味的钻入题海,一味的获取考分,学生们成了应考的机器,夜以继日,兀兀穷年,无暇于想象,创造的火花也就熄灭了。可悲的是我们一些教研机构,一直致力于推销教辅用书,明令查教辅用书的使用情况,更加重了中小学生的阅读灾难,阻滞了他们创造力的培养。可见纠正一些教研机构的行为很有必要!

创新教育是一项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宏伟工程,应消除影响创新教育发展的因素,改革应试的机制与形式,调整教育教研的管理思路和理念,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教学的队伍,把我们的学生带入创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