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政绩考核方法论刍议

时间:2022-08-11 10:24:00

导语:干部政绩考核方法论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政绩考核方法论刍议

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既有利于引导领导干部的工作取向和施政行为,引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和养成正确政绩观,也有利于构建争先创优、敬业务实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追求与创造健康政绩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央提出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经过近年来的倡导,大多数领导干部班子和领导干部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但是,在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顾现实条件,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重“显绩”,轻“潜绩”;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急于在短期出政绩,片面追求GDP增长。盲目攀比,追求高指标铺摊子上项目,留下一堆胡子工程。二是“一个艄公一道河”、“新官上任三把火”,新官不理旧帐,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朝令夕改,无所适从。只求本届有政绩,不给下届留财富,花光用光,急功近利。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寅吃卯粮、亏空很大。“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三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置群众利益于不顾,虚张声势,对经济发展招标“注水”造假,搞攀比浮夸,搞“数字政绩”。四是工作不讲大局,决策不讲科学,办事不从实际出发,不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五是工作做给上级看,迎合个别领导兴趣,违背群众意愿,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这样急功近利搞出来的所谓“政绩”,不是造福而是造孽,不是解困而是添乱,不是政绩而是包袱。如何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认为应该改革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方法和手段,即“抓住三个关键,摆正六对关系”。

一、必须抓住树立正确世界观这个关键。正确的政绩观,不仅联系着科学的发展观,而且联系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政绩观。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领导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思想基础。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这一点,应当引为全体同志的教训。”同志指出:“领导干部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就不可能领导好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归根到底要靠抓住改造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用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效来推进客观世界的改造。

首先必须坚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经济发展,又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既看城市发展,又看农村发展;既看经济增长情况,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

其次必须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指标设计偏重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相对忽视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指标;考核项目比较空泛,考核标准缺乏科学依据;等等。因此,应把落实科学观与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结合起来,以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和用人导向。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应全面反应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情况,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代替其他指标;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既要看数字,又不能唯数字,坚决防止“数字出官”和“官出数字”。

再次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求实效。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都是创造真正政绩的大敌。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使那些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干部,不仅捞不到好处,而且受到惩处;使那些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干部,不仅不吃亏,而且受到鼓励、褒奖和重用。”

二、必须抓住恪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这个关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惠及亿万农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事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离开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只能是片面的、畸形的、短期的政绩,甚至是“败绩”。为此要在政绩观上有如下三个转变。一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观转变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二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观转变为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正确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方面的力量,在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四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政绩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强调的是发展进程的持续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求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因此,必须反对不计成本、不求效益的“发展”,反对以牺牲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发展”,反对忽视社会公正的“发展”,反对牺牲后人发展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创造出新的政绩。

三、必须抓住以人为本的群众观这个关键。共产党人的政绩观,就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以倾听民声、体恤民情、了解民意、解除民忧为第一职责;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第一信号,真正使各项决策和工作体现群众的愿望、符合群众的利益,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这才是真正的对党和人民负责。

把以人为本贯彻落实到政绩观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创造政绩、为谁创造政绩的问题。是为个人还是为国家和人民,这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牢固树立了“为人民群众创造政绩”的观念,就必然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去对待工作。只是为了个人保官、升官和发财、享乐,就必然会以敷衍塞责、虚与周旋、草率应付的态度去对待工作,热衷于搞“花架子”、“形象工程”之类的东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对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的根本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还要自觉是坚持对党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统一。人们常说:“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政绩应该由群众来评判,通过实践来甄别,经得起历史检验。要注重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范围包括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群众生产生活改善情况、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情况、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效能提高状况等。逐步建立领导政绩评议、公示、审核、监督制度,认真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的问题。

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公正公平地搞好干部政绩考核,必须摆正以下六对关系。

1、组织考评与群众评价的关系。政绩考评要坚持提高民主化程度,坚持把组织考评和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前,特别应当加大群众参与考评力度。人民群众是干部政绩的最终评判者,一切政绩都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2、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政绩考评要坚持显绩与潜绩相统一,克服和纠正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既要注重考评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又要重视考评具有长远影响和作用的潜绩;对工作实绩要充分肯定,对潜在政绩也要积极评价;对物化成果要正确对待,对非物化成果也要客观评价。

3、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的关系。任何工作成绩都是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所有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成员在围绕整体目标、履行岗位职责过程中也创造了个人政绩。既要避免政绩考评简单地平均政绩,又不能因强调集体努力而否认个人贡献。

4、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关系。政绩考评既要看到干部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的程度,又要析外部条件、环境基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既要看干部在任期内做出的成绩,又要看前任留下的基础和起点;既要看干部某一时期的表现,又要注意考察干部的一贯表现;既要看干部履行职责的一般情况,又要考察其在特殊时期是否能经得起考验。

5、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的关系。对本身有量化指标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考核;对没有具体指标但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也要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则应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评价等方式,变抽象为具体。

6、集中考评与经常性考评的关系。政绩考评仅仅依靠年度的集中考评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平时考评,使考评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经常性考评可以及时了解考评对象的工作情况,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干部,也为集中考评奠定了基础,使政绩考评结果更科学、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