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树立“建设党” 思维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8-10 05:16:00
导语:浅论树立“建设党” 思维的现实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想问题、办事情一切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巩固执政地位看成至高无上的东西。这势必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
今天执政地位的巩固与我们党进行建设、促进发展的能力息息相关,而与过去我们取得执政地位的原因并没有直接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一个执政党,不管他在革命时期曾经多么强大,如果执政后不抓建设,不能最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民最终会把它抛弃。
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为我们党树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提供了最基本的逻辑起点,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明显变化。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任何思维方式都需要发展和完善,不可能一劳永逸。根据党在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时代特点及要求,继续解放思想,在坚持执政党思维的前提下,牢固树立“建设党”的思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不断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建设党意味着一个已经执政的党:以建设党来称谓能够清楚地表明党获得执政地位以后的基本功能和基本任务,它内在地涵盖了执政党的思维模式
世界范围内的政党有许多种,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政党在某一个时期所担负的直接任务来划分,政党可以分为革命党与建设党,因为革命同建设一样,二者都是一个过程。就革命而言,它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过程,其结果可能是取得革命的胜利,获得政权从而成为执政党,也可能没有取得革命成功,继续其革命党的生涯;就建设而言,它同样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结果可能是各方面的建设取得预期成就,执政地位更加稳固,也可能没有获得预期成就,执政基础受到削弱甚至丧失执政地位。从政党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地位来划分,政党可以分为执政党与非执政党,这也可以看作是政党所处的状态。这两种划分标准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说,革命党往往是非执政党,而建设党往往是执政党,但它们之间也并非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就革命党与非执政党的关系而言,当今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两党制或多党制,某政党执政时期可以称之为执政党,在其不执政时期则只能称之为在野党或非执政党,而一般不称为革命党;就执政党与建设党的关系而言,大多数执政党都能自觉地把推进各项建设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当然也有一些执政党没有自觉地实现从革命党向建设党的转变,继续保持着“革命”、“斗争”的思维,从严格意义上它们难以称为建设党。从以上分析中,还可以十分明显地看出,建设党一定是执政党,建设党的思维已经内在地涵盖了执政党的思维,建设党的思维影响范围更广阔,效力发挥更持久。
二、建设党意味着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党:我们党虽然已经处于执政地位,然而其担负的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用建设党来称谓符合推进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已经成为执政党,然而绝不能因此而有丝毫沾沾自喜或者“大功告成”的心态。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矛盾需要解决。为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因此,对于领导中国十三亿人口的大党而言,推进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义不容辞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们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80多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能其一生的历程,但对于一个前赴后继的群体和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来说,则只是发展中的某个阶段和过程。我们党成为执政党还不到60年的历史,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同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用建设党的思维来指导党的工作,就会时刻提醒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当前面临的艰巨复杂的建设任务,紧紧抓住建设这个主题不放松,真正把建设作为长期不懈的主题。相反,如果仅仅看到我们已经取得了执政地位而不去做更加艰苦细致的建设工作,或者过分地强调执政地位的根本性,把巩固执政地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会产生错误的指导思想。如,想问题、办事情一切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巩固执政地位看成至高无上的东西。这势必导致理论上的混乱,在实践中也是极其有害的:一是容易把代表人民利益当作巩固执政地位的手段,在执政基础比较稳固的时期,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边,安心享受执政的成果,只有在执政基础出现问题的时期,才把人民利益拿出来作暂时的“挡箭牌”或权宜之计,势必导致执政上的短期行为;二是如果领导干部工作的出发点,是一切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十分容易演变成一切着眼于巩固自己的“当官”地位,实际上这根本不是维护党的利益,而是维护个别人的私利或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我们党不仅仅是一个执政党,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成为建设党,要以自身的努力和建设的成就来取信于民。
三、建设党意味着一个深怀忧患意识的党:用建设党的思维来考虑问题,会激发我们党把注意力集中于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而不仅仅拘泥于我们党过去所取得的功绩
政党总是以获取执政地位作为自己最直接的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同样如此。我们党之所以带领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之所以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艰苦环境中不懈奋斗,许多党员甚至抛头颅、撒热血,不惜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就是为了推翻反动统治,取得国家政权。然而,取得执政地位成为执政党只是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的手段,是我们党的直接目标而不是根本目标。换言之,取得执政地位是我们党向人民兑现承诺的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以建设党的思维来对待社会及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就会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今天执政地位的巩固与我们党进行建设、促进发展的能力息息相关,而与过去我们取得执政地位的原因并没有直接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的确,我们党在带领群众用革命的手段推翻专制统治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功勋卓著,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从而取得了执政地位。对于全国各族人民而言这是要永远铭记的,然而对于我们党自身来说,绝不应沉溺于过去的丰功伟绩,绝不应把过去我们党执政地位的获得作为今天党永久执政的根本依据。我们党能够搞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能够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才是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理由和执政合法性的根本基础。前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也是人民选择的结果,而且在1977年通过的苏联宪法第六条中也明确规定:“苏联共产党是苏联政治制度以及国家和社会组织的核心。苏共为人民而生存,并为人民服务”。然而在实践中,当苏共不是为人民而生存,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不能进行有效建设的时候,苏联人民行使了放弃苏共的权利,这个教训是十分深刻的。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建设,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根本手段就是有效地进行建设;一个执政党,不管他在革命时期曾经多么强大,如果执政后不抓建设,不能最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人民最终会把它抛弃。
四、建设党意味着一个追求和谐的党: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条件下,用“建设党”思维更能有效团结各个阶层、各个利益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奋斗
在和平建设时期仍然沿用革命党的思维是极其错误的,这已经为历史所证明。然而,我们也绝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把确立执政党思维作为唯一的解决党的建设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因为正如前面所述,执政党思维只是一个中性词语,执政党思维里也有正确的执政党思维与错误的执政党思维,如果不加以注意仍然会造成负面影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之所以出现“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的全局性失误,在某种程度上,不能不说与当时错误的执政党思维有着密切关系。这种错误的执政党思维就是: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了,绝对不能让资产阶级分子和其他反革命分子从我们手中夺得政权,一定要用一切办法(包括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的办法)来保住得之不易的政权。正是这样一种错误的执政党思维,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即便在今天,我们的思想已经得到极大解放的情况下,在我们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仍然存在着错误的执政党思维,例如,“我们党已经是执政党了,其他阶层的精英人物进入我们党势必分摊党的执政地位”,这也是一种执政党思维,然而这种思维却过分地强调执政是一种利益,没有看到执政更是一种责任,更没有看到,要很好地履行这种责任必须善于把社会各种力量团结凝聚起来。和谐社会首先是一种价值取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保持一种宽广的胸襟和包容的心态,用建设党的思维会有效消除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也许有人担心采取建设党称谓会带来一些影响。其一,是担心由此对我国的政党制度产生误解。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其他各派是参政党。因此,有人认为,如果用建设党来标示中国共产党,那么她的执政地位无从说起。事实上,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建设党的称谓,都只是说明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目的只是在于指导性作用,以便使我们确立一种科学的思想观念。反过来讲,仅用“执政党”的称谓就能完全说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吗?当然不能。因为在现代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非执政党更加侧重的是竞争关系,特别是在西方竞争性政党制度中,各政党围绕议会选票或者总统选举展开激烈竞争,选举结果分晓之后,政党间形成新的政治关系,即执政与在野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对立。而我国的政党关系则与此相反,派不是要取得执政地位,而是在参政党位置上帮助共产党执掌政权,这种执政——参政模式与西方的执政——在野模式有着本质区别。用建设党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丝毫不会影响事实上已经是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地位,相反,用“建设党”一词标明我们党与各派在目标任务上的共同点,会更加激发各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共同奋斗的热情与干劲。
另一种担心就是,我们在十六大上明确指出了党已经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而今天再次提出从执政党向建设党的转变,是不是意味着原来的提法已经错了?可以说这种担心和忧虑没有任何必要。毫无疑问,人们的认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更、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事实上,执政党的思维方式与建设党的思维方式并不是质的区别,只是侧重点不同,它们各自与特定的社会发展实践相适应。今天采取建设党的思维甚至称谓,并不是对执政党提法的替代和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接近社会心理,更加符合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自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切实解放思想,切勿以表面统一之名害发展创新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