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新局面调查
时间:2022-08-10 04:05:00
导语:关于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新局面调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开创党的工作新局面,就这个问题,2007年全国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到福建、浙江、重庆、江苏、辽宁等地进行调研,另外还有8个省、市党建研究会承担了子课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综合报告如下。
从调查看,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年以来,各地大力开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各地党委普遍把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列入工作日程,有些地方初步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导体系和工作机制。二是建立起了一支初具规模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骨干队伍。三是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成效显著,覆盖率一般达到90%以上。四是培育、树立了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典型,发挥了带动作用。五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作用的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这些都为在这一新领域进一步开展党的工作、发挥党组织作用,引导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调查也发现,有些同志把关注非公有制企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企业经营管理和纳税上,认为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抓不抓企业党建无所谓;有的就党建抓党建,或只强调党组织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忽视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要求。这显然不符合中央精神和形势发展需要。
(一)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情况下,保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截至2007年3月底,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已达504.4万户。截至2007年6月底,全国共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25.2万个,比2002年底增长了2.5倍。18.7万户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必须与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态势相适应。从调查的情况看,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还任重道远。
(二)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个由党和政府政策扶持、主体来自劳动人民的先富人群,同时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汇集了一支庞大的工人阶级新队伍。在新的社会阶层中,私营企业主占了相当比重,人数将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不少人的思想状况和政治诉求正随着经济社会地位的变化而变化。非公有制企业中集聚了大量从原国有企业分流出来的职工以及农民工,他们是我国在开辟新型工业化道路进程中正在不断壮大的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部分,其总数达1亿多人,已大大超过国有企业工人数。怎样针对新经济组织中这两部分群体的现状,引导他们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与和谐,而且关系到新时期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战略大计。
(三)在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党组织发挥作用也很不平衡。据各地反映,这类企业中的党组织作用真正发挥较好的,一般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而普遍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上级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要求能否落实,落实到什么程度,有多大成效,现在多数情况不取决于企业党务干部的努力,而是取决于业主对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起何作用所持的态度。面对这种情况,亟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把党在非公经济领域的工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开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党委领导
党委重视、书记带头,是推动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和扩大工作覆盖面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进一步做好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作、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根本保证。
(一)党委特别是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带头树立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责任意识,确保领导的精力和力度到位。有些地方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责任意识还不够强,工作力度时重时轻,关心操作层面多、关注大政方针少。有些领导同志把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的工作,当成只是组织部、工会、工商联的事。由于缺少党委统一领导,部门未能凝成合力,结果大家都费力不少,效果却不理想。
(二)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体系和机制。福建、浙江、重庆等省市和一些地市已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参与配合”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把工作抓到了实处。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多,分布面广,类型多样、规模不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各异。党委要把那些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经营规模大、职工人数多、高新技术密集、对经济社会影响较大的企业党建紧紧抓在手里,精心培育和用好一批先进典型,借以带动一大片。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已建立党组织的要着重指导抓好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对还没有建立党组织的,要着重创造条件指导抓好组建工作;对一些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要通过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带动和影响,用灵活、适用的方式指导抓好党的工作。
(四)逐步规范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目前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管理还没有统一和规范。有的隶属街道、社区或农村基层党组织,有的隶属工商联或行业协会党组织,这种分散复杂的管理方式容易出现多头领导、重管漏管等问题,企业也感到难办。有些地方按照“属地为主、属业为辅、条块结合、分层分类”原则,逐步理顺了关系。对此,应力争在条件成熟时,从上到下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体制。
三、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一)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地位是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需要。党章对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没有提政治核心作用,只对职责和任务作了规定。根据这几年的实践,不少党务工作者认为,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是为了发挥党的作用,而发挥什么作用是由所处地位决定的。不明确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开展工作缺少依据,腰杆子也不硬。
(二)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既合理又合法。其主要根据是:第一,我们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全体人民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是一个整体,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也是党的一部分,理应在企业全体人员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存在产权归属问题,这与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核心作用是两个不同范畴,不能混淆。第二,党章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职责任务的六条规定,实质上正是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定位的实践要求,是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行动体现。第三,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在一些企业的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我们讲清楚以后业主是能够接受的。
(三)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的关系。党在一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社会组织中所处地位与应发挥的作用,是辩证、互动的关系。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全体人员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绝不是为了在企业争夺生产经营管理权,更不是为了去跟业主唱对台戏。这完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也是更有效地开展党的工作的需要。根据一些地方的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上帮助企业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二是领导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促进企业人员素质全面提高;三是协调企业内部矛盾,推动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团结凝聚业主和职工群众,增进企业和谐。
四、认真总结推广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围绕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中心开展党的工作,展现党组织的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坚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就是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延伸。有些党组织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发展,使企业党组织与企业主和员工共建共行“三同”,即目标同向、工作同力、发展同步,使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更容易为各方所理解和支持,也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积极响应。
(二)强化企业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在服务中体现党和党员的先进性。在调查中发现,凡是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都十分注意把党组织和党员时刻置身于群众之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十分注意在活动中兑现服务承诺,通过服务的实践展现先进性、检验先进性。
(三)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党组织应当抓住机会,在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在一批较为成功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都把塑造企业进步文化、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帮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寓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虚实结合、入脑入心,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创新党组织的活动载体,根据要求开展富有特色的党建主题实践活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创新才有发展。调查表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好的,大都善于从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广大党员展示才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平台;大都能通过党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引导企业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攻关解难、企业精神培育等诸方面,把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五)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这就是根据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和增进内部和谐的需要,从党组织活动主题选定到活动方式方法使用,都要有针对性,立足于解决问题,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扎实效果。
五、全面贯彻党对私营企业主的工作方针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对私营企业主的工作,把这个先富阶层始终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引领他们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成执政使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进一步明确党对私营企业主的工作方针。*年7月,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但是,一般认为这只是统战部门工作的方针。现在,亟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私营企业党组织都要全面贯彻落实好这个正确方针。
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方针,需要将内涵具体化。我们研究认为,对非公经济人士,充分尊重,就是要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尊重他们的劳动和创业精神,尊重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广泛联系,就是要面向整个新社会阶层进行工作,既重视他们中实力强、影响大、具有代表性的人士,也要联系分散在各行业的其他人士,了解其意愿,注意其呼声和要求,善于协商共事,尽可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一切智慧。加强团结,就是要彼此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互相监督、命运相连,共同维护和增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的人民大团结,共同维护国家法律和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权威,齐心协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热情帮助,就是要满怀真情帮助他们全面提高素质,办好做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获取合法权益。积极引导,就是要教育引导他们把企业和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紧紧联系起来,使私人资本真正作为社会资本发挥积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党组织的干部,要善于与私营企业主真心实意交朋友、做挚友、当诤友。见面只说好听的话、一味迁就不行,搞对抗也不行,贪图私利、搞权钱交易更不行。
(二)要改进和加强对私营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调查看,现在对私营企业主的思想政治工作缺少针对性,存在简单化、片面性问题,工作方法和力度同实际情况也不适应。私营企业主所处的经济、社会地位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并正在强化其政治诉求,而我们对此了解不深。一些企业党务工作者囿于自己是“雇佣人员”的思想困境,不敢理直气壮地以党务干部身份同业主交往,不知应遵循什么原则。这显然不足以团结、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不断前进。
(三)当前对私营企业主做思想政治工作,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引导。第一,要帮助他们做到“三个明白”。一是非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占了不小比重,而且呈发展趋势,这是可喜现象。但不能据此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全面坚持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各类经济成分各就其位、各尽所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支持了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职工分流,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作出了贡献。但切不可因此就认为是自己“养活了工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劳动创造价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非公经济人士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主力军的广大工人之间,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绝不能在当代中国重新引发“谁养活谁”的争论。三是非公有制企业交纳的税款在国库里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是事实。但不能因此认为“我养活了公务员,支撑着国家财政”,所以就可以求所欲求,为所欲为。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是世界通行规则,不纳税就是违法。何况,非公有制企业交税的背后是财富,这同企业生产经营获得的财富一样,是生产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第二,要帮助私营企业主经常提醒自己。一是当今中国的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不是资本家,但要警惕,不能走旧社会资本家的老路,不能为富不仁,仗财欺人,谋财害人。二是当今社会出现一批先富群体,这是好事,但要自觉摆脱旧社会那个“富不过三代”的周期率。现在,不少私企正在由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过渡,有的已经开始出“败家子”,有的为争夺财产而发生家族内斗。必须防患于未然。第三,要帮助私营企业主懂得,有效防止和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走这条道路不动摇、不转向,把自己和所办企业的命运同国家、人民、民族的利益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有光明前途。
(四)要特别注意发挥私营企业主中共产党员的作用。据统计,私营企业主中的党员,约占业主总数的1.7%左右,在东南沿海地区比重大一些,约占5%。他们人数虽然不多,但其思想状况、政治态度在新社会阶层以至更大范围的影响不小。这部分党员绝大多数还能够保持先进性,但也有些人正在起变化,自视特殊,不履行党员义务,不支持企业中党的工作。党组织对党员业主的教育管理也有些松散,缺少针对性。应当明确指出,党员业主首先是党员,然后才是企业主,必须遵守党章,保持先进性。党组织对于党员业主,应同其他党员一样看待,给予关心、爱护、支持和帮助,不能因他们是业主而另眼相看,也不能把他们视为可以不守党的规矩的特殊党员。党员业主对开展企业党建工作负有特殊的责任和义务,不论是否担任党内职务,都要尽可能为搞好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共产党员当了“老板”,如果不能支持企业党组织工作,我们何以说服非党业主和外商。因此,应要求党员业主切实遵守党章,履行党员义务,积极支持党组织工作;模范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尊重劳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向党如实反映本阶层成员的愿望和意见,但不能在党内成为只是本阶层利益的代表,而要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战士活动在这个新阶层之中,为党团结凝聚一切积极因素而努力工作。
六、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群众工作应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相当一部分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不少人存在失落感或被遗弃的心态。另有很大一部分员工是从农村进入企业的,总的看文化低、待遇低,不少人有较强的自卑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大中专毕业生,他们年轻、有知识、精力旺盛,思想活跃,但社会经验不够,缺少工人阶级意识。从调查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广大员工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感到,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没有受到尊重,利益诉求无法表达,正当权益缺少保障,迫切希望党组织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而有些党组织却感到“手中无权,难有作为”,以致因为不能或不敢理直气壮地主动做群众工作而脱离员工群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加强以下工作:
(一)旗帜鲜明地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要唱响“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这支新时代工人阶级之歌,真正在全党全社会造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合法权益。
(二)要下决心做艰苦细致、深入扎实的群众工作。要抓住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在构建和谐企业中,以党员的先进性来影响和带动员工的政治热情,激发员工参与企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切实增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员工、服务群众的意识,真诚关心和服务员工,多做扶贫济困的工作,并使之经常化。这方面工作越有成效,业主也越能从内心深处理解党的力量和党建工作的重要。
(三)要重视广大员工企盼通过全面提高素质和技能,以争取自己有一个美好前途的愿望,千方百计推动企业加强和改进对员工的培训工作。
(四)要积极主动地依法维护各方利益,及时化解企业内部的矛盾。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利益关系,突出表现为老板与员工的利益关系,本质上也是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要努力学习和提高妥善处理劳资矛盾的本领。当前,尤其要理直气壮地帮助和推动工会与企业签订集体劳动合同,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同时,积极帮助搭建业主与员工、业主与政府以及党员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协调平台。
七、继续积极慎重地做好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的工作
近几年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但是,这类企业中的党员人数还是普遍偏少。原因主要是:不少农民工为谋生外出打工,流动性大,要求入党的热情不高;有些党组织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党员难度大,费力多,见效慢。还有些地方,对吸收新党员的指标控制过严,有的企业虽然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不少,但因指标限制发展不了。有些地方的同志希望区别情况,适当放宽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的控制数。有的非党业主也表达了这个愿望。
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员,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和党的工作需要,科学制定规划。重点抓好在规模以上、重要行业以及社会影响大,但没有党员或党员太少的企业中发展党员。已建立党组织的,要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要特别注意在企业管理层和岗位标兵、技术骨干以及道德楷模中培养积极分子,适时发展符合条件的入党。
这次调查发现,近年来,在有些地方,业主要求入党的热情明显下降。我们必须经常研究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一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业主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优秀分子争取入党的内在要求,帮助他们打牢思想基础,端正入党动机。二是发展党员时,要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勉强,不刮风,确保质量。三是在审查入党资格时,对于在企业初创过程中,在政策法规尚未配套、工作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业主从事生产经营发生的某些问题,在他们要求入党时怎样掌握和处理?需要研究几条政策原则,妥善解决。四是在拟安排业主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其他社会职务时,必须全面考察其思想政治状况,包括是否支持党建工作。有的地方同志提出,从便于在非党人士中开展工作考虑,有选择地让一些符合党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暂不入党是必要的,但待条件成熟时,还是应该允许他们加入共产党。
八、抓紧建设适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发展要求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一)进一步明确选用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和素质要求。鉴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特殊性,这些企业中的党务工作者,不仅应当具有一般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还应当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有相当的思想理论水平,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执行党对非公经济和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方针政策,熟悉相关法律、善于处理劳资关系和各种利益矛盾,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增进和谐的能力,具有公正清廉、与人亲和的人格魅力等。应抓紧拟定新经济组织中党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和素质要求。
(二)拓宽选拔渠道,创新选任方式。凡企业内部有合适人选的,在认真征求党员、业主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按党内法规召开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企业内部尚无合适人选的,可在征求业主意见后由上级党组织委派;也可从退居二线、具有丰富党建工作经验的党政机关干部、国有企业骨干中物色合适人选,委派到这类企业做专职指导员或担任党组织书记。同时,还可以面向社会招聘,通过双向选择,由企业在人才市场聘用合适的党员员工,然后经过必要程序,从中择优选任党组织负责人。总的趋势应当是,把坚持党管党组织的干部同面对市场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结合起来。
(三)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一要制定规划。把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纳入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总体规划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的培训计划,由党委组织部门负责牵头,各部门共同努力,分级分类实施。二要强化教育培训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根据开创党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作新局面的总体要求、党组织工作对象的特点、新形势下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以及培训对象的现实要求,拟定培训内容和工作方案,编写高质量的教材,组成胜任的教师队伍。三要创新培训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围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回答培训对象遇到的工作难点和思想困惑。用教学相长、民主研讨和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把教学工作做活、做深、做实。
(四)建立健全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党建工作和党组织负责人岗位责任制的绩效考核制度,据此定期考察、科学评价党务工作者的工作。其次,要落实相应待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是企业聘用的员工,应该与其他员工一样在企业获得合理报酬,同时作为党的工作者应当名正言顺地享有相应的政治地位。第三,企业党务工作者因履行职责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上级党组织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及时介入,帮助解决。目前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有的地方建立解聘备案制度,要求业主解聘党务工作者必须事先说明原因,未经上级党组织同意,企业不得随意解聘;有的规定党务工作者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必须提交仲裁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进行仲裁或调解;建立党务工作者权益保障基金,党务工作者因履行职责、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被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或遭受重大损失时,通过权益保障基金给予适当补偿。这些做法,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创新,逐步加以完善。
- 上一篇:如何整合组织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
- 下一篇: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