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时间:2022-08-08 07:59:00

导语:进一步完善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进一步完善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

我们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年,针对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机构臃肿,干部队伍严重老化以及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提出了放权力、精简机构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转变职能、精干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以及克服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关系的目标。年行政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改革目标,改革重点是转变政府职能,中心内容是政企分开。*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行政改革。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

显然,我国以往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界定,非常重视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在改革实践中,比较注意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这一点,毫无疑问是非常正确的。但在改革目标中,迄今没有提及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在改革实践中,对于一些与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更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有效的改革措施,从而导致行政体制改革在某些方面没有突破性进展。

行政体制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在行政体制改革中,只强调行政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只注意处理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是不够的。还必须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相配套。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已经十分明确,即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此外,还应看到,今天的政府管理与“阶级斗争为纲”的时代已经大不相同。在那个年代,政府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而今,政府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加入WTO以后,中国行政体制的改革和运作,不仅要符合中国的实际,同时还必须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因此,在加人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应界定为: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既符合国际规则又兼顾中国实际的公共行政体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所谓公共行政体制,即代表公共利益,执行公共意志,行使公共权力,制定公共政策,管理公共事务,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共秩序,满足公共需求的行政体系和管理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退出来,集中主要精力,管好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而又必须管的事务,即社会公共事务,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加入WTO,要求政府政务公开、公平施政和依法行政。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依法明确规定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有利于政府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更加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公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官本位转向民本位,由政治权力至上转向公民权利至上。中国社会这一更为深刻的变革,要求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公共行政体制是新世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确保民主政治得以实现的重要的体制构件。因此,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它有助于各级政府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通过认真履行公职,维护公共秩序,实现维护和增进公民合法权益的目标。

我国在行政体制改革中,通过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优化结构,通过改革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已经在向建立和完善公共行政体制的改革目标迈进。在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表述中,用公共行政体制取代传统的提法,不仅能够做到名实相符,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且有利于协调各项体制改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