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2-08-08 05:44:00

导语:浅谈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正蓬勃发展。在这一重要时期,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从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来看,追求和谐社会是中华文化的内质之一。*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口号,*年又提出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年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要求我们派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下,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于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诸要素角度,结合我国政党制度,政治格局和参政议政特点和优势,本人略作阐述。

一、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社会兼容共生的政治资源。

党派、民族、宗教、阶级(层)、社团是国家社会的重要政治资源,而“和谐社会”是社会政治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多样性的社会政治资源都有其产生的深厚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同中有异或合而不同地担负着各自社会政治的不同层次的参与角色,有着各自的生命力。从中外历史上看,什么时候多教并存,什么时候社会和谐;什么时候多党合作,什么时候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历经国内战争,抵抗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的新民主民主革命胜利经验的政治制度总结。是团结和联合各民族、宗教、阶级(层)、党派、社团致力于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爱国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保障。他使中国经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各民族、宗教、阶级(层)、党派、社团在各自所联系或代表的那部分民众的政治意愿,在政治格局中有序表达,集中表现。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经济繁荣、文化繁荣和政治繁荣,保障社会主义和谐会的顺利构建并不断发展。

我国各派承担着参政党角色,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是同志加兄弟的合作型而非竞争型政党关系。他们在继承各自政党传统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帮助与支持下,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代表性,履行参政党职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基础在公有制为主的形式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执政党,在党建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不断适应执政基础、尤其是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新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承认并肯定非公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优秀分子可以入党,并修改《党章》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扩展到“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巩固和扩大了阶级(阶层)基础和代表面,并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与求真务实的实践品质。作为中国政党制度中的参政党,在参政理论和实践中,亦应加强自身建设,建设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参政党,不断巩固和发展各自所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继承传统,以党为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和中国特色政治格局的发展变化,提高以参政能力为核心的自身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二、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社会合理的社会结构

和谐社会是一个社会结构及其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系统。社会结构合理,社会关系活络,社会就会呈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结构不合理,社会关系矛盾重重,轻则导致社会关系紧张,民众生活紧张而压抑,社会发展缓慢甚至倒退。重则致使社会关系对立冲突,政治斗争激烈而非常态化发展,民众生活拮据而动荡,社会发展混乱甚至大退步,社会陷入征战和动乱的泥潭。中国共产党提出和谐社会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到关键时期的重要举措。

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合理社会结构中,要充分发扬参政党优秀传统,发挥党派和界别优势,深入广大党(盟、会)员,广泛联系各自所联系界别的人民群众,积极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派在关心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以及社会经济、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和文化接触、对活、碰撞的大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过经济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派要再接再厉,努力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的合理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影响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转型必然影响到人们的道德、伦理、家庭观念的发展和变化。广大派成员作为社会主义公民,更应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优势,牢固树立公民人权意识、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加强法制观念,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传统,开放性地吸纳一切民族在前进中形成的优秀思想道德和文化传统,融会贯通,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道德观、伦理观和家庭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随着城市化进程和职业选择的多样性,“社区”理念脱颖而出。社会组织结构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派应做先进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与实践者,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法人(自然人)逐渐增多情况,人群谋职就业、生活居住等方式转变形成的新的社会组织变化情况,在社区建设中,真正发挥进步性与广泛性,不断巩固社会基础,促进我国社会、社区、家庭的稳定、协调、合理发展。

三、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规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行为规范有衡的社会。社会规范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是群体社会动物,社会行为无不需要制衡。社会规范通常包括乡规民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仪、道德、法律法规等等。在现实社会中,人们一般受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道德信仰和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的制约,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相处的群体社会。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们普遍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治这两大社会规范的制约。道德水准较法律水准高。道德规范往往具有前置性,体现在人的社会觉悟上,是非强制性的,靠日常生活潜移默化,社会舆论褒贬来进行规范的,能内化到心灵深处,具有内在稳定性和普通性。法律规范往往具事后惩治性,体现在国家或社会的司法机构,是成文的,强制性的,靠诉讼、判决、惩罚来进行规范的,主要体现在人的生理、财产、权益的得失上,具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社会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屏障,是社会控制的基础。

在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形势下,派更应在道德形成、建设和风化教寓过程中研究新问题,分析新情况,提出新建议。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我们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派成员作为社会政治参与程度较高的一部分,应深刻理解和研究社会主义法制原理,确立法制意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以法治国”方略的贯彻落实身体力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贡献。

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开放互动的系统。社会规范也应是不断巩固发展、更新完善的规范系统。社会规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保护伞、助推器。派要以国家长远规划、民族和谐富乐为已任,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社会规范。

四、不断巩固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科学社会管理

派与中共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中国共产党同各派团结合作,互相监督,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在现实的社会管理中,派代表所联系的那部分人民群众,通过与中共的直接政治协商和在政协中的协商,坦诚建言,就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大事、要事协商共事,共谋发展;通过在各级人大担任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身份反映选民的愿意,参加国家权力机关的法律和权力的表决与监督;通过在各级政协中担任政协委员,提写提案、大会发言、调研报告等,代表本党派意志共商国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派各级组织还可就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独立调研,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供党委政府在执政行政中参考……

总之,派在我国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中,是大有作为的。如果我们同心同德、共同携手,积极参与社会管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能早日构成并平稳运行。我们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