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新农村发展

时间:2022-08-08 05:10:00

导语:如何搞好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新农村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何搞好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建设促进新农村发展

近年来不断出现一些农产品卖难、价格低迷等问题,这已成为了现阶段制约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农业市场化初期的一个突出矛盾。在我国欠发达地区这一矛盾尤其突出。农业生产是一个前后关联、多方面密切配合的系统,农业生产的产前、产后都要依靠市场的联结。党的十六大报告已经把“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作为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可见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

欠发达地区建设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市场基础设施薄弱

1)集贸市场建设落后

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设备简陋,较多的市场只是一个坝子,沿街为市、占道为市的现象比比皆是,稍好一点的有一些台式或棚子式的设施。

2)市场功能不健全

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功能不全,仅仅只是一个交易场所,没有信息服务、交通、通讯、仓储、加工等功能设施,有的甚至连客商饮食、住宿也不能保证,更谈不上商品检疫、农药残留检测、电子结算等没备了。

2、交通运输设施严重不足

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差,手段落后。欠发达地区大部份农村远离城市和交通主干线,许多地区农产品生产出来后,不能及时运输出去,主要靠农民肩挑背驮,穿行于羊肠小道运送到较远的集市或县城市场去销售,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扩大销路,同时也加大了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风险。另一方面,交通运输设施不足也增大了购买者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农产品的流通,使本身就很差的农产品市场供给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通信及信息网络不健全,信息不畅通

目前,欠发达地区很多农村还没有开通固定电话,更没有开通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没有闭路电视。信息化建设落后,大多数集贸市场根本没有信息功能,如贵州全省一半以上乡镇还没有建立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站,信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全省专职农业信息员少,平均每个乡镇不到1人,信息的整理、分类、难。正是由于信息不畅,农民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市场信息,不能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不能及时、恰当的组织销售生产出来的产品。

4、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品质不高、商品率低

目前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还占相当比重,特色农业发展起步缓慢,优质农产品、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数量少,品种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如贵州2002年,优质米比重不到30%,优质玉米比重不到40%,优质油菜籽为45%,名优茶仅为5%。农产品种植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许多地区对农产品都还没有制定出质量标准,许多农产品生产面积小,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程度都低,难保品质的稳定,也延缓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影响到农产品的商品化率,造成商品率低。

5、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低,流通中介组织严重不足,交易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体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他们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在业务经营上存在着严重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在欠发达地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不成熟。农产品交易方式较落后,目前,仍主要采用的是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人货同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且农产品的流通还存在多重中介,导致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承担较高的流通成本。

6、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欠发达地区也是中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文盲和半文盲比例较多的地区。据统计,2000年中国人口的文盲比例为9.08%,东部省份的文盲比例在5.1%-11.6%之间,欠发达地区的云南、贵州、甘肃和青海,文盲比例在15.4%-25.5%之间,而西藏则高达47.25%。

对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产品市场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快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着力培育大型特色农产品市场

在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实行退路进厅,取消马路市场,完善场地、道路、水电、垃圾处理、交易棚厅建设等必要设施。加强和规范信息系统、质量检测系统、电子结算系统以及加工、储藏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交易条件,提高市场档次,增强交易功能。

着力培育大型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坚持以改扩建为主、适当新建的原则,重点对现有布局合理、交通便利、规模较大的市场进行改造、扩建,完善交易与管理设施,突出市场特色。

2、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公路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运输状况。大力搞好农村广播、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建设和发展,使农民不出大山就能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各乡要配备专职的农业信息员,加强省、地(市)特别是县乡级农产品生产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工作;加快农产品信息网络和价格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制度,及时通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动态,提供农产品市场分析和预测报告。

3、加快农产品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

要打破以小的行政区块选择“特色”或“优势”的产业定位和家庭式、村庄式的产业结构调整的传统思路,按照一个省或一个区域的地理气候带,集中规划适合整个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制定出相应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以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同时,允许不同区块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小产业、小品种。使农产品结构概合理,产品又有特色,品质又高,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增加农民收入。

4、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要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积极引导、支持农户自愿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鼓励涉农单位、工商企业尤其是供销合作社以多种方式与农民联合,创办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在技术、资金、销售上给予一定的扶持。

5、扶持发展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模式

一是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通过扶持建立一批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企业,制定相关政策等措施,按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新模式,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大型农产品经销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建立新型、高效的农产品营销网络。

二是建立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政府要引导、支持在农产品生产相对集中的地区建立一批跨区域的大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产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能力,为连锁经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依托农业信息网站,逐步建立网上交易平台,完善信息查询、信用保证、网上签约、纠纷仲裁、网络结算、送货验货等制度,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组织产销直供,发展超市连锁配送。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超市+基地”、“超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超市+批发市场”等方式,组织产销对接,努力提高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中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帮助农民解决卖难。

6、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改造传统农业最重要的是向农民投资,增加农村人力资本。要大力发展欠发达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严格推行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并考虑在贫困山区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使贫困山区的人才状况有一个根本的改善。重视在贫困山区结合当地农民、农业生产的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校,对农民进行终身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使农民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