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次分配强调公平的思考

时间:2022-08-07 05:48:00

导语:关于初次分配强调公平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初次分配强调公平的思考

收入分配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收入分配政策是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报告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上述这些针对分配领域的新提法,不仅表明了党中央对分配制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更反映了党对收入分配公平的关注,特别是,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理念变革,说明党和政府已充分意识到现阶段国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间的不平衡,意在遏制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以便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同时也是对党的十六大所提出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分配原则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统计指标与核算体系的逐步完善,初次分配的涵义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计划经济时期的初次分配,仅限于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对社会净产值的直接分配,主要涉及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目前的初次分配,则是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所有单位的直接分配,不仅分配的总量扩大了,而且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也日益多元和复杂,既存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存在不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资本所有者、管理者与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可以说,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能否正常运行。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五大和党的十六大都明确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从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化,表明了目前我国存在着初次分配不公的矛盾。

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曾就收入分配差别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动态关联,提出一个“倒U型”假说。该假说认为,各国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收入分配差别不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中期阶段,收入分配差别开始拉开,收入不平等程度逐渐严重起来。到经济发展进入后期高水平阶段,收入差距又逐渐缩小,不平等程度得到改善。尽管经济学界对这一假说见仁见智,看法不一,但就许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证经验来看,在工业化初期阶段确实存在着促使收入差距拉大的因素。不少国家收入差距的变动正是遵循着“倒U型”轨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收入分配情况也是如此。在坚持共同富裕方向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开。这对调动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不可否认,收入分配差距,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需要指出的是,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促进竞争、提高效率,过大的差距,则会带来诸如贫困、社会冲突、低收入者得不到发展与改善自己处境的机会等一系列后果。更有甚者,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妨碍整个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百余地厅级官员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回答“当前我国要特别注意解决好哪些问题”时,“居民收入差距”成为首选;在回答“我国当前必须注意的主要风险”时,“贫富悬殊”居榜首。虽然各方专家测算的数据有差异,但中国的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已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之上并无争议,属于较为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均,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这对我国社会和谐构成严重潜在威胁。

当前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在:第一,虽然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原则,但受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过剩和长期以来工资收入水平偏低因素的影响,初次分配仍然存在着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趋势。劳动收益的流失,是初次分配不公的最突出表现,也是造成社会矛盾加大的重要因素。第二,由于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建立所造成的劳动力流动受阻和就业不充分而引起的分配不公;第三,由于不合理的行业垄断所形成的企业之间市场竞争环境失衡所导致的分配不公;第四,由于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差别而产生的分配不公;企业内部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城乡发展失衡、地区发展失衡、利益分配格局失衡、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失衡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现阶段我国迫切需要确立公平、正义、共享的价值观,并以此为标准来评估和纠正现实制度安排与政策措施中的疏漏。迫切需要通过深化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加大履行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使低收入者获得扶助,使高收入者得到调节,以避免因收入差距过大以及少数垄断性行业收入过高的现象愈演愈烈。迫切需要强化城乡公民平等参与分配,并调整经济政策与公共资源配置等措施,去构建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以给全国人民一个稳定乐观的心理预期。这也正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加速缩小收入差距的主旨所在。

如何解决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问题?当前的初次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体制不健全和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办法来解决。

第一,要规范初次分配中的规则和秩序,即分配过程要公平,还要高度重视机会公平即初次分配公平的基础条件,一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一般来说,受教育水平高的人收入也高;二是劳动机会的公平,劳动力自由流动是市场机制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保障公平有效地调节收入分配的必要条件。

第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建设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保证人们可以公平地获得就业机会和劳动报酬。

第三,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现代企业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集合体,它不仅要追求利润,对投资者负责,而且要对企业员工负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更好地处理劳动关系,实现“劳资两利”。

第四,打破不合理的垄断,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快反垄断立法的进程,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应实行严格的监督,使听证会制度能够反映各相关群体的利益等等。

第五,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比如,针对目前存在的资本要素参与分配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要素参与分配体现不足的情况,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应适当向劳动方面倾斜,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党的十七大首次强调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是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完善,这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