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派中提出“以党为师”理念的探讨

时间:2022-08-07 05:46:00

导语:对派中提出“以党为师”理念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派中提出“以党为师”理念的探讨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一些派在政党建设问题上有“以党为师”的提法,并将其作为指导党派工作的思想理念。笔者认为,作为参政党建设的实践和理论需要,派对有着治党、治军、治国、治政丰富经验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经验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并创新开拓地建立有别于其它政党的自身建设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如果运作恰当,以党为师工作会带动派各项工作的全面建设,并促进执政党和参政党的和谐政党关系。

派提出开展以党为师工作很有必要,一是中国共产党有领导派发展壮大、给派当良师益友的资格,二是派有向党学习,以党为师,提升自身能力的客观需要。

先从中国共产党方面来看: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领导核心,解放后又带领包括派在内的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现正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满怀信心和充满睿智地带领全国人民向社会主义的强国和富国迈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在新的条件下又开展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伟大工程。

另外,从政党制度分析,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中国共产党和派的共同努力下,“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格局已经建立。在政党关系中,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与支持。

再从派方面来看:

一方面,我国各派成立已有半个多世纪,派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约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曾大放异彩,有所作为,较好的展现了政党特色,光荣地履行了特定的历史使命。今天,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派已经承担起现代政党新的政治使命和历史使命,成为中国政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角色和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自身条件的不足和现代社会的迅猛变革,派原来就严重存在的参政党在能力上“三不适应”的问题,即派的参政能力与参政党的历史使命、政治责任不适应,与参政党的参政地位不适应,与参政党履行政治职能的要求不适应的问题,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比如,共产党已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理念,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问题,而我们派虽多苦苦求索,至今仍然尚未把握住参政规律的本质属性。共产党在国家制度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宏伟方略,而派要在人大制度建设、政党制度建设、行政制度建设、反腐制度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完善民主集中制等事关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参政议政工作上,作出很大的成效来,却很勉为其难。根据政治学原理,合作型的政党制度决定,合作政党间的建设要有相对平衡的基点,尤其在政治能力上双方应有与其政治角色相对应的实力平衡。如果双方能力落差太大,政党建设速度失衡,必然导致合作效率低下,影响合作事业正常发展。派对其因政治能力不足而可能更加落伍的现实存在深切的危机感。当然,对派“三不适应”的问题,要想在短期内完全解决是不切实际的,需要派自身努力,更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帮助和支持。

可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大地上所有政党和政治组织的榜样和力量,是派的良师益友,派以中国共产党为师长,向中国共产党学习,在完善自身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取长补短,完全应该,非常必要。

但是,派向党学习和以党为师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全面长期细致实在的基础性工作,整个工作存在于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全过程,存在于派完成政治交接和提高参政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的全过程,存在于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政党工作互动过程,事关大局,充满辩证关系,需要成熟稳健的韬略去周密布局,更需要得到执政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以党为师”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和文件里,而要有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用的科学规划和行动步骤。只有把“以党为师”工作当成长期工程来抓,当成派把握科学发展观和把握参政规律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效果可能才会更好,而且从当前我国的政治生态环境、政党制度建设等大局考虑,从派的发展战略格局考虑,从派是独立联盟政治实体要相对自强自壮自我发展角度考虑,这样做才可能更有积极意义,可能更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当前我国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特别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派要想获得履行参政职能、实现政治理想的广阔空间,就必须具备强烈的政党主体意识。派只有具备了现代政党的主体意识,才会意识到参政党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才会意识到保持其政党独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会在政治上有坚定性,组织上有凝聚力,工作上有推动力,社会上有影响力,也才会自主、从容、主动、明确、热情、到位和开创性地履行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参政职能;在处理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时,才可能在自觉坚持共产党领导、视人民、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同时,客观反映和集中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那一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愿望。也只有具备现代政党的主体意识,派才谈得上实践兴党、参政兴党、人才兴党,才会主动推动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三大战略任务的实现。

其实在派内,当前最需要做的是,要把共产党的领导和党派的政治联盟特点这两个重要问题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向广大党派成员进行政党主体意识教育。应该承认,由于长期缺乏辩证引导,一些党派成员的思想认识常常处于一种模糊不清的波动状态。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在派内,有一部份成员独立政治联盟的政党主体意识缺乏,他们总是害怕把握不住坚持共产党领导与体现本党派政治联盟特点的关系,害怕把握不住坚持共产党领导与监督执政党的关系,认为讲共产党领导很安全、讲独立政治联盟特点讲监督执政党有风险,所以敢大讲特讲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却不大讲或者不大敢讲至少是不大敢理直气壮地讲派独自具有的政治联盟特点和监督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更不敢把两者辩证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内容来讲。

由于在派内部对参政党性质存在三个错位认识,致使各派之间或派内部出现程度不同的“三种趋向”,一是将派错位认同为共产党,有使派向共产党性质的政党演化的趋向,二是将八个派错位认同为一个派,有使八个派之间失去各自特色的趋向,三是将派错位认同为一般社会团体,有使派丧失政党性的趋向。其实,派不可能也不应该演化为“三种趋向”的政党或团体,特别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自己一定要建设成为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派虽然立党也要为公,参政也要为民,但也要客观反映和集中代表各自所联系的那一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与愿望,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是特定部分群众的利益代表者和利益维护人。否则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就没有政党性质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政党地位之分了,派也没有存在之必要了。既然历史和人民已经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唯一政党,选择各派为各自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确定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的地位,派处于合作和参政的地位,那么这种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和良性互动的政治生态关系就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

目前面临的问题,应该是教育广大派成员,以保证在派中真正形成“派是独立政治联盟”的参政党主流意识。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了,向党学习、以党为师等其它基础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