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政协专委会工作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8-07 05:33:00

导语:关于人民政协专委会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人民政协专委会工作的几个问题

人民政协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工作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人民政协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专委会经历了一个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追根溯源,弄清专委会的历史沿革以及性质、任务等,有利于深化对专委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专委会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下面,参照有关资料,就有关专委会工作的基本知识进行解读,并结合多年在省政协工作的实践,谈点认识和体会,供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一、人民政协专委会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专委会作为各级政协组织常设的工作机构,其发展和演变过程可概括为两种形式:一是工作组,二是专委会;三个阶段:一是统设工作组阶段(*—*年),二是工作组、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并存阶段(*—*年),三是统设专委会阶段(*年以来)。

政协专门委员会前身是工作组。早在*年10月9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同志,在政协的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就提出“建立工作组”,“分类进行”工作,使政协委员“可以经常开会、看材料,研究问题,讨论问题”,使工作“有一个经常性,使全国委员会工作推动也有经常性”。他说,全国政协委员会不仅在定期开会期间可以讨论重大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在平时如何推动工作,这就是平时有准备,到全国委员会开定期会议的时候,才能有更好的议案提出;常务委员会是主持日常工作的机关,但是单单是常务委员会主持工作还不够,有很多工作要大家来参加。根据*同志的建议,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工作条例》,就设置工作组的问题作出规定,决定设置政治法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国防、民族事务、华侨事务和宗教事务8个工作组。那时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这些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中央人民政府审议法案。总之,工作组这种形式,是*同志根据第一届全国政协承担的任务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并经同志同意,长期以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民主协商机构和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这之后,作为政协的常设工作机构,出现了工作组、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并存的情况,名称不统一。那时,全国政协工作组(委)的工作是以进行日常统一战线活动为中心内容,主要任务是宣传政策、反映意见、调整关系、增强团结。我省政协*年正式成立后,从实际出发,根据工作需要,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委)。在“”前的十几年中,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的工作组(委)做了很多工作,在协助党团结各界、协商问题、听取意见、协调关系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十年动乱中,政协的工作包括工作组(委)的工作被迫停顿。

“”结束后,各级政协活动相继恢复。特别是*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爱国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给人民政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全国政协和各级地方政协(含我省各级政协)调整组建的若干工作组(委)工作十分活跃,在联系委员、发挥所长、咨询建议、贡献力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政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加强政协工作机构的自身建设,促进规范化建设,*年七届全国政协对工作机构进行了改革,6月召开的政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不再设工作组(委),统设专委会,将已有的工作组(委)改建为14个专委会。各级地方政协也相继作出相应的决定,工作组(委)从此统称专委会。为什么要把工作组(委)改建成专委会?这主要是便于统一领导、内外协调,分门别类进行工作。众所周知,人民政协集中了各个方面的代表人士,聚集了大量人才,根据政协开展经常工作的需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按照国家事务和统战工作重要领域的设置,根据委员专长和本人意愿,分门别类地把他们组织在各个专委会里,以利于更有效地、分门别类地开展工作。比之工作组,委员会更有利于适应工作发展的要求,以推进工作机构的规范化,更利于贯彻民主协商、平等议事的原则,体现人民政协的性质、特点,符合统战组织的要求。同时也避开了把工作组理解成党政部门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而派遣的工作机构,不使外部产生误解。

现在,全国政协设立9个专门委员会,即:提案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港澳台侨委员会、外事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各级地方政协专委会的设置不尽相同,是由当地政协常委会根据政协工作的实际需要决定的。

二、关于人民政协专委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

认知了政协专委会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还必须把握专委会的本质属性(性质)和基本特征,这是做好专委会工作的关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按照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明确指出:“专门委员会是在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的工作机构,日常工作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秘书长负责协调。”这就明确地为专委会定了性、定了位,说明政协专委会是在政协常务委员会和主席会议领导下,按专门领域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基础性组织,是爱国统一战线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专委会虽由委员组成,但不是一级政协组织,也非行政机构或学术机构,而是统战性与专业性有机结合的政治性组织,是各级政协内设的工作机构。这是政协专委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多年来,虽然专委会的名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差别,但它作为政协常设的工作机构这种性质始终没有变。正因为如此,政协专委会在实践中展现出许多独特的优势,诸如:组织上的统战性,政治上的代表性,专业上的权威性,工作上的主动性,位置上的超脱性等等。准确把握专委会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专委会的工作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关系到专委会优势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专委会工作不致向行政化或纯业务化倾斜,从而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三、关于人民政协专委会自身的制度建设

政协专委会作为政协的工作机构,为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身建设的内在需要,必须努力实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专委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作为专委会自身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也要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实现。

要使专委会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制度是根本,制度是保证。专委会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就会减少工作的随意性,使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年6月,七届全国政协(*—*年)在组建专委会时,在总结政协从工作组(委)到专委会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专委会工作从此步入了制度化的轨道,为专委会工作逐步实现“三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些地方政协(含我省政协)也仿效全国政协的做法,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专委会工作的开展。其后,伴随着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进程,体现着历史的要求,专委会这项规章制度与历次政协章程修订相衔接、配套,从名称到具体内容已先后经过多次修订,如:*年6月,全国政协八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将《专门委员会组织通则》修订为《专门委员会通则》,作为专委会开展工作的规范性文件。比之《组织通则》,《通则》就不再仅仅规定专委会的组织原则,而是比较全面地明确了专委会的性质、工作指导思想、职责任务和组织原则等。*年3月1日,全国政协九届四次常委会议又一次修订了专委会《通则》。*年3月,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政协章程修正案。接着,全国政协把建立健全与政协章程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和修订了八项重要制度,其中包括*年2月28日全国政协十届八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专门委员会通则》。这标志着人民政协的工作,包括专委会工作,又朝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全国政协新修订的《专门委员会通则》分总则、组织制度、工作制度、办事机构和附则五章,共18条。修订后的《通则》一个很突出的地方,就是关于专委会的指导思想、性质和地位、职能和作用、组织和工作原则等的表述,是一组完整的、严密的表述,内容上相辅相成,从总体上对政协专委会进行了科学定性、定位,明确地回答了人民政协的专委会是什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是人民政协从工作组(委)到专委会多年实践经验的结晶,进一步规范了专委会工作,对今后再实践,对各级地方政协组织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关于人民政协专委会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是人民政协专委会性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政协专委会继往开来的方向和使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人民政协专委会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根据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规定,专门委员会肩负的使命也就是主要任务是:团结和联系委员及各族、各界人士,学习、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就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其中具有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和提案;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与合作;组织各种活动,积极为委员知情出力、履行职责创造条件;根据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和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精神,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年度末向常务委员会提交工作报告。我省政协从省情出发,参照全国政协专委会《通则》的精神,也做出了类似的规定。

历届政协专委会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各专委会要根据全体会议和常委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从当前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这对于提升人民政协履职总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要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努力开创专委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要在学习上下功夫。要弘扬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把学习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除了要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协的基本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专委会履职所需的各方面知识,特别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中共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通过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提高参政议政水平。要充分认识到,十七大报告不仅对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作了精辟论述,而且整个十七大精神,从十七大确定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主题到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的确立,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新要求和重大部署,特别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都与人民政协密切关联,对人民政协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二要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在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对专委会的工作要求也在一步步走向丰富和具体。为适应这一要求,专委会要充分发挥基础作用,为委员履行职能提供舞台和条件。要保持同政协委员的经常联系,调动委员履行职责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委员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要更紧密地联系自己所属的委员,紧扣政协中心工作,选择好履职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组织高效率的活动,更好地发挥专委会委员在某些领域的知识、经验、特长等优势,通过理性思考、科学分析、梳理综合,形成有分量、有水平、切实可行的调研报告、提案、大会发言等多种履职成果,以使人民政协工作更有力地推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与此同时,还要在专委会内部不断营造民主集中、团结融洽、气顺心齐、生动活泼的和谐共事氛围:坚持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以事业为重,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遇事多商量,有事多沟通,办事多协作。

三要在精心组织专题调研上下功夫。人民政协的专题调研,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委员履行政协主要职能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专委会在组织专题调研时应注意:第一,精心选择课题,找准服务大局与发挥政协优势的结合点,选择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具有战略性、宏观性、前瞻性课题。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精品、量力而行”的原则,调研题目要准而实,不宜多而泛,尽力在“求实、求真、求精”上下功夫;要重视界别特点,注意选择相关界别关注的问题作题目;要加强配合与协调,注意选择同各派、人民团体、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协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题目。第二,充分发挥委员专长。要根据委员的专业特点,选择委员比较熟悉的领域或课题,充分发挥委员的专长。第三,重视反映社情民意。专题调研应创造条件使委员深入工作实际,深入群众之中,掌握反映实际的、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委员履行职责奠定基础。第四,注重调研成果。对调查材料要进行充分论证和研讨,形成有分量的意见、建议,并为政协常委会或主席会议就某些专门问题形成建议案作准备,以便转化为政协履行职能的成果,促进党政部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四要在专题调研基础上做好建言立论工作上下功夫。开展专题调研、建言立论,是政协发挥优势,参与国事的重要途径。政协以专委会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联合、组织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有重点地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许多内容翔实、观点鲜明、论证周密的调研报告,提出了大量切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报告不能一送了之,应做好跟踪反馈的工作,力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讲,立言,也就是立论,专题调研做的就是立论的工作。政协不立法,但可以立论。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活动日益复杂的今天,社会咨询、专家论证已经成为领导决策普遍采用的方法。政协履行职能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咨询论证的意义。政协人才荟萃、位置超脱、联系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建言立论条件很好,大有可为。

五要在起草好专委会专题调研报告上下功夫。专委会专题调研报告是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职能的一种方式,也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向党和政府反映较系统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的重要渠道,认真起草调研报告,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对于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从调查活动到研讨论证直至调研报告的撰写,都要强化“精品”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务求摸实情、说实话,尊重客观、服从真理、实实在在、中肯建言,不迎合、不折衷、不偏颇、不含糊。调研报告要反复论证、认真推敲,力求有新见解、新对策。专题调研报告需报经本专门委员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审定,然后由联系协调本专委会工作的秘书长签发。

六要在密切与有关部门的配合上下功夫。做好专委会工作,既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又要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和合作。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第十六条要求,专委会应主动与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以及各派、有关人民团体、地方政协有关机构沟通情况,建立联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规定:“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同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协作和配合,对他们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根据这些精神,全国政协、地方政协(含我省各级政协)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了一些同上述部门建立工作联系的有效渠道和方式,有的还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织形式和较为规范的工作程序。

2008年2月8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提出的规范人民政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和要求,都与政协专委会工作息息相关,是专委会工作的行动指南。专门委员会工作是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按照《意见》指明的方向和提出的要求,与时俱进,把专委会工作搞得更好、更活,更加富有成效,是值得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们在今后实践中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不断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专委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努力把专委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