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8-07 03:59:00
导语: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当前,*正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资源型地区所具有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我县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和充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发展”,其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探索*经济转型发展模式和途径,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一、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资源型地区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资源衰竭加快。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但由于矿产等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资源的加速开发和利用,资源消耗加快,而替代产业尚未形成,面临“资源竭、经济衰”的威胁和境地。如云南东川市缺乏后续产业,随着铜矿资源的枯竭,东川矿务局破产,东川市由地级建制降为昆明的县级区,成为我国第一个“矿竭城衰”地区。
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型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都较大,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经不起市场的“风吹草动”,抗御风险能力脆弱。一旦主导产业衰弱,就会引发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等问题,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形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
3.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随着资源的加速开发,生态、水、土壤、大气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修复困难较大。个旧市是典型的因锡矿开发而兴起的矿业城市,*年采选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75%,全市近60%的从业人员分布在矿产资源采选冶加工业。近年来,以锡为主的矿产资源面临枯竭,锡金属资源保障年限不足10年;采空区、采矿废石、冶炼渣及尾矿占地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复垦率仅为0.1—0.2%,远远低于全国12%的水平,人地矛盾突出。
4.地区基础设施较差。资源型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投资环境不佳,加上建设初期贯彻“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造成基础设施欠帐,地区中心城市功能缺陷较多。
5.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繁重。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在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寻求接续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任务艰巨。由于现有产业产品科技含量低,单位产品附加值不高,一些资源型地区仍处于“资源丰富,经济贫困”的境地。
(二)*县矿产资源开发现状及其矛盾表现
*县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已初步探明境内共有矿产地216处,其中:特大型矿床1处,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23处。矿产资源有锡、锌、铟、铜、钨、铅、金、银等11类47种,保有储量5000万吨,主要分布于马白、南捞、夹寒箐等地。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一大铟资源基地(储量为43万吨),全国第三大锡资源基地(储量为52.1万吨),云南省第三大锌资源基地(储量为339万吨),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达400亿元以上(按1999年云南地质矿产价计算方法估算)。
改革开放以来,*县积极推进矿电结合,着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通过引进县内外资金开发矿产资源,初步形成了采、选、冶相配套的矿业开发格局,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县内有各矿产开采权企业84个,其中:有色金属矿山企业34个,非金属矿山企业50个;*年全年矿石开采量191万吨,其中有色金属145万吨。有选矿企业27个,设计日处理矿石规模6740吨。有硅石、铜、钨、锰等冶炼企业7家。*年实现矿业产值75700万元,占全县工业经济总产值的70.8%;创税4410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3.84%。
作为资源型地区,*在加快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1.资源利用率低,增长方式粗放。由于国家现行矿产资源开发的准入条件较低,一些不具备从事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或业主钻政策空子,导致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较为混乱。不具备矿产资源开发实力的企业和业主进入以后,其后续资金、技术实力较弱,投入不到位,导致采矿规模小,开采加工方法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低,收富拒贫、采富弃贫,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矿业经济增长长期靠“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撑,走的是资源开采、输出原材料或初级产品的粗放型发展路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粗放的传统生产方式,不仅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且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处于“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不可持续境况。2.经济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同构化明显。在工业结构内部,产业过分集中于矿产资源开采、选矿、冶炼行业,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较高。地方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非公经济总量不大,服务水平层次低,发展缓慢,这种特殊的结构,造成地区经济风险较大、就业率不高、居民收入较低的状况。3.中心城市功能欠缺。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规划不够合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缺陷多,交通条件较差,人居环境难尽人意。
(三)*矿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因素
由于长期粗放型开采,向外大量“输血”,局部生态环境恶化,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后劲乏力。围绕矿产资源而产生的各类矛盾日益激化,各种纠纷层出不穷,影响了局部地区的社会稳定,视其矛盾主体大致可以归纳为四大不协调因素:
1.政府管理与矿企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一是政府服务与收费不协调。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只收费,不服务,见好处就“上”,见矛盾就“让”,使企业特别是那些负债经营的企业不堪重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二是现行体制与市场规则还存在一些不协调因素。主要表现为经营者的自主权很大程度受到各个方面的牵制,政府及其部门不规范的干预过多,存在办事难、难办事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三是矿产资源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不协调。在矿产资源所得收益中,政府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受益甚少,而作为经营者的矿主只要获得了开采权,便可短时间内暴富。究其原因,主要问题还是出在管理上,比如对矿产企业收取的规费不够,在法律、法规、政策上存在漏洞,矿业权市场建设没有启动等等。
2.矿产企业与从业员工之间的不协调。一是矿产企业获取的巨额利益与员工工资水平不协调。凭借近年来的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上涨,矿产企业大部分获得了巨额利润,但据在都龙矿区的调查,矿工工资只增长了30%—50%左右,而各类矿产价格却比前几年提高了1—3倍。矿区设备落后,劳动强度大,劳动环境恶劣,工伤事故频发,但他们的工资中却没有体现这些风险因素。由于没有出台统一规范的工伤事故处理文件或事故处理制度不完善,都是矿主与当事人之间的一种隐性协议操作,给事故处理造成很大难度。二是矿企管理与员工素质不协调。矿主大多只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矿工的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力度较小,加之矿工大都是一些受教育程度较低,无相关从业经验和安全生产意识的农民,管理人员水平低下,责任心不强,安全制度、安监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是矿区劳务人员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矿主对于职工生活条件的投入十分有限,矿工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医疗、子女就读自己全部负担。一方面矿主获得巨额利润,一方面矿工在努力维持温饱造成心里极度不平衡。四是矿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大部分矿工被强制超时劳动,而且很少付给加班加点报酬,至少是不按国家《劳动法》及其法律法规规定付给加班报酬;企业未按规定为员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用,一旦遇到重大伤病或发生安全事故,企业和矿工都难以承受重大的经济负担。
3.矿产企业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不协调。一是资源开采者与资源地农民之间不协调。我国法律明文规定矿产资源归国家所有,资源开采者依法缴纳税费。但对资源所在地农民却没有提及,致使“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居民除了饱受污染之苦和得到有限的赔偿之外,根本无法从中受益,因此,排斥、敌视甚至采取过激行为也就在所难免。二是环境破坏与合理补偿之间的不协调,矿产资源的开采难免存在废气、污水、粉尘、地表沉陷等弊端,而我国目前没有统一的鉴定措施,评估程序、赔偿标准、费用收取、发放办法,导致处理随意性大,矛盾纠纷久拖不决,愈演愈烈。更值得忧虑的是,当矿产资源开采完毕,留下的环境恢复和治理所需资金又由谁来买单?三是财富不正常集中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之间不协调。随着矿产价格的暴涨,财富不断向矿产资源开采者集中,为富不仁、仗富欺人之事不时发生。而矿企从业人员、资源所在地居民却难以从中受益。随着财富差距的扩大,心理失衡,妒富仇富之举时有发生。
4.矿产企业之间的不协调。主要表现为资源争夺和开采利益之间的矛盾。一是资源审批与实际开采不协调。随着矿产价格的上升和矿产资源储量的减少,矿产资源争夺也日趋激烈。越界开采、无证开采、一证多矿、以探代采、相互偷采乃至暴力争夺等层出不穷。二是储量与资源开采存在矛盾。矿产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有限且日益减少,理应有计划有次序开采,但有相当部分矿企尤其是私营矿企心态浮燥,急功近利,对矿产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致使珍贵的矿产资源白白浪费,开采期限大大缩短。三是矿企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水平不一,导致无序竞争现象的出现。各企业执行法律、政策的随意性较大,执行标准不一,拉大了矿与矿之间的利益差距,从而形成矿企之间的不平衡发展。
(四)加快*经济转型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阶段可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但无论处于哪个时期,都有一个转型、调整、优化和升级的问题,早转则柳暗花明,迟转则坐失良机,不转则矿竭县衰。对*而言,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和最佳时期:一方面,我县已逐步进入矿产资源开发的成熟期,如果现在不抓紧时间,今后转型的难度将会更大,必将重蹈东川等资源型地区的覆辙,走不出资源开发——兴盛——枯竭——衰败的宿命循环圈;另一方面,我县的矿产资源仍有较大的开采潜力,且在一段时间内市场形势看好,为我们推进转型赢得了缓冲空间。为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早作应对,抓住机遇、争取主动,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经济尚处于成长兴盛期之时,未雨绸缪,高瞻远瞩,坚持一手抓主导产业深度开发,一手抓接续产业的发展,使全县经济发展真正转入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二、加快*经济转型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地方政府与资源型企业的关系。资源型企业在资源型地区经济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云南华联锌铟公司、中金共和集团、云南铜业公司等资源型大企业,是*工业经济的支柱。在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中,一方面,大企业应依据资源和市场情况,在提高资源性产品竞争力、做强做精资源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资源深加工和其他产业,提高产品深加工和其他产业在企业总收入中的比重,促进产品结构多元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把大企业作为最重要的投资主体,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解决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强化地方政府与大企业的亲和力和向心力,建立起新型的共生、共助、共兴、共荣的政企关系。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今后发展中,应按照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将资源开发利用、资源保护和生态维护三者统一起来。一方面加强资源保护,加快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开发,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综合、循环利用各种资源,逐步走出一条开发质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发展新路子。另一方面,深入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注重环境保护,搞好污染治理,抓好矿山采后的复垦工作,加快工业废弃物的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防止矿山地质灾害,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工业快速健康发展。
(三)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配套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保持与产业发展的相对超前,才能同步配合,不留后遗症。要重点抓好出口大通道,县城主干道和县乡村道路建设,搞好电网和公用设施建设,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与基础设施配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四)经济转型与社会就业的关系。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难题是资源型城市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前提,是经济转型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在推进经济转型中,必须注意处理好就业与转型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结合本地优势资源,选择产业延伸能力强,有望成为接续产业和主导产业的来发展,如原材料加工、特色农业、商贸流通业、旅游业等。要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发挥民营企业吸纳社会就业的潜力,多方拓展新的就业空间,积极为下岗职工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三、推进*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
推进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要立足县情,着眼发展,通过对过去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逐步探索出适合*的发展思路,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抓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单一主导型结构向多元主导型结构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导向型思维向市场导向型思维转变,矿产资源向矿产资本转变。创新发展模式,走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延伸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并向高层化、高质化、高新化升级,向结构调整要活力、要效益、要后劲。“十一五”期间,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力争达到900美元;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10%左右;城乡市场更繁荣,人民生活更富裕,生态环境更美好,社会更进步,民族更团结,边境更安宁。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措施:
(一)拓展延伸资源优势,推动资源产业由原始输出型向综合利用型转变
1.发展精深加工业,拉长资源产业链条。发展需要数量的增长,但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数量的增长。对于资源型地区来说,资源是生存和发展之本,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当前对于*来说,要加快矿电行业整合,充分开发利用矿电资源,提高矿电综合效益。坚持“企业自主发展、政府协调服务”的原则,以力争把*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锌铟生产基地为目标,认真做好以锌铟公司年产10万吨锌60吨铟冶炼项目建设为重点的工业建设项目,尽快提升矿业产业级次和附加值。以矿业、电力、煤炭、建材为重点,着力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激励企业投资开发能源消耗低、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品,尤其是加大对农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精深加工,促进工业增长方式全面转变。
2.加强伴生、共生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我县铟、镉、锗、金、银等伴生稀有元素资源和贵金属的含量丰富,市场价值远高于锌,其潜在总值占全县矿产潜在总值的54.86%,但除对铟进行冶炼开发外,其他稀贵金属提取利用率还不高。要坚持研发与引进并举的方针,企业应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采取企校、企研挂钩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加大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
3.延长矿山开采期,加强深部资源勘探。长期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破坏性开采,使大量资源浪费。当前,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整治矿业开发秩序,遏制主矿区周围各种私挖滥采行为;坚持“弃小、汰劣、扬大”的方针,关闭一批生产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不达标、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的采、选、冶企业,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矿业小企业;加大对都龙、南捞主矿区的治理力度,加强矿区深部勘探,加快新矿山建设。
4.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变废为宝。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抓好二次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在矿业发展中实现“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力争在锌、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和园区,促进循环经济型社会建设。
5.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经济转型发展空间。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等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将大企业、大集团“引进来”,对县内资源实行保护性开采,促进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提高全县技术水平。同时,抓住越南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积极引导县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积极组织和引导矿业企业到越南的黄树皮、箐门等县合作开发矿产资源,面向国际市场,建立稳定、可靠的国外矿产代替基地,实现越南矿产品粗加工与县内矿产品精加工有机结合,增加县内工业企业在国内外矿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加快企业自身发展。
(二)选准接续替代产业,构筑经济转型的产业支撑
1.依托生物资源多样性,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光热资源充足,生物资源众多,发展现代优势农业具有先天禀赋条件。一要坚持一乡一品,积极采取政府引导和项目倾斜、资金扶持、科技推动等措施,集中布局,将大栗树建成三七乡,辐射马白、八寨大力发展三七产业;将篾厂建成草果乡,辐射古林箐发展草果产业;将古林箐建成香蕉乡,辐射八寨、篾厂、健康农场发展香蕉产业;将木厂建成八角镇,辐射仁和、篾厂发展八角产业;将仁和建成烤烟镇,辐射马白、木厂发展烤烟产业;集中在马白、夹寒箐、仁和发展养殖业,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形成6个区域性特色经济圈。二要按“多中抓少,少中抓骨干,骨干中抓基地”的思路,给予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环境,引进科技人才和项目,在“三片五线”重点公路沿线建设三七、草果、八角、烤烟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科技种植养殖,提高产业科技含金量。三是建立“一名县级领导联系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农业龙头企业”制度,出台培育扶持政策,在税费减免、土地指标、贷款贴息、技改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和优先安排,力争做大一批农业龙头。以抓工业理念抓农业,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路子,坚持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工厂,山外找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产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流通中介服务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带动群众逐步树立*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努力实现企业快发展农民多增收。
2.依托人文自然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是国内外新兴的朝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八寨阿雅文化遗址昭示辉煌,石丫口古碉倾诉历史沧桑;民族文化丰富,阿峨版画、马洒古乐、苗族花山开发潜力大;马鞍山水库、篾厂云海、鱼塘暗河水库、坡脚季节湖、夹寒箐喀斯特山林、花坝子峡谷探险、古林箐原始森林都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只要精心包装打造,旅游业一定会培育成为*的新兴产业。我县旅游发展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要求,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把*融入滇桂黔喀斯特旅游经济圈,建成介于河口、昆明、普者黑、越南之间的旅游枢纽城市。加大地域特色旅游文化研究,创新和开发旅游新产品;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强旅游市场管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经济转变。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三产,集聚人气,做大市场。
3.开发可再生资源产业,拓展经济增长空间。我县水力资源丰沛,要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水力能源产业,完成花坝子、拉气等电源点建设,积极引进电力强势企业,逐步缓解工业用电压力。开发利用荒山荒坡、轮歇地、房前屋后的空闲地种植核桃、板栗、花椒、木漆、笋竹等经济林果,并以此带动相关的加工产业;结合退耕还林工作,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林木的比重,推广林药结合、林菜结合、林草结合等模式,开发林业资源,不断培育壮大生物产业。
4.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牢固树立“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意识,紧紧抓住全州建设连接东盟及“两广”等沿海省区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完成都龙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都龙口岸早日复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培育以公路货柜运输、商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现代物流业。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引进配置物流龙头企业,抓好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提高物流商贸活动及组织方式的现代化水平。整合大型商贸设施、专业批发市场、零售网点等商业资源,形成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的大流通大商贸格局,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
(三)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个集“老、少、边、穷”为一体的贫困县,又是石漠化严重的地区,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大的特殊性,也更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从我县实际出发,要在规划上着手,在政策上破题,在体制上创新,在投入上着力,按照“依靠工业化致富农民,依靠城镇化带动农村,依靠产业化提高农业”的思路,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机制,城乡互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具体来讲,一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举产业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发展壮大新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二是从规划入手,统筹乡镇和村落规划,加快编制中心镇、中心村等建设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村镇发展格局,构筑新农村建设的载体。三是建立和健全整合农村资源机制、农村市场机制、农业服务机制、矿地协作机制等,引导企业主加强品行修养,以捐赠、赞助等方式扶助贫弱;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矿业生产、农民就近务工等方式,积极探索矿地共建、工农共建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充分调动各方面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力量,参与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来,增强新农村建设的活力。四是培养和造就“有文化、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激发广大农民的内动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五是深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切实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选好配强镇、村领导班子,塑造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形象,不断增强其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四)努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
1.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资源型地区因主导产业萎缩而困难重重,多数面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后续产业双重任务,这些地区迫切希望能在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援助。像*这样落后的边疆贫困县,资金短缺,条件艰苦,更需国家给予更多的支持。要争取国家在共享税上予以倾斜,用于资源深度开发。*地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条件艰苦,职工生活水平低,自然条件差,物价高,应争取国家在工资政策等方面向边远艰苦地区倾斜,以稳定和吸引各类人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必须争取国家支持,将铟矿等稀贵金属的综合利用科研开发列为国家战略性、重大科研攻关项目。为破解*资源开发的瓶颈制约,凡在*实施的重点项目投资,应争取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地方建设配套资金,用于交通、通讯和城市公益事业发展。
2.大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一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锌铟公司等资源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制改革为重点,采取参股、合股、上市等形式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多元化。二要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实施破产重组。三要加快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负担,建立地方与企业一体化发展机制。四要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份进入,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依托,开发生产上游产品,拉长产业链;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地方经济引入市场机制创造微观基础。
3.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作为资源型地区,*虽然存在区位偏僻、交通不便等劣势,但具有丰富的资源、充足的能源动力供应、大量空闲土地和厂房以及廉价的劳动力,这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因素。外部投资不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技术、管理和观念,这对*经济转型非常重要。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有利于安排劳动力就业、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有利于资源加工转化、符合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导向及环保要求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接续和替代产业。在吸引外来投资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如商,建立好项目储备库。要根据市场经济和WTO规则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与服务并重型转变,建立以人为本、服务企业的政府管理新体制;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保护好外来投资者的利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化公民基本道德素质教育,教育群众以诚实守信立足于社会,以诚实守信来发展经济。
4.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人文基础。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资源型地区如缺乏可持续的人文基础,就难以作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学选择。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下决心解决群众就业、收入、住宅等问题,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物质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公共财政实力的增强,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千方百计满足群众精神需求。同时,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整治环境污染,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做到生态环境良好、生活服务便利,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
5.建立矿山转产基金。资源开采由盛到衰是一个客观过程,矿山的建设期、高产期、稳产期和衰退期阶段明显,而全国各矿山的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为了使已步入衰退期的矿山在转产过程中获得可靠的资金,必须“未雨绸缪”。因此,建议建立矿山转产基金,从处于高产期、稳产期矿山实现的利润和国家财政中提取一定的比例,设立这项基金,用于衰退期矿山的转产补贴,实现矿山发展中资金的良性循环。
总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完善和调整思路,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综合战略,以改革开放促调整、以科技进步促调整,力争在经济转型中,迈出新的步伐,努力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 上一篇:关于县推进工业反哺农业的思考
- 下一篇:党员干部要如何加强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