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及思考

时间:2022-08-07 03:52:00

导语:关于县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及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县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及思考

*年10月,*县被省、州列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打牢一个基础,突破一个瓶颈,搞活两个机制,理顺一个关系,放开一片市场”的总体思路开展工作。通过近三年的努力,理顺了教育管理体制,拓宽了教育投资渠道,打破了校长职务终身制,激活了学校内部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对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实行全部竞聘上岗,取消了行政审批制度,学校校长办学自主权逐步得到加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已基本形成,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但是,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和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在调查的基础上,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思考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三年的实践和运作,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本人认为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和弊端:

(一)边远贫困山区教师“三偏”问题严重,社会反映强烈。实行全县全员竞聘后,由于教师自主选择岗位参与竞聘,年纪轻、有能力、素质高的教师大都向自然条件好的学校转移,出现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不合理的问题,除马白镇外,各乡镇大部分存在了自然条件差的边远贫困山区的教师整体上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教学水平偏弱的“三偏”问题,导致了这些贫困山区的教学管理不畅、教学质量下滑的现状,加大了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的不平等和不公平性,社会、家长反响强烈,群众意见大。

(二)竞聘“三不要”导致教师的无序流动,影响教学质量。在竞聘过程中,教职工受不要申请告知,不要任何手续,甚至不要档案“三不要”政策的影响和限制,说走就走,不受《合同法》的约束,所签的合同和聘约形同虚设,甚至有的教师已经到别的学校上岗了,原学校很长时间都不知道,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教改”开始到现在,我县一中、二中、职高、马白镇中心校等学校共流失教师30余人到州及外县,甚至带走了很多优秀学生。教师不受任何限制自由而无序的流动,导致了教师队伍整体不稳定,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

(三)“三不顾”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失常,教育教学管理秩序不畅。一是实行全员竞聘后,教师不顾学生的发展着想,在好的学校有岗位时,教师就抛开学生和教学工作,忙于竞聘准备,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失常;二是教师竞聘上岗后,受固定岗位的影响,部分教师不顾学校总体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外,不接受不服从学校其它工作安排,大局意识和敬业精神淡化;三是学校受编制的影响和限制,一至六年级的设岗不顾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不设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教学岗位,导致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失常,影响学生全面而健康发展。

(四)核编没有充分考虑到一些环节和实际,影响教育教学工作。一是把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等管理人员作为教学人员来计算师生比例不尽合理,使管理人员压力大,精力分散,难以处理好管理和教学的总体分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出现了只要是管理人员所教科目大都教学质量低下的现象。二是一至六年级没有充分考虑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的岗位编制,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学生的健康发展。三是教学点和村级学校的编制过紧,班师比例不合理,形成一个针子一个眼,在出现教师死亡、生病住院等意外情况时,就难以保证和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四是全寄和半寄制学校没有考虑到需要工勤人员的实际,不予核定编制,出现了教师边教学边煮饭的现象。五是核编没有考虑到团队人员、实验管理人员、“两基”专干、出纳等岗位人员,给许多工作带来了难度。六是取消寄读费和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农村中小学生大量流入城区学校,*年至今城区三所小学共增小学生1200多人,形成了农村按班师教师不变,而城区按师生比教师编制不足的状况,这样出现了全县总体编制严重不足,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等新的问题。

二、对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有力促进全县各项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本人对下一轮教育综合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谈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针对边远贫困山区学校教师“三偏”问题严重,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我认为在下一轮教师竞聘过程当中,应以乡镇或学校进行区域划分,实行区域竞聘,把编制核到各区域单位,中学按科目设置,乡镇所在地的小学按科目设置,其它各村小学设综合科目,实行竞和聘分开,教师按照公示的岗位参加竞争上岗,在本区域上岗后,由本区域单位的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本区域的岗位情况进行聘用,从而解决边远贫困山区教师“三偏”问题,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使边远贫困山区学生受教育的状况趋于平等和公平。同时,也充分体现校长办学的自由权,解决管理无力和不畅的问题。

(二)针对教师流动无序的问题,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建立严格的准入、准出制度。加大合同制管理和人事档案管理的力度,对教职工在聘用期未满、不符合解除聘用合同条件而擅自解除、变更或脱离工作单位岗位的,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甚至追究相关的法律责任,从而规范教职工竞聘工作,解决教师流动无序、不合理,影响教师队伍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问题。

(三)应加大艰苦边远学校教师重视和改革力度。一方面再出台一些鼓励优惠政策,鼓励城区和马白镇周边的骨干教师到乡镇薄弱学校支教,乡镇骨干教师到村级及其以下学校支教,解决农村师资不足,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工作环境恶劣和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对边远贫困地区教师在退休政策、职称晋升、工资待遇、评优评模等方面给予适当的照顾和优惠,以此调动和激发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全面提高边远山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应充分考虑我县地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学校分散,难以集中办学,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多难度的实际。在编制的核定上应考虑一些实际和环节:一是作为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包括村级学校的校长、主任应给予单独核定,不应作为教学人员计入师生比当中,从解决好管理与教学的矛盾,给各级管理人员更好地做好管理工作,避免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二是村级学校的班师比应作一定的调整(把以前的班师1:1.4调整为1:1.6左右),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死亡、病重等情况造成的无教师上课的状况;三是在村级学校应逐步考虑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岗位编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四是全寄制、半寄制学校的工勤人员应给予考虑人员编制,避免教师的精力分散,解决好教师和学生的后顾之忧;五是在下一轮竞聘中,应单独考虑“两基”专干、团队专干、实验管理专干、出纳等特殊岗位的编制,改变原来无人抓,抓不到位的不良现象;六是应考虑农村中小学生大量流入城区学校的实际,在全县教师总编制上应作适当增加,解决好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总之,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作为全省全州的试点县,没有更好的经验可以借鉴。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我想既然出现和存在这样和那样的突出问题,就应该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实施方案,出台一些政策,调整、总结和克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弊端,从而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全面推进我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