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时间:2022-08-01 06:09:00

导语: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主要经济指标都实现了较快增长,在全省位置前移,绝大多数指标都达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双过半”要求,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2.5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35.1%,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和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31.6%;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省外境内实际进资24.9亿元、增长68.1%;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835万美元,增长171%;出口创汇1亿美元,增长127.9%。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增长2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3元,增长14.8%。

(二)主攻工业成效显著。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各月累计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4亿元,同比增长31.6%。二是园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继续加强。全市十个工业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25.67亿元,同比增长3.4倍;完成利润40338万元,同比增长237.25%;实现税金37786万元,同比增长125.35%;列入全省“十百千亿工程”的金巢经济开发区、抚北工业园区、东乡经济开发区运行状况良好。三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效益综合指数1—5月份达184.18%,同比提高28.6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3.84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利税7.73亿元,同比增长58.9%。四是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全市3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30亿元,同比增长73.93%,有13户企业增幅在30%以上;实际入库税金12699.4万元,同比增长6.4%。五是重点技改项目和新产品开发进展顺利。20个重点技改项目已有5个基本完成,8个正在建设。

(三)重点项目进程加快。一是城区重点项目建改进展较快。市中心城区40个重点项目中,已正式开工建设的有24个,其中14个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要求。在今年要求完工的19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8个开工建设。同时,向莆铁路、抚吉高速、济广高速抚州段前期工作也有了新进展。二是城市经营成绩突出。上半年,中心城区共上市成交土地17宗,面积1411亩,土地经营性收入成交价款9.2亿元。同时,建设规费收入超过6800万元,为重点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三是城市管理效果突出。进一步发挥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功能,逐步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了临川大道、南门路及23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强化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保洁,保洁率达100%,垃圾处理率达98%,抚州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投资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28.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占投资总额的49.1%;第三产业投资2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占投资总额的50.3%。二是重点建设项目、行业投资持续增加,上半年,制造业投资25.64亿元,增长35.2%。三是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投资13.67亿元,同比增长31.0%,低于全市投资总额的增幅。

(五)农业经济形势看好。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

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是我市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稳定农民收入基数中,其作用至关重要。今年我市按照“山下建优质粮仓”的要求,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重点,稳定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品质,主攻单产,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稳定增产。全市落实粮食生产面积595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29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早稻丰收已成定局,预计早稻总产量达89.44万吨,亩产为391公斤。

2、高效经济作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经济作物看,近几年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收入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以南丰蜜桔、食用菌、蚕桑、烤烟、花卉等为主的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已成为种植业增收的主体。今年我市在发展“一村一品”上狠下功夫,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品质和档次,重点抓好南丰蜜桔的开发。据统计,全市新增南丰蜜桔面积15万亩,新增烤烟1万亩,新增白莲1.5万亩,新增桑园0.6万亩,新增花卉苗木1万亩。

3、养殖业生产前降后升。养殖业生产前期受疫情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下降。近期受市场影响,得到有效恢复。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10.87万头,同比下降2.1%;家禽出笼2787.35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达11.41万吨,下降5.7%;生猪存栏122.88万头,下降9.8%;家禽存笼1890.4万只,下降3.7%。但第二季度禽畜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水产品产量66140吨,同比增加6250吨,增长10.4%;特种水产品产量17321吨,同比增加5371吨,增长44.9%。

4、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五新一好”的总要求,我市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去年537个试点村的基础上,今年又有798个自然村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列,目前全部完成了试点村的规划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三清三改”。生态家园建设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743户。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805人。

(六)市场繁荣活跃。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同比增长16.0%。

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张力不断加强并持续释放,推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走高,特别是3—6月份,受肉类及其他食品类价格轮番上涨的推动,CPI逐月攀升走高,上半年抚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3.47%,比上年同期的100.6%扩大了2.9个百分点,涨幅不仅高于年初确定的3%的物价控制目标,而且在全省十一个设区市中,与宜春并列第一位。但离5%左右的适度上限还有一定距离。

(七)财政金融稳健发展。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5.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5%,保持了今年以来连续在33%以上的增幅纪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5.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1亿元,增长35.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58%。国税、地税收入增势强劲,“两个比重”得到提高,税收收入完成11.3亿元,增长43.6%,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74.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

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3.14亿元,比年初增加22.25亿元,增长6.9%。其中储蓄存款256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增长4.8%;贷款余额达179.87亿元,比年初增加13.34亿元。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上半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835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出口创汇1亿美元,增长127.9%。一是引进项目质量有所提高。引进了一批大的、好的工业项目落户,上半年引进工业项目数量和进资额,分别占全市引进项目和进资额的80.2%、83.9%,其中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境内工业项目50个,实际进资24.9亿元。二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年引进的项目中,来自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的项目占全部项目的57.3%。

(九)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围绕实现“四个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和年初确定的23件民生实事,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就业再就业形势继续趋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万人,完成省下达年目标的90.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参保人数27.6万人,参保率达38.3%,超额完成了省下达参保率33%的目标。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展顺利,3.2万平方米(含0.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的首期工程于5月底进行了首次公开摇号,共有168户城区低收入家庭领到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通知单。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多次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些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的特别国债将使下半年进一步收紧银根的可能性加大。从7月1日起,大幅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人民币快速升值将影响纺织企业的出口和效益。部分生产要素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原材料能源涨价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2、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明确。缺乏旗舰型、税源型的龙头企业,工业的主导作用和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1—5月份,我市工业增加值的增幅虽然在全省名列第四,但比重只占全省的4.2%,如按人口面积比较,我市应占全省比重的8—9%;从上半年的数字分析,县(区)工业经济运行优于市本级工业,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纺织、机械加工、化工、食品、医药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它产业;目前我市部分县(区)工业增长主要由于新引进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增长带动,这些企业依赖税收政策,发展前景存在很大变数。

3、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全年农民增收任务仍然艰巨,由于季节因素,农民增收的大头在下半年,农民能否真正实现增收,目前断言还为时过早,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畜牧养殖疫情难以预料,上半年部分主要畜牧产品出现减产,下半年畜牧产业发展趋势受病害和价格双重影响;二是农作物病虫害潜在威胁不可小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薄弱,抗灾能力差,受天气、病虫害因素影响大,靠天吃饭的状况使粮食增产仍有压力。三是农资价格和石油价格上涨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受原材料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及农机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已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粮食直补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继而挫伤农民的种田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最终将影响农民增收。

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困难群体生活压力加大。今年以来,我市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粮食、肉、蛋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压力加大,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和粮、油、肉等食品的价格快速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要远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此外,医疗、教育支出负担仍很重,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年快速递增,增加了居民的支出,对低收入户来说压力更大。

三、几点建议

1、适时调度,确保各项指标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由于总量基础小,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但总量和人均水平仍居全省后列。如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速排全省第2位,总量排第9位,人均居最后一位。

2、加大主攻工业力度,加快园区建设与发展。要扎实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提高项目承接能力,破解园区用工、用地、融资等难题。同时,要抓好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如期开工,顺利投产。

3、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度上涨,力争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要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必须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尽量减少农资在流通环节的进销差率,使之稳定在合理的价位上,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二是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组织农资供应,防止农民从政策中得到的实惠在农资价格的不断攀升中流失;三是继续将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一是要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工作紧迫感,要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二是要以项目招商为重点,灵活招商方式,提高引资效率。三是要积极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项目对接能力。四是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