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晚稻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
时间:2022-08-01 04:27:00
导语:关于晚稻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据对我省35县(市)352户调查户晚籼稻生产成本、收益情况的调查,由于大面积遭受稻飞虱等病虫害的侵袭、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粮食市场价格的下跌等诸多因素地影响,*年我省晚籼稻生产呈现“单产下降,种植成本增加,收益减少”的特点。
一、种植面积增加,单产下降
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及对种粮实行直补和给予良种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农户挖掘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尽力扩大种植面积。全省粮食种播面积5250.3万亩,较上年5124.3万亩增长2.46%;总产量1854万吨,较上年1803.4万吨增长2.81%。但晚稻在生长晚期因持续高温少雨,为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的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尤其是中北部地区普遍受灾,致使单产下降,调查户亩均产量为382.30公斤,较上年的416.6公斤减产34.30公斤,减幅8.23%。
二、生产费用增加,生产成本上升
全省每亩平均总生产成本*年为429.17元,比上年的418.70元增加10.47元,上升2.50%;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226.87元,较上年204.44元增加22.43元,增长10.97%。主要原因: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化肥、农药、种子价格均比上年有所上涨;二是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使机械作业费和燃料动力费有所增加;三是我省施行全面免缴农业税,减少了成本支出;四是农业生产有机构成逐步提高,劳动强度减弱,用工数量继续下降,但劳动日工价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
1、每亩化肥费用82.19元,比上年的70.96元增长15.83%。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及运输费用的增加,化肥价格一路飚升。春播期间由于宏观调控的作用,各级物价部门加强了对市场农资价格的监管,价格总体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到下半年,化肥价格在生产、运输成本提高的推动下再度上涨,晚籼稻在化肥用量减少的情况下,费用却反而增加。据调查资料显示化肥综合平均价格较上年上涨21.17%。化肥价格攀升还有另一重要因素是质量监督部门加强了对农资市场的质量监管力度,对不按规定含量生产复合(混)肥的企业的从严处罚,使生产企业不得不下足原料,按规定配方生产,增加了生产成本,其价格也水涨船高。由于化肥价格不断上涨,粮农减少了化肥的投入,今年每亩化肥用量19.08公斤(纯量),较上年19.96公斤减少投入4.41%。其中,化肥价格上涨使粮农增加支出15.02元,化肥用量减少降低支出3.79元。
2、农药用量的增加和价格的上涨,促使农药费用增加较多,达
到42.81元/亩,较上年的24.92元增长71.79%。晚稻生产中期2次遭受台风袭击,后期持续高温少雨,为稻飞虱等虫害的繁殖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大部分地区均不同程度遭受其侵害,特别是中北部地区,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有的稻田颗粒未收。为对抗虫害,农民增加了施药频率,致使农药用量、农药费用、用工量增加;由于病虫害发生突然,范围又广,造成部分农药紧缺,价格飞涨。如新建县的叶蝉散价格,由9月上旬的2.75元/kg上涨到9月下旬的7.50—11.25元/kg,涨幅达173%以上,受灾较轻的石城县,叶蝉散价格也上涨20%以上,且货源紧缺,供不应求。
3、种子价格的上涨,亦是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稻谷种子繁多,价格不一,也有部分农户自留普通品种,价格相差较大,但价格比上年普遍上涨,*年亩种子用量为1.53公斤,今年降为1.49公斤,而种子费用却由13.02元增至16.35元,价格涨幅28.95%。从亩种子用量减少的趋势可看出,种植优质品种的农户越来越多。
4、机械作业费及燃料动力费的增加,表明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亩机械作业费用由上年的20.30元增至今年的33.25元,而畜力费用由上年的18.39元降为17.03元,同时,用工天数也由上年的12.0个工日(含雇工)降至今年的10.83个工日,这说明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提高了,不少调查户从整地到收获均使用机械作业,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另一方面,由于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燃料动力费用增加,也促使机械作业费用的增加。
5、农业税的全面取消,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生产成本降
低。*年,我省提前全面取消农业税,亩成本减少17.87元。
6、工价提价,用工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由于机械作业化程度的提高,劳动力得到一定的解放,用工量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减幅近10%,但工价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统一工价由上年的13.50元增至15.40元,提高14.07%。两者相互作用,人工成本由上年的166.88元增加为169.05元,增长1.30%。
7、土地成本的增加,反映出农民种粮积极性地高涨。由于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对种粮农户实行现金补贴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田的积极性,不少外出务工户纷纷回乡种田,流转地租金普遍看涨,平均租金提高。如石城县的租谷由上年的100—150公斤/亩提高到200—250公斤/亩,翻了一番。由于平均流转地租金的提高,使得自营地折租相应提高,由*年的每亩44.32元提高到47.55元,流转地租金由3.06元提高到7.32元。
三、产量、收购价格下降幅度大,种粮收益减少
*年我省遭遇较大自然灾害,晚稻亩产由上年的416.60公斤减少为382.30公斤,减产8.23%。
*年是一粮食丰收年,价格坚挺,农民售粮多,大部分地方仓容吃紧,而今年粮食购销不活跃,价格又较低,农户售粮积极性不高。全省晚稻平均收购价为每50公斤72.56元左右,较上年77.25元下跌4.69元,而其中优质稻下降幅度更大,达15—20元。由于产量减少使粮农减少收益49.78元,由于价格降低使粮农减少收益39.08元。
从调查户所反映的销量和价格分析,实际出售粮食亩平171.10公斤,商品已售率为44.76%,目前全省粮食收购市场不活跃,农民手中还有部分余粮未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国有粮库仓容已满。从全省价格监测点反映的情况看,全省大部分国有粮库均已装满,基本上不再向农民收粮。农民只能将粮卖给个体粮贩或加工企业,价格一般在66—70元之间,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
2、收购单位对粮价的前景渺茫,在价格下跌趋势下,不敢贸然收购。另一方面,粮食外销困难,也是影响收购的一重大原因。往年,我省的粮食主销广东、福建、浙江等地,而今年我省的收购价格均高于或等同于周边省,广东还有不少低价粮反而流向我省赣州一些粮食加工企业。
3、部分收购企业不分稻谷品质,优质稻亦按普通稻收购,价格一律为72元/50公斤;另一方面,由于今年晚稻普遍受病虫影响,农药施用较多使米质下降,新晚米口感下降,不大受消费者欢迎,优质稻也同样,所以收购部门后期还下调了收购价格,如泰和县、樟树市等县(市)将“马坝油粘”的价格由原来的93—95元/kg,下调为88—90元,923优质稻的价格由88元下调为80元,不仅销售量减少,还大大损伤了农民种优质稻的积极性。
4、新晚谷出米率低,是造成收购量减少的又一重要因素。据新建县某大米加工厂反映,由于受稻飞虱等虫害的严重影响,今年的晚谷质量差,出米率比往年低10个百分点左右,加工企业基本无利可图,造成收购量减少。
5、农户惜售,等待价格上涨的心理普遍存在。在上两年粮价行情特好的促使下,许多不急于用钱的农户还在等待好价钱,待价而沽。由于今年受虫害影响,晚稻产量下降,且目前市场价格已趋于稳定,市场价格不会有较大的波动,特别是随着春节的临近,需求量增大,相信价格应该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
四、现金成本略有上升,现金收益减幅大
*年,农户每种一亩晚稻,现金成本为238.38元,比上年的217.78元,增20.60元;每50公斤主产品现金成本29.79元,较上年24.85元增加4.94元,增长19.88%;每50公斤主产品现金收益42.77元,较上年52.40元降低9.63元,降幅18.38%。
五、对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服务和指导,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生产。
1、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应加强对病虫害的预警、预测,大力普及农业科技特别是病虫害防治知识,同时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切实减轻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如袁州区调查户易仕永在农技部门的指导下,采用分行杀虫、灌水养田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稻飞虱虫害的蔓延,确保了晚稻增产增收。
2、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应加强对农资市场、质量、价格等监管,有效抑制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上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
3、加强对粮食价格的疏导,稳定粮食价格。国有粮食部门应发挥主渠道作用,严格按质论价,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最低收购价政策,引导市场粮价适度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