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发展对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思考
时间:2022-08-01 04:09:00
导语:经济区发展对我省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环*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由北京、天津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五省(区)二市组成的环*经济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亿人,有各类城市157个,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城市13个,是我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现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被经济学家誉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生活迅速提高。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年全区经济总量达55013亿元,是*年的2.16倍,占全国的30.2%,其中: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中心城市人均GDP已达到或接近3000美元。*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4159亿元,比*年增长1.45倍,占全国的27.9%。各省市具体情况见下表
(2)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区内大多数省市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占GDP的比重迅速提高。如*年,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为67.7%,天津市第三产业比重为41%,青岛市第三产业比重为41.6%
(3)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外经、外贸大幅增长,利用外资规模大,*年全区出口总额达1440.5亿美元,比*年增长1.72倍,年均增长22.2%,直接利用外资达228亿美元,占全国的37.8%。各省市具体情况见下表
(4)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十五”期间区内各省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高的地方增加3600多元,最低也增加了近1000元。各省市具体情况见下表:
二、环*经济区加快发展的主要经验
从了解的情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总体上可概括成一句话:各地善于依据各自比较优势,坚定地走符合实际又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千方百计融入到全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去,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方面是:
(1)能较准确把握自身发展的比较优势。环*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
第一,地理区位十分优越。环*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东、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环*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如山东,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74种,其中3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前3位的有黄金、硫、石豪,石油、金刚石、菱镁矿、钴、铪、花岗石、石墨、玻璃和陶瓷原料。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山东拥有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的重要采区,原油产量占全国近1/3。煤炭储量约2680亿吨左右,相当于我省206倍,产量占全国6%。还是全国最大的黄金、海盐生产基地。
第三,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环*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空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
第四,工业基础和科学实力雄厚。环*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第五,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环*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厚、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向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
(2)制定符合实际又具有特色的发展战略。各地善于依据各自比较优势,找到了符合实际又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并坚持不懈地加以执行。如,北京依据其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的有利地位,实施“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商务中心区、金融街、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天津依托紧邻首都,面向*的有利条件,确立了以加快推进建设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的滨海新区为主线的发展模式。内蒙古利用其拥有丰富的煤炭、矿石和草原畜牧业等资源,走构筑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北方生态屏障为重点的发展道路。辽宁利用其拥有雄厚的重工业和装备工业的基础,坚定地走以老工业基地振兴为战略的发展道路。
(3)促进经济发展的做法。*地区发展采取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归纳起来具有共性的主要是:
一是抓住发展机遇不放松,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沿海率先开放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有利时机,尽力地本地经济带融入到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中去,形成了一批国家级的重工业、精细化工、科技研发基地;依据政策,大力争取国家支持,设立了为数较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特色经济区,创建众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生产方式转变的各类发展平台或载体。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深入推进开放开发。依托地处东北亚、向东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沿海沿边地区多等独特的地缘优势,对外扩大开放,对内搞活,开展多领域、多方位合作,广泛吸纳国际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大连、青岛、烟台等已成为日韩企业的主要投资地),如通用汽车、大宇造船、LG手机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青岛、烟台和威海。培植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知名企业集团(如海尔、海信、澳柯玛、松下电子、三美电机和安普泰科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是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利用环*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港口资源,各地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支柱产业群。如大连形成了大型装备制造、造船和远洋运输等支柱产业群,青岛以石化、汽车、造船、家电、电子、港口产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济南交通设备、电子信息、冶金钢铁、石化化纤、机械装备、食品药品六大产业集群。
四是突出重点,着力打造中心城市经济或经济带。增强中心城市产业基础和扩张能力,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实现城市规模和结构层次新跨越,有重点发展壮大了一批中心城市经济或城市经济带,成为了各地经济发展增长极,支撑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有力地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如山东以青岛、烟台为中心的沿海城市经济带,辽宁的大连、丹东、营口、锦州等城市经济区。
五是注重开展区域合作,大力推进经济一体化。环*地区是我国较早开展省际间、大范围、深层次多边合作的经济区之一,省与省、省与市之间构建了许多多边合作平台,并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如环*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制度,在第十二次联席会议上,就形成了有名的“天津倡议”。即大连、沈阳、济南、青岛等32个城市共同决定加强环*区域各城市间在交通、能源、产业、科技、环境、旅游等全方位的合作,正在着力构建一体化市场体系;形成环*地区互联式、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推进区域内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合作;发展区域性产业基金,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探索建立区域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建设环*地区城市协调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等等。同时各省市区还十分注重本行政区内各地市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如山东就实施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三个战略”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思路。即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西部突破菏泽,实施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三个战略。
六是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展开了以交通、市场体系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空体交通网络,构建了环*地区比较完善的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力地提升了整个地区的形象,为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吸引各类投资者创造了有利条件。如大连的城市建设与改造,已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榜样,遍布城中的众多广场也成为一道闻名全国的亮丽风景线。
三、对我省加快经济建设的一些启示
回顾环*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五年前,山东、辽宁等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与我省现阶段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人均GDP也刚跨过1000美元,他们推进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些经验,对我省加快经济建设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从环*地区的发展经验看,当前我省加快发展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难得机遇,深度融入在全国发展的主流中去,进一步提高发挥比较优势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坚持道路是方向、政策是手段、细节决定成败、特色增强后劲的原则,推进经济工作。体会到的具体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要更加注重加快发展具体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实践证明,我省找到了符合自身发展的正确道路,现在的关键是用什么样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去实现它。当前,我省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全省特别是各设区市要紧紧围绕实现中部崛起,吃透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国家重大布局中进一步找准自己的定位,强化各类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出台一系列具有自身鲜明特色促进发展的办法,尽可能发挥国家政策的功效,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层次和水平。重点:一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我省落实“两个政策延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体配套政策措施,结合需求和可能,提出实施范围和需重点支持的详尽建议,在争取国家支持上做足文章。二是抓住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政策的历史机遇,抓紧研究、出台以国家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引导、鼓励动员全社会力量,尤其是研究如何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第二,要更进一步深入谋划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具体途径。一个地方只有其产业更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才可能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得比他人更快更好。我省经过近几年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支柱产业、工业园区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地区成功经验看,经济要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就显得更加重要,深入研究寻找壮大自己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有效方法,是增强发展后劲一种有效途径。我省在加快实施好“十一五”规划确定重大产业基地和项目的同时,应更加重视研究与这些基地和项目相关联产业的发展趋势,更加重视理清与自己产品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和产品,找准自己产品需求市场;研究利用现有资源和产品优势,吸引关联企业或集团来赣投资办厂,延伸资源的深加工链条,加快形成发展产业集群的切实措施和办法,培植壮大我省工业持续增长的骨架。在这方面,我省特别要注重发挥有色、盐矿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研究加快形成有色金属冶炼、盐化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的途径和措施。如:为更好地建设樟树盐化工基地,应从现在开始加强谋划,千方百计争取国内外有需求有实力的下游产品企业或配套生产企业参与到基地建设来,尽可能延长产业的深加工链,提高基地规模与层次。
第三,应进一步明确实施重点突破中心城市。发挥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大家熟知的支撑经济发展的有效办法。当前全省十一个设区市都确定了自己中心城市发展战略,但从全省来看,中心就显得有些多和散,不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从山东的经验看,应有重点地选择两、三个中心城市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扶持,形成江西经济强有力的支持点和增长点。我省可以把南昌、赣州、鹰潭作为重点突破的中心城市,建设中心城市经济圈或经济带。选择南昌,是因其已有比较好的制造业和物流商贸基础,又是省会城市,可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发挥特殊作用,将其建设成中部地区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物流商贸中心,有利于加快形成九江—南昌—樟树的区域经济带。选择赣州,主要考虑利用其是赣粤闽湘四省通衢,又是我省对接珠三角的“桥头堡”,且钨、稀土等特色资源丰富,加快壮大赣州,更有利于带动赣南老区和贫困山区的发展。选择鹰潭,因它已是全国重要铜冶炼基地,又地处交通枢纽,连闽通浙,地位优势明显。
第四,需进一步大力构建对外开放对内联系的平台。我省区位优势明显,发挥区位优势重要地是要有各类有效平台作为载体。我省巩固提高现有平台层次和水平的基础上,还可以在四个方面加大力度。一是加快与邻近各省市交通口岸、道路对接,形成方便快捷陆海空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平台;加快建设功能齐全的现代流通园区,形成集散能力强的商贸物流平台;深化改革,形成土地、矿产、资本和劳动力等公开、透明、规范的各要素市场平台。二是进一步拓展与周边邻省的合作领域,形成更多互助互利的联合机制,加快提升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快构建省内各地市间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优化我省产业布局,合理利用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发展。四是注重打造各地特色城市品牌,提高对外开放的形象。主要是要向大连学习,学习其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以文化广场建设为独特视角和抓手,打造中国最适合居住和投资的城市形象与品牌的成功做法。
第五,要不遗余力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创新创业江西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当前的重点是如何培植和壮大创新创业的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加快建设好省内高校、职业学院和中小学校,提升其能力和水平,更要进一步研究吸引省外各类学校特别是知名学府到赣设立分校的办法,提高我省的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力。在创新方面,要深化改革,建立更有效的鼓励引导机制,不仅要发挥好省内单位的积极性,不断提升现有企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还要进一步研究制定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企业、大集团来赣设立研发中心的措施,提升我省的研发能力,壮大研发队伍。在创业方面,不仅让省外境外来赣创业安心舒心,更要进一步在优化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环境的具体政策措施上下功夫,尽快形成全社会人人想创业、敢创业、创成业的浓厚氛围。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