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展情况及展望

时间:2022-07-28 04:39:00

导语: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展情况及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展情况及展望

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遵循发展规律,借鉴成功经验,认真分析省情,探求发展新路,确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的发展思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与此同时,*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方针,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口增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十一五”是*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省将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也势必进入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压力加大的时期。因此,全省上下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形成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既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的本质要求。

一、*省资源节约现状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工作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年,全省实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年减少410立方米,“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比*年增长2.6倍,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在资源节约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节地方面

一是突出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建设工业园区。我省坚持依托荒山、荒坡、荒滩创办工业园区,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按照“核项目,批土地”的要求安排建设用地,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率。截至*年底,全省98家工业园区实际占用44万亩土地,其中70%属于“三荒”和丘陵地带,共承载9444家企业,比过去分散建厂方式节省了大约6万亩土地。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了节约用地。赣州市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先试地区,近两年,通过大力整治空心村,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不仅实现“村容整洁”,而且复垦并节约了大量耕地。三是通过推广新型墙材节约了大量土地。*年,全省生产新型墙材58.7亿块标砖,利用固体废物398万吨,节约土地9690亩。由于工作成效明显,我省还在全国墙材革新电视电话会上应邀作了大会典型发言。

(二)节能方面

一是重点企业的能耗水平大幅下降。*年,全省统计调度的110家重点耗能企业耗用标煤1098万吨,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2吨标煤,比上年同期下降12.7%,节约和少用标煤158万吨,节能增效11亿元。*年4月初,*亚东水泥有限公司低温余热发电项目竣工,该工程总投资为1.99亿元,总装机容量为1.85万千瓦时,是目前全国水泥行业最大装机容量的水泥工业窑炉超低温余热发电机组。该项目达产后,可解决企业生产总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年直接经济效益达到6800万元。*分宜第二发电公司启动了全国首台国产67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项目建设,项目投产达标后年节约标煤2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9700吨。二是节能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全省重点监察监测了100家重点用能企业,并启动了针对设计单位的节能监察工作。三是启动了能源效率标识制度。目前,全省已实施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标识制度。

(三)节材及清洁生产方面

多年来,*各地根据毛竹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开展以竹代木工作,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可喜的生态效益。一批利用工厂固体废弃物和矿山尾砂生产新型建材的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如宜春金特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建材具有环保、节能等优点,被选为奥运会场馆及国家大剧院用材。*年,全省推广散装水泥928万吨,节约包装袋1.8亿个,节约价值4.1亿元,减少城市粉尘4.2万吨;在清洁生产方面,全省开展了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活动,对50家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多年来,江铜集团高度重视清洁生产工作,累计环保投入7.22亿元,所属厂矿多次获得“环境优美工厂”、“环境优美矿山”和“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十佳单位”等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年全公司工业水复用率达到80.1%,“三废”综合利用产值50162万元。仅冶炼厂从二氧化硫烟气中每年回收100万吨硫酸,硫的利用率达99%,每年余热发电3.8亿千瓦时,相当于15万吨标煤的热量。

(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具有丰富的铜、钨、钽、铌、稀土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江铜集团“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使铜矿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原来没有利用的1.48亿吨矿石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相当于新增20%的资源,该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全省认定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到299家,实现销售收入92亿元。其中利用废弃资源的企业129家,利用固体废物891万吨;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170家,回收生产性废旧金属18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3亿元;全省回收拆解报废汽车1.5万辆。

(五)循环经济方面

一是建立了农村“猪沼果”模式并向全国推广。“猪沼果”模式通过“山顶育林、山腰种果、山下养猪、水面养鱼、沼气煮饭、沼液施肥”,实现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年,*省农村沼气池保有量达到110万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14%,年产沼气5亿多立方米,折合40万吨标煤,相当于保护林地面积500万亩;年增加优质有机肥上千万吨,培育了30多万户养殖和果业兼业户,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资源环境效益相统一。*年,*“猪沼果”模式被农业部确定为“南方生态模式”向全国推广。二是循环经济模式的工业园区初现端倪。全省大多数工业园区依法依规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入园项目也严格办理了环保审批手续,有的园区还相对集中或优先安排能将上游企业的“废料”作为下游企业原材料的项目和企业进园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循环工业系统。目前,全省建成了*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婺源工业园区、*靖安工业园区、*莲花工业园区、*武宁工业园区、*湖口工业园区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比较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园区。

二、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做法、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省主要从九个方面推动开展资源节约工作。一是加强宏观指导。省发改委代省政府拟订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开辟一章四节,重点阐述了我省“十一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任务、途径,明确提出建设“绿色生态*”的奋斗目标。省发改委、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省军区后勤部联合制定了《*省政府机构节约资源的实施意见》。二是促进结构调整。*年,省发改委拟定了《*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着力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为了促进矿产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森林工业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发展,省发改委分别与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颁发了《关于加强铁矿、煤矿等矿产开发项目管理规定的通知》和《*省林产工业项目管理规定》,对全省矿产资源及竹木资源开发项目实行“项目核准和颁发许(采矿许可证)相结合的管理制度”。三是出台法规规章。*年、*年,省人大常委会分别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年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了《*省促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和《*省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管理条例》;*年,省政府和省政府办公厅分别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散装水泥工作的意见》,制定了《*省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办法》。四是抓好重大项目。按照规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培植一批、上报一批的要求,省发改委建立了全省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项目库,并在其中筛选16个节能、节水、节电、环保及综合利用方面的重大项目呈报国家发改委,争取国家国债资金支持。此外,*铜业公司被列入全国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单位,省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江铜公司编制了《*铜业集团公司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并启动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目前《实施方案》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五是落实一批资金。*年,全省征集墙材革新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6933万元,争取国家环境资源方面的国债项目补助资金820万元;*年起,省发改委从省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中安排500万元,设立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重点支持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六是加强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若干意见》(审议稿)提出“省政府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市、县要参照省里的做法开展工作。”为切实承担牵头的职责,省发改委已考虑参照国家发改委的做法,拟增加专门的工作人员。七是完善政绩考核。*年,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评比新增了“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地表水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等六个指标,省政府组织的工业园区评比新增了单位土地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八是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了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参加了全国“*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组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先进典型、现实意义、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开展了广泛宣传。九是强化监督管理。结合省环保局等六个部门制定的《*省环境保护违法违纪案件移送暂行规定》,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结合《*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行政执法暂行规定》,全省开展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执法检查;省人大继续开展了环保赣江行活动。

(二)经验体会

近年,*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能够开好局、起好步,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是根本。*年4月,总书记在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理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些重要论述,为我国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国家从法制、政策、资金、技术、项目等层面上迅速出台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我省做好这项工作创造了根本条件。二是省委、省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关键。*始终强调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孟书记、黄省长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和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与加强环境保护的关系。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在探求加快发展新路的过程中,一开始就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方针,接着提升到“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后来又进一步深化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能够创造金山银山”,这些早已深入人心的科学发展理念成为我省资源节约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三是全省上下的大力协同是基础。青山绿水不仅造就了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也成为了*招商引资的“绿色招牌”。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人民对“红色土地、绿色家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各级政府、各部门能够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这是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顺利推进的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节约资源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还只是初步性和局部性的。我们清醒地看到,*是一个资源并不宽裕的省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还比较高,粗放型增长的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经济快速发展所要付出的资源和环境的代价还比较大。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对能源和其他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资源和能源的瓶颈制约一度突显,如果不能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制约将长期存在。同世界先进水平比,全省主要行业单位产出的能耗和物耗,单位建筑面积的采暖能耗,机动车每百公里的油耗等指标明显偏高;全省能源利用效率,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效益指标明显偏低,节约资源的潜力很大,任重道远。

三、“十一五”时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缓解资源约束和加强环境保护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法制建设和加强监管为保障,建立健全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体制和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全民参与的责任意识和节约意识,加快形成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乡建设模式,建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

(二)主要目标

到2010年,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节约型社会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构建起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节约型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镇化模式、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利废环保型为重要特征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更趋合理,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典型企业,建成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和工业园区,建成一批节约型的政府机构。全省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年降低20%以上;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非金属矿等15种重要资源产出的生产总值比*年提高25%左右;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6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提高到70%以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6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增长率控制在5%左右。

(三)工作重点

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原则,着力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强化集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保护,严格农用地转用指令性计划管理,按照“用地随项目走”的原则和“批项目、核土地”的程序,切实执行省重大建设项目用地协商会议制度,积极探索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有偿使用办法,并努力提高工业用地集约水平。今后新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投资强度原则上要达到每亩50万元以上,厂房建筑最低容积率要达到0.5以上,建筑密度不得低于30%;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庄规划,发展节地型村庄建设模式;以整治空心村、改造中低产田、复垦矿山土地为重点,加快宜农耕地的开发、复垦与整理工作,不断补充耕地数量;扩大禁止粘土实心砖使用范围,2010年前在全省大中城市全部实施“禁实”;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提高火化率,保护和节约土地。二是大力促进能源节约。按照国家对高耗能行业试行差别电价的有关政策界限,适当提高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的供电价格,重点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火电等高耗能行业及30家高耗能企业的节能,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严格执行办公场所和公共建筑夏季空调室内温度26℃的最低标准,倡导夏季用电高峰期间室内温度调高1~2℃,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中推广使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降低交通运输能耗,加快报废油耗高、污染重的老旧汽车,在党政机关和公交、交通运输行业率先实施;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贯彻实施《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鼓励开发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建筑,新建建筑严格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适时启动现有建筑开展节能改造的试点示范。三是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严格控制发展以农用地土壤为原料的砖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星级宾馆要逐步减少或取消免费提供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加强木材需求管理,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减少使用一次性木制材料,鼓励木材节约代用,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四是深入开展用水节约。加强对高耗水行业的用水管理,尤其要强化工业废水综合治理,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城市节水,建立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工程,推动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的节水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灌溉、续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五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对我省金、银、铜、钨、铀、稀土、钽铌、岩盐、萤石等优势矿产资源,严格限制初级矿产品输出,要在开发终端高附加值产品上取得明显成效;促进煤矿瓦斯、煤矸石、粉煤灰、煤泥、矿井排放水以及其它煤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近期重点推进丰城矿务局的煤层气利用工程,有计划地建设煤矸石发电等项目。六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大对清洁生产的支持力度,对重污染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段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

变。

(四)政策措施

1.加强规划指导和制定推进计划。组织开展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资源回收利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抓紧制定《*省建设节约型社会规划纲要》,制订有色钢铁、石化、建材、纺织及电力、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约降耗推进计划,尤其要指导*铜业集团公司、省冶金集团公司等省属企业集团以及江铃汽车集团公司、中石化九江分公司等重点企业制订本企业开展节约降耗工作的推进计划。

2.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和咨询服务体系。加快研究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建立健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信息系统、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和信息制度,定期政策、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公布技术政策和产品导向目录。

3.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抓紧出台《*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执行国家的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盲目发展,加快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4.坚持依法推进。完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规制度建设,做好相关立法工作,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切实执行国家相关标准体系和技术政策。抓紧起草《*省循环经济促进办法》、《*省清洁生产促进条例》和《*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条例》,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加快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整合科技资源,加大科技投入,支持资源节约型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资源节约技术,重点组织开发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技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链接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和生态农业技术等。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推广应用力度。

6.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推动资源节约。建立健全政策激励体系和导向机制,充分发挥投资、财税、金融、价格等经济政策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投资主管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建设;财政部门落实资金,用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研究、项目建设、技术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工作;税务部门切实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金融机构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和突出企业应给予积极的金融支持;价格主管部门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逐步建立能够体现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加大价格杠杆调节力度。

7.加强示范推广工作。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我省实际的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模式。全省确定10个县(市、区)、10家工业园区、20户企业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首批试点单位。通过试点,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为全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示范。

8.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循环经济和环保指标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省政府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经贸委、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全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督促、检查和协调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9.充分发挥政府机构表率作用。认真落实《*省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抓好政府建筑物的节水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加强节约用水管理,制订和实施全省节约型产品的政府采购清单。

10.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和培训工作。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活动,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深入单位、学校、社区和家庭,把节约资源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加强对领导干部、企业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加强对大、中、小学生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国情教育,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