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是就业之源

时间:2022-07-25 05:14:00

导语: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是就业之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是就业之源

就业民生之本。做好就业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的具体举措。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明确提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着力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初步形成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稳定就业的新格局,为我们做好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工作奠定极为扎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省就业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就业工作新部署的起步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里部署,坚持把改革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在经济连续三年增长12%以上的高起点上,上半年全省经济又增长12.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工作也取得新进展,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1.6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19万人,跨省劳务输出525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4亿元,增长2.6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4.62亿元,直接扶持创业4.6万人,带动就业13.1万人。

虽然我省就业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总的判断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存在,就业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主要表现在:

(一)就业总量矛盾仍十分突出。“十一五”期间,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仍处于增长高峰期,五年约100万;经过几年扩招的高校学生也已进入集中就业期,五年约90万;转轨时期下岗失业人员依然会保持较高水平,五年约6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艰巨,五年约245万。再加上目前20多万登记失业人员,“十一五”期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将在500万以上。2005年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大约增加就业岗位3.3万个。“十一五”期间,按照GDP年均增长11%测算,五年大约增加就业岗位200多万个,就业压力非常大。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还将加剧。一方面新进入就业市场的劳动力,大多缺乏工作经历和技能,特别是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实现劳动者与就业岗位的对接,甚至在城镇形成新的失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走向集约,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一些新兴行业所需人才较缺乏。据调查,在电子、机械、纺织服装、冶金化工、建筑和服务等行业中,85%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60%的岗位需要熟练工,56%的岗位要求初级以上技工。赣州、九江等园区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

(三)一些因素对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就业工作。一是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将对部分行业、部分企业造成影响,可能会带来新的失业。二是频繁发生的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仍然面临升值压力,将会直接影响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造成新的下岗失业。三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及由此导致的生产成本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就业。

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

二、做好下步就业工作的建议

发展是就业之源,是我们破解就业难题的成功经验,也是做好新时期就业工作的关键。要坚持把改革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就业岗位,在人民安居乐业中促进和谐发展,从而实现发展、就业、和谐的良性互动。重点做到“四个坚持”、“一个继续”:

一是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增长。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围绕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协调处理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与促进就业的关系,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各种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园区、城市新区,使之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

二是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培育创业文化,激活创业主体,拓宽创业领域,优化创业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投身创业、和谐创业的良好氛围。继续实施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税费减免及社会保险补贴等扶助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创业和就业促进体系。

三是坚持以深化改革促进就业。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和相关体制改革,为扩大就业消除体制障碍,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就业增长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兴办各种非正规劳动组织、再就业基地和劳务派遣机构,积极发展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就业形式。

四是坚持统筹城乡就业。抓好宜春、萍乡、赣州“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就业工作机制,积极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逐步建立农民进城的全程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措施,增强农民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五是继续强化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职能。健全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优惠政策,完善失业人员登记和免费就业服务、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政府出资购买服务和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等制度,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支持并规范发展职业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