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遇更是挑战关于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考

时间:2022-07-25 04:27:00

导语:是机遇更是挑战关于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是机遇更是挑战关于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考

一、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目的

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中,我国对加工贸易一直是采取鼓励政策。但近年来开始向限制政策转变,最近转变的步伐开始加快。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2007年第44号公告,在原来已公布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共计394个十位商品税号)的基础上,新公布了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原材料等产品,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

2007年11月22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出台《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对转移的重点加工项目给予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债券承销在内的系列金融支持。

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国家战略。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我认为有三点:

1.为了缓解目前的两大矛盾。即低成本“中国制造”引起的贸易纠纷的矛盾和外贸顺差过大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矛盾。如瑞士普兰公司生产的T恤印了“F-U-C-KYOUCHINA”,虽然很反动,引起我国驻德国和驻瑞士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但也反映了国外企业对“中国制造”的典型恐惧心理。

2.为了遏制“热钱”流入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研究表明,加工贸易是“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疯狂有“热钱”在其中推波助澜。

3.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不升级,中西部地区不加快发展,国家竞争力难以提高和地区差别难以缩小将影响全国小康建设进程。

二、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的机遇挑战

1.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的机遇

机遇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了国家的具体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为了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宏观政策上已有明确导向,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有支持措施,此次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的指向就十分明确,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大利好。

第二个方面,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就业与出口(提供的税收较少)提供机遇。就业是中国的大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比较稀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转移过去是候鸟型的,经济发展的类型是内源型的。现在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可能为解决就业和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机遇,劳动力可实现就地转移,经济可走外向型发展之路。

2.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挑战

一是对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大规模的加工贸易产业进入很可能造成产业结构低层次的“路径依赖”。我省提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后,沿海产业向我省转移的步伐加快,但转移的多是低端产业。此政策出台后,沿海将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而我省从事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的最终产品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的势头将进一步强化,产品结构在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和产业结构初级化的局面难以改观。处理不当将影响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对我省各级政府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挑战。中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现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了共识——加快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是在近几年,中部其它省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上下了真功夫,中部其它省FDI的快速增长说明前些年推动*经济增长的招式已不是“独门秘籍”,*利用利用外资规模在中部连续几年独占鳌头之后,现增速已减,今年1-10月的增长率为23%,远在安徽(130%)、河南(59%)和湖南(34%)之后,总量(27.31亿美元)也被湖南超越(27.58亿美元)。今后,中部其它省还会有更多的好招数,竞争也更激烈。

三、抓紧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我省加工贸易新局面

国家关于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对中西部地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个人认为,无论从现实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如何抓紧机遇,迎接挑战,需要我们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人均生产总值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既要解决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从政府调控的角度看,解决就业是政府最重要的宏观经济目标,让*更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向工业是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来看,低附加值的加工业总是向全球加工成本最低的“洼地”流动,我们不积极主动创造条件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这些产业就可能转移到越南和东南亚等地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把挑战变为动力。建议重视以下工作:

1.重视承接基地的申报,加强国家部委的交流沟通。

今年4月26日,商务部已把南昌、赣州、郴州、武汉、合肥、芜湖、新乡、焦作、太原九市列为沿海产业的承接基地,并已授牌。商务部44号公告出台后,湖南已将永州、衡阳作为新的承接基地上报。不知我省这方面的进展如何?建议尽快将上饶、九江、抚州、鹰谭、吉安等市作为承接基地向国家申报,以利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

2.重视物流效率的提高,减少加工贸易的转移成本。

东南沿海地区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加工业,成为“中国制造”的核心区域,关键有二条,其中一条就是加工制造成本低。现在的劳动力成本的差别不大,但物流成本差别大。沿海地区先进的港口设施,加上发达的交通网络,大大降低了厂商的物流成本。而我省虽然有相对的区位优势,但与沿海地区比还是有差距的。如何降低物流成本,应成为各地考虑的重点问题。除了更多地采取“海铁联运”“公铁海联运”等形式外,建议对高速公路的收费进行调研,欧洲的大多数高速公路都不收费,我省能否从促进沿海产业转移和保证高速公路贷款还本付息的角度调速收费水平。

3.重视营商环境的塑造,增加区域竞争的吸附能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繁荣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有良好的商业环境。这种商业环境既有先天的因素,更与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政府的强有力营造有关。沿海有浙商,有粤商,中部有徽商,有晋商,赣商则没有形成气候,主要是我省的商业环境先天不足,长期以来对商业的轻视和对读书做官的重视导致有官场文化而缺乏商业文化,“商人重利轻离别”就是写照。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先天不足要靠后天补,政府要唱主角。一站式服务要到位,而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多年以前,进贤文港做笔的老板就告诉我,他到上海浦东投资,只要把钱进帐,把材料交给开发区的人就可开工。开发区会帮他办好一切开业手续,开发区有现成的标准厂房,开发区有劳动力调剂。这就是沿海加工贸易形成“中国制造”的软硬环境。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至少,我们的环保、财税、劳动力、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等服务还有改进的地方,土地、交通、物流等基础条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4.重视产业集聚的指导,加强产业配套的跟踪服务。

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大家谈得较多的一个问题。记得吴省长多年前就抓过格林柯尔入驻南昌的配套问题,并要求各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抓好大项目的配套招商。但产业集聚的形成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需要一届又一届政府长期坚持不懈地去抓。纺织服装业是我省承接沿海的主要产业,近年来我省引进的纺织服装业投资不少,今年1-9月,全省服装行业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4亿元,同比增长63.8%,增幅高于全行业11.36个百分点,但纺织服装业的配套仍然比较薄弱,至少缺乏绍兴那样的面料和柯桥那样的纽扣配套能力。有针对性地解决主要产业的配套能力,可以作为各地招商引资的一个重点。

5.重视承接项目的选择,保持绿水青山的环境本质。

沿海加工贸易的转移对我们是好事,但也要防止好事变坏事。物别地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看到其它地区招商引资成绩斐然,干部频频提拔,自己心中也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要干一番事业。产业转移的机会来了,千万不要把所有的菜都装到自己的蓝子里。污染空气污染水的项目千万不能要,大量产生有毒物质的项目千万不能要。我到有的工业园区调研,一个园区内就有四五种不同的刺鼻气味在不同区域的空中飘扬,这样的地方如果再搞产业集聚就很成问题了。*的绿水青山是吸引外资的最大品牌之一,也是*百姓幸福指数的重要元素。建议各地做好园区产业承接的规划,使承接的产业对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促进作用,减少“候鸟型”产业和污染型产业的进入,有关部门也要把好转移项目的审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