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济展望

时间:2022-07-25 04:15:00

导语:市经济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经济展望

在去年经济良好增长的基础之上,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增长态势,据统计,前三季度实现GDP189.15亿元,增长15.2%,增幅列全省首位;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2.78亿元,增长35.4%,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同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28.7%和15.0%,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4.4%,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名列全省前茅。

一、2007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特征

㈠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继续高开高走,迅猛增长,各项主要指标大幅攀升,呈现出总量扩大、质效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显示,1至9月份,我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4.34亿元,提前3个月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比去年全年水平高出0.93亿元,同比增长28.6%。一是市属、园区工业增势迅猛。1至9月,市属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4.11亿元,同比增长48.3%,位居全省第二,占全市的比重为57.4%,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园区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4.18亿元,同比增长63.4%,增速是全市的2.2倍,占全市的比重为36.2%,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二是外资企业一枝独秀。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06亿元,同比增长57.1%;占全市的比重为48.8%,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完成20.93亿元,同比增长78.7%;私营工业完成19.44亿元,同比增长30.7%。公有制工业中国有控股工业增长14.4%,集体控股工业增长33.2%。三是支柱产业作用明显。在全市33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41.84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的比重为44.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3.67亿元,同比增长171.0%,占全市的比重为14.5%。四工业对外贸易跳跃增长。前三季度实现工业产品出货值59.58亿元,同比增长129.7%,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由同期的12.5%上升到18.1%,上升了5.6个百分点;完成新产品产值27.90亿元,同比增长165.0%,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同期的3.0%上升到8.4%,上升了5.4个百分点。

㈡农业生产平稳发展。1-9月,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3.01亿元,同比增长2.3%。粮食生产保持稳定,预计全市粮食播面142.98万亩,亩产达到363公斤,同比增长0.8%,总产达到51.9万吨,同比增长0.2%。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蜜桔今年发展1.35万亩,总面积4.5万亩;新栽果树1.5万亩,果业总面积17.6万亩,总产4万吨,保持去年的水平。畜牧业平稳发展。截至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39.27万头,增长2.57%,家禽存笼377.3万羽,增长1.21%。肉类总产量达到52150吨,增长4.81%;禽蛋产量8049吨,增长2.25%。渔业生产强劲增长。水产品养殖面积16.2万亩,增加4000亩,水产品总量21990吨,增长11.5%。

㈢城镇投资增速加快。前三季度我市城镇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2亿元。从下半年起,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陆续开工,我市的投资增幅节节攀高,由年初的增长18.3%,到1-6月份的35.0%,1-9月份攀升到74%,总量和增速双双创新高。一是工业投资迅猛增长。1-9月份,我市工业企业完成投资44.6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1.2%。占整个城镇投资的比重达57.9%,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二是第三产业投资高速增长。1-9月份,我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1.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2%;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8亿元,同比增长42.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投资8.15亿元,同比增长50.2%。

㈣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今年1-9月,全市三产实现生产总值54.02亿元,增长11.6%。金融经济运行平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7.83亿元,比年初增加39.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7.1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2.96亿元,新增贷款32.46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旅游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1-9月仙女湖共接待游客15.5万人,同比增长31%;旅游收入3565万元,同比增长33%;成功举办了“七仙女选美”大赛、“第四届仙女湖七夕情人节”等旅游节庆活动。

㈤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今年我市共确定工业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235.9亿元,项目个数和投资额分别占总量的34.2%和58.7%,比去年增长8%和11%。新钢300万吨薄板项目全面展开,完成投资127475万元;江锂年产30万吨电解锌项目一期电解镍项目(2000吨)已投料试生产,二期(15000吨)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江锂氢氧化锂生产线已投入试生产;开发区华升太阳能草坪灯生产项目、开发区力德数字视听产品生产线、良山普田电器模具钢生产线、良山工业基地炼铁项目、新良特钢公司改扩等项目进展顺利;分宜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扩建项目8月28日已开工,正在进行土地平整;*润合瓜果批发交易市场及“万村千乡”专卖店、台湾科冠太阳能电池生产线、良山工业基地30万吨不锈钢项目、财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多晶硅片下游产品生产线等4个项目正准备相关前期工作。

㈥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1-9月,我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4个,实际利用外资22313万美元,同比增长213.6%,增幅居全省第1位。全市新引进国内市外项目97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9.13亿元,同比增长18.52%。外贸出口不断升温。1-9月,我市对外贸易实现进出口总值95909万美元,同比增长283%。其中出口实现48521万美元,同比增长259%,增幅居全省第1位;出口总量仅次于南昌,列全省第二位。出口主体结构得到调整。外资和民营企业出口2302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8.97%。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多晶硅片、化工建材、DVD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总量的41%。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目前欧美、非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上升到49%。

㈦各项收入快速增长。财政收支较快增长。1-9月,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8.39亿元,同比增长4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78亿元,同比增长35.4%。1-9月,全市财政支出累计完成15.46亿元,同比增长41.5%。农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均有大幅增长。两税收入稳步增长。1-9月国税实现收入16.63亿元,同比增收5.21亿元,增长45.75%,增幅居全省第二;地税实现收入7.49亿元,同比增收2.01亿元,增长36.7%。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快速提高。1-9月,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同比分别增长15.0%和14.4%。

总的来说,2007年前三季度我市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绩,这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突出工业强市、强力实施项目带动、开放驱动等重大战略措施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我市经济形势预测分析

从现在开始到2010年,是*率先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发展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到今年年底实现工业销售收入500亿目标以后,我市又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在新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做优做强做大做美*,把我市建设成为新型工业主导型城市和赣西重要中心城市,进入江西发展的第一梯队序列,实现人口小市向经济强市跨越。

㈠有利因素

从国内形势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日臻完善,全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党的十七大顺利召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再加上沿海发达地区许多产业和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外部发展的环境是越来越好。

从本市经济发展来看:

1、市委、市政府在2005年提出“决战三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500亿”的基础上,今年又提出到2010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1500亿元,由人口小市向经济强市跨越的目标。首先是赛维公司季度产能不断翻番,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预计到年底可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产能位居亚洲第一,硅片之都已具雏形。赛维LDK公司三期硅片项目正抓紧建设,2009年全面投产后产能将达到1600兆瓦,成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多晶硅片供应商,其产能还将逐步提高到3000兆瓦;由赛维LDK公司总投资120亿元、年产15000吨太阳能级硅料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首期年产6000吨硅料项目将于明年9月份投产,2009年全面投产后产能可达15000吨以上,成为世界主要的硅料生产基地,其产能还将逐步提高到30000吨以上;到2009年,该区太阳能电池产量可达300MW,太阳能组件产量可达150MW,成为国内重要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坩埚产量可达15万只,磨料产量可达2万吨,加上氯碱、草坪灯、路灯等光伏产业配辅料和应用产品项目,预计至2010年全省三大千亿工程之一——光伏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660亿元以上,成为世界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其次是借助于赛维LDK公司硅片规模、技术、产品、资源等优势,以硅提纯为主的光伏硅科技,以生产坩埚、氮化硅为主的中材新材料,专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天能电力,专业生产太阳能路灯、草坪灯的纳尔灯饰,专业生产碳化硅微粉磨料的欧美克以及一批切割液、切片浆料等硅制造配辅助产品项目相继入驻,形成了国内首个“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产品”较完整光伏产业链地区。再次是新华股份、飞宇电子、华腾地毯、百乐大米、金土地粮油等主导企业也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拉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2、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城市与农村发展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三年大变样,五年一体化”的目标。我市十分注重通过县乡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城乡经济联动发展,通过放权让利、指导帮扶等措施,全力支持县乡经济做大做强。2003年以来,渝水区、分宜县、仙女湖区、经济开发区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都超过50%,今年预计可分别达到6.5亿元、6.5亿元、1亿元和4亿元。全市26个乡镇年财政收入过千万的23个,其中超3000万元的5个,今年预计超亿元的有3个。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是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此我市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始终把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实施“3321”工程,即到2010年,全市种植蜜桔10万亩,高产油茶10万亩,苎麻10万亩;三个万头种猪场;20万农民大培训、大转移;100万亩优质稻基地。同时,在全市推行“一村一品”,要求所有行政村做到村村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村村有自己的经济收入。这些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并提升了农民的积极性。

3、*市也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繁荣城市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具体而言,即以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房地产和旅游业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以现代城市经济为重要特征的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创意经济,并制定了相关鼓励扶持政策。由于措施的卓有成效,近年来*市的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健康快速之势,洪客隆商业街、东方巴黎家居广场、春龙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消费市场相继建成,沃尔玛、五幢20层以上,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等也正在建设之中,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大大提升了*的品位,带旺了人气,也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消费,

㈡不利因素

1、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制约经济社会向现代化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市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缺少积极的城市化政策引导,城市化速度仍然赶不上工业化速度提高。从1978年-2006年全市工业产值增长了76.6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1.9倍,而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增长了1.2倍。历史地看,工业化可以带动城市化,但需要借助城市化的积聚、扩散效应,也需要依赖城市较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基础。*市城市化的继续滞后最终将反过来在供给方面影响工业化进程,制约城乡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尤其制约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城市产业结构欠合理,制约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城市产业的技术结构而言,产业技术进步缓慢,企业研发活动落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总体上仍沿用传统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低效率为特点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加之市场机制还不完善,致使*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水平落后。严重制约城市生产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城市产业结构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不合理的生产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三个方面。2006年,*市三次产业比重为10.7:58.9:30.4,尤其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从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看,*目前城市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分别为32.7%、34.4%和32.9%。

3、发展机制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控制。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阻碍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非农业户口并不能完全按居住或就业地自由迁移、落户(特别是对外地户籍人口),另一方面,至少在当地,农村户口所带来的宅基地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建私房等方面所得到的实惠已远远高于城市非农业户口在社会福利、生活保障、就业等方面的优惠,非农业户口已没有优势可言。

三、今明两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因为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因为有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也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市经济预期逐步改善,形势一派大好,“工业500亿”将如期实现,推动全市经济迈上新的高度。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将达270亿元,比2006年增长15.0%(按可比价)。人均GDP将突破3000美元,达到3170美元。(具体数据见表)

2008年本市经济和社会发民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GDP)预计增长1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6%;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9%;出口总额预计增长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0%。。

四、政策建议

㈠建设新型工业主导的多元支柱的工业体系

一是努力培育优势企业集群。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壮大民营企业和吸引外资企业有机结合起来,在搞活国有企业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骨干经济力量;进一步支持中央、省属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搞好新钢三期技改的跟踪服务,大力推动民营企业低成本扩张,推动一批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二是强力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做大做强经济开发区,加快推进良山工业基地、分宜工业园建设。经济开发区要积极实施东延北扩发展战略,搞好产业规划,选准发展项目,早日建设成国家级开发区。三是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钢铁、光伏、新材料和电力四大支柱产业,钢铁工业在做大做强板管、带钢、钢丝等特色块状经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薄板、锅炉板、船体板、不锈钢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全国系列板管精品基地和华东带钢、钢丝产业基地;光伏产业充分发挥硅片优势,突破上游,延伸下游,尽快形成3万吨多晶硅料、3000兆瓦多晶硅片、400兆瓦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产业规模,形成完整的光伏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世界太阳能“硅片之都”;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电解镍、电解锌、金属锂及其制品,打造全国红土镍矿提取电解镍研发生产基地;电力工业重点做大做强分电全国循环流化床基地,积极推进新电扩改,尽快形成300万千瓦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四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做到“一提高、两降低”,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能源的消耗。重点抓好新钢公司、经济开发区、分宜海螺等单位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建立产业化集中供热系统;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节能用能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节能监测管理体系。

㈡加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应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在科技投入、研究计划和人员配置上向企业倾斜。政府要通过诱导性和鼓励性的财政、税收和信贷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展自主创新。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设以企业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把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很好地结合起来。二是制定鼓励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策。要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各级财政要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增长机制,集中用于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企业研发投入允许以较大比例直接抵扣税收;对社会力量资助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发经费,也可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实施金融扶持政策,金融机构要建立授权授信制度,增加信贷品种,扩大科技信贷投入。要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包括降低商业银行担保比例、建立贷款风险担保准备金、加大财政贴息力度等。要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等。三是培养和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采取各种形式和渠道引进人才和智力。把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多途径、多形式培养科技人才。引导企业在调整内部结构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关键人才倾斜。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大胆探索和试行知识入股、技术入股等分配方式,使企业科技人员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逐步接轨,逐步完善企业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机制。四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是推进*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骨干力量。*最稀缺的人才资源是企业家。要把能不能正确对待企业家作为衡量思想解放不解放的重要标志,在全社会尽快形成“支持企业家、尊重企业家、善待企业家、吸引企业家”的良好氛围。要从加快渭南经济建设的战略高度,敢于理直气壮的支持和保护企业家,为他们施展才华构筑平台。要建立企业家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素质;选派企业家通过到发达地区挂职、高校培训等形式,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训和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逐步形成企业家脱颖而出的新机制,从根本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点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业、中介服务、电子商务等;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美食城、娱乐城等一批现代大型购物、休闲、娱乐场所;以建设铁路货运中心、公路货运中心为契机,依托商检、海关和赣粤、沪瑞、武吉高速公路,大力实施物流再造工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形成现代化、多功能的赣西物流集散中心和内陆港口。一是加快仙女湖整体开发步伐,挖掘仙文化,提升品位,做大做强旅游产业。整合仰天岗、大岗山、仙女湖、钤阳湖、孔目江湿地公园、严嵩洞、神牛洞等旅游资源,倾力建设“山、水、洞、湖”等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景区景点,打造全国一流的集休闲、观光、度假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全国重点景区。二是积极引资创办职业教育,形成新的职业教育增长点。让在校学生数量再创新高;积极筹建江西太阳能光伏学院,培养世界一流的太阳能专业人才。三是进一步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拉开城市框架,加强城市主干道建设,尽快完善“两环四纵五横”的城市路网体系,加快供水、供电、供气和通讯管网改造,支持赣西供电公司抓好*城市电网“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建设白云水库、第四水厂、城东燃气厂。四是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做优做美城市环境。继续抓好“两江四岸”建设和“四园五路”改造。以“两江四岸”绿化建设为重点,提升绿化档次,扩大绿化覆盖面,打造全省一流的绿化景观;对主要景点、重要地段和区域进行景观亮化;把环境美化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关闭重污染企业。

㈣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按照省内一流的要求建设经济强县(区),实现我市的县域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再创新高;把发展乡镇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批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小城镇。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因地制宜调整到域经济结构。找准既答合县情又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经济,迅速扩大*县域经济的总量规模。二是努力优化县域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放开搞活,构筑多种经济成份、多元经济主体、多种经营模式的发展格局。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破产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县域国有、集体企业的步伐;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使县域经济在发展的各种问题上放开,构筑发展县域经济的多元化主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化改造,让出更大的产业和行业空间,加速个仅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发展。三是依靠科技进步、人力资本推动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促进*的县域经济高质高速增长。要必须坚决地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引进,推进县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即由主要依靠增加投入来实现县域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引进来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必须紧紧围绕科技进步与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这个核心,选准产业领域,确定开发目标,突出重点项目,组织科技力量进入县域经济主战场,形成科技兴农、兴企、兴县的强大动力。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的投资,使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坚实的人力资本的基础上。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积极培育块状经济,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要把加快小城镇建设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重点要抓好小城镇的合理布局,并合理确定其城镇功能和发展方向。要多方集中财力物力对小城镇建设实施重点倾斜。除了县级政府要加强投入力度外,更重要的是要从制订政策、鼓励周边乡镇及居民、农民个人加大投入力度为主。要重点发展小城镇的主导产业,努力培育块状经济。

㈤继续深化新农村建设

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大力推进“3321”工程,以特色农业基地的崛起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重点扶持壮大百乐大米、恩达夏布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坚持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二是加大转移农民的力度。多方筹措培训经费,确保每一位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着力完善针对农民转移的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城乡就业统筹制度,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着力实施“六改四普及”工程,继续扎实推进“十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三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乡乡镇镇通公交车,打造以主城区为枢纽、贯通各乡镇的“半小时经济圈”;加紧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优质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体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特殊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抓好乡镇卫生院房屋改造,配套推进村卫生室(所)改造,使农村卫生机构达到初级卫生保健纲要标准;实现农民工进城入户、进城就业、农村学生到城市就读“三个无障碍”。

㈥加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大开放吸引一批大企业落户*,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和水平。拓宽招商引资领域,在加速扩大引资规模的基础上,切实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引进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大项目。继续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着力点,积极构建政府、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二是严格兑现各种优惠政策和对外商的承诺。坚持对外商提供保姆式服务,推行以商招商、无地招商、委托招商、产业招商,利用已落户大企业的产业优势、资金优势和商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其招商载体作用,聚集上、下游产品,吸引关联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三是支持各类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的规模。以多种形式引进国外一流产品和技术,提升加工制造业技术和水平,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突出抓好太阳能多晶硅片、DVD数码产品、钢铁、苎麻、*蜜橘等优势产品的出口。四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大型交易会,帮助企业设立商品分拨中心,努力为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出口名牌。五是用开放的理念和办法解决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善于利用资本市场,积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积极引进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基金,开发高新技术项目,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努力到外国筹资。六是进一步推广使用BOB、TOT、BOT等融资模式,引进资金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抓好*至新干货运码头连接线工程建设,疏通工业物流至新干货运码头水上通道;提高铁路二通道承载能力,搞好洋坊站扩建改造,争取规划建设新周铁路延伸到峡江并与京九铁路互通的铁路运输线;建设良山至武吉高速九龙出口互通的公路连接线,抓好清宜公路、上新公路、吉新公路等省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