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7-24 06:44:00
导语: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同志在河南鲁山召开的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作了《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
即《邓小平鲁山报告》。邓小平同志早期的经济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邓小平鲁山报告》中。
本文从《邓小平鲁山报告》中所反映的邓小平同志的早期经济思想入手,通过对邓小平同志有关讲话和著作的梳理,探讨了邓小平同志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以及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作者认为,《邓小平鲁山报告》是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点,虽然在他早期的其他著作中,也有不少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经济的论述,但从市场经济角度论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最早还是在《邓小平鲁山报告》中。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包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在内的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的伟大实践又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最大成果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建立和不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包括建立和不断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4月25日是邓小平同志在河南鲁山召开的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的报告《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即《邓小平鲁山报告》60周年。邓小平同志早期的经济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在《邓小平鲁山报告》中。虽然在他早期的其他著作中,也有不少关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经济的论述,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述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最早还是在《邓小平鲁山报告》中。在此报告中,邓小平同志指出:“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一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我们这个区有三万人靠种植烟草生活,如果纸烟厂垮了,不能出口,这三万人马上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资本家,还是打倒了老百姓?我看这不是打倒了资本家,而是打掉了人民的生计。官僚资本是指的四大家族那个集团,不是官僚加资本,不然县长开个店也得没收了。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那时国民党不叫我们走,我们也得走,革命就要失败。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在这段论述中,邓小平深刻阐述了市场在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资关系等问题。同时,他还在此报告中阐述了如何正确看待资本剥削劳动的问题:“资本家做生意,当然要赚钱,而且要有剥削,但是一个商号倒闭了,或者我们把它没收了,要影响到比资本家剥削所得多得多的人民的生计。我们要看看自己的脚究竟站在哪里,怎样做才是更好地为群众。说不让资本家剥削,听起来是革命思想,一算账就知道这不是革命思想,并可使革命遭受失败。”这些论述已孕育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可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萌芽,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直到“”前夕,由于逐步建立和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加上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大环境,邓小平同志的经济思想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但从在他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期间对经济工作的一些重要指示中,始终可以看到市场经济思想的闪烁。如1954年1月13日他在全国财政厅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就提出了实行财政包干和自留预备费,节余留用不上缴等问题;在1962年7月7日接见出席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的讲话中指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现在看来,不论工业还是农业,非退一步不能前进。你不承认这个退?农业不是在退?公社不是在退?公社核算退为大队核算,大队核算又退为生产队核算,退了才能前进。”这些论述与邓小平同志后来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结束后,邓小平同志重新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早在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的谈话(见《邓小平文选》第1卷)中,就已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搞市场经济。他指出:“当然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有了萌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回答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是否存在根本矛盾的问题。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能打消人们思想上的顾虑,把市场趋向的改革推向前进。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再次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进一步说明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的观点。1987年2月6日,他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指出:“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好像一谈计划就是社会主义,这也是不对的,日本就有一个企划厅嘛,美国也有计划嘛。我们以前是学苏联的,搞计划经济。后来又讲计划经济为主,现在不要再讲这个了。”这些论述有力地打破了那种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实行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根本区别的传统观念,为我国坚持市场趋向改革开辟了广阔道路。
改革开放前夕和初期,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恢复被“”严重破坏了的社会生产力,逐步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解决分配制度上的平均主义,调动企业、职工和社会各方面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的,这是因为,要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首先必须解决分配制度上存在的“两个大锅饭”问题,即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提高经济效率就是一句空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中,除了对解放思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部署外,还对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条件下的收入分配问题进行了精辟论述,提出了“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著名论断:“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对于这一点,尽管在部分人群中至今还存在不同认识,但它却是市场经济一个不可抗拒的规律,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如何逐步扩大对外开放也是邓小平同志思考的重要问题。早在1979年年初,他就提出要利用外资。当年1月17日,他在同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等工商界领导人的谈话中,对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他指出:“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应该使用起来,能干的人就当干部。”“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的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率,使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是邓小平同志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能够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针对“”散布的种种谬论和对我国社会生产力造成的严重破坏,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做出了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如他在1980年4月至5月同有关方面和外宾的谈话(见《邓小平文选》第2卷)中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理什特劳加尔时再次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这种认识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他之所以一再强调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只有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使中国强大起来,人民富裕起来。他之所以主张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是由于他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并对中国人民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包括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在内的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的伟大实践又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营养。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直接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中国的市场经济。尽管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的改革还是经历了一个从“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充分说明了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然,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也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的。如果说在他南方谈话之前所论述的市场经济,还是指在板块式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市场经济的话,那么,南方谈话则把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发展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和计划调节相重叠、共同覆盖全社会的市场经济。他在这次讲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是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深刻、最经典的概括。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还对与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证券、股市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伟人已去,但他的思想长存。在《邓小平鲁山报告》60周年和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重温《邓小平鲁山报告》以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其他著作,使我们倍感亲切。从这些讲话和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它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全人类都是一个重大贡献。
- 上一篇: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 下一篇:为什么说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带来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