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
时间:2022-07-23 05:51:00
导语: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展,是贯穿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主旋律。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贯思想。它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了党的根本宗旨和发展目的;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了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它围绕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丰富了对发展的认识,创新了发展的理念。说到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航程中,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到3000美元,是一个重大跨越。在我们面前,摆着两种前途:一种是跃起腾飞,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盘桓不前,导致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能否争取前一种而避免后一种前途,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党的发展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提出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通向光明前景的正确航道。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吸收了人本主义思想中的有益成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它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已退居次要位置,而是为了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全面发展,绝不是撇开发展谈全面、偏离经济建设中心求发展,而是要克服过去在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强调协调发展,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而不能彼此分割、各行其是;强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体现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协调共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平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协调适应。
过去我们讲两个文明一起抓,后来发展为三大文明全面推进,现在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们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发展包含社会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就必然提出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以新的时代内涵。
我们党从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中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有了经济的增长、政治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还不够,还必须重视社会建设问题。在推进三大文明建设的同时,还要关注财富怎样分配,利益怎样协调,矛盾怎样化解。三大文明建设的成果要体现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上,要让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让人们普遍分享发展的成果,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建设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能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和谐社会又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社会条件,它们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
本世纪头20年,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妥善处理国际间的各种矛盾和纠纷,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我们党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国际上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在涉及我国主权和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坚持原则;在其他一些具体问题上,则要把握好斗争的时机和分寸。应该看到,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国际上总有一些人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总会千方百计制造各种事端。对此,要充分相信党和政府有能力、有办法妥善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广大群众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应该充分肯定,但表达的行为和方式必须冷静理智、合法有序。否则,可能会在一时一事上占据上风,但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于事无补,甚至得不偿失。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开放的、健康的国民心态,始终站在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看问题、办事情,绝不能图一时之痛快,而损长远之前景。
- 上一篇:让经济理论与改革实践互动前行
- 下一篇: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指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