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清醒的价值自觉
时间:2022-07-23 04:03:00
导语:为什么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清醒的价值自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机制,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提供价值坐标,指明目标方向,激发创造活力。从这个角度看,价值取向、目的追求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清醒的理论自觉和价值自觉,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从客观实际和人民利益出发,选择正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路向,以正确的价值观念规约我们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以正确的价值理想指引实现全体人民富裕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从根本上来说,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由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三个价值维度构成的价值规范系统。
要确立人民至上、人民本位的价值取向
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价值,中国的一切发展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也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方面,要把人作为发展的目的,坚持把人民利益作为谋发展、促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要兼顾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社会群体的特殊利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但共享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使各阶层人民的实际利益都能够随着改革和发展的进展而增加;共享更不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少数人垄断大量社会资源、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大多数人占有少量资源和财富,而是全体人民公平占有和享用,提低、扩中、限高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格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观,还要把人作为发展的动力。未来资源的短缺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靠拼资源、拼劳动力发展经济已变得不可能。要通过提高全体人民的整体素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想,显示了人类超越现存秩序、创造人类新文明、建构理想社会制度的不懈努力确立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价值观反映了人类社会整体运行的客观规律的要求。在人类社会这个系统整体中,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有人担心,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不是不要发展了或者说发展是不是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经济发展是发展的基本内涵,但不是所有的内涵。经济的发展是以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制度前提、社会条件和精神动力的。我们在致力于谋求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必须适时改革完善经济制度与体制,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为经济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现在人们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很多的期待。人作为价值主体,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还有精神的需要。没有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们不能自我主宰,没有理性精神,没有善恶观念,没有道德廉耻,理想缺失,道德失范,见利忘义,尔虞我诈,追名逐利,腐化堕落,也就没有人的尊严,更没有人的自我实现。
确立全面、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是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消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消灭城乡独立,实现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恩格斯在修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时,认同纲领中这样的话:“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充分的自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70页)理想永远是人类生存发展、进取创造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理想,显示了人类超越私有制的现存秩序、创造人类新文明、建构理想社会制度的不懈努力。
清醒的价值自觉还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我们党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观,是一种价值自觉。西方发达国家经历几百年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发展理应负有更大的责任,但我们不走他们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而是自觉地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的新路,尽管这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坚定不移地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之路也说明我们党对整个人类生态文明所持有的负责任的态度。人与自然休戚相关、荣衰与共,自然界繁荣兴旺是人类之福,自然界枯萎衰落是人类之祸。为了消除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就必须全面认识自然规律系统,既要关注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的现实效用,又要科学预测人的行为对于自然环境的长远影响,从而合理支配这种行为;要避免科学技术的急功近利的应用,反对只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影响的短期行为。
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加大节能环保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要克服市场机制外部性失灵问题,决不能容忍个别人和个别企业为了自身的狭隘利益而破坏环境,而让公众品尝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苦果。
-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
- 下一篇:林业统计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