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信贷支农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时间:2022-07-22 04:56:00
导语:发挥信贷支农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作题为《发展信贷支农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发言,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各位委员提出批评指正。
2007年,*县农村信用社在省委、省政府、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在银监部门和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帮助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全社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克服了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了内部管理,改进了金融服务,更新了经营理念,壮大了自身实力,各项业务得到快速发展。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始终立足“三农”,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把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当作夯实基础求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贷款门槛,拓宽服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了方便、灵活、快捷的金融服务,在培植税源和财源,加速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12月末,我社各项存款余额30973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29.94%;各项贷款余额22558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市场份额的49.37%;实现总收入2277万元,净利润207万元。存贷增幅连续六年保持全县金融机构第一,市场份额迅速攀升,现已位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今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19346万元,累计收回贷款17951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583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95%以上;并对全县23000多户农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业贷款覆盖面达77%,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我社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力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努力开拓市场,服务县域经济。增强服务功能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宗旨,支农工作更是一项政府有要求、农民有需求、事关信用社长远发展的多赢事业。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积极推动“三农”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
一是支持农业生产。我们以支农为己任,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做到“四优先”,即:对农民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优先安排;对科技兴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帮助农民加快致富步伐,达到了“服务送到家,社会形象好”的目的。2007年累计投放支农贷款11583万元,为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方便农民贷款。2007年,我们根据省联社要求确定了大力发展小额贷款的战略。成立多个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对全辖农户进行资信评级。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为30283户农户建立了经济档案,建档面达到86.7%;对24582户农户进行了授信,评级面达到81.2%。
三是突出重点扶持项目。全县农村信用社在满足农户有效资金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向地方龙头企业倾斜,支持构建“公司+农户”型农业产业链;整合资金资源,支持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发展。为积极支持*县农业经济发展和打造贵州“桑蚕第一县”目标,我们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品牌、建立了主任负全责、信贷员包片包村工作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增加了信贷员的支农责任心。至2007年12月末共计向全县1037户农户发放260万元“一借双贴”种桑养蚕贷款;向全县272户养猪户发放450万元养猪贴息贷款;向茂兰、立化、捞村,三个乡镇460多户农户发放甘蔗种植贷款390万元;支持70余户发展黑山羊养殖,发放贷款150万元;发放40万元支持朝阳镇八烂村种植经果林160亩等。有力的支持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是积极参与*县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于2007年3-7月份共向19户农户发放民族风情街改造贷款167.5万元;投放大小七孔沿线89户农户的“农家乐”改造贷款共计30万元。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加大支农力度。服务“三农”是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市场定位和义不容辞的职责,同时也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优势和市场,是我们自身加快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支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的优势还是在社区、在农村,我社将一如既往地做好信贷支农工作。
一是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甘蔗种植是投入小,见效快、管理粗放、效益较高,对财政增收贡献较大的农业种植项目,发展甘蔗产业将作为我县今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的号召,2008年,我们将积极地为全县17个乡镇甘蔗种植户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搞好服务和规范管理,为发展我县蔗糖产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报务保障,班子领导组织相关人员,到广西环江县远丰糖业有限责任公司考察学习。对培育蔗糖产业尽快成为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优先保证农业特色产业和粮食生产的信贷资金需求。在继续扶持原有的专业户、重点村扩大规模,壮大基地,优化结构的同时,每个信用社主任要联系一个村,信贷员包抓10个重点户。对种桑养蚕重点予以扶持,力求抓点带面,典型引路。对重点村进行贷户资格审查时要考虑到“三个能够”,即:扶持的重点村能够带动周围群众的积极性,迅速形成基地规模;能够有效解决产品销售问题;能够促进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以及利息的顺利收回。
三是紧跟市场,强化营销。随着农村市场的变化,信用社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也要随着转变,在立足“三农”的基础上要面向社会化服务。1、放宽服务对象。由过去单纯向农民发放贷款,转变为以农民为主,兼顾城镇下岗职工、国家公务员、城乡经济联合体、个体和民营经济组织、集体所有制企业。2、强化贷款营销。由过去单一向农民发放以农为主的农业贷款,转变为在保证农业资金的需要下,向社会消费领域渗透,主要是支持城乡居民购、建商品住房和商业用房;支持城乡居民教育投入;支持城乡居民购置生产加工设备和运输工具;支持扶贫开发项目工程。3、转变经营观念。由过去单一支持农民的小额生产费用贷款的小农经济观念,向现代大农业生产观念转变,支持农业要与推进工业化进程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将千家万户的小农经济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提高信贷服务水平。要求信贷人员发扬背包下乡的优良传统,对于大的农业贷款项目,如种桑养蚕项目要组织人员开展上门服务,送贷下乡,送款到户,尽最大可能方便农民。要从当地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创办一些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业务品种,同时积极为农民送致富政策、实用科技、市场信息、生产建议,帮助农民选项目、找订单、跑销售、觅市场,主动参与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五是继续在“方便、灵活、快捷”的信贷方式上下真功夫,简化贷款手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继续做好“一借双贴”贷款投放和管理工作,面向“三农”,夯实市场基础、巩固农村市场;面向城市社区,延伸金融服务;面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县域主导产业,加快培育骨干企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培育潜在市场。
六是继续推广和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逐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1、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继续做好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宣传工作,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扩大规模,突出小额信贷的便利性,转变贷款服务方式,简化贷款手续,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按照农民生产的需要,灵活确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对象、额度和期限。积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增强贷款的适用性,满足农民基本种养业生产资金的需求。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以及贷款用途,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户小额信贷额度,不搞“一刀切”。按照农业生产周期和农业贷款的不同用途合理确定期限,提高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
2、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大农户联保贷款推广力度,按照《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原则,确定联保形式,借款数额,借款期限,贷款投向等。着力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较大额度的资金需求。
通过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信用工程活动,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逐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二)突出服务重点,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需要,一是优先满足广大农户种养业等传统农业生产资金的合理要求。二是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以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把资金优先配置在自然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以及有市场潜力、有技术保障的产品开发上,重点支持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三是开展专业村、组、户扶持工程,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要适度集中资金,重点扶持一批种养业的专业村、组、户。四是积极支持农村小城镇建设。积极介入合适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培育新的信贷业务增长点。
(三)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范围。
按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改进贷款方式,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借贷;并对农户贷款对象、额度、利率等有关信息进行公开,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发扬背包下乡,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主动进村入户,了解农民的生产情况和资金需求,及时发放各项贷款。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行“支农联络员”制度,逐步培育一批信贷支农营销队伍。在做好信贷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服务“三农”的新思想、新举措,为农民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把信贷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各类客户的关系,留住现有客户,发展新的优质客户,不断增强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根据当地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办体现信用社特色、社会影响广、经济效益好的理财、咨询、代收代付、保险等业务。办理银行存兑汇票、信用卡,方便农民结算。
(四)加大旅游贷款的投放力度。
不断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资金需求,在服务、品种、质量和方便程度上不断分析市场需求,研究市场发展,贴近普通百姓心理,适时创新业务品种,方便客户需求。*经济的发展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社将要加大旅游贷款的投放力度,全力支持*经济的发展。
四、意见和建议。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目前,全县金融机构只有信用社投放支农贷款,而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和系统内部拆借,经常在农业生产资金需求最大的时候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严重影响了支农信贷资金的及时投放,而当前只有少部涉农资金存入我社,造成我社对支持“三农”的资金不足,无法满足农民生产资金需求,给农民群众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协调县直部门涉农资金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转存农村信用社,壮大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确保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资金供应。
(二)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机构在乡镇的逐步收缩,原在其它商业银行工资的基层党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退休职工都要到县城取款,耗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据统计现在全县乡镇干部和退休职工及教师约在2500人左右,按每月到县城取工资款人均花费35元计算,每年就要88万元,并且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群众深感不便。目前全县公务员和教师以工资担保形式在信用社贷款有3110户,余额7651万元,但他们的工资均由商业银行,给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带来一定风险,所以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工资担保贷款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公务员和教师购房、消费等资金需求。因此建议县委、县政府将县直各部门及各乡镇职工工资划拨农村信用社统一。
(三)加大贴息力度,减轻农民负担。随着人民银行对存款基准利率的几次调整,由于农业的收入低、风险大,农民难以承受目前贷款利息,希望相关涉农部门加大对农业贷款的贴息力度,确保农民稳定增收;同时,也希望政府协调搞好养殖大户贷款贴息尽快到位,为下一步更好地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四)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各种金融机构向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各种贷款支持,企业、个人利用贷款支持发展经济和自身消费,贷款已经惠及千家万户,推动县域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目前在办理房屋等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时,存在以下问题:1、评估手续烦琐,办理需要时间较长;2、评估费用较高,评估机构要收取0.5%—1%的评估手续费,给贷款户带来沉重负担,贷款户难以承受,有的只能“望评兴叹”,给全县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建议县政府严格规范评估程序,降低贷款门槛,减轻企业、群众负担。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社的义务和责任,因此,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金融支农的新模式,继续发扬团结拼搏,狠抓落实的优良作风,把工作抓好,抓实,为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 上一篇: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的必要性
- 下一篇:改善我县投资软环境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