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应急机制倾力灾后重建
时间:2022-07-20 08:55:00
导语:健全应急机制倾力灾后重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四川汶川地区,包括周边省份、直辖市在内的大片地区房倒屋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各种通信设施也受到了极大破坏。在此危急时刻,平时少有人知的应急通信系统危难之处显身手,担负起了灾后第一时间通信保障的重任。
目前,这场灾难已过去一月有余。那么,在抗震救灾、帮助灾区共渡难关、进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应急通信发挥了哪些作用?今后通信业在灾后重建中怎样继续担负重任?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独家采访,就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详细的阐述。
——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
七大措施力保抗震救灾
《中国电信业》:在此次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采取了哪些及时有效的措施来组织各种救援工作?
奚副部长:汶川大地震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公众通信服务也受到毁灭性破坏。地震和余震造成灾区13个县对外通信联系中断,8个重灾县、109个乡镇通信全阻。截至6月19日,川、陕、甘三省累计受灾电信局所达3981个次,受灾基站30110站次,受损线路3.5万皮长公里,通信杆路倒断18.9万根次。
灾情发生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当天就成立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连夜对全行业的抗震救灾工作进行了了紧急部署,李毅中部长第一时间随总理赶往灾区现场指挥抢险救灾。部内相应成立了前线指挥、通信保障、工业恢复等六个工作组,并派出工作组赶赴四川,帮助、指导、协调抢险救灾工作。虽然工业和信息化部还在组建当中,但是从部内司局到省经委、通信管理局和信息产业厅,从政府机关到运营公司、大企业和行业协会,大家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全力以赴、忘我工作,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在通信设施抢修和通信保障,提供救灾设备、工具和医药物资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通信抢修和通信保障是我部抗震救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不通、情况不明,必然严重影响和制约抢险救灾工作全局。然而,由于道路、电力设施也损毁严重,且重灾区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地理条件非常复杂,加之余震接连不断,泥石流、山体滑坡时有发生,通信抢修恢复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我部在地震当晚对抢修恢复、保障通信做了全面部署,根据断电、断路,应急车辆一时无法到达灾区现场的情况,及时调用了350台卫星移动电话,并要求各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有关省市通信管理局的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灾区、靠前指挥,全力抢通重灾区通信设施,全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的抗震救灾指挥。同时,各地通信部门也都紧急行动起来,按照我部的要求和部署,在全国范围内紧急调集通信抢修队伍、应急通信车辆和设备及各类物资支援灾区,调动一切可用的频率资源用于抢险救灾。初步统计,截至目前,从受灾省和全国其它省份调集投入四川、甘肃、陕西灾区现场的通信抢修队伍达3.2万余人、发电油机8千多台、应急通信装备(含应急通信车、卫星电话、VSAT和其他)3千多台/套、抢险救灾资金30.1亿元。
为尽快抢通和恢复灾区的对外通信联系,我部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紧急动员,限期抢通震中地区对外联络。按照分片包干的方式,将四川重灾8县109个通信全阻乡镇分配给移动(65个)、电信(34个)、联通(10个),限期抢通。各企业都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并行推进。抢通方式上,路通的用车辆抢运,不通路的派出突击队徒步翻山越岭,地面无法通达的请求陆航直升机空投;技术手段上,小型卫星地面站(IDR、VSAT)、卫星电话、光缆三种方案并用。经过电信企业抢险队伍争分夺秒、夜以继日的艰苦努力,重灾区的对外通信联络陆续被打通,灾区通信设施逐步修复。到5月16日,川、甘、陕三省中断通信的13个县城初步恢复公众通信;到5月22日,四川8个重灾县通信全部中断的109个乡镇中,已有108个乡镇恢复对外通信。截至6月19日,四川省移动基站恢复达92.8%,小(大)灵通基站恢复达92.9%。
协同作战,努力为灾区对外联络提供通信保障。对于县城正常的公众通信,采取多路由迂回保护,建立电路紧急调度机制,应急通信车、空投站备份等各种措施,保证至少有两家以上电信企业提供通信服务。为巩固前期乡镇抢通成果,采取加快推进多企业、多技术手段交叉覆盖,同步保留应急通信设备作为备份,协调加大空运油料等紧缺物资范围和频度等有效措施,确保乡镇应急通信不中断,公众通信逐步恢复。
协同配合,有效保障抗震救灾对外通信。与机场、民航、交通物流、海关、商检等部门紧急磋商,建立了快速通道,解决通信救援设备的购置、进关、运输等问题;与军方紧急协调,派驻专人联络,加强空运力度,尽最大可能、以最快速度将应急通信设备和人员投放到灾区,保障抢通任务的完成;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中国石油等部门协调,设法解决了灾区交通通行证和油料供应等问题;与发改委、民政部等部门协调,为通信抢险一线解决帐篷5000顶、活动房500套。
强化管理,做好数据采集和信息外报工作。建立了高效的信息数据流转系统,每日高频次收集各地各企业最新受损情况、抢修进度、通信恢复情况、人员设备物资调配及抵达现场情况等统计数据并向外发送,频次最高时每四小时接收刷新一次数据、一天发送信息报表八次,发往国务院、发改委、四川前线抗震救灾指挥部等十几个单位,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有力支撑,为媒体宣传和情况披露提供了实时信息。截至目前,共收集汇总7个受灾省、6家企业的统计报表和上报信息600余份,报表涉及13类通信设施、40多个统计指标、10万多条数据;共撰写抗震救灾每日重要通信情况专报47期,进展情况报告30余期,会议相关材料20余份,报送各类报表和信息2000余件次。此外,前方工作组还制作了重灾8县109乡通信覆盖情况示意图、重灾8县光缆恢复情况示意图、堰塞湖情况示意图和重灾8县基站恢复情况示意图等。
积极响应,确保各方救灾队伍通信保障。为全力支援各部门的抗震救灾行动,我部主动向有关方面了解通信保障需求,动态调整通信保障方案,及时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5月12日晚即紧急调集350部卫星电话,第二天送到四川前线。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灾区调集卫星电话1532部,在水利部、卫生部、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军队、电信企业等的抗震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电信企业建立了卫星移动基站,开通了11个视频监测点监控水文灾情,为顺利排除险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部还从全国抽调大量技术骨干和应急通信设备组成突击队,随公安等部门共同执行保障任务。此外,针对四川受灾群众安置点的通信服务问题,制定下发了通信保障工作方案,要求各电信企业按照安置点建设安置进度进行规划,分片包干、同步完成全国对口支援的21个县受灾群众安置点的通信网络覆盖。目前,已建成的454个安置点已全部实现公网覆盖,其中26个还实现了互联网接入。
以人为本,解决群众使用通信的燃眉之急。在为救灾工作提供通信保障的同时,我部积极组织和引导电信企业利用已恢复的通信网络,为灾区民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针对灾区大面积断电的情况,为解决通信设备用电和用户终端充电问题,紧急从全国共调集108台发电机,1000余块卫星电话电池,210套野外充电器等,迅速在四川8个重灾县组建“抗震救灾通信应急充电站”153个、流动充电小组782个,配备相关人员2003人,为县乡救援队伍、灾区群众主动提供备用电池、手机充电等送电上门服务,目前已服务用户26789人次。为方便用户使用通信设备,组织各企业在四川灾区累计组建7932支流动服务队,投入服务人员72511人次,调用流动服务车990台次;在受灾群众安置点设立免费通信服务点1766个,提供免费电话8495部。同时,采取多种手段,主动提供亲情服务,如开通寻亲热线、提供免费报平安电话、短信搜索“沉默客户”等;采取特殊措施,包括欠费不停机、停机用户临时复机等,保证特殊时期灾区群众通信服务;配合政府做好抗震救灾信息。截至6月16日,仅四川灾区,电信企业已累计免费各类抗震救灾短信息8.4亿条。此外,还为灾区群众赠送了一批电视机和卫星电视接受设备,丰富了灾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全面推进,通信恢复和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开展之初,我部就确定了“抢通、恢复、重建”三步走的工作部署,并针对各阶段抗震救灾通信保障的工作重点,明确任务目标,及时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实施办法和进度要求,逐项监督落实。从5月28日开始,四川灾区全面进入通信设施恢复阶段,我部又确定了已“三保五为”为主线的工作思路。“三保”即尽力保证县城、乡镇对外通信恢复和为救灾工作提供通信保障,并以10天、一个月、三个月为限,分别确定三个阶段性工作目标。“五为”即为救灾部队的搜救工作、为受灾群众救护转移和安置、为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为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为维护灾区社会和谐稳定五个方面提供通信支撑和服务。目前,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已抢通四川省境内21个受灾县95%的乡镇、8个重灾县70%乡镇的公众通信能力,通信恢复第一阶段10天的目标已提前超额完成。
尽管如此,由于灾情严重,灾区尚待修复的局所还有100多个,退服移动通信基站220个,退服小(大)灵通基站419个、受损线路8835皮长公里、倒断通信杆路62428根,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按照中央有关部署,我部从5月30日起启动了灾后重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工作,成立了规划组,在对灾区通信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与四川省共同研究编制了规划大纲。目前,规划大纲已正式报出,具体规划正在编制过程中。
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通信预案体系
《中国电信业》:在每次抢险救灾时,应急通信系统都担负起了第一时间通信保障的重任。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如何进一步健全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如何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奚副部长:初步考虑,一是要针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细化完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体系。根据国务院“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及“重在基层”的应急预案制定原则,通信行业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预案体系,并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的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超常规的重大自然灾害,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全部中断,暴露出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仍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下一步,我部将对应急预案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应急预警和响应分级划分,重点针对地震、雨雪冰冻、洪涝、火灾和恐怖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可操作性、完整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使预案能够在关键时刻真正发挥作用,并逐步贴近实战需求。
二是要高度重视应急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应急通信物资储备力度,进一步提高通信网容灾抗灾能力。在今后通信网络的建设中,继续对一、二级干线光缆采取直埋方式,重要通信线路备份迂回路由,重要通信设施采用备份配置,重要通信枢纽和局(所)、移动基站配备一定数量的固定和移动油机发电机等等,切实增强通信网的容灾抗灾能力。同时,要摸清应急通信物资储备数量,结合不同灾情特点,加强重点物资储备力度。下一步,首先要摸清“家底”,对资源配置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保证特殊情况下快速调动资源,随时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其次,可根据不同灾害特点,如在地震灾害易发地区加大卫星电话储备力度;针对雨雪冰冻和洪涝灾害,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小型油机和相关配套电源的储备力度等,并结合历次抢险救灾工作经验,增加应急车辆、杆路、光缆等应急物资的储备,进一步提高容灾备份应急能力。要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做到件件有登记,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并定期组织检查。此外,要加强应急通信设备国产化的研究和应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积极跟踪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逐步将应急通信装备建设向数字化、宽带化、便携化、国产化、标准化和保密化的目标发展,并依靠国有企业,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可靠、小型化的现场应急通信装备,以保证各种突发公共事件情况下的应急需要。
三是要统一科学调配应急通信资源,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顺畅。结合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抗震救灾工作的经验,遇有重大灾情,要实行应急通信各类抢险救灾物资的全国统一调配,按照全国与省内资源调度相结合、周边省份互相帮扶、对口支援等工作原则,抢修工作采取“先重点、后一般”,“先抢通、后恢复”的工作思路,优先抢通和重点保障国家级干线光缆和重要用户的通信畅通,优先确保抢险救灾指挥部门、党政军重要部门的通信需要,尽快抢通恢复灾区公众通信,最大限度地发挥抢险救灾应急通信保障作用。加强突发重大事件时各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共享。此外,各类灾害发生后,迅速恢复公众通信非常重要,因此要利用此次抗震救灾工作中企业间互用光缆的良好经验,着力开展今后各企业通信资源共享的研究,出台针对重大突发事件资源共享的管理规定,明确各运营商的责任、义务和共享原则,并明确可以共享的资源(如光缆、基站等),以推进通信网资源共享,提高行业整体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
四是要建立部门间应急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共同应对灾害的能力。借鉴今年两次重大自然灾害的良好协调机制,今后要进一步加强与发改委、民政部等综合协调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抢险抗灾工作中遇到的跨公司、跨地域、跨行业的各类应急物资协调和紧急调运问题能够及时妥善解决,保证抢险抗灾通信抢修恢复工作的快速有序进行。同时,积极加强与防汛、地震、森林防火以及电力、交通、石油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在保障各部门抢险抗灾通信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将通信作为电力、交通、石油等部门的优先确保对象,共同提高应对灾害能力。
五是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应急通信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应急通信保障队伍建设,定期对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通信快速反映能力。
以人为本,做好灾后通信重建
《中国电信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对于今后灾后重建有哪些具体的考虑和计划?怎样进行本行业的灾后重建?怎样为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灾后重建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撑?
奚副部长:工业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将遵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围绕灾区恢复重建的迫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协调,科学规划,以建设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天地一体的通信基础设施为目标,提升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
做好灾后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规划,以指导重建工作。国家成立了灾后重建规划组,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灾区各省人民政府分别成立了“灾后重建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组”,由部内相关司局及有关省的通信管理局、信息产业厅具体负责,成员单位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部电信研究院和当地的通信规划设计院。规划组将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重建规划编制工作。
按照有关方面的要求,通信设施重建规划的范围是受灾较严重三个川、陕、甘三省45个县市,其中四川38个县、甘肃5个县、陕西2个县。规划期以近三年(2008~2010年)为主,并确定了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且要求具有可操作性。7月20日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将最终完成,并上报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重建规划组。待重建规划获得批准后,我部将按照规划,与地方政府一道,共同组织各电信运营企业开展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工作,力争在不长的时间内,将灾区的通信恢复到灾前水平,并力争有进一步的提升。
灾区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要坚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系统设计、保障安全的原则。所谓“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就是要围绕灾区城镇体系建设、农村居民点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社会公共服务加快通信基础设施重建,在提供可靠通信设施、保障灾区重建的同时,不断提升普遍服务水平,推进灾区信息化,支撑灾区长远发展。要统筹协调各运营企业通信网络建设。以基站、杆路、线缆、管道、局房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切实推进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远近结合、协调发展”,就是通信网络重建要与服务临时安置相结合,通信网络覆盖与安置点建设同步,满足灾区过渡安置需要;条件具备的地区,在充分考虑安置点通信资源再利用的情况下,加快通信恢复重建,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同时,网络技术的先进性要与成熟性相结合,实现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统筹协调。重建网络要既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和管制政策,利于未来长期演进,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作用,又要经济实用可靠,符合灾区实情,能够迅速满足近期通信保障需求。
“系统设计、保障安全”,就是要更加重视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和灾备应急能力。一要强化系统设计、提高安全标准,采取“有线无线相结合,固定机动相结合,空中地面相结合,建设运行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按照国家确定的重建区域设防裂度标准和建设标准,适度提高通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设防等级。二要平战结合,加快应急通信发展,在国家整体框架下推进应急通信能力建设,保障紧急情况下各级政府的指挥调度畅通无阻。三要系统考虑公众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在网络建设的各个层面、网络配置的各个环节上综合运用安全可靠性措施,加大无线和卫星等技术手段的配置和应用力度。四要加强网络建设与运行维护的协调,网络规划建设和网络实时话务控制、业务调度相结合,加强预案编制和演练,建立紧急情况下应对海量话务的机制与能力。
通信网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通信业是国家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通信重建要以服务灾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要为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灾后重建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服务保障。首先,通信基础设施的重建在时间上要考虑有适度的提前,要尽快建成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天地一体的网络基础设施,要在新建城镇做到通信网络覆盖无盲点、服务无盲区;农村通电的行政村做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第二,要在加快建设通信网络设施的基础上打造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综合信息服务,推进灾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网络为其他行业和部门的重建服务,提升重建效率与质量。第三,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灾区的社会重建。要在灾区实施“网络牵手、信息助残”行动,积极推出适合残障人士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多种信息手段和信息内容为孤、残等群体提供服务,注重精神家园建设。
- 上一篇:在电子政务推进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 下一篇:扎实开展两转两提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