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时间:2022-07-17 03:28:00
导语:在新的起点上如何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随着农业劳动力结构快速变化,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我国已经到了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阶段。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事实证明,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农业机械化。
一、深刻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战略意义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能大大减少土地耕作的劳动力,改变9亿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共享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同时,农业机械化有利于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缩小城乡、工农差距,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美国工程界评出的20世纪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第7项就是农业机械化。其理由,一是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如果农业没有实现机械化,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口;二是农业机械化使从事农业的人口比重急剧下降,使更多的人能够从事其他的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使世界更加繁荣。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既有利于节本增效,又有利于扩大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农民经营联合收割机,一般3年就可收回投资,受益期在5年以上。2006年,全国有4100万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农机服务经营利润达1087亿元,相当于每人可以从农机经营中获得2650元的纯收入。此外,发展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提高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使用农机参与乡村道路建设、河道疏浚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推动村容整洁,而且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乡风文明和管理民主。目前,很多农机大户已经成为致富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精量播种、设施农业、高效收获技术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以农业机械为载体,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农业生产中的抢收抢种、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等,更是需要依靠机械化作业。使用农机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节种、节水、节肥、节药、节省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染。水稻机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亩均降低成本30元、增产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机械施肥、高性能植保机械喷药分别可节省40%的化肥、35%的农药。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平均增加土壤蓄水量17%,提高粮食产量14%。武汉的如意集团使用高效鲜豆类收获机收获毛豆,效率为每小时10亩,相当于40个劳动力一天12小时工作的采摘量,每亩采摘成本15元,相当于人工成本的1/10,解决了出口新鲜毛豆采摘时间紧迫(必须在上午9点前采摘完毕、2小时内入库加工)、用工荒问题。发展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呈明显加快趋势。据农业部统计,*年全国有2.1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其中大多是有一定文化的青壮年,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人,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部分农户因劳力外出,对农业生产的某些环节无力顾及,经营比较粗放,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得不到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变化不是表象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深刻的、全面的、长期的。随着留在农村的青壮劳动力减少,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国内外历史和现实证明,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遵循经济规律。一旦农机作业价格低于人力作业价格,农机比人工在经济上、时效上、质量上更合算的时候,农业生产才具备了普遍采用农机作业的经济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再结合农业劳动力、土地资源、农业种植制度、国家和农民经济条件等情况,辅以恰当的政策引导,才能持续快速健康地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当今,美国、欧洲、日本等已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这三个经济体分别采取的是大规模机械化路线、中等规模集约机械化路线、小规模精细机械化路线,但它们也有共同点:一是走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路子,机具技术含量高、价值大;二是农机一般只是作为替代人力畜力作业的手段;三是农户的投入能力较强。而我国的农户众多、户均土地规模小、农民收入低、自主积累能力弱,每家每户买农机,既买不起也不经济,这样的生产状况决定我们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从1996年起,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开始推进农机跨区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农户平均拥有耕地面积不及欧盟国家的1/40、美国的1/400的小规模农业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小麦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以及超过发达国家的机具利用率。跨区作业在稳定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解决了“有机户有机没活干、无机户有活没机干”的矛盾,在生产方式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开辟了我国小规模农业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的现实途径。多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坚持因势利导,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从小麦机收扩展到水稻机收、水稻机插、玉米机收、马铃薯机收、秸秆还田、植保等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一大批农机专业户走上了致富道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其他已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国家不同,我国的农机不仅要作为替代人畜力作业的手段,而且要作为农民勤劳致富的工具。我国农民购买农机特别是价值较高的大中型机具不仅要为自家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开展社会化服务。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心应该是推进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扶持发展壮大各类农机服务组织,把分散的农业机械与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效益,走“政府扶持、市场引导、社会化服务、共同利用、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构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把农民作为发展主体,同时也必须发挥好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想方设法解决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的问题。“买得起”就是要针对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的实际,一方面国家要加大财政补贴、信贷等政策扶持的力度,解决农民购买力不足和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农机制造企业,重点研制生产适合当前农民购买力的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用得好”是要解决好农业机械使用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安全性问题,要加强农业机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质量监督工作,做好农业机械的试验选型、安全检验和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民安全放心地使用农机。“有效益”就是要积极培育农机作业市场,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加强组织协调和引导服务,提高机具利用率和使用者的经济效益,让雇佣农机作业的农户能节本增效,让农机经营者有钱可赚,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
当前,我国已形成了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农业机械化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到2007年底,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41%,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38%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已经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跨越,说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开始发生重大变革,机械化生产方式得到多数农民认可,由原来的次要地位基本转化为主导地位,农业生产对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的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在国家加大扶持力度和农业机械化内在成长力的推动下,我国完全可能在20年内将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0%,完成中级阶段的历史使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循序渐进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远远落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和推动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做到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实现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坚实基础。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好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农民群众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体。当前,要重视培养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村人力资源队伍,以培养农村农机人才和典型为主要手段,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普及,让农民群众充分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
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质量。在保持较高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的同时,要加强宏观调控,逐步改善农机装备总量中“三多三少”(动力机械较多,配套农具少;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低档次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问题,促进各种作物、各个环节、各个区域的生产机械化协调发展。同时,要按照节能减排的要求,对高能耗、高排放的老旧机具逐步淘汰和更新,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种、节药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大力推广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形成协力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首先,要统筹农业机械化推广、鉴定、监理、修理等体系建设,提高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其次,要统筹农机工业、科研、流通等支撑行业发展,有效利用国内国际农业机械化技术资源,促进国内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 上一篇:矿业公司党委推行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 下一篇:如何促进农村通信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