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科学眼光谋划发展大局论科学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时间:2022-07-16 04:21:00

导语:运用科学眼光谋划发展大局论科学发展的战略与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运用科学眼光谋划发展大局论科学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随着全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意识和愿望越来越强,信心和力量也越来越足。按照张高丽同志在市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科学发展上下功夫”的要求,思考天津科学发展问题,谋划天津科学发展战略,逐步成为全市各地区、部门和单位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实践需要理论。因此,以认识论的视角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战略的概念和特征,以系统论的视角分析和把握科学发展战略的决策体系,以方法论的视角研究和把握科学发展战略的对策或策略,必然成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进一步实践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的战略特征

科学发展作为一种理论,其真正意义在于它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寓于新的科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这种发展的本质属于一种新的创造。战略是对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科学发展战略是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和处置经济社会发展大事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科学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承载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和多维的,大体上可包括区域(这里仅指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最高形式的国家和按照行政管辖划分的各种行政区)、领域、部门、组织和要素发展战略,其中领域发展战略又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战略。因此我们说,发展战略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工程,无论哪一种发展战略,都具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又必须与国家或地区的总体发展战略相衔接、相协调、相一致,并在总体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进行。

科学发展战略首先应当是围绕确立科学发展战略决策要素所进行的全局性谋划,同时又是一种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认识问题的科学思维过程。这个谋划和思维过程必须始终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战略的一般特征,即发展战略的全局性、长远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1.科学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全局性亦即全面性或整体性。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种种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并由此构成有机的整体。任何战略问题都是为了研究全局的或整体的指导原则和谋划方案。全局性或整体性是发展战略最根本的特征,它既包括战略所涉及范围的各方面、各要素组成的系统整体,也包括发展过程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构成的全局,还包括事物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本质和非本质、重点和非重点等关系的全面性。这里告诉我们,“能审局者则多胜。”谋划和实践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问题,必须具有高度的全面意识,从大局出发,始终贯彻系统论的整体性思想。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照应大局,善于从全局的各方面、各要素、各局部全面分析问题。强化整体意识,统筹各个部分,协调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局部和环节,体现和发挥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正如张高丽同志在市委九届二次全会上讲话中指出: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天津实际,既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又要“统筹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各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还要正视和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把天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2.科学发展战略的长远性。战略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看得更远一些。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用长远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就不能真正地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一个发展战略尤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只有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阶段性演变才能逐步实现。因此,谋划天津的发展战略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来思考和认识问题,善于放眼未来去确定思想和行动的原则、方针,而不是仅仅立足当前去就事论事。也就是说,要妥善处理当前与未来的关系。同时,任何事物都是过程表现为一系列前后相续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的长远性原则要求我们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过程论和阶段论思想,真正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地预测未来。谋划天津的发展战略必须具有超前意识,即在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预见其未来发展趋势和结果,从而能够根据需要对发展战略的运行给予适当引导,使其不断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能够对可能出现的趋向和问题有所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保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3.科学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一定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和实施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一切战略活动中,都要按照科学性的原则和方法进行,避免主观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违背发展规律和战略规则的错误方法。首先要坚持从天津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如所说:“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占有一切直接的或间接的材料,而不能仅凭主观想象和一时热情或死抠书本的主观主义、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同时,要掌握唯物辩证法,坚持科学分析事物,相信和尊重现代科学,自觉运用诸如系统工程、社会统计、运筹学、信息理论等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确保我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谋划、设计、论证的严密科学性。

4.科学发展战略的实践性。实践性是指发展战略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实践中受到检验,并以实践为目的。任何发展战略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来自于人们的实践活动,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唯有实践才能使发展战略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检验发展战略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及其符合的程度。同时,发展战略不仅仅停留在主观领域,而要真正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指导各种发展战略主体落实发展战略方针、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切实践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服务,唯此才是发展战略的根本目的。

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

任何一个发展战略都是作为一个整体和过程而存在的,这个整体包含着发展战略目的、发展战略判断、发展战略决策、发展战略实施和发展战略总结等几个总体要素,而每一个总体要素又包含若干分体要素,其中作为总体要素之一的发展战略决策,包含发展战略依据、战略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等分体要素,这是需要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实践中,必须着重研究和把握的战略决策体系的内涵要素。

(一)科学发展的战略依据。发展战略依据即发展战略谋划和实施的前提或行动的基础。发展战略的质量取决于我们拥有理论的深度、历史经验的广度和现实社会生活体验的强度。也就是说,谋划发展战略要具有理论依据、历史(或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是对经验和知识的提升和概括,理论依据是发展战略决策和对策的指导性根据,它既包括反映一般性实践的基本理论,其最集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哲学;也包括反映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体理论,在我国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还包括反映特定实践范围的专门理论,即专业知识和现代科学理论。历史依据是发展战略的经验性根据,亦称经验依据。同全国总体发展战略一样,天津的发展战略谋划也是个多维度的运行过程,不仅需要理性分析,也离不开直觉和经验,需要我们从自己的战略目的出发,对已有实践进行理性概括、总结、分析和归纳,从过去发生的相关战略中寻找类似点和关注点,摒弃落后的无用的东西,吸收先进的有用的东西。现实依据即发展战略的当前性依据。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形势时,不应当从可能出发,而应当从现实出发。”国有国情,市有市情,天津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天津自己的“市情”或现实认识和把握的实在性与准确性。

(二)科学发展的战略方针。何谓战略方针?谋划发展战略首先应该确立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以及走向这个基本出发点的行为准则,也就是发展战略谋划和策略行动不能偏离的准则,这个出发点和准则就是发展战略方针。发展战略方针是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在整个发展战略体系中居于灵魂地位,发展战略的其他方面要素诸如发展战略目标、重点、阶段、对策,都要以发展战略方针为基本依据。发展战略方针是整个发展战略的总纲,它的制订和实施往往涉及到经济社会的一系列复杂问题,这些复杂问题以及发展战略方针在发展战略诸多要素中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发展战略方针以鲜明的有利于发展战略体系中其他要素的众多特征,最主要的就是纲领性、概括性、稳定性和连续性。首先,发展战略方针是整个战略期中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指导思想,一切具体的政策、策略和方法都要服从于这一指导思想,堪称战略期中统一的行动纲领。其次,发展战略方针作为发展战略的总纲,不可能分门别类地表述,必须进行高度的概括。同时,发展战略方针的表达是纲要式的,往往言简意赅,一语破的,而不能冗长烦琐。再次,发展战略方针是整个发展战略决策方案的总纲,居于统帅地位,非客观环境条件发生重大或较大变化,不可轻易改变。又次,发展战略方针必须顾及发展战略实践的连续性特点,并作出相应的原则规定,既要顾及当前发展战略运行的连续性,还要顾及未来接续发展战略形成的连续性,使未来接续的发展战略能够有一个合理的出发点。

(三)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目标就是要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发展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主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谋图发展的全局性奋斗目标,即预期发展要达到的总要求和总水平,也是一定战略期内的总任务。发展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发展战略方针的客观真实性表示。伟大的战略只为伟大的目标而产生。发展战略目标决定着发展战略重点、阶段和对策的运作,如果没有发展战略目标,也就无所谓发展战略重点、阶段和对策,因而发展战略目标也是发展战略决策的一个主导性要素。确立发展战略目标要体现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体现明确性,这是选择或确定发展战略目标的起码要求,也是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天津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以及后来形成的“一二三四五六”阶段性战略目标,都是这种“起码要求”和“基本特征”的一个典型性体现。二是体现可行性,就是在充分发掘主客观条件中的一切可能性之后而能够实现的目标,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使发展战略目标成为脱离实际的空想。三是体现多元性,即发展是多元一体的发展,发展战略目标亦应是多元的符合实际的反映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而不能是单一的、片面的或短浅行为的。四是体现衔接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战略期的战略目标应当互相衔接。确立发展战略目标还要充分观照发展战略目标的一般表示方法与选择和决策条件。首先,发展战略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因而表示它的具体方法只能用分类、分项、分层次的各种指标来显示。同时,就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选择什么类型的战略目标和选择什么水平的战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所涉及的范围,都不是任意决策的,而要取决于本国或本地区的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这两个基本因素。

(四)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重点是影响事物发展全局的关键的或重要的主要的方面或因素。发展战略重点是指对于落实发展战略方针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又有发展优势或发展比较薄弱而需要特别加强的那些区域、部门、组织、要素或环节。发展战略重点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表现在某一个战略期、某一个战略阶段或某一个战略局部。市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建设国家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方面的奋斗目标,反映的是一个五年战略期的重点,而开宗明义表述的“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的重中之重”,则是作为一个战略局部来考虑的。这些战略重点的选择,最终都是为了保证发展战略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确定发展战略重点作为谋划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战略方针和目标,遵循长期性和当前性、根本性和关键性、优势性和弱势性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同时,任何发展战略重点的确定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也不可避免,我们必须随时注意战略运筹和实践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依据一切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组织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和重新选择。

(五)科学发展的战略期与战略阶段。发展战略期就是一个发展战略方案中为实现一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所需要的期限。从时间概念上说,发展战略期是一个预计期限,它同实现一定发展战略目标实际需要的时间不可能完全相同,但它是一个发展战略的全过程。发展战略阶段就是为实现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正确地划分发展战略阶段是为了有步骤地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因而发展战略阶段亦可称之为发展战略步骤。发展战略的各个阶段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继续和发展。任何一个发展战略期,都具有阶段性的要求,即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划分为若干个相互联系又各有重点的步骤和阶段,并规定在一个阶段要达到的具体目标,通过一定的计划和规划,实施分阶段的有步骤的战略指导。一个大的发展战略期大约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发展战略的各个阶段既是相互分工的,又是相互衔接的。划分发展战略阶段要依据一定的客观条件实事求是地进行,而不能主观臆造。

科学发展的战略对策

发展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发展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策略、措施、途径和方法。战略对策相对于战略本身来说,它是一种策略,亦即计策和谋略。战略和策略的关系反映全部和局部、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战略的目的是要取得长远的全局的发展,策略的目的则是为着实现战略目的的需要而求得一时的局部的发展。策略是战略决策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以战略方针为依据,并为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而战略任务又必须通过策略来一步一步完成。发展战略对策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这里综合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战略指导、战略保障和战略创新。

(一)科学发展的战略指导。发展战略指导是对发展战略实行的一种高层次指导活动。实施发展战略指导必须在准确把握战略指导与一般工作指导既有区别又有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增强发展战略意识和素质,同时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发展战略指导的内容和方法。否则,便无法进行发展战略指导。发展战略指导是指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合乎自然规律的发展,根据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对发展战略方针、目标、重点、阶段和对策的制订、实施、调整与转变,而采取的经济、技术、行政、法制以及宣传教育等举措。发展战略指导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实施发展战略指导必须培育和增强人们的战略意识。发展战略指导作为一种对发展战略的全局性和全过程的指导,有着丰富的具体的内容和方法,既包括思想的、政策的和法律法令的指导,也包括系统化、具体化的计划指导。只有这些方法的辩证统一和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发展战略指导的完整意义和集合力量。

(二)科学发展的战略保障。发展战略保障既是发展战略决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战略对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既是使发展战略方针、目标和重点趋于完成的重要措施,也是发展战略方针、目标和重点实现的重要保证。发展战略保障是否科学与合理,直接关系到发展战略的成败。因此,研究和制订发展战略对策,不能不重视发展战略保障问题。发展战略保障的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管理保障。发展战略的决策和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为保证它的有序推进和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把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并贯穿于发展战略实施的全过程。管理是最普遍的人类活动,它是把人、财、物合理地组织起来,并通过有效配置实现一定意图和目的的手段。要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规范和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把经济的、政治的、法规的、文化的手段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目标管理、量化管理、分级管理、分类管理、监督管理和制度管理等方式,使各种资源有效地发挥作用。二是方法保障。发展战略的决策和实施不仅要有正确的方针和目标,而且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作保障,最重要的就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指导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同时,要正确处理发展战略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内外部的若干关系问题,诸如发展战略决策要素之间的关系,发展战略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增长、制度选择、社会公平、政治稳定、文化建设、技术创新,以及国民素质、生态环境、全球化趋势的关系。当然,还要掌握和运用有关发展战略运行的其他一些具体方法。三是机制保障。任何一种机制都不是悬在空中无所依托的,通常由三个要素组成:理念原则、结构关系和组织系统。发展战略机制就是这样一个多样性的群体结构,主要包括发展战略目标规划与投入计划机制,发展战略决策和运行过程控制机制,发展战略活动效绩考评机制。当然,从总体上还要考虑发展战略的人才机制和科研支持机制。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机制,才能保证发展战略的正常运转并最终使其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

(三)科学发展的战略创新。创新是指创新者在一定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对现有的事物(物质的和精神的)进行变革,以实现其由旧质态(局部或全部)、旧的发展阶段向新质态、新发展阶段过渡、转变的实践进程。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俗到精确、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过程的反映和表达。谋划和实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是一种整合资源的动态活动,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过程,这个劳动过程要求我们始终在战略观念、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和战略对策上,不断进行综合创新。要研究和把握发展战略应有的革命性、独创性和探索性特征,敢于超越时空,勇于自我扬弃,批判和否定一切不适于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要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大发展战略创新的科技支持力。要重视和加强发展战略重点领域的自主创新。同时,正如张高丽同志在市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大胆使用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舞台,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努力在根本上把发展战略创新意识转化为持久的发展战略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