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如何拒绝疑虑和误解

时间:2022-07-16 03:36:00

导语:网络民意如何拒绝疑虑和误解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网络民意如何拒绝疑虑和误解

网络民意能为公共决策的价值取舍、利弊权衡提供重要依据,为政府释放“决策气球”、了解民心向背提供成本低廉、反应快速的平台

在中国现代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中,网络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民意渠道。中国网民数量一直呈指数增长,已达2.3亿,总数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已成为重要大众媒体,成为网民讨论公共事务、表达意见、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平台。中国网络媒体已经表现出巨大的影响力、社会地位、社会认可度及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能力。

我们党和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尤其是网络民意的重要性。*年3月20日,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日益成为民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此外,他还透露自己经常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时事和民众的意见与建议。2008年6月20日,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进行了22分钟的在线交流,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网络正在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并改变党和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理念。国民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在网络中展现得尤为充分。随着官员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上网的官员无疑会越来越多,重视吸纳网络民意也将成为潮流。

虽然网络民意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是,目前在理论界、管理部门乃至社会上有一些人对网络民意尚有各种的疑虑甚至误解

网络民意已具代表性

有人认为,中国网民的绝对数量尽管已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网民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很低,因此网络民意不具有代表性。

持这种观点的人,显然没有看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一日千里的发展速度。互联网在发展初期的确是“精英”的“专利”。初期网民的群体特征为:信息需求大、年轻、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身处发达地区,以男性和白领为主。但是,笔者在对大量的国内外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网民已经呈现出大众化趋势,互联网在各社会阶层迅速普及。

在中国,有所谓的“*万现象”:一种新产品,在用户数量达到*万以后迅速走向大众化,呈现出雪崩效应。彩电、冰箱、空调、手机、私家车,均在突破*万用户后开始在中国飞速普及。笔者认为,3至5年后,中国网民数量完全有可能达到10亿。

中国手机用户今年将超过6亿。手机正在成为媒体工具,促使网民数量飞速增长。随着3G技术的普及、资费的下调,用手机上网的用户会迅速普及,手机上网是大势所趋。在日本,用手机上网的人就超过了用计算机上网的人。

从发展的角度看,网络民意的代表性、广泛性只会越来越强。

网络民意更具真实性

有人认为,网络民意表达内容真伪难辨。网民的发言是匿名的,他们的背景无从考查。网民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真正的民意?发言者是否与事件本身有利害关系?他们能否保持客观、中立?这些都无法确认。因而,网络上形成的“民意”是否能全面反映社会发展进步的整体状况,真正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值得怀疑的。

网络在提供给我们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会掺杂许多无效、偏差、虚假甚至恶意的信息。但是,笔者认为,网络民意比通过传统方式表达出来的民意,更具有真实性。

通过传统方式表达出来的民意,由于存在中间环节或出于身份的顾虑,往往存在失真的问题。网络在相当程度上淡化了发言者的身份,消除了言论表达的顾虑,并且是直接性的表达,因而更接近于原汁原味的民间声音。尤其是一些来自基层或弱势群体的网民,通过网络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

网络打破传统媒体对社会舆论的相对垄断,言传统媒体所不敢言。如果对之加以必要的规范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取舍,无疑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价值。

网络民意不会充分理性

对网络民意的理性质疑,来自网络的匿名性,它让言论发表者无所顾忌,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责任,其合理性、公正性无法保证。

网络民意具有及时性。互联网的表达无需中间环节,能及时或实时地反馈问题。这种速度是过去的通过上传下达掌握民意或通过报刊、电视传达民意所不能达到的。

我们不否认,没有中间环节过滤的直接民意,以及没有时间充分考虑的实时民意,难免缺乏深思熟虑而带有情绪化的特点。但是,虚拟世界的互联网,其实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现实社会中的每个人,其言行都不是绝对理性的,怎么可能要求每一个网民的每一句言论都充分理性呢?而且,互联网发展很快,网络民意也有所变化,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网民总体上是在走向成熟和理性。

对于一些网民非理性的偏激言论,我们应该从容处之,不能矫枉过正。

有人提出网络实名制,其实是一剂错误的药方。

在韩国,网络实名制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例如:近90万人的身份证号码在网上被公布,给公民的隐私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根本就无法保证不泄露用户资料。退一步说,即使是韩国网络实名制取得了成功,也不能说在中国也能成功。中国在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发展不均衡程度、社会管理难度等方面与韩国大相径庭。在造假技术日益炉火纯青的现实中,一个坏人很容易钻过实名的漏洞,使实名变成“防君子而不防小人”。网络实名制的实施,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尤其是监督措施,否则它就是一个“稻草人”。然而,中国网民数量太多,实行网络实名制难度太大。中国国情决定了实行网络实名制的社会总成本很高。中国目前还难以找到一种迅速、便捷、有效地核对网民真实身份信息的方法。

互联网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虚拟与匿名,实行网络实名制会降低网民、博客数量的增长速度,制约网络的发展。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实行网络实名制会阻碍舆论监督。况且,互联网本身具有全球性,即使在国内成功地实行网络实名制,谁又能管得了国内网民去国外注册匿名博客呢?谁又能有效制止内地网民去境外网站发表“高见”呢?

事实上,现有的网络跟踪技术已经能够解决网络犯罪问题。互联网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管理互联网也应该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此外,虚拟的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折射,只有让现实社会变得和谐,我们的网络社会才有和谐的可能。

淡看网络民意的负效应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上难免存在个别偏激、不负责、虚假有害的言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走向极端,将互联网妖魔化,也不能将网络民意视为洪水猛兽。互联网所带来的负效应,其实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缩影。

的确,网络民意可能是情绪性发泄,但那只是短期的。从政治的角度看,听取民意、科学决策需要有一定的长期性。

网络民意的表达确实存在许多有待规范和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合理性,应该看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网民也并非只反映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共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正快速地将各种群体利益的代表者网聚到一起,通过网络发出声音,其中绝大多数真实地反映着问题,表达着群众的心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种种事例表明,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渠道并非虚拟,而是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政府不能仅仅被动地适应民意,而是要规范和引导民意。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做好互联网的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对互联网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原生态民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为公共决策的价值取舍、利弊权衡提供重要依据。而网络民意传播及时、覆盖面广、参与方便的特点,则为政府释放“决策气球”、了解民心向背提供了成本低廉、反应快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