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7-09 06:30:00
导语: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在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要求出发,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家,从业人员达*人,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实现上饶在江西东部快速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产值*亿元,上交税收*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搞好基层党建“百人调研”活动的要求,市委组织部组织课题调研组,采取集体座谈、实地调研、个别访读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就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讨。
一、工作现状
从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是:
(一)各级领导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日益重视,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近几年,全市各级党组织根据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提高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的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它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作为党建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考核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方面。市、县两级建立了领导干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联系点、向非公有制企业派党建联络员、政治指导员,以及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实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分级分块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各级党政领导经常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党组织作为一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性的重要工作,通过向非公有制企业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启发他们的政治意识,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争取他们对建立党组织的配合与支持,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党的组织。目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已建立党组织的有224家。在没有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有的也通过企业间的互助共建开展了党的工作。如玉山县轴承行业有8个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他们在抓好本企业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负责同行业其他30多家企业的党建工作,使党的工作覆盖到轴承行业的所有企业。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选配好了党组织班子。班子选配时,有条件的尽量从企业内部产生,对没有合适书记人选的企业,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基础上,从市(县、区)部门、乡镇机关以及其他企业选派优秀党员到企业担任书记或支委。二是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尤其是书记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开展岗位技能、市场经济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健全制度,提高党组织的自我管理水平。大多数党组织建立健全了“”、民主评议、谈心交心等党内生活制度,有的党组织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了党员向企业献计献策、党组织目标管理等制度,较好地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工作的开展。四是注重引导培养,积极发展新党员。各级党组织按照发展党员的“十六字”方针,认真在非公有制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壮大党员队伍,改善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结构和素质。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的有效性逐步增强。全市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做到“参与不干预、配合不迁就、监督不滞后、引导不强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有的把党员推荐到企业关键岗位任职,把党组织的意图转化为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如上饶全良液酒业有限公司28名中层干部有24名是党员,从而增强了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力;有的企业党组织改变单一的开会、学文件、上党课等做法,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需求,针对性地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有的企业党组织把党建工作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结合起来,促进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的企业党组织把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结合起来,促进员工和企业主间的思想沟通、感情交流,增进双方理解和信任。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的看,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成效、有进步,尤其在抓典型培植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一些地方和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组建难、党员发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难等“五难”问题,仍是困扰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现跨越式前进的重大障碍。究其原因,本质上是部分党组织和为数不少的企业主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高、重视不够,根本的是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
(一)思想认识的偏差,困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顺利开展。从各级党组织看,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关心企业生产经营、上交税收等经济指标多,过问党建工作少。从非公有制企业主看,普遍存在“重建厂、轻建党”现象。有的认为经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热情;有的对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开展活动存在种种顾虑,担心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有的企业即使建立了党组织,也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有的把建立党组织作为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甚至把党组织作为帮助企业赚钱的一种附庸。从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看,主要有“三怕”:一怕企业主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二怕党员不积极参与,活动难开展;三怕员工不理解,吃力不讨好,导致有的党组织负责人工作起来理不直、气不壮,“底气”不足。
从企业党员看,有的以“打工者”自贬,把党员的政治角色等同于“员工角色”,不愿发挥也难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的甚至对自己的党员身份讳莫如深,成为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的“挂名党员”、组织关系揣在怀里的“口袋党员”、有党员之名无党员之实的“隐性”党员。从企业管理部门看,有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只要企业能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行,没有把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对如何支持、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主动抓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
(二)企业性质的特殊性,束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企业生存生产的不稳定性,导致党组织组建难。现阶段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小”、“变”、“散”等特点,制约了党建工作的开展。“小”即企业规模小,许多企业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少,不能单独组建党组织;“变”即企业变化快,建立注册快,有些关门倒闭也快;“散”即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注册地和经营地相分离,给管理工作带来许多不便。企业的不稳定状态,给党组织的建立带来一定难度。二是企业用工制度的灵活性,导致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由于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人数“朝增暮减”,加之企业经营活动流动性大,一些党员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企业党组织难以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三是企业资产的非公有性,导致党组织活动开展难。企业生产资料归企业主所有,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因而党组织开展活动在时间上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上存在依赖性。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党组织连党刊杂志等基本学习资料都难以保证,一些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三)党组织自身建设的薄弱,影响了党建工作开展。一是党组织的数量偏少。目前仍有20%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应建未建党的组织;有96%的企业因没有党员无法建立党组织,成为党实施政治领导的“空白”地带。二是党员力量比较单薄,全市19977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只有646家企业有党员。三是党务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现阶段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担任,他们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开展工作往往陷入“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会”的尴尬境地。四是党组织负责人难选。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党员人数也少,要选出政治上强、熟悉党务工作、会做思想政治工作,而且懂经营管理,善于同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组织负责人很难;少数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认为抓生产就是抓党建,把党组织等同于企业的下属办事机构,有的党组织书记在员工中缺乏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相关政策法规的滞后,制约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快速发展。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而从法律角度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确定,更是处于“空白”状态。修订后的《党章》虽然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任务作了相应规定,但现有的法律条文和党规中并没有提供实现这些任务所应有的支持手段。《公司法》和《个人独资企业法》也只是笼统地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按照党章进行活动,并没有对是否应当建立党组织和党组织开展活动提出具体要求。而《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等均未涉及党建内容。目前,还没有制定一个统一规范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条例》,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工作机制。各地虽然也对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要求,也只能作为参考和借鉴,使得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缺乏过硬的工作保障机制,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
针对当前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在今后工作中,迫切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狠抓认识的提高,切实加强党的组织领导
首先,要提高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水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牢固树立执政意识、阵地意识、占领意识,充分认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担负起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责任。各级群团组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以及执法部门要自觉克服与己无关的错误思想,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其次,要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认识水平。要使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组织充分认识到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不能把非公有制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混同起来,克服无所作为的“雇佣”思想,树立“以有为赢有位,在其位谋有为”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努力成为企业所有人员的政治核心。
第三,要加强对企业主的宣传教育。对一些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上存在模糊认识的企业主,一方面,要以实际生动的事例向他们讲清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对凝聚员工人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消除建立党组织怕影响生产、怕受监督、怕受约束的顾虑;另一方面,要按照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要求,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素质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措施,在提高企业主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以法生产经营自觉性的同时,进行党的知识的教育培训。
(二)加大组建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随着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和党员人数将不断增加,如不适应形势需要,做好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有企业、无党员”、“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将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组建力度,扩大覆盖面,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1、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非公有制企业现状。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情况、党组织组建情况、无党员企业情况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状况以及企业主的思想动态等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落实责任,并及时进行跟踪监督。
2、因企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的组织。要按照“先行组建、不断提高、逐步规范”的工作思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灵活设置,做到坚持条件,严格要求,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真正发挥作用。一是独立式。凡有3名以上党员,党员构成合理、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企业员工相对稳定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独立组建党的基层组织。二是联合式。对企业规模较小、党员偏少的非公有制企业,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的原则,可以与同行业或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三是挂靠式。对企业仅有个别党员,又不便于与邻近的企业建立联合党支部的,可将组织关系落户到所在社区、乡镇、园区、人才交流中心或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四是派入式。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但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充分征求企业主意见的前提下,从县(市、区)直机关、乡镇选派或推荐党员到企业任职,成立党支部。五是临时式。对企业有正式党员3名以上,其组织关系转入企业确有困难的,由原单位出具党员证明书和发给《流动党员证》,组建企业临时党支部。
3、理顺隶属关系,建立和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应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理顺隶属关系。要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参照浙江等地的经验,建议在县(市、区)委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工作委员会,作为党委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专门领导和管理机构。在党组织的具体隶属上,一是属地管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转制的,原党组织关系原则上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城区、街道、农村的私营企业党组织,原则上隶属于所在街道党委或乡镇党委管理。二是行业管理。对城乡农贸市场或商贸中心,有行业协会组织的可以选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三是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委、企业工作部、企业党委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四是会员制管理,充分发挥各地工商联的优势,由党委授权,委托县(市、区)工商联党组负责对会员企业党组织的管理。
(三)抓好“三支队伍”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1、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的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要严格按照相互推荐——双向选择——党内选举——候选人公示——岗前培训——试用期——转正等组织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
2、抓好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建设。首先要严格选派条件。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使其明确工作目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置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到乡镇、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帮助其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巩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阵地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切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严格按照党章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使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同时,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新党章规定,积极探索在企业主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二是要改进党员的管理工作。凡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工作超过半年的党员,都应转移正式的组织关系。对暂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关系应由属地党组织或行业管理部门党组织管理。对于组织关系不愿转、不让转、不便转的“隐性”党员,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教育他们自觉办理关系转移手续,积极参加企业或企业所在地党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够参加组织生活。三是要加强党员的教育。企业党组织要根据上级党组织的规定和企业的实际,确立相对固定的党员教育活动日期,强化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考勤制度。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续,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规党纪教育,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改善党员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的“四个作用”
要适应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大力改进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积极把企业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充分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
一是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书记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建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生产和社会秩序;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奉献、不怕苦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三是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工会、共青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四是围绕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环境创优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监督企业依法纳税,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厂部、工会、共青团的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的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做到既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五)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建设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则和经验,又要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是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和具体指导。建议在各级党组织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或组织部长担任召集人,经贸、工商、工会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定期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顺应我市招商引资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成立党工委,负责领导和指导本园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与企业主互动互利的工作机制。企业党组织要注意从双方的共同点出发开展工作,求同存异,在工作合作中让业主看到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他们经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实现,从而使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并从这种认同感发展到与企业党组织建立起互相配合、互动互利的工作关系。
三是要以实行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为重点,建立严格、周密、可操作性强的考评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按照“以党建促经济,以经济促党建”的要求,坚持把加强党建工作的目标要求与经济工作任务同步下达,与党员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同步考核,与评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同步表彰,做到党建工作的成效与党员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党员领导干部和下派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年终考核、民主评议挂钩,与评选“十面红旗”、“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挂钩,对工作不力、关心支持不够、办事拖延推诿的要追究责任,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
四是以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为重点,建立党组织的经费筹措机制。要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各地可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采取企业主支持一点、上级党组织补充一点、从企业党员上交的党费中返还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解决。鉴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处在起步时期,建议上级组织部门在近期内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留给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
五是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法治”机制。完备的法律法规是党对非公有制企业实施政治领导的基本条件和可靠保证,建议尽快出台《非公有制经济法》,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规范。今后,在修改《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和《中外合资企业法》、《合作企业法》时,要明确规定必须建立党组织的具体要求或增加党组织设立及开展活动等内容的法律条文。比如,在设立党组织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规定,而不能完全取决于企业主的自愿;在维护和保障企业党组织责任人的合法权益方面,在程序上、办法上,应有法律依据等等。切实改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状况,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规范、制度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