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如何刍议构建社区党务评价体系
时间:2022-07-08 08:16:00
导语:对于如何刍议构建社区党务评价体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党务工作根植于社区的土壤中,它的健康发展与社区党务评价的全面息息相关。社区党组织的完善程度、社区党务工作者的成熟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社区党务评价系统的健全与完善程度上。
社区党务评价就是对以往或者现有的社区党务活动进行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可以为社区党组织及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指导和规范社区实践,并对其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社区党务评价体系的研究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目的:(1)适应社会需要,适应社区党务发展的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对社区教育评价开展理论研究,透析其的本质、属性、原则等问题,阐述一般程序和基本组织形式。(2)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社区管理的经验、理论和方法的同事,结合我国社会政治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特色的评价体系,从而指导社区党务评价的开展。
1社区党务评价体系的原则
1.1方向性原则
社区党务评价目标是社区党务目标的体现。我国社区党务目标是:坚持社区党务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根本目的,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和政策,为繁荣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为社区的全面发展,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服务。建立社区党务评价体系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并以此组织评价工作的实施。这是评价中最根本的原则和方法。
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的现状处罚,充分认识中国社区党务工作和社区党员的状况和特点,以此为基点来发展我们的社区党务事业。我们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方向标功能,促进社区党务的发展和变革,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活力,把社区党务工作导入一个良性发展的轨道。我们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区党务评价的方向性功能。
1.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在开展评价工作的时候必须综合各类学科、各种知识,以丰富评价方法和手段。社区党务评价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在社会科学这个系统中的位置可以描述为:社会科学―测量学―测量与评价―社区党务评价。可见,社区教育评价是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开展社区党务评价当然要涉及这个大系统中的各个学科、各类知识,还必须把各类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体现评价的科学和综合性。
另一方面,社区党务评价体系要能够完整的反应系统目标,这要求在分解目标时不仅看到明确的因素,还要发现隐藏的因素,把它们列入指标。全面选择其中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个方面本质特征,按照一定的层次有系统的进行指标体系的建构,逐级编排,指标之间保持一定的统一性。
1.3主体性原则
人们的每一项教育评价活动及其结果都是与一定人、一定集团和一定社会的利益相联系的。社区党务工作的价值主体是互补相同的社区党员及其组织,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主体就意味着只有从价值主体出发来评价才能正确地求得评价内容的客观性,才能够真正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无论是什么情况,党务工作评价都要从价值主体角度和地位出发进行评价活动。社区党务的评价活动就必须考察所涉及的价值主体――社区党员及其组织,并且要把其置于基础和核心的位置上。就是说,社区党务评价活动不仅仅是对现象下判断,还包含着对价值主体自身及其需要的分析。社区党务评价活动在坚持从价值主体的需要出发进行评价时,还应该自觉地把价值主体自己的需要与其他个体的需要结合起来。
1.4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要求社区党务评价注重实际效用,在具体的评价活动中能够便于施行,能够反映真实的结果。这要求我们在开展具体的评价工作时应尽量简化指标体系,而不应使指标体系过于庞杂,以利于社区党务评价的实际操作。
在社区党务评价中注重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强调在设定各项指标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指标必须可以实施,指标定义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便于指标数据采集和相对真实可靠,评定方法也要选择具有合理性,使评定结果能够反映真实结果。并且要求能够运用一定的手段做出定量或者定性的判断,指标涉及的信息易于获取,能够确切反映社区党务工作的真实情况。
2社区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生成
社区党务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能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社区党组织发展水平和程度数量特征的指标群体。评价对象的广泛和所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的众多,决定了它的复杂程度较高。
2.1评价指标标准模块
社区党务活动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活动、经济发展密切不可分割,与人文环境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相互作用。要评价社区党务决不只是从主管部门着手,也不能简单地观察居民党员自治能力的提高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善状况,而要多视角、多层面地从社区党组织持续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切入,以此来评价当前不同地区的水平和程度。所以,对社区党务工作开展情况的判定决不是单一的指标,而是一组包含若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指标群。
通过指标群(指标模块)提出粗拟指标可以用采用“头脑风暴法”,先将各评价目标分解为若干项一级指标,在每一项分解成为若干二级指标,这样分解下去,直到分解出的指标可测为止。在分解指标的过程中,每一层次都可以分接触很多因素,但是作为评价指标的,只是这许多因素中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主要因素。初步拟定的指标一般来说数量较多,有的符合设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要求,有的不一定符合。筛选评价指标就是要把可以归类合并的进行归类合并,把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剔除,以使指标体系简明扼要。
2.1社区党务评价指标群的分解
(1)党政指导模块
①指导思想:上级党政领导对开展社区党务工作指导思想明确,近年来在党政文件、工作报告中明确了社区党务的地位与作用。有关科室对社区党务有清晰认识,贯彻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关于社区党务的工作精神。
②发展规划:制定了有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切实可行的社区党建发展规划,并列入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
③工作计划:近年来每年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单项工作计划,措施具体,并有检查、反馈要求。
(2)组织管理模块
①领导机构:建立社区党务委员会或社区党建领导小组,设具有协调功能的办公室,有专人负责社区教育工作。
②体制网络:明确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务工作职责,实行党政统筹领导、科室主管、有关单位共同参与的街道工委、社区党组织两级多层次社区党务评价网络。
③制度建设:a.建立社区党务的例会制度;b.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规范齐全的档案资料;c.建立有利于社会大力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党务激励制度;d.建立社区党务评估检查和督导制度,定期对社区党务工作开展评估。
④资源配置:统筹和优化配置社区资源,并充分利用社区各类资源为社区党务工作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⑤经费投入:区县财政应考虑设立专项经费,社区党组织积极多渠道筹措活动经费。
⑥队伍建设:a.有一支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管理队伍;b.有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兼职结合、掌握社区党务工作特点、数量和质量都能够适应社区需要的志愿者队伍,街道应有1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c.重视开展理论研究,有研究队伍,有研究课题,有研究成果,能够指导社区党务实践。
⑦教育培训:a.有社区党员需要的学历教育、技能培训。b.积极组织开展社区党政校的教育培训活动。c.有计划的在辖区中校型企事业单位进行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党务工作发展。
(3)党员参与模块
①党员意识:a.社区党员能够清楚认识社区党建、社区党员议事会等党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b.社区党员对社区党务管理有较高的认同感,参与率高。
②党员参与:a.社区党员全年参加各项各类活动的总人次达到地区党员数的150%以上;b.积极参加创建活动,社区和谐氛围较浓;c.有一支乐于奉献的社区党员志愿者队伍。
(4)社会行为模块
①企业党组织:a.积极参加社区内党组织建设,投入一定的软硬条件,取得显著的成效;b.支持社区党务工作,开放单位部分资源。
②党员志愿者组织NGO:a.有自己特色的活动规划、计划及活动;b.开辟一定的资源,并且利用率较高。
2.2地区指标体系的衍生
在社区党务评价系统中利用生成指标模块,向次级组织,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并收集对应的信息。在基层的社区组织可以方便的根据评价的总体目的来灵活地编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的地方评价指标,对具体对象进行评价。在不同的环境下,明确且灵活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实现各地一定程度的自主发展。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免去统一方式下的各地差异的不断均衡,各地既有简化的统一标准,又有本地区特色和创造性,能有效的提高参评水平,比较容易获得真实的信息。
2.3确定指标权重
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确定权重的依据主要是各项初级指标在指标体系内的地位和重要性。比如指标体系中“基地和网络”一组中,“社区党政校有专用场地,有教育活动基地”、“社区党组织可以利用辖区80%以上机构及部分社区设施”、“把社区文化教育资源纳入社区党务网络”、“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节目及计算机网络,建立社区党务工作新媒介”的各项分值分别为12、4、2、2,总分为100分,权重分别为0.12、0.04、0.02、0.02。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差异,各初级指标在组内的重要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经费投入”指标对贫困地区而言,它反映了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该组的一个重要指标,权重就应该大一些;而对较发达地区而言,教育经费本来就很充足,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权重就应小一些。
3.收集评价信息
社区党务评价要得到科学准确的结论,必须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这两种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几乎所有的评价中都要用到的具体方法。现代社区已经脱离古代的封闭状态,呈现出一种多变性,具有许多变量。因此,社区党务评价涉及的因素更多更复杂,而且这些众多因素中的不少因素属不可控或难以测评的因素。对这众多的变量仅仅运用严格精确的定量分析加以判断,难度极大,应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特别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加以描述。例如对党员志愿者管理,志愿者的注册数量、活动的次数等是可以定量的,而志愿者队伍自身发展的计划、服务情况、居民群众满意情况等往往就必须依靠清楚的定性记录。
社区党务评价收集信息的方式上要有所突破,不拘一格。这是发展的社会,随着软件与硬件的完善,评价人员收集信息的途径不仅仅局限在面对面的社区党员组织生活或其他学习方式,它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传统方法,可以通过建立社区网络、邮件、电话、社区电台等等新的方式,以同步或者异步的方式来进行对相关社区党务工作问题的资料收集。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打破以往面对面访谈的观察法限制,同步与不同步的结合,利于形成客观的认识,资料收集者可以全面、深入的获得想要得到的信息。
社区党务评价信息收集者是可以是由多方面组成的,可以是官方机构和专业机构,也可以是社会党员或普通居民自己。社区党务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影响最大的是社区党员和普通居民,因此对社区党务的评价,居民最有发言权。社区成员完全可以主持或参与评价体系中部分或全部的过程。另一方面,社区成员收集评价信息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4数据处理、分析
社区党务评价体系要反映社区党务现象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的具体信息,应是定性与定量化相结合的、经过分类汇总后的数据。唯有此,才可能从若干个别现象中归纳出共性的东西,才能消除个别现象因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反映现象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当然,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局限,在社区党务工作现象中的某些方面,目前还难以全部用数量来加以描述,定性的成份占主导地位。为了保持指标体系的整体一致性,我们可以用模糊评判法加以转换,使其具有可量性。
4.1计算各初级指标的分值
根据初级指标所反映的不同内容和特征,我们可以依据当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社区工作状况确定一个可资对比的参照值X0,然后计算实际值与参照值的离差或比率加以评分。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采用同一个参照值来评分显然是不适当的。我们设想根据客观条件的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参照值,确定不同参照值的依据是客观条件的差异,即党务工作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最好、较好、一般、较差。参照值确定以后,就可以分别计算实际值与参照值的离差来评判。
评分的区间一般为0-10分,符合参照值的为标准分,好于参照值的给予加分,差于参照值的给予减分。加、减分不是无限制的,实际值增加到权重所示最大值范围时停止,减分止零停止。社区党务评价体系初级指标的标准分S视不同内容而定,为参照值X0得分。
初级指标得分可按照下式计算:
Gi=Si+(Xi-X0)di
式中,Gi为模糊评判中某个模块第i个初级指标的评估得分,Xi为第i个初级指标的实际值,X0为第i个初级指标的参照值,di是第i个初级指标的评分系数,Si是第i个初级指标的标准分。
上式中评分系数di是主观确定的。如社区党政校教学面积指标,假设0值为最差,50m2为上限,其评分系数则为0.2。我们以20m2为参照值,标准分定为4分,若某地实际使用面积为22m2,则评为4+(22-20)×0.2=4.4(分)。
4.2划分指标评价等级
为进行模糊评判,我们可以按初级指标的社区党务得分转换成社区党务等级。初步设想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由社区党务评价得分转换为社区党务评价等级的标准在各初级指标间是不一致的。因为标准分的定值不同,评分系数不同,各指标所反映现象变动的方向也不同,故要因初级指标的不同内容和评分标准确定不同的转换方法。例如在评估指标中“社区党政校”指标可确定为,9分以上是优秀,6-9分为良好,3-6分为一般,0-3分为较差。
4.3计算上级评价指标等级比重
在某一评价指标系统内,确定二级指标等级的基础是初级社区党务指标等级情况。同样,每个二级指标的等级基础是不一样的,其转换后存在的一级指标或指标模块等级比重也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各初级指标得分转换后的等级,计算不同上级指标等级所占总数的比重。
V={优秀(υ1),良好(υ2),一般(υ3),较差(υ4)}
以“经费投入”一组为例,假设该组中三个初级指标的评价集合V分别是
V社区党务专项基金={0.40,0.20,0.30,0.10}
V保证投入,使用规范={0.30,0.25,0.25,0.20}
V建立筹资机制={0.15,0.20,0.35,0.25}
利用权数确定以后形成的一个模糊向量A经费。“经费投入”一组中各初级指标的权数分别为:“社区党务专项基金”(0.5),“保证投入,使用规范”(0.25),“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并取得一定效果”(0.25),则A经费=(0.5,0.25,0.25)。
在以上各道步骤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汇总计算组指标,对某一组的可持续程度进行模糊评判。计算的方法是将权重的模糊向量乘上该组内各初级指标的评价矩阵R,即
B经费=A经费•R经费
根据上述条件,就可以写出“经费投入”这一组的模糊评价为
由计算结果可知,“经费投入”的模糊评价是,认为该组不同等级的比率是:优秀(0.3125),良好(0.2625),一般(0.2500),较差(0.1750)。
将结果逐级向更高一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直到最高一级为止。计算方法是根据某一类中各组的模糊评价结果,形成该类的评价模糊矩阵,同时按照各组指标在某一类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相应的权数,然后用权数模糊向量A乘上评价模糊矩阵R,得到类指标的模糊评价结果。由此建立多级模糊评价模型。
在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前面收集的信息中获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揭示出蕴含在数据中的问题,需要完成大量的数据统计工作,最好借助相应的统计分析工具来完成。
5得出评价结论以及报告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处理是评价活动非常重要的阶段,评价结果是否合理,正确决定了本次评价的作用是否得到发挥。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社区党务评价体系
(1)对社区党务评价对象形成综合判断。从总体上对于评价对象作出定性、定量的综合意见,如评价对象达到什么程度,是否符合某项标准等等。
(2)诊断性评价。需要对评价的过程进行分析,对评价对象的状态、优缺点等进行系统的诊断,帮助评价对象了解自己的存在的问题,提供改正的意见。
(3)向有关方面反馈信息。将评价的结果上报有关部门,成为进一步进行决策或改进工作的依据,或向评价对象进行反馈,能指出评价对象自身所处的位置、状态,存在的问题,为他们指明改进、前进的方向。
6社区党务多级评价发展分析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运用指标分类对社区工作中出现的描述性及可量化指标进行测量与评价,有关测验的设计是以各地的实际操作经验为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到测量与评价系统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因此各地社区党务的评价没有能够真正成为系统。同时,评价人员应明确划分评价指标,并完成相关评价标准的确定,规定出评价什么,不评什么,如何收集有关的信息,进行怎样的科学分析。
6.1综合评价内容,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多元化价值取向要求社区党务评价将对社会的服务和对人的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尊重社区党员和普通居民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他们的不同需要。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既有主管部门操作的内容,又有居民自主操作的部分,还要有社会各界参与的方面,充分体现出社区党务工作的实际管理水平。
同时,过去对党务工作绩效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文件的掌握、硬件的发展等方面,对社区党务人员水平的评价往往以文字材料的定性考核为依据,而对党员的先进性的增强、社区党建氛围的提升等以及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过程没有很好的衡量。随着人们对党务评价目标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社区党务评价的内容也日益全面,不仅要评价基本党务工作的过程,还要评价党务活动的结果;不仅评价党员情感、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发展,还要评价个人在知识、技能等认知方面的收获。
6.2扩大评价组织形式,体现自我评价、组织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
在传统社区工作评价中,评价活动的主体主要是上级行政部门,是一种单一性的他人评价,作为评价对象的社区居民个体等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在社区党务评价的具体实施中,由单一的上级部门转变为居民党员――党务主管单位――中介组织评价的相互结合,评价形式范围的扩大有助于评价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出发对社区党务活动进行更全面、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价,另一方面,由原先的评价对象成为评价主体的社区居民党员,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也不再处于过去单纯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参与状态,充分体现了他们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更好的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修正,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党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6.3采用科学、具体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社区党务评价过程需要科学的、具体的测量与评价方法。由于社区党务活动的极其复杂性、多因素的制约性以及评价技术和手段的局限性,使得任何单一评价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若是单纯定量的方法,或是单纯定性的方法,都会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因此,社区党务评价主张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方法的一种综合体,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又可以互相弥补其缺陷和不足,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当前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迅猛进入评价领域,同时也影响着社区党务评价的构建方式,尤其直接影响到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评价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已经突现在我们面前。运用何种信息技术方法,通过何种途径实现社区教育评价的现代化?评价理论的现代化与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如何统一?这都是社区党务评价将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 上一篇:如何对党员教育管理进行浅论
- 下一篇: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组织中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