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查处造成经济损失的失职案件的几点启示
时间:2022-07-08 07:01:00
导语:关于查处造成经济损失的失职案件的几点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两年来,我们共查处各类违纪案件*件,其中失职类案件为*件,占案件总量的*%;*件失职类案件中,造成经济损失的就有*件。透过这*起案件的查处,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分析并延伸思考,从中得到了不少有益启示。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启示之一:查办此类案件,必须在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办案决心上下功夫
失职错误多数因过失构成,行为人缺乏主观故意。正因为如此,在具体查办过程中,上从各级领导,下到一般办案人员,容易对行为人产生同情甚至谅解的心理,狠不下心,下不了手。而从另一个层面看,失职错误往往造成负面影响大,不处理不足以严明纪律、消除民愤。事实上,失职错误同样是一种腐败行为,不论其外在具体表现如何,归根结底都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直接产物或由之所派生出来的衍生物,都是以侵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的。基于上述两个方面,每当我们在查办这类案件时,总是首先通过召开办案业务会或情况通报会等形式,加强对办案人员的教育引导,做到“两个讲清”——讲清正是由于行为人或单位领导不正确履行职责、疏于管理、工作失察等,才给国家、集体造成了经济损失的因果关系;讲清不进行查处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认识到失职错误的严重危害和后果,进而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查办此类案件的决心。同时,注意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坚持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摆正办案工作的位置,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二是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在查处领导干部失职案件,或查办过程中遇到重要和难办的问题时,多加强请示报告,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排除种种阻力。注意加强与涉案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适时通报案情,听取意见或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力争达成共识。三是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于教育与警示并重,积极挽回损失,消除影响,对违纪行为该立案查处的坚决查处,该责任追究的坚决追究,绝不能“网开一面”或大开“绿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查办工作的顺利进行。
启示之二:查办此类案件,必须在深入查清事实,严格区分责任上下功夫
事实清楚是定案的基础,也是办案工作最基本的要求。案件调查结论所认定的事实如果不真实、具体、准确,就可能对案件性质作出错误判断,导致处理结果的偏差。查办造成经济损失的失职案件同样如此。但由于失职错误属“结果型”违纪,很容易出现先入为主,忽视调查取证的问题。为此,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弄清发生案件的背景、主观原因、因果关系、具体责任等基本事实,切忌主观定论,简单行事。实践中,我们坚持做到“三个查清”:
一是查清失职。案件发生后,是领导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的,还是由于不可抗力引起的;是领导的责任,还是具体人员的责任,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出了问题后,不问青红皂白就乱查一通,凡涉案人员一概追究责任,那是很不严肃和极不负责的“左”的表现。反之,一味强调客观,为涉案人员开脱责任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年至*年,我区金属材料公司与溧阳市清安金属结构件厂做钢材业务。金属材料公司发货,对方按月付款,至*年10月,对方已欠货款*万余元。但在业务滚动进行的过程中,金属材料公司并未觉得异常,当月又向对方发出价值195万余元的钢材。同年*月底,对方仍未能付款。之后,金属材料公司多次向对方要款未果,于*年*月向*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最终法院判决:对方于判决生效*日内向金属材料公司支付货款*元。对方没有履行判决,金属材料公司申请执行,截止目前,仅追回415864元,尚有*元未能追回。虽然双方的业务活动一切看似正常,而且金属材料公司追款也很及时、得力,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双方没有签订合同,当事人在经济活动中只是凭经验、凭感觉,过于轻信对方。在查清失职所在后,我们对当事人周某(公司副经理,直接负责此项业务)、徐某(公司经理、法定代表人),分别作出了相应处理。
二是查清损失。条规对重大损失和巨大损失以及从重、加重或从轻、减轻处分的情节作了明确界定,这是实施处理的重要依据。我区某公司总经理陈某,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对承包公司某经营项目的夏某未做详细考察了解,仅凭个人印象即轻率与之签订合同,并将48万元公款借给夏某从事经营活动。因承包人经营亏损,致使24.5万元借款拖欠近两年未能归还,在职工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尽管陈某的主观动机是为了搞活企业,而且夏某也承诺欠款于*年底还清,但毕竟在案件调查结束时,款项还是没有偿还到位,我们最终还是认定陈某的行为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对其作出了恰当处理。
三是查清责任。一起案件可能涉及多人,但由于涉案人员所处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不同,应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查清失职与发生案件的内在联系,区分责任,准确认定。去年,我们在调查群众联名举报反映某校办工厂厂长谢某的有关问题中,查清了谢某于1998年12月至*年5月,出于业务需要和走帐方便,先后10次以白条形式,帐外提取现金56万元,用于业务打点和请客送礼,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违纪事实。调查中,又重点就谢某在实施违纪行为之前,是否曾向学校领导报告并得到同意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调查。这既是对违纪人谢某作出恰当处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可以从中看出当时学校领导是否存在失职行为。经查,时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王某,在谢某向其报告关于帐外提取、使用业务费一事时,既没有严格把握政策规定,也没有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只是经领导班子研究(无正式会议记录),就轻率地同意了。对谢某来说,这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可见,对于谢某严重违纪问题的发生,王某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我们最终以失职错误,对王某进行了责任追究。
启示之三:查办此类案件,必须在启发当事人思想觉悟,让其正视问题、自觉接受组织调查上下功夫
失职错误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涉案人要么是领导干部,要么是拥有实权的所谓“能人”。就查办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即这些同志一般具有愿意承担责任的基本觉悟;但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这些同志思想包袱较重,心理压力大,等等,这无疑会给调查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案件发生后,当事人往往会表现出这样几种心态:一是委屈心理。认为案发属于偶然,自己不贪不占,辛辛苦苦工作,没功劳也有苦劳,到头来“惹了一身臊”,思想转不过弯。二是惧怕心理。担心自己的前途、声誉受损,不轻易承认错误,甚至千方百计为自己开脱责任。三是逆反心理。认为组织上与他过不去,有意整人,有意把事情扩大。四是抗拒心理。不配合组织调查,非得到拿出证据与其对质后,方才肯被迫认错。以上种种心理,均是涉案人内心斗争的外在表现,也是十分正常的反映。对于这些,办案人员必须敏于洞察秋毫,准确把握,分别情况进行耐心疏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促成当事人的心理转化,逐步把他们从个人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到对党负责、对单位建设负责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心理上缩短与调查组的距离,进而讲清问题,认识错误,接受处理。
启示之四:查办此类案件,必须在综合权衡后果与责任,把握好从严执纪的“度”上下功夫
案件调查结束后,依据有关规定提出恰如其分的定性处理意见,是整个案件检查工作的组成部分。实践表明,在提出处理意见时,必须讲政策、讲原则,尊重客观事实,严格掌握规定。忽视了这一点,容易导致追究面过大,处理畸轻畸重等问题,并由此产生负面效应。通常情况下,每一起案件的发生总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违纪行为可能还是一个时期的普遍现象。因此,要想做到处理恰当,就必须把案件放到案发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和认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错误事实材料与当事人见面这个环节上,一定要充分听取本人的陈述和申辩。同时要坚持不唯上、只唯实,防止和纠正对此类案件轻处、只关注领导批示而忽视事实责任的问题。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就是要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教育人、挽救人上,既体现严格执纪,也体现人性化办案,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力求做到宽严相济。我们认为,失职错误多属过失行为,除问题性质、后果特别严重外,一般处分不宜过重。在这类案件的查处上,应更多地融入人性化办案,以更好地落实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给出路”政策。实施责任追究时,不能对问题无限上纲,需要严格把握分寸,原则上只上追一级,主要追究直接领导的责任。
- 上一篇:在市级机关党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 下一篇:在省委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