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从政追求两种作风追求
时间:2022-06-30 05:25:00
导语:两种从政追求两种作风追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留点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个执政党的干部都无法回避,每一个党员干部也都在用自己的实践进行着回答。自然,不同的干部,有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可能会有几十种、上百种不同的回答。但是,从本质上看,答案无非是两种:一种是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为伟大事业留下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贡献;一种是立党为私,追名逐利,在老百姓中留下骂名。两种回答,截然不同,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的从政追求。
两种不同的从政追求,本质区别在于“为公从政”还是“为私从政”,是当襟怀坦白、忠诚积极,“以天下为己任”的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者,还是当心胸狭隘、满腹鬼胎,“以天下为己用”的资产阶级政客、投机分子。两种根本不同的从政追求,反映了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实践上,也表现为两种根本不同的从政作风。从政为公,必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确行使执政党干部的神圣职责,全心全意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从政为私,就会耍弄权谋之术,利用执政党的地位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个人或小集团牟取私利。
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夺取政权的斗争,到建国后代表人民大众执掌政权,共产党人的“从政”,经历了两个历史条件决然不同的阶段。前一阶段,腥风血雨、硝烟弥漫,那时的“从政”,就是提着脑袋干革命,不仅要抛弃个人、小家庭得失,而且要随时准备抛头颅、洒热血。在那种情况下,比较容易接受和形成“从政为公”的思想意识。然而,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之后,从政就意味着掌权,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利益逐步分化,新的社会阶层正在产生,党政干部掌握着相当大的人事、资源、财产支配权,拥有制定、修改、执行的发言权、乃至决定权。在权力和物欲的诱惑下,一些人“从政为私”的愿望和积极性被大大地激活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想“当官”、想“升官”的大有人在,其中,不乏有大搞不正之风,为“仕途通畅”拉关系、走后门、通路子,甚至行贿买官的。这些人,一旦谋得一官半职,必定以“为私”作为从政追求,把资产阶级政客的那一套带到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来。
“为公”“为私”都是内心的追求。在我们这个光明的社会中,在正气抬头的地方,从政为私的人,是不大会公开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相反,满心利己打算的小人,倒有可能处处打出“为公”的招牌。然而,内在的东西,总是有其外部表现的。从政作风,其实就是从政追求的重要表现。可能,在大庭广众之下,两种从政追求根本不同的人,所顶的头衔,所喊的口号,所作的表白,乃至所做的某些工作,表面上看不出有多大差别,然而,纵观官场、政坛,两种不同的从政作风清晰可见,有的党员干部忠诚坦白、正直积极、表里一致,是真正“讲政治”,干实事,为人民谋利益的,还有的党员干部人格虚假、哗众取宠、口心不一,是“玩政治”,做虚功,为自己捞本钱的。
用什么眼光看待群众,以什么态度对待群众,是两种不同的从政追求、从政作风的分水岭。从政为公,就会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就会以诚挚、恳切、热情、谦虚的态度对待群众,甘当人民公仆,愿做群众学生。不仅态度谦恭诚恳,更重于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倾听群众的呼声、聆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批评,体察群众的疾苦,解决群众的困难。从政为私,就会把老百姓当作可利用、可借用、可愚弄的对象,他们居高临下,吆五喝六,运动群众,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有时他们也会作“亲民状”,向部分群众作出这样那样的“许诺”,但那是为了出“形象”,出“新闻”,为了自己加官晋级打“基础”,为了使平民百姓对自己感激涕零,甚至是为了进行某种权力较量的需要。
怎样对待组织,怎样对待同志,怎样看待和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是区别两种从政追求、两种从政作风的重要标志。从政为公,崇仰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依靠的是党的组织,恪守的是民主集中制,必然“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原则,严守纪律,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然识大体,顾大局,搞“五湖四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必然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光明磊落。从政为私,想的是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信奉的是权谋之术,讲的是哥们义气,必然拉圈子,树山头,搞宗派,培植亲信,排斥异己,在党内另搞一套;必然搞亲亲疏疏、恩恩怨怨,把党的干部当做私有财产,把自己所在的地方变成个人的势力范围,把上下级关系变成人身依附关系。如此,又必然导致一些干部对上捧,对下压,同级之间,或勾心斗角,或同流合污,拿原则做交易。
怎样对待工作,怎样看待政绩,怎样对待荣誉,这也是两种从政追求、两种从政作风的分界线。从政为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把完成工作任务看作对党对人民应尽的义务,“专拣重担挑在肩”,排除万难,埋头苦干,踏踏实实,追求实效。从政为私,把做工作看作牟取高回报率的“投资入股”,总想少付出,多收获,或者拣领导感兴趣的事干,或者拈轻怕重,挑肥拣瘦,专找捷径走,不惜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甚至弄虚作假,想的是“包装、造市”;从政为公,把政绩看作发展党的事业、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是共产党人对社会进步所作的无私奉献。从政为私,把政绩当作自己显山露水、出人头地的资本,向党和人民邀功请赏的筹码,加官晋级的台阶。从政为公,讲成绩、荣誉是党的、人民的、集体的,“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有了问题,则勇于承担责任,决不推诿。从政为私,必定争功诿过,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推给别人!
如何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可以看出两种从政追求、两种从政作风的区别。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除了要有远见卓识,更要有出于公心的勇气。如果为政者只考虑“政绩”,只顾及名利,只考虑自己的“得票率”,只想得到一时的“群众拥护”,不可能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不可能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从政为公,才能不怕误解,不怕孤立,坚持真理,讲清道理,说服干部和群众,实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统一。从政为私,必定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甚至无原则地迎合狭隘的小团体利益,他们可能会受到暂时的“群众”拥护、欢迎,也可能会取得一时的“政绩”,但是,他们的“造福一方”很可能祸害四邻,他们的造福现在,很可能祸及子孙。他们在其位时,“政绩”可观,花好桃好,一旦离开,矛盾与问题往往暴露无遗。
两种从政追求、两种从政作风,反映的决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关系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大问题。从政为公,还是从政为私,影响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前年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条条都与共产党人的从政追求、从政作风息息相关。去年,我们党召开了“十六大”,从中央到各级各地各部门,都将有一批具有跨世纪特点的青年干部进入“从政”岗位,确立正确的从政追求,树立优良的从政作风,对于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开拓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显得特别重要。
确立正确的从政追求,树立优良的从政作风,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摆正执政党和执政党的干部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政权,我们所有的成就和胜利,都是人民的成就和胜利。人民群众不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也理所当然的是天下的主人。“要在全党范围内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教育,批判各种否定、贬低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牢固树立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是人民群众的科学观点。”有没有这个观点,是无产阶级政治家与资产阶级政客的根本区别。
确立正确的从政追求,树立优良的从政作风,就要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最本质的一条,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共产党人从政,就是当人民的公仆,不是要当官,而是要做事。共产党人要做的事,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用“三个代表”的科学思想破除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任何共产党员,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尊卑贵贱的分别,决不允许党员干部做官当老爷,搞特权,摆架子,耍威风,凌驾于民众之上。要用“三个代表”的科学思想扫除资产阶级官僚玩弄“民意”,愚弄群众的政客作风,决不允许假借“民主”,蛊惑人心,把一部分人的利益,局部的利益,甚至是少数人的狭隘利益冒充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确立正确的从政追求,树立优良的从政作风,必须进一步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要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是为了按客观规律办事,按实际情况办事,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决不能为了追求虚假“政绩”,急功近利,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更不可揣摩领导的意图,迎合上级的喜好,什么时髦就干什么,甚至弄虚作假,纵容、暗示、诱使、命令或强迫下级说假话,骗取信任和荣誉。
确立正确的从政追求,树立优良的从政作风,必须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执政党党员的思想、行为的支配性作用更加强烈。党员干部要更坚定科学的社会理想,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决不允许利用从政的机会和条件谋取私利。
确立正确的从政追求,树立优良的从政作风,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为保持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防止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由人民的公仆变成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必须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党内和党外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党组织和群众对党的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把一心为公,作风优良的人选拔到从政的领导岗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