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服务入手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

时间:2022-06-30 05:20:00

导语:从三服务入手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三服务入手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

为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要求,市委与时俱进赋予“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以“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新内涵,同时决定把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作为总抓手,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市级机关要积极响应市委号召,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突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这个重点,要在增强内聚力、拓展外聚力上下功夫,使机关党的建设走在全市党的基层建设的前头,率先成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本文结合市级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就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从“三服务”入手,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加强和改进市级机关基层党的建设谈点想法。

一、关于转变观念,努力做到“三服务”

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密切相关。同志指出:“领导机关又是领导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这些干部在工作中起着骨干和中坚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政府机关职能的转变,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治党治国的水平,特别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摘自同志1997年4月27日在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市级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机关领导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机关党组织,落实到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来。党的执政能力来源于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凝聚力又是执政党的生命力,是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前提。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内聚力和外聚力两个方面。党组织有了内聚力,才能有凝聚群众和社会的外聚力。也就是说党组织只有凝聚了党员,才有了党内自身凝聚力,然后通过党员辐射到群众,进而达到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保证党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的目标实现。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从“三服务”入手,用党建推动服务,用服务来检验党建,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切实把“凝聚力工程”建设好。

服务意识是执政党党员政治觉悟和党性的重要体现,是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法宝。当前,我们提出在党内强化服务意识核心就是各级党组织要把领导管理寓于关怀服务之中,以满足基层、党员、群众和社会的需要。市级机关党组织强化服务意识主要体现在“三服务”上,即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为群众和社会服务。要通过“三服务”,努力形成上级与下级、党内与党外、机关和社会互动的局面

转变观念,做到“三个解放出来”。即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就党建抓党建、我教你做的政工心态中解放出来;从只注重对党员的管理使用、忽视对党员的关怀服务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要时常想一想,上级党组织为基层党组织做了什么?党组织为党员做了什么?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与社会做了什么?在上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过程中,要通过服务来加强领导,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按照《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探索提高自主活动、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新机制,要主动联系、多沟通,彼此尊重,增强亲和力;在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过程中,要通过服务来体现组织的全面关怀,探索在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工作上帮助的新方法,营造温馨的“三个留人”机关环境;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和社会过程中,要通过服务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探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思路,使之成为每个党员干部自觉行为。

二、关于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服务

此处所讲的上级党组织主要指的是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和部门党委(党组),基层党组织就是指各部门机关党委、党总支和处室党支部。同志指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定要使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直接联系着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基层党组织,不仅能在平时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在遇到突发事件、面临各种政治风险时也能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论“三个代表”》第11页)就市级机关而言,基层党组织在“有组织、有活动、有成效、有活力”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在“有成效、有活力”上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上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努力夯实基础,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继续探索服务、凝聚基层的工作机制。

要完善和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要落实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凝聚力工程”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带头做好机关党的工作。一要有“统筹发展”的理念,部门党组(党委)要认真履行“指导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的职责,把机关党的建设作为本部门总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经常议、坚持抓、不松懈,防止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要进一步加强工委与部门党组(党委)的联系和沟通,各负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把机关基层党建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完成好。二要有“用其所长”的理念,要有以机关党的建设来推进机关建设的意识。要指导部门机关党组织认真履行“协助、监督”职责,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同时要为“凝聚力工程”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和物质保障。

要配齐配强专兼职党务干部。党务干部是机关党建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部门行政领导的助手,是党员的表率和群众的良师益友。因此部门党组(党委)一定要挑选政治素质好、热心党务工作、群众威信高的同志担任机关党组织的负责人。要支持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开展工作,支持机关党组织发挥兼职委员的作用,做到一岗双职,兼职到位,形成既有书记“独唱”,又有委员和广大党员参与的“大合唱”的工作格局。同时还要支持机关党委抓好机关党支部书记培训,重点学习政治和党务知识以及从事本职工作必备知识,以全面提高他们“两手抓”的政治意识和依章治党的能力。

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方针。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本单位中心任务的完成、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工作思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积极支持基层党组织继续推进“达标创先”活动,探索“有组织、有活动、有成效、有活力”的新载体,突出学习型组织和机关文化的创建,以新的活动资源强化党建活动的新颖性、针对性和多样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服务氛围,使其适应机关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

三、关于基层党组织要为党员服务

今天,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四个多样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凝聚力、战斗力,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际交往等将产生重大影响。如何适应这“四个多样化”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进一步推进“凝聚力工程”建设,就是适应“四个多样化”新课题,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和社会的有效载体。对党员的凝聚,是执政党力量积聚的基础。凝聚党员首先要服务党员,只有服务党员,才能凝聚党员,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增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继续探索建立服务、凝聚党员的工作机制。

要探索“三个一流”工作目标的新机制。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创造一流业绩是基层党建的工作目标。要根据这个工作目标,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最重要的是要配合有关部门给党员提供接受教育、开展活动、提供发展的舞台。当前,重点是要配合抓好“五种能力”的教育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使市级机关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开拓创新、把握全局、学习研究、依法行政、综合分析和国际交往的能力,以适应岗位工作需要。通过教育培训要着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即建设一支让党放心、使人民满意的机关干部队伍以凝聚社会,建设一支党的意识强、模范作用好的党员队伍以凝聚群众,建设一支让事业感动自己、让行为感染他人的专兼职党务干部队伍以凝聚党员。

要探索建设关怀服务党员的新机制。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党员的要求,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和以社会热点、难点和敏感点为基层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资源,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载体,探索在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等全面关怀服务党员的新方法。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获取武装思想、振奋精神的新成效,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职责,不断培育和提升道德的凝聚力,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另一方面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呼声,做到“三个知道”,即知道党员干部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需求,着力关心和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要探索依章治党、从严治党的新机制。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条规,增强党的意识,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名利。党内民主是党的活力的源泉。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要以保障党员权利为前提,以规范工作程序为基础,在深化、细化上下功夫。要进一步推进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内选举以及党的基层委员会向党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报告工作等制度,拓宽民主渠道,丰富党内民主形式,创新党员参与党内事务讨论、决策的方式与途径,使党员对党内工作能够发挥更大的影响,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对党组织力量的信任,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和内聚力。

四、关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为群众和社会服务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只有服务群众和社会,才能凝聚群众和社会,才能利用社会资源、融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进而整合社会、领导社会,才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不断为推进伟大事业增添新力量。要牢牢把握服务群众与社会这个重点,着眼于增强党和政府的向心力和号召力,从三个方面上下功夫继续探索服务、凝聚群众和社会的工作机制。

要在正确制定和实施各项决策上下功夫。通过教育管理,要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制定和实施决策上的把关作用和政治思想上的导向作用,善于运用法律、法规、民主协商、道德示范、思想政治工作等手段,寻求各方利益的结合点,在积极协调群众与社会各方利益中提高党组织的威信。在实践中,特别要强调在关键时刻和应对突发事件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在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机关作风、工作效率是凝聚群众和社会的重要载体。群众和社会看党和政府形象主要是看机关作风、工作效率。机关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在群众中,都会被看作党在工作、党在说话。因此,我们要继续开展“三优三满意”活动,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追求;牢记“两个务必”,全面贯彻“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切实解决机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

要在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政治原则上下功夫。要教育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为民尽责、为国竭力、为党分忧,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那里的干部和群众一道,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中都要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式,做好新形势下的凝聚群众和社会的工作,团结带领群众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前进,从中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