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
时间:2022-06-26 03:42:00
导语: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就党的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研究,明显地感受到,基层干部、群众、专家对十七大后党的建设、组织创新、党内民主发展等重要议题的态度乐观积极,认为十七大之后,党的改革创新一定会迎来一个“枝繁叶茂”的新时代。
30年经验培厚创新土壤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接受采访的干部、专家认为,总结梳理好党的建设30年的有益探索,将为新时期党建创新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持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但主要政策是一以贯之的,比如改革开放政策。反映到党的建设上也是如此,比如党的建设总体思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届代表大会都有措辞不同的表述,这反映了我们党在不同阶段对党的建设的最新思考,再比如,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党在不同阶段的文件中都有所涉及,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表述,既有最新的实践成果,也有历史变化的轨迹。
在改革开放30年到来之际,全党同志掌握这些变化的脉络,有利于全党在党的自身建设上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更加自觉地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的建设新任务。
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国生等同志认为,沿海发达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取得了在多元经济条件下巩固执政和创新自身建设的成就。如:外向型社会对执政党建设带来哪些挑战?新产业工人、私营业主对党组织认同度究竟如何研判?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始终站在引领社会发展的“最高点”?执政党的公共形象如何在对外开放中得到切实维护?等等。这些经验成果对全国的党建创新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此外,十六大以来,各地党建创新试点逐渐增多,具体包括干部监督、组织建设、干部制度改革、干部教育、人才建设、高校党建等各个领域。
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建议是,中央可以由有关部门牵头,对十六大以来党建领域内的试点进行集中梳理,把一些成熟的试点形成的基本经验上升为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推开,为党建创新明确方向。
提高党内民主“示范”意义
受访的党建专家认为,以党内民主示范引领人民民主,关键要在示范上做文章。他们认为,既然党的代表大会提出党内民主具有示范作用,今后就应该花更大力气推动党内民主发展,让党内民主更加生动活泼。
一些基层同志认为,党内民主首先要处理好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三会关系从法理上来看是清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没有普遍推行党代会常任制,党代会及党代表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党代会作为党内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尚未充分体现出来。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争当人大代表而不当党代表的情形。
一些地方全委会与常委会的关系还需要理顺。一些地方“三重一大”决策没有通过全委会,对“三重一大”的界定也不是很清楚,基层操作仍取决于“一把手”的认识。少数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地区,尝试取消常委会,实行完全意义上的全委会负责制,但目前只有湖北罗田县坚持下来,浙江椒江区曾经试行过,但没有坚持下来,又恢复了常委会。
一些基层同志对江苏、四川直选乡镇党委班子很赞赏,认为这让党内民主往前前进了一大步。另外,一些基层同志也建议,乡镇直选可以引入高校、国企等领域。
民主需要实实在在的载体保障,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凡是进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地方,党内民主的气氛就浓厚一些,党员对党代表的监督、党代会对全委会和常委的监督、党代表对委员的监督都有一定的渠道,由此还产生了代表辞职制、委员述职制、委员结构制、党代表述职制等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不少基层同志建议,当前要对党代表任期制、党代表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基本思路是,在试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地区加大探索党代会与政协会、人代会的关系以及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关系。没有试行党代会的地区围绕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代表发挥作用的行之有效办法。另外党务公开的力度也要加大,围绕“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思想,丰富和完善党务公开的途径、层次和保障体系。
关注少数干部心态的“亚健康状态”
从地方四级党委换届观察,党的干部队伍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受访的基层干部建议,在今后干部选拔任用中,应格外关注干部工作之外的操守、心态,旗帜鲜明地谨防那些热衷吃喝、排场、小圈子的干部被提拔重用。
现在干部处在两个文化圈中:一个文化圈是体制内的,比如组织学习、听报告、开会、学政策,等等,这个文化圈内的活动往往是为了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形式的东西多一些,入脑入心的东西少一些,总的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
一个文化圈是体制外的,比如小道消息、手机段子、哥们义气、追求安逸和奢华,等等,这个文化圈内的活动往往更能真实反映干部的心态、状态。
总的感觉是,少数干部的思想和心态处在“亚健康”状态。表现的极端形式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8小时内一套、8小时外一套。有的还表现出极端的自私,对群众冷漠,对组织说谎,思想信念消极。
基层的普通公务员还反映,一些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浪费惊人。有的干部家里有几套住房甚至还有豪华装修的别墅。有的干部把当地最高档酒店当成了自家厨房,天天有人请吃饭,而且有请必去。一些干部甚至公开说,没有老板参加的饭局不去,没有老板跟着的出国不去。
在基层采访中,基层同志谈的比较多就是干部队伍问题,一些同志担心,对党的执政宗旨、执政风险的认识,是自上而下衰减的,即中央一再强调为民、亲民,省里也强调发展、富民,关心群众疾苦,但到了基层这样的声音就减弱了,一些基层干部虽然也做事,甚至也很辛苦,但却十分迷恋吃喝、排场、小圈子,甚至以权谋私。
因此,党建创新应注意对干部理想信念建立动态预警机制。强调执政党干部的执政品格和道德修养,更多一些监督的眼睛来监督干部的行为、作风和思想动态。用鲜明的用人导向来约束和规范干部的成长。对那些不干事、图享受,边干事边享受的干部要及时给予警醒,甚至严厉的组织处理。
统筹各方党建资源
党建资源犹如城乡二元结构一样,存在城乡不平衡、城市单位与社区不平衡、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不平衡、基层组织与高层组织不平衡等问题。
党建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源、组织资源、阵地资源,还有资金、活动、学习教育等。当前优质党建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市、机关、高级党组织等领域,相对而言,农村和城市社区以及非公经济领域党建资源比较薄弱。
农村党建的主要问题是阵地还比较薄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城市社区成为新时期城市党建的重心,但组织资源、人才资源比较缺乏,尚没有形成资源共享的格局。非公领域还没有建立起一支像国有企业那样专业的党建干部队伍,非公企业的党建文化如何与企业文化融合,也需要继续探索。高校党建的难点在于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大受学生欢迎,加上一些教材僵化教条,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一些地方对统筹城乡资源、统筹各个领域内的党建资源进行探索,比如重庆、成都在启动统筹城乡的同时,提出以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湖北荆门市已经在组织资源、干部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进行城乡全面对接,实现城乡互利。江苏苏南等地,城乡一体化发展比较快,农村传统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党建形态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沿海地区的非公党建覆盖面大幅度提高,当前正在提高影响力上下功夫。因此,新时期党的建设既要放手让基层去创新,又要创新工作思路指导帮助薄弱领域内的党组织发挥作用,从干部资源、人才资源、资金、关怀机制等方面加大对基层党组织扶持,上下联动抓好党建一盘棋。
党员主体地位亟待制度保障
在调研中,本刊记者观察到,在党内民主发展程度高的地区,党员较好地享有了选举权、选择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党员的参政议政意识比较强。
但由于党内民主发展还不够平衡,更多领域内的党员主体意识需要提高,特别是党员比较集中的领域,如机关、高校、事业单位等。一些党员认为,自己除了缴党费、听报告,与一般群众没有什么区别,作为执政党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不强。
在农村,年龄大的党员要比年龄轻的党员更关心政治、关心党内事务、关心群众事情。而在非公领域,党员的主体作用体现得比较好,比如南京沃尔玛店,自从2007年成立了党组织后,党员从开始的6名已经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名,全部在企业的重要岗位上,资方对党员的作用和品格十分认同,对共产党组织的先进性较为认可。
提高党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需要改善党的活动方式、选举方式、学习方式。还要通过制度载体来保证。
在这方面,四川、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做得比较好。比如,江苏凡是进行公推直选的乡镇,党员的主体意识通过直选大大增强,党员非常在意这样的选举,大部分外出打工党员纷纷自费回家乡选举。在深圳、南京、苏州、上海、北京等地,党员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这给普通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渠道。湖北、浙江、四川等省凡是进行党代会常任制的地方,党员的主体作用就能够经常性发挥出来。
种种趋势表明,十七大后,围绕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方面的党建创新必然要加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党内真正形成一切相信党员、一切依靠党员、一切为了党员的氛围,增强党的凝聚力。
- 上一篇:看党群关系的新视角
- 下一篇: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