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22-06-13 08:22:00

导语:关于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调查与思考

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从社会发展规律和党的进步本质的高度,揭示了“先锋队”、“先进性”的实质,这为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指明了方向。

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我市党员队伍建设,我们通过召开村、镇、企业、市级机关等不同类型的座谈会,问卷调查和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进行了调查思考

一、当前我市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党员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象张建昌等一批具有时代特征、业绩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但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当前我市各个层面的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党员的政治意识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要求不相适应。政治意识是共产党员的政治灵魂和精神力量所在,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根本条件。但调查表明,我市党员政治意识存在“三个缺乏”:一是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据对机关639名党员干部的调查,对共产主义理想半信半疑和认为希望渺茫的占12.7%,不太关心和没有认真考虑过的占44.4%。有的党员对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他们片面地认为,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国内出现了官员腐败、职工下岗、治安混乱等现象,因此在千名党员问卷调查中,对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表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的占18.5%。有的党员忘记了入党时面向党旗立下的誓言,出现了政治信仰和人生信仰的分离,认为共产党员也可以参与宗教迷信活动的党员占9.1%,认为共产党员在逢年过节时烧香拜佛是风俗习惯与信仰无关的党员占16.2%。*年全市农村党组织民主评议中,被定格为不合格党员的640人,因理想信念动摇而被定格为不合格的党员的达103人,占全市农村党员总数的0.3%。二是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在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大是大非问题上,部分党员缺乏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不清楚的党员占4.1%,对改革开放政策持怀疑态度的党员占8.2%,对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为可以有自主性或不完全是的党员占4.5%,对党中央依法严肃取缔“”认为是小题大作的党员占4.3%。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没有实质区别的党员占21.2%。三是缺乏坚定的组织观念。这部分党员中,有的以工作忙或组织生活单调等为由,长期不参加或少参加组织生活,“当参加组织生活与办个人事情相冲突时”,党员选择先办个人事情的占11.5%。有的长期外出经商、避债、就业、就学,与组织长期失去联系。有的党员是为了取得报酬才参加组织生活,在回答“如果参加党的活动没有报酬,你是否参加”时,认为要“要重新考虑”的党员占13.9%,不参加的占6.7%。有的长期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在下岗、流动党员中,认为自己还是一名党员,仍在履行党员义务的占55.8%;*年全市农村党组织民主评议党员中,因组织观念淡薄而被定为不合格党员的239人,占全市农村党员总数的0.7%。

(二)党员的宗旨观念与实践人民利益代表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执政党取信于民的前提。但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在少数党员中淡化了。一是价值观扭曲。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部分党员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沿用到党性原则中,不能正确处理讲利益与讲政治、讲奉献的关系,调查表明,认为市场经济就只要经济利益,可以少讲或不讲政治的党员占29.1%;认为个人利益可置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的党员占1.9%;认为参与市场经济就是自己赚钱,没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义务的党员占16.6%。二是公私观颠倒。在回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你的公私观”时,认为应该大公无私的党员只占15.8%,认为应该先公后私的占42.1%,认为应该公私兼顾的占22%,认为应该利己不损公的占15.2%,认为先私后公的为4.9%。三是苦乐观嬗变。有的党员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做工作拈轻怕重,讲待遇向高看齐。调查表明,对党员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态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于做到和不能做到的占22.6%。据农村党员中调查,认为机关党员干部作风浮夸,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占13.8%。四是权力观异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掌管了一定的权力后,不是为群众着想,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盘”,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调查表明,对目前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满意的为34.5%,基本满意的为40.4%,不满意的占25.1%。

(三)党员的自身素质与实践社会先进生产力代表的要求不相适应。党员的素质是党员面向新世纪、适应新形势的立身之本。但当前,全市党员队伍的“三化”现象较为突出。一是年龄老化。据统计,全市56岁以上的老党员占党员总数的31.1%。在全市农村党组织中,1/3以上的支部61岁以上的党员比重占15.2%,因年老体弱,使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力不从心。二是能力弱化。不少党员文化素质较低。据统计,*年我市党员小学以下的为39.2%,这部分党员绝大多数是农村党员,有些经济收入低下,自身致富无门,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有些机关、企业的党员自身的业务素质与现代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尤其是部分企业下岗职工党员缺乏技能,难以实现再就业。三是作用淡化。部分党员角色意识不强,不求有功,但就无过,长期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长期消极落后,不仅不起作用,而且经常做群众“尾巴”,有时在工作中还要“唱反调”;有的党员对当前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任意散布不利于安定团结、有损党的形象的言论;少数党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堕入犯罪的泥潭。据市纪委的统计,1996—*年间,有703名党员受到党纪处分,其中232人被开除出党。

(四)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实践先进文化代表要求不相适应。党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但当前部分党员的实际与先进文化代表要求存在“三个相偏离”:一是党员的思想观念与先进文化要求相偏离。部分党员思想观念陈旧,有的还留恋封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年代,有的口头也讲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在实际行动上重蹈覆辙,极少数党员仍然有“恐资症”、“恐商症”,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新政策、新举措,总觉得“看不惯”、“想不通”、“跟不上”。有的仍然沿袭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农村党员还跳不出传统的种植方式,对市场机制的购销形式还不适应。有的小富即安,缺乏立大志、创大业的思想。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还过多地依赖行政手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还比较缺乏。有的党员还没有摆脱封建愚昧思想的影响,讲排场、比阔气,修庙宇、造祖坟,求仙灵、拜菩萨。二是党员的道德行为与先进文化要求相偏离。在遵守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少数党员不赡养老人、不抚养家属子女;有的群众反映在一些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有的甚至出现“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有的党员背信弃义,不讲信用,随意违反民事、经济交往中的各种契约。三是党员的生活方式与先进文化要求相偏离。有的党员满足于只求过得去的生活方式,缺乏竞争观念和风险意识;有的追求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贪吃、贪玩、贪图享乐,经常出入灯红酒绿场所;有的生活作风腐化堕落,参与;有的长期参与赌博活动,个别的甚至开设赌场,抽头渔利,1996—*年,因生活作风和赌博受到党纪处分的有164人。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宏观上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四个多样化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利益主体多元化、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整个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两重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随着企业转制,大量职工下岗,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信心产生动摇,他们对社会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薄,有的甚至为了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外出党员增多,使教育管理增加了难度。相当一部分党员成了原单位抓不着、新单位管不着、组织和群众监督不着的“三不”党员。许多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如建筑工地、专业市场、经济实体等没有党组织,使很多党员处于游离状态,致使有的党员“免疫力”减弱,素质滑坡。非公有制增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及党员活动的经费、场所、时间受到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主对党组织的认识程度等情况的制约。

2、从主观上分析,党员自身缺乏世界观改造的自觉性。从党员本身来看,少数党员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未完全入党。一些党员入党后,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放松学习和思想改造,忽视党性锻炼,先锋意识逐渐淡化,理想追求逐渐丧失;有的党员放松政治学习,有些连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等最基本的知识都答不上,导致政治敏感性不强,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成为政治上的“弱者”;有的党员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不起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和诱惑,使之丢掉了立党为公的思想;有的党员不钻研业务知识,不提高工作本领,难于胜任本职,业绩平庸,没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3、从客观上分析,党组织缺乏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在党员教育上,一些党组织习惯于根据上级的意见和要求,照搬照抄,很少考虑本地区本单位党员的思想状况,内容上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上一般采取读报、看电视教育片、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的方法,使一些地方的党员教育常常出现“言者不自然,听者不耐烦”的现象。在党员管理上,发展党员重视不够,导致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党员日常管理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外出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了不少盲点。党员的“出口”不畅,处置不合格党员缺乏力度,使一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党员长期滞留在党内,严重削弱党的战斗力。在组织体制上,从事党员教育管理的党委有关部门往往是各自为战,缺乏联系,在同一时期安排不同的重点教育内容,不仅给基层党员教育工作的安排带来很大不便,也使重点教育活动不能持久,以致于形式上轰轰烈烈,但实际效果较差。

二、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

我们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然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思想觉悟高于群众。这是对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要求党员必须做到“五有”,一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时期,理想信念仍然是方向、是灵魂。共产党员必须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深扎根于自己心中,从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中认识共产主义运动,克服“渺茫论”、“过时论”、“悲观论”等错误思想观点,并且要把树立远大理想与实现现阶段的目标结合起来,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目标而作出贡献。二是有牢固的党纪观念。强化党员的组织观念,是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和思想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共产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绝不允许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和脱离于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三是有高尚的人格品质。人格品行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精神境界的综合反映,是对共产党员党性锻炼和修养的最起码要求。共产党员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始终保持崇高的气节,要正确对待是与非,做到对党忠诚、言行一致,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不搞小团体活动,勇于同错误现象作斗争;正确对待名与利,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淡泊名利,一身正气,共产党员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确对待公与私,能够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当三者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四是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共产党员的工作岗位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手中的权力用在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上。共产党员不仅要树立服务意识,而且要树立奉献意识,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扎根于群众,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于民。同时,公仆意味着要牺牲个人利益,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人民群众,没有索取任何私利的权利。五是有昂扬的进取精神。加强党性锻炼和修养,最终要落实到完成党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上,肩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共产党员必须奋力开拓创大业,自觉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善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始终站在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二)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共产党员要当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在新的形势下,强调党员的业务技能高于群众,不仅是党员先进性的体现,更是实践党的宗旨、当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的要求。党员要做到业务技能高于群众,就必须提高以下几种能力:一是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要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僵化观念的束缚,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打破陈旧的思维方式,树立新的思想观念,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努力提高自己发展经济的能力。二是提高汲取现代科技知识的能力。共产党员不仅要刻苦学习党的理论,还要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现代化建设的本领。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如果不努力提高文化科技水平,满足于过得去,仍然文盲、科盲、外行,就很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掌握本职工作的知识和能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学一行,精通一行,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要具有与本职岗位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农民党员至少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如种养殖业、加工业的有关技能和致富本领。企业党员要率先钻研和掌握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科技;机关党员不仅要出色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要具备适应不同岗位的本领。三是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当今社会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共产党员成为时代先锋,就必须提高创新能力。要解放思想,克服安于现状,惧怕变革,墨守成规的思想;要振奋精神,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锐气,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知难而进勇于改革,始终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四是提高贯彻执行现行政策的能力。要增强政策观念,注重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掌握精神实质,提高政策水平。要从党性原则的高度,认识和对待政策问题,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维护政策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带头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善于运用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调解矛盾时,努力找出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严格按政策办事。五是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共产党员要带头知法、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带领人民群众忠实严肃地贯彻国家的各项法律、法令,做见义勇为、维护党纪国法的模范。通过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群众,自觉同违法乱纪和一切不良现象作斗争,为在全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道德风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贡献业绩高于群众。这是新时期共产党员当好“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是我们衡量新时期党员标准的主要依据。具体来说,共产党员应发挥好几方面的作用,一是要发挥好示范作用。就是要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和本职工作中起好榜样作用,要做乐于奉献的模范,做执行政策的模范,做勤奋学习的模范,做改革创新的模范,做倡导文明的模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和开拓者,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二是要发挥好骨干作用。共产党员要在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骨干作用,勇于挑大梁,既要做带头致富的经济人,又要做共同致富的领头人;既要做开拓创新的顶梁柱,又要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既要成为走向世界的冲锋者,又要做抵御腐侵馈的防御者;既要成为市场竞争的“弄潮儿”,又要甘当法律、法规的“守护神”;既要甘为变革的献身者,又要勇当创业的自强人。三是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共产党人要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事业中,带头做先锋,争做时代潮流的先行者,做到“四个敢于”,敢于领先,以改革开放为己任,走在潮流前面,创造一流工作成绩;敢于竞争,求得在事业上有新的突破;敢于标新立异,不因循守旧;敢于冒风险,不畏首畏尾、停止不前。从事商品生产经营管理行业的共产党员,在怎样为顾客、为服务对象方面要做得比一般人好,农村党员要敢于和善于带领群众致富;企业党员要带头完成生产经营任务,在拓展市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中当先锋;下岗党员要投身市场,带头甚至带领他人积极寻找再就业的新路子;机关党员的工作业绩应体现在人民满意度上。四是要发挥好桥梁作用。要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及时向群众宣传、解释,并把群众的意见和愿望及时向党组织反映,使自己成为紧密联系党组织和群众的纽带。

(四)创造一流党员队伍。按照“结构优化,活力增强,素质提高,作用显著”的目标和要求,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知识结构,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建立和完善“进口严、出口畅”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激活党员队伍;以实施“三个代表”教育为抓手,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树立新时期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努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对策和思考

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工作机制,使我们党的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广大党员在各项事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增强认识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前提。“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对共产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之中,面临新的世纪,只有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才能确保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更好地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只有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才能使我们的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国际形势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如何适应四个多样化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已对广大党员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使我国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只有保持党的先进性,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只要广大共产党员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人心,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和迫切需要,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二)实现教育上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础。党员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和载体上贴近实际不断创新。一是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根据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提出的新任务进行党员教育。其基本框架主要应有政治性内容、基础性内容和现实性内容。政治性内容要突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基础性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党纪党规和社会主义法制知识等教育;现实性内容是指一段时间内党员必须认真学习了解和遵循的党员教育内容,包括根据形势发展和全局需要提出的新的理论观点,制订的重要方针政策等教育。二是在教育对象上。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党员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分类分层教育。根据党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的不同,可划分为党员领导干部、机关党员、事业单位党员、企业党员、农村党员等五类。同时,还可以根据党员队伍中的先进、中间、后进等不同层次,以及新老党员等不同情况,分类设教,因需施教。三是在教育方式上。在充分注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实行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教育方法,努力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方法与效果的有机统一,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统一。可采用传统教育、典型教育、电化教育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党员教育的方法要与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相适应,坚持静态教育与动态教育相结合,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要健全党员教育的制度,在时间上作保证,做到经常抓、长期抓,不能紧一阵,松一阵。同时要精心设计载体,充分利用“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义务劳动等形式,激发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管理上的规范性和制度性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环节。按照中央“进口要严,出口要畅,中间管理要加强”的要求,重点要规范三项工作机制。一要规范发展党员质量监督机制。发展党员必须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把保证质量放在第一位。要建立健全党员发展责任制、推优制、双重考察制和公示制等四项制度,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进行严格把关,积极尝试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凡发展党员工作不符合规定和有关发展党员标准的,并且主观故意或过失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二要规范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出口”机制。把改进民主评议党员作为重点,切实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要坚持和完善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在评议内容上要进行细化,明确不合格党员的评定和处置标准;在评议方法上要进行创新,采取定性评议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支部初审与党委终审相结合的方法;在评议程序上要进行规范,要进一步增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要规范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机制。实行组织设置定位管理,党员教育定期管理,流动党员定人管理,作用发挥定量管理等“四定”的方法。根据党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和从业等的不同,对不同类的党员实行分类管理,理顺组织关系。建立每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制度。对流动党员确定联系人,落实责任。按照党员的特点,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行量化细化。

(四)形成监督上的系统性和严肃性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保证。要逐步建立健全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相互监督的工作体系。一是内容上要全方位监督。要从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监督,不仅要对党员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等内在素质进行监督,而且要对党员的作用发挥、自身形象等外在表现进行监督。二是方式上要多层面监督。要进一步完善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机制。着眼于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下苦功夫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用整风的精神加大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力度,坚持和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敞开大门,查摆问题,采取自己找、相互帮、上级点、群众评的方法,把整改作为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意见较大、问题较多的党员,实行谈话、诫勉和组织处理。三是时间上要经常性监督。要顺应四个多样化发展的趋势,立足于“关口前移、加强防范”,对党员的工作和生活进行全程监督,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制的作用和功能,党员活动延伸到哪里,各种监督措施就要延伸到那里,尤其是要注重对党员工作以外的监督。

(五)强化领导上的协作性和指导性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关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党员先进性,必须加强领导。一要建立组织、齐抓共管。党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光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做好的,必须在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各级党委都应成立由分管书记任组长,组、纪、宣、党校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党员教育工作协调组织,同时明确组织部门、宣传部门和纪检部门抓好党员教育管理的各自职责,形成党委领导、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二要制订规划、明确目标。要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现状,各级、各部门都要制定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目标要求,并且既做到可行性又有较强的操作性。三要落实措施、建好阵地。搞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必须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要努力提高党务工作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本领,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阵地建设,办好基层党校和业余党校,建立和健全党员活动室和配备党员电化教育设备,改善党员教育管理条件。四要分类指导、典型引导。要根据党员的不同类型编写教材,以增强党员教育的针对性。要善于发现典型,注重化大力气培植典型,并通过演讲会、巡回报告会、广播、录像等多种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造成弘扬正气、祛除邪气的强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