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探讨与思考
时间:2022-04-24 04:07:00
导语: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探讨与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及其运行机制的不断成熟,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问题成为我们执政党建设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开辟了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提出了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到*年底,全国私营企业、港澳台和外商投资企业、非国有(集体)控股企业等三类新经济组织总数已超过200万家,从业人员约5000万人,创造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它们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多方面需要、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这一领域党的建设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据统计,*年底,全国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只占4.4%,外商投资企业中只占17.6%。如何加强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工作,怎样科学地界定新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新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如何从实际出发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应有的作用等等,迫切需要加强研究。为此,同志明确提出,落实“三个代表”要抓紧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的建设工作,指出“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分歧较大。
首先是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是否需要建立党组织的问题。第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引进外资之际,在“三资”企业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利于对外开放,不利于引进外资。在“三资”企业中建立党组织,不但没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产生副作用。认为在“三资”企业建立的党组织,要么为“三资”企业服务,要么成为“三资”企业的附庸,外商才能容得下党的基层组织,才能支持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否则,党支部书记随时都可能被“炒鱿鱼”,更不用说普通党员了。在经济地位低下而又得不到法律法规保护的情况下,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只能是一种空谈。主张把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搞好就行了,不必要管得过宽,把触角伸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第二种观点认为:在企业中建立工会是国际惯例,在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工会法律上也有明确的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处于“地下”,暗中支持和领导工会就可以了。党的基层组织可以建立,但不必要挂牌公开活动。第三种观点认为: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时机不成熟,因为从目前情况看,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违法事例较少,劳资关系相对缓和,建不建党组织影响不大。第四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放弃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治领导。改革开放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因此,党和政府应当在法律法规方面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旗帜鲜明地开展党的活动。
其次是关于私营企业主是否可以入党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谁就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私营企业主响应党的号召带头办企业,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为国家上交了税,有的私营企业主还为社会捐钱捐物,架桥修路,为人民做好事,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私营企业主就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规范他们的行为,有利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因此,不能把私营企业主关在党的大门外边。另一种观点认为: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私营企业主有剥削性的一面,他不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更不是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虽然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发展党员不能有初级标准。从党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奋斗目标看,私营企业主的经济地位能否保证他们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值得深思。从社会主义的本质来看,除了发展生产力以外,还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私营企业主愿意认同社会主义的本质吗?大批私营企业主进入党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能不能保证代表广大工人、农民等劳动者的利益呢?因此,不主张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更不主张私营企业主担任党的领导职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这个命题本身就不科学,应该讨论的问题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能入党?只要具备了必要条件,不管其出身、成份、财产状况如何,都可入党。
2.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不明确,政治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宪法和党章中是有明确规定的,但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明确规定。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还要征得外商和私营企业主的同意后方可建立。外商和私营企业主同意了就可以组建党组织,不同意还能不能建立党组织?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将给非公有制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现实困难。
3.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不明,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清。
是隶属于地方党委管理,还是隶属于工商部门条条党委管理,目前认识尚未统一。这造成一些有条件成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因找不到主管的上级党委办理手续,而使党组织的设置落空。有的企业虽然成立了党组织,但由于对上、对下及与企业管理层的关系理不顺,致使党建工作无法开展,党建工作责任目标难以落实。
4.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管理工作出现困难和混乱。
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一部分党员组织关系无处转,组织生活无法过,宣传教育无人管,党费无处交,入党积极分子无法进入党的大门。
5.发展新党员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在非公有制企业组织中,由于职工普遍带有雇佣思想,仅仅是为了就业吃饭,再加上没有党组织的教育培养,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很多青年对入党不感兴趣。一些已经具备入党条件的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书都不知要交到哪里,更不要说接受组织的培养、教育与考察了。甚至有些已建立党组织的单位,由于自身瘫痪,老党员都疏于管理,更没有积极性接受新党员。长此以往,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党员必然出现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数量偏少的问题。
(二)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1.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猛,随之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的社会存在与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矛盾,对新出现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问题的认识出现不同看法是必然的。
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是否建立党组织的问题上产生的分歧,主要原因是对党的地位和作用没有搞清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它在社会组织中起着政治的领导核心作用。如果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就会大大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
关于对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入党的问题产生分歧,原因则较为复杂。对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对“三个代表”如何理解,对私营企业主入党的作用怎样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一,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而公有制企业不断萎缩,一增一减,形成鲜明对比。就全国而论,1978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占78%,集体经济占21.8%,非公有制经济仅占0.2%;到1998年底,我国国有经济占28.5%,集体经济占33.2%,非公有制经济上升到33.2%。从发展的观点看,非公有制经济将进一步增长,所占比重进一步扩大的总趋势已是势不可挡。基于此,一些人认为可以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他们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私营企业,是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受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和领导的。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吸收他们的代表人物——优秀私营企业主入党是对其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这不会影响党的性质和先进性。因此,对那些确实守法经营,为社会做出贡献,特别是长期受党的教育,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护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愿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少数优秀私营企业主应该及时吸收入党,“并通过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和凝聚力”。其二,对“三个代表”的理解不同,导致对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态度不同。有的同志认为,既然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私营企业主中有很多人从事高科技产业,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他们为什么不能入党?既然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党也代表私营企业主的利益,私营企业主为什么不能入党?但也有的同志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并不能说最广大人民都能入党。而且私营企业主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和剥削者,与职工有雇佣关系。允许他们入党会影响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形象,也会在群众中造成混乱。其三,对私营企业主入党作用的认识不同也导致了对私营企业主入党的态度不同。一些人认为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能够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有利于进一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私营经济中;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私营经济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党及时了解私营企业的情况并加强对其管理和教育;有利于私营经济中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因此,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有积极作用,主张私营企业主可以入党。而那些不同意私营企业主入党的人认为,允许私营企业主入党会模糊党的性质和入党的标准,产生“谁是富有者谁就具备入党条件”的误导,容易引起广大工农群众在思想上误解党,在感情上疏远党,从而影响和削弱党的群众基础。如果允许他们入党,甚至有的人还可能利用经济实力操纵基层选举,控制基层组织,产生严重的政治后果。
2.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规章制度不健全,给党建工作带来实际困难。
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政治地位从上至下没有明确规定。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控股企业如果禁止党的组织活动,党员则拿不出任何法律的依据。如果党员硬坚持活动,则外商随时可以解聘中共党员,而党员无可奈何。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党组织的组建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和办法,这给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外商和私营企业主对建立党组织不理解不支持。
资本的目标是追求利润,资本追求利润是不择手段的。外商到中国来办企业,是因为在中国办企业政策优惠,劳动力价格低廉,商品市场广阔,有利可图,而不是为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外商是不会欢迎一个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安置在他们的身旁监督他们的经营活动的。除非党的基层组织改变它的性质,改变它的任务、职责,成为一个能帮助外商增创利润而不去打扰外商的组织,外商才会露出微笑接受党的基层组织,并支持它们活动。否则,他们必然尽力排斥党的基层组织,阻挠会影响“利润”的党的基层组织活动。一般说来,私营企业主是不欢迎党的基层组织的。他们中有的认为企业是属于自己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有的认为建立党组织后活动多了,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经营;有的认为管理企业有董事会,党组织再参加进来活动不好协调,等等。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问题能够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党建理论研究课题在今天提出,既是我们党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结果,也是我们党对新的世纪实施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因此,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既要站在整个党建理论的高度,把它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来把握,又要针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和环境的特殊性,把它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来分析,来透视,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一)进一步统一党内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
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有分歧是正常的现象,但分歧长期存在得不到解决,就不正常了。我认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首先,在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既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它的性质就应当是社会主义的。但另一方面,由于其私人占有性又决定了它还有某种程度上的非社会主义性质,这也决定其在国民经济中不能据主体地位。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有利于巩固和加强它的社会主义性质一面,削弱和克服它的非社会主义性质一面,进而有利于确立和巩固我国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其次,在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党建工作,是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基本属性是社会主义的,所以不能视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异己的经济组织。但是由于它的私人占有性,决定了它只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能成为主体部分,决定了它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部分——公有制经济之间还存在着区别、差异、矛盾和一定程度上的对立、排斥,还存在着违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法制还不够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备的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违的法律法规的现象更会时有发生。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可以更好地引导其沿着党的基本路线指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健康发展。
第三,在非公有制企业加强党建工作,是加强党同非公有制企业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在新形势下党的执政群众基础的需要。非公有制企业的广大职工群众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农村补充的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支日益壮大的职工队伍必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维护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素质如何,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然而,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他们的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还有待于培养和提高。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有利于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政治觉悟,培养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扩大和加强党同工人群众的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因此,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地应当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人群众中建立自己的组织,开展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政治地位如何界定,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解决不好,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就会失去基本依据,甚至会发生全局性的错误。因此,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首要的是明确其政治地位。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在产权关系、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与公有制企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不能定位为企业的政治核心,而只能成为企业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对企业发展起帮助、促进和监督、协同作用。
正确把握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必须正确处理“党”“企”关系。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非公有制企业是经济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党组织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活动,但是,又不能脱离党的政治属性,成为企业的附庸或私营企业老板的工具。我认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和政治核心作用,首先要抓好四个“着力点”:一是引导企业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关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在企业的贯彻执行;二是通过合法途径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三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员和职工的教育培养工作;四是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领导好工青妇工作。其次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与尊重企业主经营自主权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开展党的活动与维护生产经营秩序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和为企业做贡献的关系。最后还要解决好党组织与企业主、工人、经营管理者、股东等多种利益主体的关系以及在处理利益矛盾中的作用问题。党组织代表的不是哪一方的利益,党组织不同于工会,不是只代表工人利益,更不能只代表资产所有者和股东的利益。党组织应代表国家、集体、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广大工人的总体利益,即从企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上来考虑企业的发展问题,在企业中起一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这也是企业其它组织和个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进一步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
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是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领导的前提。只有隶属关系明确,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才能有条不紊。
1.属地管理,统一领导。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应以属地管理为主,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协调。在省(市)组织部专门设立企业党建处,处下设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室,有专室专人负责。在县(市)组织部门也应设立专门的非公有制经济党建机构,上下对应,便于领导。省(市)、县(市)组织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实行总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宣传以及工商、税务、行业部门、协会中的党组织可配合党的组织部门共同抓好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党组织建设。
2.工商管理部门党委(党组)管辖个体工商户党的基层党组织。个体工商户由于分散经营,多直接隶属于工商管理部门。因此,由工商管理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工商个体户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比较便于管理。
隶属关系明确之后,在省委的领导下,由省委的组织部门实施总的领导和管理,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处(室)、工商管理部门党委(党组)以及县(市)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共同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建工作。
(四)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工作力度
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很不平衡,有些市县除中外合资企业有部分党组织外,个体私营企业几乎没有建立党组织,甚至有些市县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当务之急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组建工作,尽快消灭空白点,才能谈到如何开展党的活动问题。
在组建的方法上,目前还只能采取相互协商、循序渐进的方法。由于外商和私营业主对在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存有疑虑,甚至持反对态度,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外商和私营企业主多做解释工作。特别是要让外商明白,在企业内部建立党组织是中国的国情,建立党组织的目的主要是把“三资”企业办好,使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诚取信,力争外商的支持。在外商尚未理解之前,可以继续做工作,但不能“霸王硬上弓”,强行建立党组织,把关系搞僵。条件不成熟可暂缓建立党组织。在组织设置形式方面可灵活多样。如果是中方控股企业,党组织可以设置专门机构,配备少量专职干部;如果是外方控股,则不设置专门机构,党组织的负责人以兼职为好;如果是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应兼职,活动时间安排在业余。外商独资企业,党组织也可依托工会开展活动。
(五)创造适应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党的活动方式
1.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活动。
一旦非公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组织条件、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思想条件成熟,就应及时建立党的组织。建立党组织后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光明正大地开展党的基层组织活动。党组织的牌子要挂起来,旗子要树起来,偷偷摸摸地搞“地下党活动”,反而容易把问题搞僵。党组织的活动可以提前告知企业管理机构,欢迎外商和私营业主光临。
2.紧紧围绕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开展活动。
非公有制企业与雇员之间同样也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企业生产经营如何,与企业雇员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系。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要抓住这个特点,注重使党的行动紧紧围绕本企业生产经营的健康发展来进行。党组织要教育党员关心企业发展,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出主意、想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主提出建议;党组织也要及时向党员通报经营方针、长短期计划、工资福利分配、重要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项。真正使党的活动“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同时,要讲究工作方法,把引导监督他们依法经营、按章纳税与支持业主搞好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党组织与业主相互信赖、相互支撑的关系,通过相互协助、共同监督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
3.非公有制企业党的活动以兼职、小型、分散、灵活为主要形式。
党的活动要根据私营企业的特点来进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活动规模上,把相对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活动,如个人学习,集中交流,个别谈心,集中教育;在活动时间上,把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在活动内容上,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相结合,如在企业中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挂牌经营”、“党员责任区”等活动。
(六)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律,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问题,既不同于传统的国有企业的党建,也不同于社会主义改造以前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党建,而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一个新领域,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探索中要广开言路,在党的会议上可以就非公有制经济党建问题进行讨论或争论,真理愈辩愈明,通过辩论消除党内分歧,达到新的统一。在探索的过程中,中央要掌握动态,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原则性问题要加以引导。同时,各级党委要把非公有制经济党建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总结基层的新经验,从经验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推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一定能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 上一篇: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