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警 重点帮扶 实现援助“三个及时”
时间:2022-03-07 05:43:00
导语:提前预警 重点帮扶 实现援助“三个及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0年以来,中关村街道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加强提前预警,实施重点帮扶,促进低保与就业联动,实现对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的“三个及时”,取得一定成效。截止目前,辖区1445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全部实现就业,其中,零就业家庭成员和就业困难群体281人,实现了辖区零就业家庭为零的工作目标。
一、提前预警,及时发现
为及时发现辖区的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争取工作主动,我们首先对辖区各类失业人员进行分类登记,做到一人一档、一户一册,并将年龄偏大、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没有专业技能、收入水平较低、无固定工作、体弱多病、就业年龄段享受低保、零就业家庭等人员和家庭作为管理重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动态管理,建立了以“二早”为目标的预警机制。一是对新出现的做到早发现。我们依托社区广泛宣传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政策,公示社区和街道就业援助电话,建立了楼长双日报告、失业人员周报告、社区周汇报、街道半月汇总通报等制度,并采取街道包片、社区包人的定期走访、个人申报、电话跟踪等办法,随时掌握辖区居民失业情况和家庭的变化情况,力求对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尽早发现。二是对边缘状态的做到早预警。我们对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就业难易情况进行排序分类,根据楼长和包片人员入户调查以及失业人员自我报告的实际情况,街道定期进行形势分析和情况交流,分析重点对象可能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家庭生活负担较重、收入水平较低、无固定工作等处于零就业家庭和特困人员边缘的家庭、个人,我们将其列入“相对零就业家庭”和准特困人员,并启动预警援助服务方案,从处于特困边缘状态开始,依托社区给予密切关注和跟踪服务。
二、突出重点,及时援助
针对困难群体大龄多、文化偏低多、体弱多病多、需照顾家人的多、无专业技能多的特点,我们根据每人每户的实际情况,分别提供职业指导援助、优惠政策援助、岗位信息援助、技能培训援助、托底就业援助、生活保障援助,做到信息早提供、技能早培训、政策早落实,促进早就业。在此基础上,将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年龄段低保人员、“4050”失业人员等特困家庭和人员作为援助重点中的重点,加大援助力度。一是坚持“三上门”,服务送到家。依托社区送优惠政策上门、职业指导上门、就业岗位上门,实行零距离服务。在社保所服务大厅设立了优先服务窗口和服务热线电话,优先安排培训、优先落实政策、优先选择岗位信息,对需要紧急办理的事务,随到随办,急事急办,不分上下班和节假日。二是加强即时援助和包保帮扶。对特困人员和家庭登记后,每个月至少入户走访两次,并在最短时间内对接两项援助,提供两个岗位信息。同时,确定一名党员或干部与其结成帮扶对子,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内容、形式、期限,从申请失业保险和低保待遇、参加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申请享受优惠政策、参加求职招聘活动、托底安置等环节,实行全程协助,必要时提供陪伴或代办服务,包保帮扶到底。三是加强后续帮扶。对已实现就业的特困人员和家庭,定期进行入户跟踪服务,巩固援助成果,并根据个人及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后续帮扶计划,帮助解决就业后可能面临的新问题,解决后顾之忧。如我市为鼓励因家庭拖累而不能就业的家庭,以及残疾、有部分劳动能力的人员在社区灵活就业,规定工种不限、劳动时间不限,由本人申请、社区核实、街道申报,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其中的“4050”人员给予最长10年,即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社会保险补贴。因此,在帮扶有关人员社区灵活就业后,街道社区还要在相应期间内继续跟踪其就业状况,并帮助落实补贴政策。
三、促进低保和就业联动,及时解决难点
就业援助的难中之难是困难群体中的低保家庭和低保人员。为了帮助这部分困难群体及时走出困境,实现自食其力,我们从制度和服务两方面,努力促进低保与就业联动。一是制度上实现联动。首先,对所有就业年龄段内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申请人和正在享受低保的人员进行就业服务登记,确定其求职和培训意向。对主动进行就业服务登记的,在接受就业服务期间,其家庭符合低保条件的,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其它成员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享受专项救助待遇。在进行就业服务登记60日内,街道向其提供三次就业推荐;正在享受低保的人员就业后,家庭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的,可以享受两个月的渐退帮扶补助。我们还定期组织他们参加公益性劳动,使其在享受低保期间仍然处于劳动状态,避免越呆越懒。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参加公益性劳动、接受培训和推荐就业的低保懒汉,坚决撤保,从第三次推荐就业岗位的下月起取消其本人低保或不予接受其本人的低保申请。在低保复审时对没有进行求职的人员,取消低保资格。二是援助服务实现联动。第一步,指导加宣传,解决因思想观念陈旧致困。通过上门开展一对一职业指导、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对其加强就业形势和政策宣传。帮助失业时间长、失去信心的人员克服自卑心理,消除思想障碍,重新树立自信。对宁愿在家享受低保而不愿主动就业的人,上门做思想工作,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帮助其树立工作不分贵贱,有活干、有事做、有报酬就是就业的新观念,树立劳动光荣、用劳动赢得尊重,减轻家庭负担的观念,激发其求职内在动力。对于确属非本人原因暂时无法就业的,符合低保条件的,我们积极帮助申报低保,先解决家庭燃眉之急。同时,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服务,促进其尽快再就业。第二步,免费培训,解决因技能低下致困。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和各级职业培训机构,按“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及时提供由易到难的免费培训,促进其走出家门,学习、接受新技能。第三步,就业推荐,解决无业可就致困。我们与辖区308家单位建立空岗信息联系制度,签订了《优先用工协议书》,同时组织各社区开展“共享资源,携手关爱困难群体”的活动,采取多社区共同救助、社区互助救助,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援助氛围,保证及时为特困群体提供适合的就业信息。对那些到社会上就业比较困难的,如刑事解教的人员,我们先在社区给他提供一席之地,鼓励扶持其在社区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对于多次求职未能实现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2006年以来,辖区困难群体中的低保人员38人,已有31人实现了就业,有21人已经退保,其中零就业家庭成员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