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类帮扶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时间:2022-03-07 05:35:00
导语:实施分类帮扶 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机社区位于牡丹江市区东南部,现有居民6164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体制转换,辖区内五户大中型国有企业的1138名职工先后下岗失业,给居民家庭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这样一个数量庞大、情况复杂的困难群体,我社区充分发挥贴近百姓、服务便利的优势,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下岗失业人员按照技能素质、年龄结构、就业愿望、困难程度的差异进行分类,根据每类群体的不同需要,因人而宜实施帮扶,促进了辖区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
一、针对素质高低,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
一是在培训内容上,对年龄偏大、素质较低、就业要求不高的人员,开展以家政服务、餐饮服务为主的简单易学的技能培训;对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渴望学习新技能的中、青年人,进行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培训;对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且有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并主动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帮助找场地、跑手续、办贷款。截止去年底,社区内参加创业培训人员共计40人,成功自主创业人数达到22人,共获得小额担保贷款总额达40万元。二是在培训方式上,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开辟小课堂就近培训,先后举办了家政服务、市场营销、餐饮服务等再就业培训班20多期;与辖区手工编织店、美容美发等小实体联手,开展简单易学、投资小、见效快的手工技术培训,通过边学习边操作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使下岗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学到一技之长。同时,我们借助社会办学力量组织中长期培训,推荐学员到市、区再就业培训基地或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目前,辖区所有的下岗失业人员都接受了至少一次培训。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们对有劳动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按照对岗位需求的迫切程度进行排队,组织分类帮扶。一是优先安置就业愿望特别强烈的人员就业。他们多数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比较正确地看待再就业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对这类群体,我们的服务突出一个“快”字,实行即时服务承诺制,只要不挑不拣,保证三天内上岗就业。二是对既想找工作,要求又比较高的人员,我们的服务强调一个“稳”字。帮助其静下心来分析自身条件和就业需求,通过耐心细致地指导,促使其正确择业。对于那些自身素质与就业要求实在不相适应的,推荐他们去参加技能培训。三是对于“等、靠、要”思想严重,有劳动能力,但不想就业只想吃低保的人员,则把他们组织起来,举办再就业辅导班和再就业恳谈会,引导其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同时,制定了“三天小交流,七天大沟通,月月有记录,季季有进步”的思想跟踪服务制度。通过入户走访、促膝谈心,做其思想工作,一次不通就几次,甚至几十次,直到思想做通了为止。社区还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利用周围下岗失业人员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亲身经历,感染和教育他们,使其摒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只要有事干、有钱赚就是好工作的新观念。原林业机械厂下岗职工闫德江,由于年龄偏大,又没什么专业技能,对再就业失去了信心。在典型人物的带动下,他刻苦学习一年家电维修,起初是背着工具包走家串户,经过努力,现在开办了一家修理部,还吸纳了两名下岗职工。
三、针对年龄大小,重点安置“4050”人员
我社区有“4050”人员300多名,占下岗失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而且普遍体弱多病、家庭负担重、技能单一,到市场上竞争就业难度很大,是我们帮扶的重点。对于这一群体,我们主要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予以托底安置。近年来,社区自主开发了保洁、保绿、保安、自行车看管、就业信息员、就业援助员等公益性岗位,又与驻区单位联手开发了卫生清扫、后勤保障等公益性岗位,共计180多个。同时,对于适合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社区利用闲置场地,开办了家政服务中心和劳务派遣组织,面向辖区居民家庭和用人单位提供临时工、季节工、小时工等服务,服务项目达30多个,使“4050”人员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又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目前,在公益性岗位和灵活就业的“4050”人员已占到社区“4050”人员总数的92%。
四、针对困难程度不同,全力援助特困家庭
针对社区里生活最困难的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两个群体,社区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力度。一是建立就业包保帮扶责任制。社区为9户零就业家庭、97名有就业愿望的低保人员建立了就业帮扶档案,进行动态跟踪管理,随时掌握其生活和就业情况。同时,每个社区干部包保一定数量的零就业家庭和有就业愿望的低保人员,并且一包到底,直到就业脱贫解困为止。二是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开展“手拉手”活动,结成帮扶对子,从提供岗位、培训技能、落实政策等方面实施就业援助。三是通过开展共建联谊活动,发挥驻街单位的作用,邀请共建单位到社区一起上门走访零就业家庭和低保家庭,唤起他们帮扶困难群体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吸纳一批人员就业。四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的衣食住行,开发便民利民岗位,优先安置一批。社区先后办起了社区食堂、家政服务、托儿所、托老所、复印社、康复中心等社区服务网点共计60多个。
通过采取分类帮扶办法,辖区95%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就业,并基本达到了工作稳定、收入稳定、家庭稳定,有力地推动了再就业工作开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进程。张小建副部长在我市视察再就业工作时,对我社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就业服务理念新,基础建设搞得好,各项工作举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