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向农村延伸 全力推进富余劳动力内转外输
时间:2022-03-07 05:34:00
导语: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向农村延伸 全力推进富余劳动力内转外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市自200年起在城区范围内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年初,市政府进一步提出,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将创建工作向县以下乡镇延伸。对此,我们专门制定下发了《创建农村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确定了以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内转外输为目标,以解决农村特困家庭人员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工作思路。目前,我市在开展农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正在将工作全面推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实行五个同步,作好一个结合。
一、创建活动与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同步进行
我市劳动保障部门在负责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的过程中,强调了创建工作与“阳光工程”同步进行。工作中,由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向县(市)、区“阳光工程办公室”上报推荐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办公室将培训的内容、时间、地点等情况通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乡镇劳动保障协理员或村协管员负责通知接受培训人员,有效地将职业培训与乡镇劳动力资源管理结合了起来,为培训后推荐就业打下了基础。
二、创建活动与开发农村就业岗位同步进行
农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重点是要更多地开发以当地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的就业岗位,实现就地转移。开发的方式主要有:一是在乡镇区域新建设项目上马前,与开发商签订协议,预留部分适合农民就业的岗位。二是每季度召开一次区县联络会,互通劳务信息,促成各县(市、区)之间的劳务交流。三是打造专业化特色劳务村,实现“一村一品”,如“养殖村”、“棉花加工村”等,全村劳动力70%以上都在本村从事特色劳务。四是与辖区企业签订协议,约定在用工时优先雇用当地农民工,特别是特困家庭的农民工。
三、创建活动与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同步进行
目前,我市的所有公共职业介绍机构都向农民工开放,“一站式”服务大厅全部增设了农民工服务窗口,三级网络平台增加专为农民工提供的劳务信息专栏,并组织农民工专场劳务对接会,开展对贫困农民家庭就业援助等活动。我们破除了户籍的限制,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城镇人员后,可安排特别困难的农民工在公益性岗位上就业,就业前培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均可无条件吸纳农民工参加,并利用远程培训的形式免费培训特困家庭成员。这些工作都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输出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创建活动与援助贫困农民就业同步进行
在创建农村充分就业社区过程中,我市把援助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机制延伸到了农村,就业服务部门每人帮助一户特困农民家庭,或为他们进行就业指导,寻找工作,或为他们提供创业帮扶,引导其逐步实现自立。援助的重点,在市内六区以失地农民为主,平山、行唐、灵寿、赞皇四县以水库移民为主,其他地方以因病、因灾致贫的特困农民家庭和农村退伍军人为主。
五、创建活动与树立农民就业和创业典型同步进行
我市为农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设定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确定了不同的宣传重点:初级阶段,只要达到创建标准,就可以树为宣传典型;中级阶段,推广一些在不利条件下奋勇争先的事迹;高级阶段,重点宣传一批后来居上的典型。这样使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典型构成一个先进的集合,使处于各个阶段的地区都有榜样。与此同时,我市还树立了一批在创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民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人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去年全市评选了100名创业明星,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其中20名是农村创业和返乡创业的带头人。如行唐县农民李文平从1996年开始金针菇生产,到200年形成了一个以他所在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2个乡镇,96个村,5000多农户的金针菇生产基地,带动农民就业1.2万人。
六、创建活动与发挥乡镇劳动保障平台作用相结合
我市乡镇劳动保障平台是在20年与城市街道社区平台一起建设完成的,在促进农村就业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乡镇劳动保障平台承担了包括政策宣传、困难对象走访认定和开展就业援助、建立台账、汇总上报相关数据和情况、掌握周边企业空岗信息等各项工作。同时,村级协管员起到了掌握本村劳动力状况、推荐就业援助对象、配合村委会做好外输劳务人员后续服务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创建农村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我市乡镇平台各项工作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加大了对乡镇平台的支持和投入,乡镇平台工作经费纳入了当地财政预算,每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都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全部实现了市、县、乡镇三级联网,部分乡联网到村。目前,每个乡镇均设有1-2名专职协理员,每个村设有1名兼职协管员,94%的乡镇协理员持有劳动保障协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为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奠定了良好的人员队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