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能力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时间:2022-03-07 03:53:00

导语: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能力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能力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精神,按照省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冀劳社[2006]67号)的要求,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列入本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人为本,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在促进就业再就业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拓宽社区就业渠道,推动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积极帮助和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就业,截止目前,全市参加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30个社区有15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总体就业比例达到90%,登记失业人员和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90%以上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发证率达到100%,组织社区失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训率达到90%以上,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达到90%以上,使全市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步入健康轨道。现将我市有关情况向大会汇报如下:

一、市委市政府不断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为搞好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001年,社区建设伊始,市委市政府便成立了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社区建设办公室,保定市成为全国首批社区建设示范市,全国社区就业重点联系城市,社区建设及社区就业工作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仅对当时147个居委会的硬件建设资金通过各方面帮扶就达4628万元,使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面积达到100平方米以上。今年,又在此基础上以和谐社区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以抓精品社区建设为重点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精品社区其标准是硬件达到居委会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300-10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200平方米以上,具备四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三站(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场(室外健身场)、一校(市民学校)。同时全市实现市、区、街、居微机互联网宽带联接。此项工作通过政府补贴、社会支持、帮扶单位援助、企业和开发商无偿提供、社会自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2390万元,单独为社区网络建设资金投入560余万元,六十多个社区成为精品社区,使社区硬件条件上了一个台阶,同时也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奠定了硬件条件。为了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市委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市直部门、驻保单位和县处级领导找1-2个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为社区办1-2件实事,在资金、物资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社区建设在原来基础上又有了新的改观。

为了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把解决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列入工作重点。经过与市委社区办、市财政局、民政局的多次协调,参照保定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及河北省工商个体户与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相关规定,出台了《保定市社区工作者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暂行办法》草案。同时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工资补贴由原来的500元/月提高到650元/月,目前该暂行办法已报市政府,待批准后明年即可实行。

二、锻炼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的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的关键。

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各项工作开展的水平。2004年,我局依据省、市就业再就业文件精神,出台了保定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工作职能的意见(保劳社[2004]23号),对街道(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职责与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同时,依据职责,我们将与之有关的业务知识和文件汇集成册,编印了《保定市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工作人员必读》一书,发给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学习和使用。2005年,我市又转发了《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的通知(保劳社办[2005]59号),并依据此文件制定了《保定市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评估验收标准》(保劳社办[2005]140号),从机构、人员、场地、制度、工作、经费及发展规划等方面全面地进行了对照和改进,使我市的基层平台工作更加规范。

为加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管理,市局每年都对劳动保障协理员考核一次,从德、能、勤、绩等四方面由居委会逐级打分上报,合格者继续签订聘任合同,不合格者淘汰,优秀者进行表彰宣传事迹,树立劳动保障协理员学习的榜样。为提高素质,市本级组织业务示范培训班3次,培训2000余人次。各区均建立了例会制度,每周召开劳动保障协理员汇报会,沟通情况。今年部里对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制定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纳入就业准入范围,对此,我们按照省厅要求,认真组织业务培训和技能鉴定,共鉴定644人次,基本实现了持证上岗。

三、统筹谋划,创新方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市局领导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十分重视,一方面由就业服务局组成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另一方面组织市局及三区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进行专项学习,领会省厅文件精神,在此基础上印发了《保定市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方案》,同时提出以下要求:

1、认真研究,全面组织实施。各县(市、区)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协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认真研究,制定创建活动实施规划,指导社区制定本辖区内创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同时我们要求试点社区结合开展的信用社区试点工作统筹组织安排,一并推进实施,使再就业扶持政策发挥联合效用,真正达到构建一个和谐社区,促成整个保定的和谐。

2、明确创建标准,加强目标考核。将创建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劳动保障机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制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分值表,每年进行一次认定考核,其中,90分以上者为实现充分就业社区,90分(含90分)以下者为非充分就业社区。各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于每年12月底做好当年创建达标申报工作,经逐级审核后报市劳动保障局评估认定。市劳动保障局在每年第一季度公布去年充分就业社区名单,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3、加强督导检查,搞好信息反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将不定期对基层创建活动进行督察,对活动开展得好,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建立了创建活动报告制度,各县(市、区)按季上报创建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市劳动保障局对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宣传和交流,先进典型在全市加以推广。

(二)充分发挥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的平台作用,创新工作方法与工作机制。

按照市局的安排,三区及高新区人事和劳动保障局立即行动,利用二周的时间针对本区实际,制定了适应本区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具体规划,并针对每区制定的10个试点社区进行了指导,制定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具体标准,诸如帮助他们建立新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愿望人的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的就业援助等,四级平台网络系统达到了协调联动。

1、创新宣传形式,家喻户晓,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各试点利用省、市印制的再就业优惠小册子,采用发放,入户走访、定点咨询、明白纸、墙报、宣传栏等方式向居民开展宣传。新市区先锋办事处2005年就创办了《劳动保障工作简报》,以此为媒体进行推广经验、解决问题、招工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在此次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活动中,成为传达省、市就业再就业政策的有效载体。目前,共出了23期,增刊5期,所辖18个社区上报再就业工作信息1000余篇,被采用300多篇,《保定日报》对此报道4次,河北电视台、保定电视台《公仆与公民》栏目对办事处再就业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政策宣传渠道的畅通,促成了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使社区内有就业愿望的人有望就业,失业的人员积极投入到就业准备中,社区就业服务体系和服务意识不断完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取得了实效。截止到10月底,共发展社区就业实体60个,认定和发展劳服企业、商贸型(服务型)企业320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400人;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1626本;社区公益性岗位安置4050人员4924人,发放社保补贴352.8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发放390笔,金额697.8万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4152人;开办创业培训68期,培训失业人员2033人;开展职业指导42796次,职业介绍成功56618人,提供岗位信息189802条,有18529人通过此实现了再就业。

2、通过社区网络,达到社区就业岗位信息共享。社区岗位的开发,是对失业人员特别是对4050人员及其它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的长效途径,是市委市政府确立"八个一批"安置失业人员的一个重要渠道,北市区东方家园社区依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的优势,运用自己社区家庭普遍使用微机的优势,创办了自身局域网络系统,以此为平台,不定期的向社区内失业人员就业信息,他们及时将各种途径搜集的信息在网上,失业人员足不出户便能找到自己满意工作,目前,社区的网站被浏览2万余次,用工信息500多条,使21名失业人员重新就业,为创造充分就业社区尽显数字化便民之利。

3、整合社区内可用资源对就业困难对象实行有效的就业再就业援助。有就业愿望与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都是我们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服务的对象,采集空岗信息进行、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这些必要的服务手段并不难,难的是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对零就业家庭的人员,让他们及时上岗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此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中,一方面,我市制定了保定市《关于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再就业援助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在已建立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工作,对"零就业家庭"进行摸底确认,建立台帐,实行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援助,进行动态化管理,除能享受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外,我市还建立对"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基金,其具体要求是:市及各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对"零就业家庭"的专项援助基金,对"零就业家庭"出现生活困难、子女上学、危重病人等情况给予应急资金援助。采取政府财政出一点、社会募集捐一点的办法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基金,实施财政专户管理。需要时由劳动部门提出意见、财政部门审核,报政府批准后按户对"零就业家庭"给予援助。11月22日,市长于群亲自参加了全市动员大会,省厅田芬副厅长到会,并对保定市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另一方面,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积极创新有效途径,即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实施有效援助。新市区依棉社区为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辖区内失业职工多,就业困难对象多的特点,分区分楼建立了塔型服务网络,形成了: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各区互助小组成员(包括:党员、创业成功的人员、就业明星等)-----每一位就业困难对象(失业人员)。他们成立互助小组,以平时见面而又就业成功的人员及党员为中心,在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带领下,对就业困难人员从生活到思想,从各种就业培训练信息等诸多方面全面帮扶,经过实践,效果明显,该社区有25名就业困难人员通过此途径就了业,占本社区就业困难对象人数的30%。受到了街道、区、市的表扬和就业困难对象的认同。

4、按需要建立台账,以人为本,有针对性对失业人员进行动态管理。摸清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与愿望,全面掌握各项基础信息,并根据情况更新台帐,实行动态管理,是一项基础工作,而对每一名失业人员特别是对灵活就业的各类失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帮助更显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全方面素质,对此新市区依棉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理员李宁是深有感触,该社区有2769户,7332人,在册失业人员有317人,大部分是"4050"人员,怎样在创建充分就业试点工作中对这些就业困难对象采取有针对性的再就业援助,使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是他们的最大心愿和工作的切入点,对此,她创新工作方法,在对大量的失业人员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从掌握失业人员心态入手,从内而外地解决失业人员的问题的个人心态分析档案,依棉集团下岗职工汪喜欣,离异后自己带着一个11岁的女儿,她对工作人员说:"千万别给家里打电话,我不愿意我妈知道我下岗的事,怕女儿担心,"于是李宁在心态分析记录上"此人就业意识较好,有孝心,又要照顾孩子",2005年初把她介绍到大丰全自动麻将桌售后服务部,月工资550元,这个工作不用坐班,有活就去客户家维修,挺适合她,一个人负担孩子的生活费、学费,维修的活又不累,便琢磨着再给她找份兼职。2005年6、7月份,在39度的高温下,李宁一次次的找用工单位寻求岗位,好不容易同意录用她了,可麻将老板不同意她兼职了,于是李宁又反过来又做麻将老板的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麻将桌老板同意兼顾的情况下,7月10日终于把她安排进区人大值班室上班,看到她收入增多了,孩子学费不愁了,劳动保障协理员才放心。同时也深切感到心态分析是做好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基础。

各位领导、与会同志们,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方面,我市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距省、市领导的要求、距先进弟市还有很大差距。同时我们还想到有一些问题须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主要有:1、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劳动关系问题,我们虽然每月有工资补贴,明年也将要解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但与劳动部门或居委会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这种用人而又不签订合同是违背劳动法的,因此需要上级部门明确这些问题。二是信用社区工作没有可操作性的文件,现在只是试点,问题和困难很多,这需要在深入工作的基础上加以规范。我们将以此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引向深入,为构造和谐保定做出我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