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业成为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

时间:2022-03-07 03:28:00

导语:社区就业成为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就业成为城市就业新的增长点

一、社区发展是历史阶段的产物

社区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点。社区发展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的理念,中国的社区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政府启动、政府推动,逐步发展到政府推动和社区参与并存,以至于到社区制度最终形成、实现社区的自我管

理、自我运转的三个阶段的发展。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社会行政管理存在两条线:一是以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即企事业、机关、学校等单位为依托,实行单位办社会,政府通过对单位的管理实现社会控制;一是以地方行政组织为依托的地域管理,即市——区——街道——居委会逐级管理,这类管理的对象以无单位归属的市民为主,包括待业人员、无业人员,困难及特困居民等边缘人群。从社会需求满足的角度看,当前中国社区建设的兴起也是社会自我发展的结果。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人”,人们与单位的生活依赖被割断,社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空间;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发展,人们的职业变化、空间流动日益加剧,地域性社会管理一条线的压力剧增。在这种情况下,地域性管理的功能被得到重新认识和重视,并以社区建设的形式得到空前强化。同时,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社会生活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不高、人们收入水平有限以及个人资本的积累还很缺乏,社区居民的许多困难只能求助于社区来解决。居民们越来越发现他们在社区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有必要也有权利组织起来,自力更生,守望相助,维护共同利益,满足共同需求。于是在街道、居委会的组织和指导下,社区服务首先登场亮相。

二、社区在推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中的作用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就业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就是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依托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通过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提供就业服务和实施再就业援助、帮助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问题,达到扩大就业、稳定就业目的,使本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基本走上就业再就业之路。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1、社区就业补充了就业机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我国下岗、失业人员呈逐年递增趋势,下岗、失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人群,相当多的人根本无法回到正规部门再就业,因此虽然近年来下岗职工数量有所减少,但下岗人员的再就业率也开始降低。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出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劳动适龄人口增长、城乡人口流动加剧和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竞争的综合背景下,城市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显得日益严重。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灵活性就业是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方式,社区就业作为一种非正规就业方式,对于劳动的专业技能和年龄要求相对比较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阶段性和时间弹性,能够对下岗、失业人员起到一个蓄水池的承接作用,成为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补充渠道甚至是主要渠道。如邯郸市的社区平台建设工作,以起步早、标准高、效果好,2005年,全市共建立劳动保障事务站208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室260个,专职工作人员1300多人,新创办社区就业实体483个,发展服务型企业、劳服企业及生产自救基地等经济组织72个。通过社区就业实体、劳服企业、服务型企业及生产自救基地等经济组织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000余人。

2、社区就业促进城市社区建设。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开始通过社区服务促进城市社区建设,社区公共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开始向社会自治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发展。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重点所在,也是社区管理、文化、卫生、环境、治安等各方面工作开展建设的基础,不仅能为居民教育、就医、购物和消费等方面提供便利,而且有助于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城市社区服务实际上为各个城市中通过社区服务落实群众各种需求,促进解决各种公共事务都得到良好的实践和发展。以社区服务为重要的内容的基层社区建设为将社区服务和社会福利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社会化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和方便的全方位活动,并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类社会公共需求,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社区就业不仅是吸纳劳动力的良好渠道,可以发挥社区以及居民自治作用就地化解就业问题,同时是适应了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迁,通过社区服务就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基层社会出现的各类公共事务和实际困难,提高社会整体的就业需求。

3、社区就业促进经济结构向社会服务业转型。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加剧了结构性失业人员的增加。这种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国民经济从工业经济或是前工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和后工业经济社会转变,传统的第一、二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在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社会服务业在经济总体结构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服务就业的发展,在基层社区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就是社区服务业,这包括保洁、保绿、保安等社区服务,也包括家政、护理、家庭教育、文化娱乐等各类社会服务。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社区就业的发展是很欠缺的,社区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我国社区就业的份额提高到12%,大约可以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并在此同时达到促进再就业的目的,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工作部门和就业保障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社区就业逐渐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如果以社区为依托,加强社区服务的创新,提供全方位和多层次的社区服务,建立起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社区服务业完全可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未来社会服务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长将具有巨大的潜力。

4、社区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谐社会,按党的十六中全会决定的表述,就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民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的价值观,民本主义要求以民众为中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社会活动中注重满足人的多样化需要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优化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此,在社会发展方向上,要求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社会全面进步,由注重国家的工业化转向注重社会现代化。社区建设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社区建设是一个以居民社会生活共同体为基点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社会运动,它的宗旨正是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和全面发展为出发点,致力于形成安定、安全的社区治安秩序、便民利民的服务网络、团结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舒适优雅的社区环境和规范有序的社区管理。社区的成长和社区建设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推动社区成长和社区建设事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社区工作,在社区实现就业。安居乐业,稳定了社会。

三、搞好社区就业的几点建议

1、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和高素质的社区管理人员,带动社区建设和社区就业事业的发展。从具体措施看,当务之急是一方面在已有资源基础上加强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通过授课、交流等形式,提高社区服务从业人员和社区管理者的专业水平,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水平,吸引社会上的高素质人员加入到社区工作的行列,另一方面还要在高校设立譬如“社区工作”之类的相关专业,为社区服务业的大发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

2、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社区服务扩大就业,政府一定要放宽对从事社区服务领域的经营政策,鼓励人们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业。特别是对微利服务项目应落实各种税收和减免行政性收费等优惠政策;通过提供灵活的社会保险入口,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通过政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一定的扶持资金支持,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实际困难;通过解决社区就业的场地不足问题,建议采取行政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社区就业个人和机构的场地问题,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场地等措施。如邯郸市出台各种相关优惠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形式,开展“社区处处是绿灯”、“你就业我掏钱”、利用“就业桥”和劳动就业宣传日等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把现有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3、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社区服务产业化是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实现了社区服务产业化,才能真正促进社区就业的发展。社区服务产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区服务多元化。(2)社区服务市场化。(3)社区服务规模化。社区服务产业化以后,供给方可以随时满足顾客的即期需求,开发顾客的潜在需求,努力创造顾客的未知需求。

4、完善社区就业管理。(1)实施分层管理。在市区两级政府成立专门的社区就业管理机构,通过制定政策、组织培训、完善信息网络等综合服务发挥指导和扶持作用,创造适合社区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2)建立公益性载体。在各层次建立的社区服务机构,属于公益性的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有管理和服务均应当免费。这类机构的经费来源应当由政府按照一定标准拨付,解决日常开支问题。(3)协调合作,简化手续。再就业工作是一件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管理机构均有自己的管理权限,应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协调配合,简化手续,为符合要求的经济实体提供方便。

5、将“增加社区就业”作为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增加劳动保障部门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度,使社区建设与增加就业的结合得到组织上的保障,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快社会保障社区化的进程,把社区就业人员置于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也有利于引导失业下岗人员转变择业观念,更多地在社区实现就业。如邯郸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从04年以来,创造性开展了社区就业“三无”创建活动(“三无”即:无下岗失业人员居民楼、无下岗失业人员居委会、无下岗失业人员办事处),到05年,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在本辖区内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通过“十个一批”安置办法,实现本居民楼、本居委会、本街道没有一名下岗失业人员目标,这“十个一批”为: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拓展门店安置一批、扩大社区服务门类安置一批、绿化环卫保安安置一批、家政服务安置一批、能工巧匠特项服务安置一批、动员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安置一批、下岗职工自主创业安置一批、劳务输出送走一批、其它灵活就业安置一批,到去年底,市内三区已有16个居民楼实现无下岗失业人员居民楼目标。

6、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发展社区服务。利用信息技术,开办社区网上办公、办事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进行以街道和小区为单位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的技术层次。抓街道、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就业用工信息化是关键。如邯郸市狠抓了就业用工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省、市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全市19个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局、173个乡镇(街道)、市内68个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站、72个劳+动保障工作室已基本实现了与市就业服务局信息联网。同时已建立起包括下岗职工、失业职工、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及相关高级人力资源的多层次、全方位、点面结合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建立起了网上求职、短信求职、网上就业指导、短信就业咨询等新颖的个性化就业服务。至此,已在全市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形成遍布全市的就业信息网络。基本实现足不出户达到网上求职、用工登记、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