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组织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时间:2022-02-27 10:47:00

导语:浅谈如何发挥组织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如何发挥组织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书记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他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按照这一要求,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组织工作的一点体会,我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一是党员发展向一线倾斜、向优秀青年倾斜、向高知识群体倾斜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打工热潮的兴起,大部分优秀青年农民外流,在党员发展上存在很多制约性因素,从而导致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出现青黄不接,农村党员队伍呈现老年化趋势。二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还缺乏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当前,有部分党员流出之后便与组织失去联系,致使党组织对流动党员难以进行有效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同时,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的设置还有很多难度,党建活动的开展还要增强灵活性。三是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比较窄,脱颖而出的环境还不够优厚,特别是妇少非的选拔任用还有很多障碍性因素。当前,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由于受身份的限制,加上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年轻干部少,有些身份外的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途径少,使得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的面比较窄,影响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在妇少非干部选拔上,同样存在干部队伍结构性需求和选拔范围较窄的矛盾。四是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还比较简单,内容也比较单一,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在干部教育培训上,目前大多仍是沿用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政治轻经济的现象。由于受党校师资水平的限制,在干部培训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上与干部的实际需求有差距,与新任务新工作的要求有差距,从而使得干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五是干部监督制度多,但落实较难。特别是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由于“一把手”职务的特殊性,往往出现“上级难以监督,下级不敢监督,内部不好监督”的局面,监督很难到位。六是组工干部自身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基层组工干部走出组织部门后,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要加强锻炼提高。针对这些倾向性问题,我认为要切实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必须要在组织工作的各个领域进行创新、着力。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1、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从桃源干部队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们还有一些干部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思想认识还不高,对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还不深,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还不多,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所在。一是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改变传统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经济、法律和社会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采取下派任职、上挂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二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对那些官气十足、暮气沉沉、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决不能提拔重用,防止跑官要官、投机钻营的人如愿以偿,防止作风不正、群众反对的人“带病上岗”、“带病提拔”。同时,积极完善和推进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畅通干部“下”的渠道,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真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和谐局面。三是要加强“妇、少、非”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可用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因此,作为主管干部工作的党委组织部门,要通过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非党干部和派干部,以促进共产党和各派的和谐共存,积极调动和发挥好各派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参政议政作用;要通过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协作;要通过培养选拔一批优秀的妇女干部,以充分调动她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四是要建立科学的干部实绩评价体系。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牢固树立“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党的各级领导班子首先是和谐的,但从我县的情况看,有少数领导班子在“一把手”的带班能力、班子的团结协作、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和造福一方群众以及稳定一方局势等方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缺乏新思路、新举措。因此,必须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是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责任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解决好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二是以建设和谐领导班子为目标,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要大力培养选拔有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意识的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切实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领导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三是注重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促进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协调。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

二、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组织基础

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要提高整个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让广大党员真正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一是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员思想政治建设。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的头脑,进一步加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力度,切实解决好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额人心的作用,使广大党员切实增强党的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练就做好工作、服务群众的过硬本领。二是要围绕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始终把发展党员的质量放在首位,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注意在生产和工作一线、高知识群体和青年中发展党员;也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三是要围绕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积极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坚决改变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纪律松弛和软弱涣散的现象。要通过集中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载体建设,不断拓展党员教育管理渠道。积极推行“乡村夜话”、“党员联户带创”等党建主体活动和“党员进社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等工作,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党员和“三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引导广大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建功立业。同时,要探索建立正常的党员退出机制,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基层党组织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执政环境不优,执政能力不强。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由于大多都是负债运行,消赤减债的压力大,因而他们在如何去带领群众谋发展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想的办法不多。因此,当前基层党组织应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重视提高五种能力,即服务和协调能力、推进基层民主的能力、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能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三农”问题,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整顿软弱涣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稳定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畅通农民群众表达心声的渠道,建立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加强村组织阵地建设,办好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特别是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要突出和谐社会的要求,扩大民主范围,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组织群众保护和运用好自己的民主权力,加强他们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意识,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加大社区党建工作力度,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面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城镇化进程,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抓好社区党的建设,突出社会关怀和利益调整功能,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关心帮助城市弱势群体,维护安定祥和的社区秩序,共同创建“和谐社区”。三是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政治核心作用。要积极支持企业党组织加强对企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靠党的组织优势凝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党组织要支持、保证和监督企业健康发展,协调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矛盾纠纷,积极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到为企业所需要、为投资者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为员工所拥护,使党的领导、党组织的作用更加有效地覆盖各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和谐社会,人才为本”。作为组织部门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必须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一是要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知识、能力、业绩和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要搭建平台,搞好服务,营造鼓励、支持、激发人们干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二是要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管理。作为组织部门必须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把优秀人才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同心同德进行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有效盘活人才总量,大力提升人才素质,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切实搞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教育和使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是要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切实增强人才队伍的活力。要进一步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打破体制障碍,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不同单位和地方之间人才流动的渠道,积极探索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才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制定灵活的政策,促进人才的柔性流动,既大力引进用好外来人才,又重视用好本地现有人才。建立健全与业绩密切相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情感留人、以环境留人,依靠“人才洼地”托起“发展高地”,从而为加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证

织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而人又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加强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抓好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切实提高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科学选人用人的能力,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知人善任。特别是要在选准用好干部上下功夫。因为如果用好了一个人,就能引导一方干部群众“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如果用错了一个人,就会挫伤一大批人的积极性,甚至使党和人民的事业受到损害。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还要善于处理好扩大民主与科学用人的关系,进一步规范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建立科学、公正、合理的干部实绩评价机制,大力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性;要处理好个人能力与整体合力的关系;选人用人既要看个人的能力水平,又要因岗选人,用人所长,合理搭配,注意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要处理好能上与能下的关系,努力形成不仅“犯错误”要下,工作不胜任、不称职要下,相形见绌者要下,而且为培养后备干部主动让贤也要下的观念,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构建和谐社会选配一支精干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