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夯实农村工作基础
时间:2022-02-26 03:04:00
导语: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夯实农村工作基础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桃源县针对目前乡村干部中存在的消极畏难情绪,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活力不够等问题,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乡村干部队伍管理,全力打造思想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干部队伍,夯实农村工作的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落实待遇,确保乡、村干部安心工作
一是落实乡、村干部必要的生活待遇。由县政府制定具体标准,对经济较落后、工作条件艰苦的乡干部工资实行区域补贴,确保其实际收入达到干部收入的平均水平,建立财政支持保障机制,在物质利益分配上适当向乡镇倾斜,把乡干部的住房补贴、通信费用、下村补助等福利待遇落到实处。对村级转移支付严格拨付到位,严禁截留、挪用,村干部工资由县财政实行定期打卡发放;根据各地的经济状况,建立退职村干部保障机制,对长期担任村干部的退职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提高乡、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建立了县直机关与乡镇、条件好的乡镇与条件差的乡镇的干部定期交流制度,形成良性互动。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长期热心基层工作的村干部,在招聘招考时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其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公务员队伍,使他们工作上有盼头。三是改善乡、村干部的工作环境。将条件差的乡镇办公宿舍楼的改建扩建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落实中央有关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政策,将无房、危房和面积不足90㎡的村纳入建设规划;为乡、村干部减负减压,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与安全感,对兢兢业业、扎根基层、实绩突出的乡、村干部典型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给予公正的评价,为乡干部营造在艰苦条件下顺心工作的环境。
二、加强培训,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为导向,通过正面教育、领导带头、先进示范、反面对照等多种方式,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两个务必”教育,增强乡、村干部的道德意识、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加强岗位培训。采取专题讲座、集中辅导、座谈交流等形式,有计划地对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和乡村后备干部和党员进行集中强化培训。大力开展乡镇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教育,让广大乡村干部根据农村工作实际,多接触困难群众,多了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薄弱环节、忠实履行自身职责,增强服务群众意识和实际工作水平。三是加强技能培训。集中开展乡镇干部的学历教育,电子政务培训,从县直各个职能部门抽调精干技术力量组成科技宣讲组,围绕水果、楠竹栽培、畜禽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项目,深入基层向乡村干部传授农村实用新技术,着力提高乡村干部学用科技的能力和帮带致富能力,使他们更好的担当起组织和领导农民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
三、健全机制,转变乡、村干部工作作风
一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规范乡、村干部行为。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财务管理、干部离任审计、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使乡村干部时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进一步促进基层民主建设。二是构建激励机制,为乡、村干部树立正确导向。把从一线选拔干部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提拔使用干部首先考虑长期扎根基层工作的同志,使基层干部有更多机会脱颖而出。在乡镇机关积极推行民主推荐、竞争上岗、定期轮岗、民主测评等做法,形成健康的竞争格局,增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压力与动力。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实行破格重用,起到一枝动而百叶摇的效果。三是完善考核机制,促进乡、村干部作风的改进。全面、客观、科学的设置乡镇考核指标,使之与乡村干部的法定职责相配套,与当地的发展实际相适应,与当地群众对干部的根本要求相协调,引导乡、村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健全政绩考核评价结果运用制度,将干部考核结果在适当的范围内向群众公示,并有效运用于干部选拔任用、升降去留的全过程。
四、强化责任,构建乡、村干部积极进取的动力系统
一是坚持思想整顿和组织调整并重。对乡村干部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做到早预见、早提醒、早做工作。加大组织调整力度,将现任干部分类排队,对有一定领导经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群众威信高的要进一步加强培训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对工作不得力的,坚决予以调整,增强乡村干部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二是注重制度建立和贯彻执行同步。在进一步理顺关系,完善措施,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有效的干部教育管理机制的同时,切实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及时检查制度的规范运行,对阳奉阴为,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干部实行警示谈话和诫免谈话。三是确保干部培养与提拔任用一致。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着眼于乡、村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按照“选苗子、压担子、进班子”的步骤,切实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