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展党员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快建设我县农村全面小康进程
时间:2022-02-26 11:43:00
导语:以开展党员保先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快建设我县农村全面小康进程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近,中央决定在我们常德市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试点,这是新形势下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决策;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举措。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我们必须高度统一认识,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农村工作全局,以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为突破口,加快我县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
客观分析我县农村工作实际,当前影响农民切身利益且群众反映强烈的主要有四个问题:一是农民负担问题。近年来,由于政府机构设置,财政供养人员增多,加之少数地方不严格执行农民负担政策,擅自增项加码,加重了基层和群众的负担。群众对此意见较大。二是干部作风问题。有的基层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畏难怕苦,怨天尤人;有的不察民情、不理民事,对农民的权力和意愿尊重不够,有时甚至站在与农民对立的位置上考虑处理问题;有的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铺张浪费,贪图享受,追求奢华,腐化堕落;有的对党的政策掌握得不全面,理解很不透彻,执行得不彻底。三是社会治安问题。一些地方宗族势力干扰村务,地痞、村霸等邪恶势力横行乡里,山林、水源、土地资源权属纠纷酿成的事端不断增多,个别地方“六合彩”等赌博活动成风,刑事犯罪特别是暴力犯罪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犯罪时有发生。四是村级负债的问题。全县843个村,目前仍有近2/3的村负债,村级集体经济受到削弱,乡村经济秩序比较紊乱。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地方群众意见很大,干群关系紧张,有的群众因此拒交抗交税费,少数地方甚至出现越级集体上访,影响到党的威信和形象,影响到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固,影响到农村大局的稳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这次党员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我们究竟该怎么办,这里我有针对性的讲三层意思。
一、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我们必须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农民调整结构、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水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大步伐,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大进展,农业市场化程度得到了大提高,乡镇企业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大增长,小城镇建设获得了大突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加强。可以说,我国农村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短缺经济已被过剩经济所代替,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进入小康。
然而,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难题。一方面,我国即将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既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又使我们面临着更加激烈的挑战。目前,世界农业发展正呈现出生产的高科技化、产品的高加工化、结构的高级化、经营的一体化、发展的可持续化五大趋势,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很多发达地区也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有些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率先实现了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们的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粮、棉等大宗农产品已出现了结构性、阶段性和地区性过剩,农业产业化、加工不精、科技含量不高的现象较为严重,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下跌,农业比较效益连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些问题综合反映为,农村发展减慢,农民增收困难。这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能否破解农村工作难题,开拓农村工作新局面,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正确认清农村形势,密切注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始终把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握了这个根本,我们就能抓住机遇,乘胜前进;否则,就会丧失机遇,贻误发展。当前,我们必须把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结构,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的首要职责。
(一)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我们县为加快建设全面小康进程,确定了“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兴业、旅游带动”四大战略,这其中的“产业富民”是四大战略中的基础性战略。全县上下都在高举产业化的大旗,把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当作当务之急,当作战略大计来抓,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比较喜人的发展局面。刚刚召开的县委农村工作会,围绕推进产业富民战略,进一步明确了我县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我们农村工作的总的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产业富民”战略,主攻农产品加工、种草养畜和大户培植,加大农业投入,加快科技进步,加强防灾抗灾,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主要目标是集中做大做强畜禽、粮食、果蔬、棉麻丝、竹木、茶叶、烟叶等八大龙型产业,力争今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1.04亿元,增长5%;养殖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54%提高到5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47元,增加150元,增长6%。工作重点是突出农业产业化建设、种草养畜、大户培植、防汛保安、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发展农民专业协会、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林业建设、以沼气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开拓农产品市场等10项工作。
(二)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凡属国有、公有、集体所有的企业、山林、水利设施等一切可以实行民有民营的,要实行民有民营化,变存量为增量,全面放活、激活产权。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就是要根据“一村一品、一方一业、一乡一色”的思路,按照品牌产业、品牌创收的观念,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名优农业、外向农业、创汇农业和高税农业。全县集中做大做强“桃源黑猪”、“桃源大种鸡”、“野茶王”、德江棉纱”、“跃宇竹业”、“金果果蔬”、“鲁洲高麦芽糖浆”等现有品牌,要进一步抓好优质稻、优秀油、优质果和七星椒、药材、瓜果、烟叶的规模开发。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按照“产业化导向、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精深化加工、科技化发展”的思路,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的进程,用龙型产业的方式运作农村经济,用产业组装的办法指导结构调整。四是调整城乡结构。就是要按照“县建市、乡建镇、村建场、户建园”的“四级联建”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村区域经济;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城镇的辐射、吸纳功能,以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五是调整经济组织结构。就是要按照“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职权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组建乡村农工贸公司,努力培育各类中介协会组织和流通服务组织,积极探索村企合一、村组合一的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六是调整生产关系。就是要根据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现状,对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要大力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大幅度压缩编制,养活财政供养人员;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企业化模式管理农村经济;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资源合理配置;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精简教职工队伍。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农业结构的调整才不至于走弯路、走错路。具体讲在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六条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就是要分析市场,掌握市场,依托市场,最大限度地了解市场行情和市场信息,善于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整出有形的产出。既要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又要科学规划,防止产业结构趋同。如双溪口乡灌车湖村针对城市居民对绿色消费需求增强的变化,1999年以来,该村依靠金健米业龙头,办起了无公害千亩优质稻生产基地示范点,采用猪-沼-稻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目前,该村已有80%的农户建起了沼气池,全村1400多亩水稻,利用沼渣、沼水施肥,稻谷平均亩产高达445公斤,质量已达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准,成为全市有名的绿色食品村。
2、坚持规模经营的原则。有规模才有知名度,才有市场,才有效益。要扩大规模,大力发展一县几品、一乡一品,形成产品的“高价区”,发挥群体优势。如茶庵铺镇松阳坪村,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统一标准、注重科技”的原则,大力实施结构调整,成功开发无公害大叶茶,做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大叶茶面积已突破千亩大关,基本实现了人平一亩茶的目标。2000年被省里命名为无公害大叶茶基地。同时还促进了茶园+桃源鸡立体养殖和加工业的发展,全村新增养鸡专业户32家,有各类加工厂19家,其中茶叶精制加工厂7家。架桥乡覃家溶村,采取基地带农户的方法,大扩花卉苗木基地,通过规模经营,提高经营收益。将村办苗圃规模由原来的40亩扩大到500亩,种植品种由50多个增加到120多个,去年仅此一项集体获纯收入12.5万元。现在,全村从事苗木花卉的农户已发展到120多个,全村花卉苗木的总收入达到60多万元,占到该村农民总收入30%。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就是结构调整要针对本地实际,依托本地资源,宜养则养,宜粮则粮,宜麻则麻,宜药则药,宜棉则棉,宜菜则菜,宜烟则烟,宜瓜则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决不能违反自然规律,盲目跟风,一哄而起。如凌津滩乡青龙村依靠“一根楠竹奔小康”。该村田少山多,过去是有名的边远贫困村。近年来,他们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楠竹产业,逐步形成了“户户有基地,家家搞加工,人人忙销售”产业化特色,成为了全乡闻名的竹产品加工专业村。2002年,仅加工、销售竹篓一项,全村人均增收入就达1000多元。郝坪乡刘坪村“靠山吃山达小康”。该村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开发用材林、水果、楠竹三大产业,现已建有村级基地1350亩,人平达1.5亩,总资产达590万元,每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并带动全村农户以庭园为基础参与开发,实现了强村富民。
4、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在工作方法上,我们要彻底从过去搞计划经济的老套路上转变过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引导农民调整结构,决不能搞行政干预,决不能搞强迫命令。如县里在建枫树回维种草养牛示范小区时,就是按照“农户自愿、民营机制、统一规划、集中建栏”原则,用的是完全市场化办法,仅用短短3个月时间,就集中了近10个大户进入小区,完成投入500多万元,建成栏舍10栋,达到了养肉牛500头的规模。
5、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跳出因循守旧的圈子,积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大力发展科技农业。如青年农民马兴志“科学养菌发家致富”。三阳港镇官家洲村青年马兴志,从1991年起,刻苦钻研食用菌栽培技术,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成立了桃源县兴志食用菌协会和兴志食用菌开发公司。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二条制种养菌生产线,拥有金针菇、猴头菇、银耳、灵芝等十多个新优品种,菌种的规模已达10万袋,年产量10万公斤,产值40万元,利税20万元,产品远销沿海大中城市。又如农民冯友玉“特种养殖发大财”。冯友玉是泥窝潭乡青龙山村人。1993年,开始尝试人工养殖果子狸、蓝孔雀等特种养殖技术,几年共销售果子狸400多只,孔雀300多羽,销售收入近50万元,获纯利30多万元。
6、坚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就是要跳出数量、原料农业和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圈子。积极推广优质高效品种,抓好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升值。如热市镇会同村猪鬃加工富百姓。该村党支部在猪鬃的加工转化增值上下功夫,把不值钱的猪鬃变成了生财之宝、富村支宝,全村现有大小猪鬃加工厂23家,每年创产值1000多万元。
二、保持党员先进性,我们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大力消赤减债,全面理顺农村经济关系上。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问题靠经济”。当前,我们要以消赤减债为重点,全面理顺乡村经济关系,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乡村消赤减债工作,一些地方探索了一些非常好的经验和做法,我这里重点只向大家介绍村级消赤减债的“八种办法”,希望大家根据各自村里的实际,灵活运用,积极探索,尽快摆脱债务重压,尽快实现村级债务结零目标。
(一)财源培植法。就是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偿债。如热市镇菖蒲村有12个村民小组,308户,1051人,过去,由于长期沿袭了“靠种田糊口、靠养鸡称盐、靠卖工挣几个零用钱”的传统做法,农民收入低,拖欠税费多,村级负债重。到1998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70%的农户拖欠税费,拖欠金额达24万多元,村级负债总额15万多元。1999年开始,新的村支两委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上,他们抓住西部开发和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契机,全力开发苗木和水果生产,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无稻村”。到目前为止,全村有270个农户从事苗木生产,占全村农户总数的87%,苗木生产总面积640亩,产值突破200万元;发展优质柑桔1100亩,人平达到1亩。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递增500元以上,到去年已达到3500元。群众通过调结构,受了益,致了富,税费义务观念明显增强,以前村组干部一年四季收钱,现在都是群众主动上门找村组干部结帐。到去年底,全村农民不欠一分钱的税费,村级债务全部消减后还有了四万多元的积累。
(二)盘活资产法。就是通过拍卖、租赁、参股等形式,激活集体闲置资产偿债。深水港乡铁灵村,13个村民小组,441户,1371人,全村拥有500多亩山林、面积各100亩的林场、鱼场和柑桔园各一个,另有一个预制件厂,一座小二型水库,两座骨干塘。长期以来,这些资产一直由集体经营,除山林每年通过砍树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外,其它资产都已成为村里的包袱,每年的收入除去生产成本和请人工资后,亏损额在2万元以上,村级经济越来越不景气,到2001年底,村级总负债39.3万元。去年,村支两委一班人,开拓创新,大胆盘活集体资产,将资产转换为资本,年内将村里的林场、鱼场、桔园公开竞卖、将预制件厂实行租赁经营,共盘活资产16.8万元用于偿债。今年,他们还计划将一座小二型水库和二座骨干塘160亩水面的养殖经营权进行拍卖,可盘活6.6万元用于还债,价值20多万元的山林也将分期分批进行拍卖,到时,全村不仅可以实现债务结零,而且还会形成一定的积累。
(三)开源节流法。就是严格财务管理,严控村级支出,依靠勤俭治村偿债。佘家坪乡前山桥村是一个仅有600多人的小村,多年来,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个个清正廉洁,带头执行财经纪律,不乱花村里一分钱。二十多年来,村里没有一分钱的招待费,没有一分钱的租车费,没有一分钱的额外补贴。由于从严控制了各项开支,村里没有形成任何债务,村风民风好,村民从不拖欠各种税费,真正达到了村里不欠乡里,农户不欠村里,村里不欠农户的“三不欠”标准。象这样的村还有青林乡的黄楚村、黄甲铺乡的汪家山村。
(四)外去催收法。就是通过发信函、组织专门人员到外地等方式,清收外出务工人员历年累欠税费偿债。浯溪河乡2002年在外务工的有453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2%,这些户的主要人员长期在外,拖欠税费金额累计达18万多元,既影响了乡村组织的正常运转,又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了全乡税费收缴的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他们以村为单位,采取发信函、结合计划生育和信用社揽储等工作,组织村计划生育专干和信用社代办员下到广州、东莞、深圳等地访“老乡”,共收回历年老欠款13万元,吸收存款20多万元。通过外去催收形式,去年全县共收回外去务工人员的税费尾欠1970万元。为消化村级债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降息停息法。就是降低或停止原来不合理的,不符合国家政策的高利率来减少偿债额。观音寺镇通过贯彻县政府[2001]8号通告精神后,大胆降低民间高息借款利率,该镇乡村负债9000多万元,每年应付利息2063万元。通过将借款的年利率由原来7.2%降至2.88%后,每年就因降息可减少债务1100多万元。该镇苏坊溪村原来每年需支付利息9.31万元。全县通过停息降息措施,每年可减少债务4500多万元。
(六)党员干部带头法。就是通过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动群众积极上缴税费。漳江镇浔阳坪村,前些年是远近有名的瘫痪村,群众历年拖欠税费尾欠54万多元,村欠镇各项任务46万多元。2000年以来该村党支部在全村,广泛开展党员联户带创奔小康活动,23名党员积极带头完成集体的上交任务,除个别极其困难的党员分期偿还集体的欠款外,其余全部交清了集体的税费任务,由于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有力的影响了有欠款任务的群众,使他们国家集体观念明显增强,到2001年底村偿还历年债务30多万元,该村可望在2004年实行村级债务全部结零。
(七)上门疏导法。就是通过耐心、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打动人、教育人,从而促进税费上缴。浯溪河乡发挥村级的“两会”代表的作用,通过他们上门宣传,下户动员,用政策激励人,用典型鼓舞人,用现实教育人,既不违背“七个严禁”、“八个不准”规定,又要做通农户的思想工作。该乡明月山村青年农户赵家光,全家6口人,劳力4个,承包耕地12亩,自1995年到2000年共欠各种税费11000元。该户三兄弟在外面打工,家里有钱不交上交提留,乡村干部多次上门都没有解决问题,去年通过“两会”代表和村组干部上门做工作,给他讲政策、讲法律、通思想,使该户一次上交了8600多元尾欠任务,剩余部分与集体签定了偿还契约,约定在今年全部结清上交任务,该村通过这个办法收回农户历年尾欠17.8万多元全部用于偿还债务。
(八)挂钩消债法。就是通过协商,将村级债务转化为村民私人之间的债务或者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相互挂钩消债。石门县推行“四个带头”,即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置换、党员带头置换、村民小组长带头置换、村民代表带头置换,并分别明确工作责任,做到父子的帐必须置换,亲友的帐相互置换,邻里群众的帐协商置换,用这种办法共完成村级债权债务挂钩置换2455万元,占实际清收债权总额的42%。我县车湖垸乡四坪村积极实行协商转债法,全村通过农户之间债权抵债务,剥离村级债务37万多元,占总债务的81%,目前该村债务基本结零。
三、保持党员先进性,我们必须把主攻点放在切实改进作风、不断增强施政能力上。
农村党支部书记是象官不是官,是民又不是民的一个很特殊的位置。大家既然受组织和群众的信任,走上了村支部书记这个岗位,就要认认真真开展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履行职责,做到勤政为民,造福一方,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厚望。我想,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要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能够真正为家乡人民做点好事、办点实事,关键是增强施政能力,增强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具体讲就是要争当“五个模范”。
第一,支部书记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要争当唯实决策的模范。有的同志会认为,决策是上级党委、政府的事,村支书只要跟着走、照着办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县地域宽广,各个村的条件不同,情况各异,其工作的思路和发展的模式不可能雷同。其决策思路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发展的快慢与成败。我们一定要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本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特点和现有基础,力求决策正确、合理、科学。决策切不可盲目赶形势、跟风跑,甚至为片面追求政绩而搞所谓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最终只能是劳命伤财,以失败而告终。我们有不少村过来是有严重教训的。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多调查、多分析、多思路、多论证,多方面听取群众意见,选择一条最有效、最实际的发展路子。如三阳港镇官家洲村在党支部书记郭文均带领下,近年来立足高起点,走出了一条建设生态农业的新路子。该村以庭园经济为依托,大力开发农村新能源,共兴建上流式浮罩沼气池198个,推广了猪—沼—鱼—果,鸡—猪—沼—菌—菜,粮—猪—沼—果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同时注重了保护性开发丘岗资源,实现了村域经济的有效健康发展,2000年全村总产值达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2720元,成为了全省生态农业示范村和省级文明村;漆河镇禁碑垭村近年来立足田土资源较多的优势,户户建庭园,家家调结构,在突出发展优质水果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瓜菜种植。本村实现了人均生产一吨水果、一吨瓜菜、一百羽家禽的目标。仅水果一项全村每年就创收120万元,人均2400元;牯牛山乡冷家溪村立足山区实际,发展采金业,既促进了村级经济发展,又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这些村的发展之路,都是唯实决策、科学决策的成功典范。
第二,支部书记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要争当不断创新的模范。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作为一级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必须紧跟时代的节拍,不断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时代的需要。一是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就是要彻底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敢试的观念,率领一班人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特别是要彻底摒弃过来在发展村级经济上单打独干的传统方式,加大开放引进的力度,利用资源、环境、位置等一切有利条件招商,让更多的外来资金、技术和人才注入一地发展。桃花源镇黄土坡村党支部书记陈之清,改革意识强,善于抢抓机遇、突出优势抓引进,自1997年以来,先后引进了益阳、怀化、宁乡等外地客商700多人在该村落户兴业、办厂经商,带动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就是要象陈之清同志那样,把解放思想、扩大引进的观念落实在实际行动中,敞开村门抓发展,为村级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摒弃过去求保险、求安全的思想观念,敢于冒风险,敢于为人先。如过来我们在水田中种草不种稻想都不敢想,而事实上,一亩优质牧草的收益是一亩水稻的2-3倍,去年一些种草品种对头、管理得当的地方,一亩田的年纯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二是要不断创新自己的实践技能。就是要增强适应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三是要创新引导经济发展的方法。自己先当大户,先达小康。芦花潭乡向阳村党支部书记戴连初,担任支部书记以后,自己家里牵头组建竹制品流通公司,在自己实现了小康的同时,带动了全村楠竹加工业发展,目前该村已建成了万亩楠竹基地,创办了2家规模较大的竹筷厂,群众人均每年可从楠竹加工中获取收入1500多元;车湖垸乡车家滩村党支部书记刘宏胜,组织自己的四个兄弟创办了腊制品加工厂,去年实现产值80万元,今年可达200万元。通过他们引导,极大地促进了全村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牛车河乡真龙桥村党支部书记鲁周明,带头创办辣酱厂,自己年创毛收入70多万元,而且带动了全村的“七星椒”产业,群众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300多元。只有在全县形成农村党支部书记争先恐后当能人、当大户的热潮,才能带动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才能早日实现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目标。
第三,支部书记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要争当关爱群众的模范。群众对你们是十分信任的,是用自己亲手填的选票把你们选上来的,大家也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干部。我们做工作一定要带有感情,带有责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体谅基层困难,关心群众疾苦;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维护民利,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多做一些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事,多做解疑释惑、提高认识的工作,多做宣传引导、耐心说服的工作,多做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如三阳港镇官家洲村任职20多年的老支书郭文均,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积极围绕发展村级经济,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办实事。近些年,该村共引进资金、物资200多万元,村级建成优质水果基地150亩、银杏基地100亩,糯米粉厂、渔场等村办企业5个,去年村级集体收入8万多元,预计今年可达30万元;兴建了800多平方米的水果市场,有效地解决了本村及周边群众水果卖难问题,果农每年因此增收40多万元;建设了公路、水电、多路微波电视等基础设施,新修了一栋小学教学楼,引导支持农户应用沼气能源,入户率达70%以上;经常请专家举办法律、科技等培训班,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第四,支部书记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要争当维稳保稳的模范。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事。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支部书记除了率领群众抓经济外,另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要为党、为人民夯实农村这个“基础”,确保农村稳定,确保各项工作正常顺利开展。一是增强政策观念和法制观念。就是要规范干部协助征收行为,做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村党支部必须把好农民负担这道关,决不许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坚决杜绝“腰河里发水”,中途增项加码行为,把党的减负政策原原本本地贯彻落实到群众之中。特别是要规范涉负工作行为,收取提留统筹严格按照“七严禁、八不准”的规定办事,多做过细思想工作,切不可鲁莽行事,因小失大;要做到认真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处理各种矛盾纠纷,认真解决遗留问题;要做到切实关心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的生活困难,解决特殊群众的生活燃眉之急,让他们感受党的温暖;要做到维护正常社会治安秩序,调处各种矛盾纠纷,树立文明向上的风尚,坚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确保人民生活环境安宁。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提高用法律手段调解矛盾纠纷的自觉性;二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村、民主理财。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行村民自治;要坚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快法治进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得民心、顺民心、暖民心、干群关系才会得到改善,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才能坚实的群众基础。青林乡黄楚村任职30年的老支书郭九成,把协助征收农业税费作为重要工作,通过采取评“十星”户、党员联户带创,实行村级财务民主、公开、村组干部不报一分钱招待费,农民负担严格执行标准,列榜公布项目、金额及上交进度,对老大难户上门做工作和开座谈会等多种措施,成效显著。尽管到目前,乡里还欠该村50多万元(基金会款),但是去年全村共应缴税费16.9万余元,到8月份便全部以现金结清;今年截止3月25日,已完成上缴税费现金8万多元,提前实现过半目标,该村上结下清,财务管理规范,村级无债务,还有10多万元的积累。
第五、支部书记保持党员先进性,就是要争当清正廉政的模范。清正廉洁,大公无私,艰苦奋斗,这是党员干部的成事之基、立身之本。作为“班长”,更应该严于律己,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为班子其他同志和群众树立起廉洁自律的榜样。农村党支部书记虽说不是很大一个官,但同样也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位子、票子、杯子”等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问题上,一定要从严约束自己,加大民主理财、规范管财的力度。黄石镇花园村党支部书记杨桂轩同志,1999年再度出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后,坚持从自身做起,带头节约开支,实行民主理财,坚持村务公开,以自己的诚心和实际行动感化了群众,实现了该村的由乱到治,到2000年,该村已偿还原有债务60万元,农民合同兑现率达90%以上。但我们有的村支部书记,对自己放松要求,把廉洁自律置之脑后,不仅自己不过硬,多吃多占,贪图享受,还合伙其他班子成员胡乱开支,不仅搞乱了一个村,而且断送了一批村干部。近两年来,全县先后有12个村出现了混乱局面,有10多名村支书受到了查处。青林乡青林村、三阳港镇青家坪村、马宗岭乡大路坪村,都是因为原支书的放松廉洁自律,导致村干部贪污挪用、乱支乱补、损公肥私,导致村级财务混乱,群众告状不断,问题成堆,大家都要引以为戒。
同志们,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支部书记的工作非常辛苦,近几年,我们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切实转变干部作风,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全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这都是与在座的各位农村党支部书记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分不开的。在新一年里,希望大家按照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与时俱时,埋头苦干,加快我县农村建设全面小康进程而不懈奋斗!
- 上一篇:干部培训要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
- 下一篇:把握时代脉搏 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