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

时间:2022-02-26 11:09:00

导语: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

加强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督,是党的整个干部工作的重要环节。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能不能成功解决党内监督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题,是事关我们党能否经受住各种考验和严峻挑战的重大问题,也是新时期贯彻落实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在年初召开的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总书记深刻指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对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监督;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定要严格把关;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行为一定要严肃查处。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是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重视和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干部监督工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高度,对加强干部监督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早在建国前夕,同志就已鲜明地把对党的监督与巩固政权联系在一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对于我们党来说。更加需要听取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各派的不同意见,需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批评和监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了从严治党的指导方针,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对干部的严格监督。去年以来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既不搞政治运动又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重大探索,在加强干部教育和监督方面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搞好干部监督,是教育和保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根本方法;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加强干部监督工作。重视和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贯彻从严治党方针的重要举措。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监督工作、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强干部监督,治理好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多年来,我们党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惰性的、消极的甚至腐败的东西逐渐滋生起来,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组织上严重侵蚀着党员干部队伍。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治党不严。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因此,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把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重视和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要求。切实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确保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环节,是在新时期防止和克服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我们充分肯定干部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成绩和主流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有蔓延趋势,干部队伍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用人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与没有形成真正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有关,更与我们缺乏严格的。强有力的监督制度有关。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深刻说明,只有切实加强干部的监督工作,把监督延伸到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的全过程,运用切实有效的法规和制度约束和规范领导干部的行为,才能防止和克服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才能把干部选准用好,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证。

重视和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干部无论职务大小,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干部的监督和制约,是社会主义三民主政治的本质体现和必然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必然要求加强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强化对干部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使干部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澄清和克服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正确认识干部监督的作用、功能和领域。目前,大多数干部对干部监督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对监督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必须从以下方面加以澄清和克服。

——正确认识干部监督的作用。在干部监督作用上的模糊认识,主要表现在:一是返“左”论。一些干部不能正确总结历史教训,把严格监督等一系列从严治党的要求同过去“左”的做法混为一谈,认为对干部从严监督就是要回到过去“左”的路子上去。二是“阻碍论”。片面地认为监督工作,不利于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工作,会阻碍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阻碍经济发展。三是“削弱权威论”。片面地把上级的监督视为对自己的不信任,把同级的监督视为与自己过不去,把下级的监督视为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一句话,担心和顾虑方方面面的监督会影响和削弱自己的权威。四是“无用论”。对下级监督上级、群众监督领导,同级监督同级,心存疑虑,认为监督不了,劳而无功。产生以上模糊认识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缺乏了解,对如何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怎样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缺乏深入的思考。当前,重要的是要提高对干部监督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把干部监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好干部监督的职责。

——全面准确认识干部监督的功能。一些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已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模糊认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与没有全面、正确认识监督的基本功能有关。干部监督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一是规范与矫正功能。监督的过程就是规范的过程,也是修偏补正的过程。通过运用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纪律来规范领导干部的言行。使干部的从政行为符合法纪规范。二是制约与约束功能。法律、纪律和制度是领导干部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行为准则,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治本措施。三是防范与保护功能。干部监督必须始终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和事前监督为主的方针,把监督的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就其保护功能而言,既包括通过对干部的约束,避免干部犯错误而对干部的组织保护。又包括通过监督引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法遵纪。实现对干部的自我保护。四是惩诫与警示功能。监督的过程,是严肃党的纪律的过程,也是教育干部的过程。以国家法律和党的纪律为准则,对违犯法律和党纪的领导干部,要排除十扰,严肃查处,惩恶扬善,警醒干部,取信于民。

——正确认识干部监督的领域。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干部的社会联系和活动空间日益呈现出增大的态势。每一个干部既有无形的思想,作风空间,也有工作、生活,社交等有形空间,做好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克服对干部监督领域的片面认识,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工作领域和范围,既要了解干部在“思想圈”中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又要了解干部在“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中的情况,实现监督工作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真正做到领导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不留“空白地带”。一要重视思想领域,切实搞好政治监督。要用讲政治的标准和要求,认真考察干部的理想信念。纪律观念。宗旨意识和道德修养。二要瞄准工作领域,切实搞好权力监督。重点督查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行使权力的情况。三要把握生活、社交领域,切实搞好纪律监督。近些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治家不严。交友不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教训十分深刻。我们要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家庭,看一看领导是否管好了家门,是否管好了自己的配偶、子女,帮助领导干部过好“家庭关”。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社交、生活领域,查看一下领导干部是否热衷于“傍大款”,是否热衷于灯红酒绿,帮助领导干部过好“交友关”和“生活关”。

三。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健全完善科学的干部监督工作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进一步贯彻重在建设的思想,着眼于标本兼治,加大力度,积极探索于部监督渠道,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

抓住内部监督这个关键,切实搞好党内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要搞好党内监督,就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要突出重点,狠抓领导班子内部监督这个关键。班子成员之间最了解情况,最有发言权,也最有监督权。有的地方曾出现领导斑子“集体违纪”、“群体犯罪”的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班子内部监督削弱了,缺乏相互监督和帮助。对此,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做到防微杜渐。

大力发扬民主,切实搞好群众监督。人民群众作为领导权力的承接主体,其监督具有直接性、广泛性和有效性的特点。同志指出:“我们始终相信和依靠群众,不仅不拒绝来自人民群众的监督,而且真诚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批评。”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派的监督作用,对党政机关和干部的行为进行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工的民主监督作用,要切实保护党员和群众的民主权利,支持他们依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进行民主监督。要加大宣传力度,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创造一个人民群众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能够监督的良好氛围。

立足法制建设,切实抓好法律监督。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规律和执政特点的深刻认识和必然选择。法律监督是一种强制性的监督形式,它要求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使,并接受法律的制约和监督。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受到惩处和制裁。因此,领导干部要自觉增强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规范自己的从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