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

时间:2022-02-25 04:57:00

导语: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应着重解决好四个问题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权威的一项必需举措。在新的形势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结合基层工作的具体实际,我们认为应该着重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注重理论学习,着重解决好执政意识不强的问题

领导干部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桃源县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教育向来看得较重、抓得较紧。但就多年来的实践来看,理论学习、理论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学习教育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使得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突出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增强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一是突出发展观教育,增强执政强国的全局意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紧围绕采取突出主题学、走出门去看、相互之间比、组织起来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学习保持头脑清醒,明确发展方向,拓展发展途径,从而解决少数领导干部对发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活、办法不多的问题。二是开展群众观教育,增强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紧紧围绕保持血肉联系核心,采取结对帮扶、定点联系、调查研究、基层评议等有效方式,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两个务必”,做到“四个牢记”,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与群众联系不紧、不为群众谋利、在群众中形象不佳的问题。三是开展形势观教育,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紧紧围绕抓住新世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要求,通过组织开展新时期论坛、WTO讲座、经济形势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提高应对入世的能力、驾驭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解决部分领导干部安于现状、自我封闭、视野狭窄的问题。

二、注重实践锻炼,着重解决好执政素质不高的问题

加快提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素质,是增强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不断掌握新知识。教育培训要坚持急需、实用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不同需求,探索开展分层、分类教育培训新路子,使之尽快熟悉掌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各种新知识、新技能。二是重视实践锻炼,不断增长新才干。按照立体、复合要求,选派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厂矿企业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砥砺作风、开拓视野、增强本领。三是加强轮岗交流,不断积累新经验。采取多岗快跑办法,进一步加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有计划地推进跨部门竞岗交流、机关与基层双向交流、重要岗位定期交流,使干部丰富阅历、积累经验。

三、注重干部配置,着力解决执政效能不优的问题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注重好执政效果,优化整体效能。一是坚持职能相结合,注重在选配中发挥效能。县乡两级要抓住班子换届契机,按照年龄梯次配备、专业知识配套、个性气质互补、能力职位相称的整体要求,突出重点,大力选拔那些实绩突出、潜能明显、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和高学历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尤其要配优配强“一把手”,努力实现班子效能最优。二是坚持上下结合,在激励中发挥效能。建立用实绩说话、凭能力上岗的主流导向,探索领导干部公推公选等竞争新方法,让有能力的干部在平等竞争中得到检验,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下”的渠道和认定体系,建立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和部分岗位聘任制,试行干部待岗、离职学习制度,激励干部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努力保持能力状态最佳。三是坚持远近结合,在备用中发挥效能。按照领导班子建设的近期和中远期需要的要求,科学制定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规划,严格筛选,并坚持跟踪培养、强化考核、择优输送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后备干部库,努力确保源头活力最强。

四、注重制度建设,着重解决好执政行为不当的问题

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着力提高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执政行为。一是完善选拔任用机制,规范用人。深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严格落实群众“四权”,积极推行干部任免票决制,进一步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干部推荐责任制、用人失误追究制、考察责任制。努力探索建立以能力认证、实绩评估为重点的考核考察指标体系,有效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是完善民主议事机制,规范决策。进一步健全各级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加强集体领导程序化建设,拓宽民主渠道,广泛推行“党员议事会”、“群众议事会”、重大事项公示监听制,探索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方式。三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规范管理。努力健全多层面、全方位、多途径的社会监督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尝试监督性考察。切实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公共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