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时间:2022-02-24 10:29:00

导语: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老年教育的科学理论应该是引导和指导老年教育实践健康发展的指南。但是,从总体来说,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仍滞后于老年教育的发展实践。本文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老年教育》杂志社编辑出版的老年大学版为样本,将其2005年1—12期上所发表的有关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加以梳理,试图从这一视角了解我国目前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状况,据此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寻求促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不断提升其研究成果的价值,使之进一步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成为指导指南。

一、样本的现状分析

1、选择样本的依据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版于2005年创刊,它是目前唯一一本公开出版的以刊登老年教育理论文章为主的老年教育专业刊物。她面向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及老年教育领导和管理部门,因此在老年教育界具有广泛的受众面和一定的影响力。此外,《老年教育》在老年大学版创刊之前,从1999年至2004年,每年从全国各地征集并编辑出版一册论文集,每册一、二百篇论文不等。论文集在全国许多老年大学发行,五、六年来已成为各地老年教育交流研讨的重要资料,其广泛的影响力在业内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选择这本刊物中发表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文章作为样本,从这一视角探入,分析样本的作者情况、主题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窥一斑而知全豹”,或可反映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基本现状,反映出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样本的相关数据

(1)发表时间:作为样本的论文均发表于《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版2005年第1期至第12期上。

(2)选取栏目:首选杂志中的“理论与研究”、“经验交流”、“校长手记”、“教学研究”以及“老教之星”、“他山之石”等栏目,其次选取“特稿”和“领导论坛”栏目中理论性较强的文章。

(3)论文篇数:从以上选取的若干栏目中遴选涉及老年教育的发展与预测,老年大学的管理、教学、评价以及老年学员心理特点、学习特点等内容的文章共计248篇。

(4)论文地域分布:248篇文章来自全国27个省、直辖市。其中稿件最多的省份是山东省,全年共有43篇文章,占17.5%。其次是江苏省,有34篇,占13.8%。以下是安徽省20篇、上海市19篇、浙江省和湖北省各13篇、陕西省11篇、天津市9篇、河北省和福建省各8篇、全国及各省老年大学协会7篇、北京市7篇、湖南省6篇、宁夏、山西各5篇。在5篇以下的省份有贵州、广东、重庆、四川、内蒙、黑龙江、辽宁、江西、广西等。其余西藏、新疆、甘肃、青海、河南等省没有于2005年度在此刊发表理论文章。

3、样本论文作者情况

从统计看,目前正在从事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三大主力是:老年大学管理和工作人员(包括专设的科研人员)、老年大学教师和老年大学的正副校长。三者在老年教育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和所占比例分别为:86篇,占总量的34.68%;71篇,占总量的28.62%;46篇,占总量的18.55%。三者之和为203篇,占总量之比是81.85%。此外,各省、市、县、局等各级领导撰写16篇文章,占6.45%:全国及各省市老年大学协会负责人撰写15篇文章,占6.04%;来自各专业理论工作者的文章10篇,占4.03%。

4、样本论文的主题与内容

248篇论文,其主题和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

(1)学科教学经验交流。篇数最多,为76篇,占总篇数的30.6%。内容均为各科教学经验总结,是在老年大学任教的教师们多年心血的结晶。

(2)国内外各地区老年教育经验介绍和借鉴。这类文章篇数也不少,共有67篇,占总量的27.0%。有法国、日本等外国老年教育情况介绍,也有港、澳地区的老年教育见闻,更多的是介绍国内各省市老年大学办学经验的。

(3)老年教育发展的建议和对策。涉及老年教育的宏观、中观发展对策和建议的文章有29篇,占总数的11.7%。

(4)理论观点和老年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提出各种理论观点和涉及老年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文章有27篇,占总数的10.9%。

(5)老年教育的意义、作用、目的。论述老年教育的社会意义、各种作用、教育目的的文章有25篇,占总数的10.1%。

(6)学校管理经验和管理方法。介绍老年大学各种管理措施和办法、经验的文章有20篇,占总数的8.1%。

(7)老年教育现状。对老年教育现状的评述和总结的文章不多,仅有4篇,而且还都是来自全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文章,具有权威性。

二、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伴随着老年教育的诞生早已出现,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引用天津老年教育发展促进会副会长高序堂先生的说法:“前10年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还比较朦胧的话,那么从90年代初期开始的第二个10年就可以说在开始形成。”但是,从学术角度对老年教育的诸多基本概念的界定和研究还是近些年随着老年教育的大力发展而逐渐得到重视的。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研究的主题及其内容学术价值不高

从梳理出来七个方面的论文主题和内容来看,大多停留在表层的分析和阐述上。虽然这些研究和论述对老年教育的发展都有裨益,但严格地说,其学术价值不是很大。

2、从事研究的专门队伍力量薄弱

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高校没有设置老年教育的专业和课程,只有个别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有这方面的教学课程和专业研究,此外,一些教育研究院所研究成人教育的个别机构和个别专家的研究内容涉及到老年教育的研究。由以上分析可见,多数研究人员是老年大学的管理和工作人员、教师及正副校长,他们多是身兼数职。因此说专门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不多。相比起来,从事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研究人员的队伍要庞大得多。

3、缺少研究的平台

专业的期刊和杂志是老年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观点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对学术领域的发展起着一个平台的作用。虽然几乎各地稍大一点的老年大学都办有刊登研究文章的刊物,但是内部刊物多,仅有一本公开刊物—《老年教育》,而《老年教育》首先是老年大学协会的会刊,因此在选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有影响的核心期刊、公认权威的刊物目前为零。此外,学术会议也是一个平台。每年各种级别的理论研讨会不算少。各地省级的老年大学、各地区如华东、华中、华北等,还有十八省市、全国老年大学协会等几乎每年都有研讨会。但是往往会议的主题不够集中,组织者和与会者准备不很充分,研讨也不甚深入透彻。

4、研究方法单一

从样本的研究方法来看,除了少数几篇文章用了调查法和简单的统计分析之外,大多是定性分析,且多数是泛泛而谈。所运用的方法极少定量研究方法,缺少实证研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普遍应用往往是一个学科领域发展和深化的条件与标准,从这点也可看出,我国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还处在初级水平。

老年教育及其理论研究要想在我国大教育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在许多方面加快步伐,做出努力。在促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的建议方面,已有一些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提出过很多有意义的措施和改进方法。例如,天津的高序堂先生在2003年就以《切实把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提升一步》为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武汉的彭克敏先生在《金陵老年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上发表题为《老年教育科研浅见》的文章中从队伍建设、课题管理、科研分工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实用性、可操作性很强的建议。南京的邵景元先生2006年3月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版上撰文提出对老年教育研究工作的看法,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改进建议。关于科研的管理规划等方面的建议,笔者在此无须赘言,仅以科研人员的身份从科研工作的角度探讨改进的方法。

三、促进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发展的建议

1、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老年教育发展的巨大需求,需要理论界将相关研究的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向前推进。目前的研究不应停留在浅显的层面上,要深入研究。研究内容可以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几个层面上推进。比如,金陵老年大学的邵景元先生在2006年3月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版上撰文,提出老年教育科学研究的5项内容极有参考价值。笔者也曾在2005年6月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版发表有关文章加以探讨(参见《老年教育引入“校本研究”新理念的探讨》)。

2、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如前所述,目前定性分析和阐述较多,缺少定量分析方法。如果停留在表面的泛泛而谈,在实证研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会大大迟缓将老年教育向前推进的步伐,同时推迟老年教育被广泛地接受为一门科学学科的进程。当然,在此并不是否定定性分析的价值,定性和定量研究在研究范式、逻辑过程、理论模式、研究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各自有其优势和适用的范围。在老年教育研究的初期阶段,大量运用实地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个案分析等等定量研究方法,可以为学科体系整体理论的构建发挥重要作用。

3、搭建研究交流的平台

呼吁有条件的部门提升专业期刊和杂志的身份,再多办几本公开刊物,争取创办几本核心期刊,以拓宽老年教育研究发表学术观点和相互交流的渠道,也可以吸引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值得欣慰的是创刊已两周年的《上海老年教育研究》最近提出新的办刊目标:办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集思想性、理论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中文核心刊物。还有像《金陵老年大学学报》、武汉的老年教育研究期刊等都是目前本领域学术水平较高,比较有影响的内部交流刊物。期待这些期刊能够尽早成为公开的、核心的刊物,以提升老年教育的地位。此外,学术会议应该更规范,组织者应有全国“一盘棋”的概念,避免重复肤浅,避免有限的资源浪费。

4、建立老年教育评价体系

随着老年教育的发展,其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已显得日益重要。应借鉴其他成熟学科的相应研究成果,结合老年教育的实际来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引导和规范本领域的研究和发展。